本
文
摘
要
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释迦牟尼佛之季父甘露饭王之后裔,梵名戍婆揭罗僧诃,汉地称净师子,意译为善无畏。又称输波迦罗,汉语称为无畏,亦是意译。其祖先居于中印度,因国难分成许多小国,属鸟荼国(今印度奥里萨)。其父叫佛手王,因善无畏出生时有神姿异相,身有宿世所植德艺,故常以诸事试之。十岁时让他统率军队,十三岁继位,得军民之情。其兄弟嫉忌其才能,起兵作乱,兄弟相争于内,他亲自率领军队征讨,临阵时被流矢所伤。动乱被平息之后,依军法其兄弟当斩,但他忍而赦之,流着眼泪对母亲及羣臣说:「前之亲征,恩已断矣;今欲让国,全其义焉。」遂让王位于兄,自己则希望入道修行。因他决心已定,母亲只好同意他的要求,又暗地把传国宝珠给了他,犹如诸国之分器也。
出宫后,善无畏向南来到海滨,进入殊胜招提寺修习佛法,得入法华三昧。继后,他发愿聚沙建塔一万座供佛。建塔期间,他被黑蛇咬伤了手指,但不退其愿,终于建成了一万座沙塔。
之后,他随商船游历印度各国。他在船上密修禅诵,口放白光,因而无风三日,舟行万里。一日,商船遇海盗,众人惊惶失措,善无畏乃安慰众人,默诵真言,感得七俱胝准提尊,全现身相,于是,这帮海盗被突然出现的另一伙贼寇打退了。后来的这伙贼寇向善无畏忏罪归诚,并当起了向导,指引商船越过穷荒,又逾毒水,到达中印度。
善无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参见了国王和王妃。这位王妃竟是善无畏的姐姐。姐姐得知善无畏舍弃王位的缘由后,称叹不已。
善无畏这时已是风度翩翩,气魄豪爽;聪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贯通,三学深究;总持禅观,妙达其源;艺术技能,无不精湛。就这样仍不满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善无畏辞别摩揭陀国王与王妃,怀着敬仰之情,来到了那兰陀寺。他将母后赐的传国宝珠,饰在那兰陀寺大佛像的额上,佛像分外光彩夺目。这显示出善无畏投身那兰陀寺的决心。
时那兰陀寺,是密法之大兴所处,众圣之都会。有圣僧达磨鞠多,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貌似四十岁,实已八百岁,昔日玄奘到那兰陀寺时便见过他。善无畏乃顶礼其足,奉为本师。
一日,善无畏见师父钵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让旁边一个大唐国僧人来看。这僧人一看,钵中正是大唐国的食物,而且饭菜新鲜,那油饼还温温的,粟饭仍热热的,不禁惊愕道:“大唐国离这里十万多里,这钵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这里来了,太神速了!”众人听闻,都震惊不己,惟有善无畏默然。达磨鞠多秘密对善无畏说:“大唐国的白马寺,重阁新近竣工,我刚到白马寺受供回来。大家都吃惊了,只有你不动声色,你真的可以学习大法了。”
随后,达磨鞠多授予善无畏总持瑜伽三密教。传法之时,龙神围绕,森在目前;无量印契,一时顿受;即日灌顶,为天人师,称曰三藏。(夫三藏之义者,则内为戒、定、慧,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总持之。陀罗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轮,解脱吉祥之海,三世诸佛均生于此门,慧照所传,一灯而已。根殊性异,灯也无边。因此而有百亿释迦、微尘三昧菩萨以纲总摄于诸定,顿升阶位,近于佛果。)得三藏称号后,善无畏又勤奋修学,前后五年,通达了密教的全部奥义。
之后,无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礼圣迹,不惧艰险。又入鸡足山为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尝结夏于灵鹫山,有猛兽为其前导;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昼,现释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
一次, 中印度大旱,请无畏三藏求雨。善无畏作法不久,众人便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顿时欢欣鼓舞,得未曾有。
善无畏又锻金为贝叶,写《大般若经》;镕银起塔,等佛身量。在积功累德的道路上,他勇往直前。
善无畏的母亲因其离去日久,以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双眼失明。三藏去信问候,其母双眼立即复明,朗然如故。
当时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执己见。善无畏游学讲道,对于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顺着他们所执着的见解去开导他们,为他们破滞析疑,使他们解开邪缚、进入空门;舍弃迷津、踏上觉路。无畏三藏就如大法云,令众生大小皆得润泽;又像清澈的泉水,可以盛入各种形状的容器中。就这样,他广度众生,传授密法,教人以念制狂,即身观佛。
善无畏年近80时,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师。一日,师父达磨鞠多对他说:“善男子,你与震旦有缘,弘扬大教,今可行矣。”无畏三藏乃接足顶礼,辞别恩师,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无畏三藏行至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时,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却无桥梁舟楫,于是他干脆就飞了过去。
一日,善无畏受请于长者家,有罗汉从空而降,说:“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萨。”乃让席推尊。善无畏赠之以名衣,罗汉升空而去。
至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善无畏遇到一只白鼠,围着他转圈,还每天献给他金钱。
到了突厥国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善无畏应突厥王之邀,宣讲密教经典《大日经》,又应王妃之请布坛讲法。
离开碎叶城后,善无畏折东而行,半途遭遇贼寇,他被连砍三剑,但丝毫无伤,挥剑者唯闻铜声而已。
行至雪山大池,善无畏感到有些不适。这时达磨鞠多从天而降,对他说:“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你久已离相,怎会有病?”说罢冲天而去。善无畏顿觉身心如得洗涤,不药而愈。
路经吐蕃(今 *** ),与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围抢货,无畏三藏密运心印,劫匪乃悔悟请罪。
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对善无畏说:“再向东就不是弟子我的辖界了。守护神州的是文殊师利菩萨。”说罢顶礼善无畏双足,然后消失不见。
途经西州时,善无畏以骆驼负经卷过河,被龙王请入龙宫三日。无畏三藏就在龙宫中宣扬法化,开悟甚众。到他牵骆驼上岸时,衣服经卷都无沾湿。
善无畏路过北印度境时,他东行的消息己被僧侣和商人传到了长安,唐睿宗对善无畏不惜年迈东行传法的行为,十分感动,就派僧人若那和将军史献,带着礼物出玉门关侯迎。
开元初,唐玄宗梦见一僧,姿状异乎常人,醒来记忆犹新,便拿起画笔在宫墙上画了下来,这个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携带梵卷,到达长安,唐玄宗亲自接见。一见面,发现善无畏与梦中所见高僧一模一样,玄宗极为欢欣,立即礼善无畏为国师,并大设梵筵为善无畏接风洗尘。然后,玄宗又特设内道场,尊善无畏为教主,玄宗之子宁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从其灌顶受法,一时轰动朝野。毘卢大教,巍巍法门,由此兴盛。
善无畏到长安后,唐玄宗让他住在兴福寺,不久,又迁入西明寺,三番两次慰劳问候,并赐予物品,异常丰厚。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诏善无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奏请让名僧参与翻译。朝廷批准后,他先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沙门悉达译语,无著笔受缀文),呈上玄宗。玄宗深加赏叹,又下诏将善无畏所带梵文经卷全部送到内府保存。这《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就是从《金刚顶经》梵本中摘取出来的。
早在善无畏来大唐以前,有僧人无行西游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经典,归国时,刚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所有经卷,由同行者带回长安,存放在华严寺中。善无畏偕同一行禅师,到华严寺检阅这些经卷,挑选了数本,尤其检到《总持妙门》一典,是过去没有翻译的。
开元十二年,善无畏随驾入东京洛阳,奉诏于福先寺译《大日经》。此经梵本有十万颂,善无畏撮摘其要,译出《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缀文),译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缘,此即唐密根本经典是也。又译出《苏婆呼童子经》三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等,并作《大日经》诸咒梵汉对译,悉昙之学由此而兴。
开元七年,另两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师——金刚智三藏与不空三藏,亦来到大唐。因这三人同开大唐密教,又同在玄宗开元年间,故史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和一行所传为胎藏界密法,金刚智和不空所传为金刚界密法。善无畏与金刚智相遇后,二人互为阿阇黎,互相灌顶传法,于是二人皆得金胎两部大瑜伽教。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无上密教之最高奥义也。
善无畏三藏,系中国首位系统翻译密教经典者,共翻译28部53卷。为弘扬密教,阐释教理,传授仪轨,他在东、西二京设置道场、开坛授法。其传承者有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入室弟子有宝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学家李华,还有从学者宝思、智严、温古、义林、喜无畏,以及新罗(今朝鲜)僧人玄超、不可思议,日本僧人道慈等。一行整理善无畏的讲授口诀成《大日经疏》20卷,为解释《大日经》之根本论典。
善无畏 *** 恬简,静虑怡神,时开禅观,奖励初学,奉仪形者莲花开于眼前,秉言教者甘露润于心田,超然觉明,时有人矣。法侣请求拜谒,唯尊奉长老宝思惟三藏,其余的皆行门人之礼。一行禅师,乃一代高僧,深为帝王所敬重,时贤所推崇,定慧之余,阴阳之妙,如有所未决者,也经常向他谘询、请益。
善无畏曾于本院铸铜为塔,技艺精湛,妙出人天,寺众担心熔锻烧铸时,因庭院太小,遇有风吹,很容易发生火灾。善无畏笑着说:「此事自无须担忧。」到熔铸那一天,忽然下起大雪,当灵塔出炉时,雪花纷纷扬扬,众人无不叹为奇妙。
又,有一年夏天,久旱无雨,皇帝派高力士速召善无畏前去祈雨。善无畏曰:「这次大早,乃运数当然,若苦召龙降雨,必然暴至,反而不好,很是不宜。」皇帝不听劝告,硬是要他祈雨,并说:「眼下大家被盛夏久旱折腾得够苦的了,即使来一场狂风暴雨,也是件乐事。」有关官员随之为他准备了祈雨之道具等,善无畏看后笑道:「这样祈不来雨。」众人赶快把这些道具撤了。善无畏就盛了一杯水,用小刀搅之,用梵语念咒数百言,片刻功夫,只见有物如龙,大小如手指,呈赤色,到水面吃了一会儿水,又潜到钵底,善无畏一边搅动钵中之水,一边念诵咒语,此时,只见有白气从钵底升起,直上数尺后,慢慢飘飘走了。善无畏就对高力士说:「快去,大雨下来了。」高力士赶快往皇宫跑去。当他回头看刚才那股白气时,此时已如一匹白马,腾空而上,随后,浓云密布,雷电大作,高力士刚跑到天津桥时,大雨就倾盆而下,街中大树不少被大风刮倒了,高力士进宫时,身上的衣裳都被淋湿了。皇帝十分高兴,稽首迎接善无畏,向他致谢再三。
又说善无畏曾寓居于西明寺道宣律师房间里,现粗相,道宣颇嫌鄙之。到了夜半时分,道宣捉虱子投于地,善无畏连呼:「律师扑杀佛子也。」道宣方知是大菩萨。到第二天早上,乃摄衣致礼。若照此说,道宣入灭至开元中已五十多年了,善无畏之出没无常,实凡人之所莫测矣。
开元二十年,善无畏要求返回西域,皇上不同意。二十三年十月,右胁累足,奄然而化,世寿九十九,僧腊八十。佛界哀恸,皇心震悼,赠鸿胪卿。朝廷派鸿胪丞李现、宾律师等料理丧事。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于河南龙门西山广化寺之庭。由其定慧之力所熏,死后全身不坏。会葬之日,都城哀号四起,山川为之震动变色,僧俗弟子宝畏禅师、明畏禅师、荣阳郑氏、琅邪王氏等,曾亲蒙教化,颇多利益,更是如丧考妣。……
善无畏三藏早已得金刚之身,故其示寂后,全身不坏。之后历朝历代,凡遇旱涝灾害,人们向他祈请,都十分灵验。洛阳信士,常将其法体请出龛室,香汤沐浴,作为供养;洛阳城的富豪,也争相布施,赞助浴事。皇室做禳灾、祈祷时,也会派许多使臣,去作供养、布施,那些人的求愿也会得到满足。
善无畏祖师示寂之前,已是出没无常、人所难测;此番示寂,乃入于法界,生死一如,是灭非灭,故有种种征验,灵感非常,不可思议也。赞曰:
释宫尊种,龙扶出池。舍位成道,为人天师。
度微尘众,行甘露慈。风清热恼,月破昏疑。
法本不生,我今无得。随方演教,聿来中国。
帝后承迎,天花满裓。欢喜园中,唯闻瞻卜。
百千万亿,调伏其心。灌顶自昔,声闻现今。
山王高妙,海月圆深,示灭非灭,空悲鹤林。
伊水西山,冥冥石室,金棺已闭,式瞻元日。
双宝绍明,教尊言密。归我法者,因权悟实。
据两唐书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邙山出现一条巨蛇,高丈余,长百尺。天竺高僧善无畏见到后,感叹道:“这条巨蛇准备引水漫洛城。”于是用天竺法咒对其进行攻击,几日后蛇死。该事件被人们称为安禄山攻陷洛阳的征兆。
有学者指出,洛阳巨蛇事件可能为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的来源之一。故事中的“水漫金山”一事,极有可能来源于邙山巨蛇“水漫洛城”事件。天竺高僧善无畏施法降服巨蛇之事,也被加工搬运到白蛇传中高僧法海身上。
1988年11月15日,在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西山,举行了善无畏三藏显彰碑开眼法会。日本国真言宗总大本山会派出以坂口密翁长老为团长的代表团24人,专程赴洛,参加典礼。河南省佛协副会长、白马寺监院释海法等10位比丘共参法筵。中外来宾及群众500余人,欢聚一堂,一时法乐阵阵,梵呗朗朗,烛光闪闪,香烟袅袅,气氛庄严肃穆。善无畏(637—735)葬地广化寺遗址是龙门文物保管所名誉所长温玉成先生考证发现的。
2009年李居明大师在省委统战部,市宗教局有关领导的引领下选定在洛阳广化寺建开元三士纪念堂,并成立密法归华慈善基金全力支持开元三士纪念堂建设。
开元三士纪念堂,是一座纪念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的殿堂,由密法归华慈善基金会出资兴建,选址于洛阳广化寺内,采用仿唐建筑风格,现已成为广化寺的标志性建筑。
善无畏是外国和尚,却葬在洛阳龙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造有善无畏塑像,以示纪念。位于龙门东山(香山)脚下的长廊上。洛阳广化寺内建有无畏师塔,为纪念唐朝时来中国传扬佛法的天竺僧人善无畏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