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山西省
截至2020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 [4-6]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26.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4.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48.8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724元,截至2021年,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80.48万人。
山西地形险峻,号称表里山河,只有太原和汾河谷地是平原,在这15.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了灿烂的文明,发生了无数盛衰兴亡的故事,是华夏民族主要的发祥地。山西省地形基本上是两山夹一川,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为主的黄土高原,中间夹着大量盆地而山西的城市基本都生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盆地里。
山西地形图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发源于晋城)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是河北地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发源于忻州,流入官厅水库)、漳河(发源于长治)、滹沱河(发源于忻州);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桑干河支流,北京母亲河)、大清河(南支发源于大同)、子牙河(滹沱河支流)、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其中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山西人称汾河为母亲河。
而太原因为地处山西大大小小的山间盆地上最大的一块,又有汾河流过,再加上三面环山易于防守被称为“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也当之无愧成为了山西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山西11座城市每一个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根据地理分区习惯上将山西分为以下几大地理区域,雁北(大同、朔州)、晋北(忻州)、晋中(太原、阳泉、吕梁、晋中)、晋南(临汾、运城)俗称河东、晋东南(长治、晋城)俗称上党。
山西区划这11座城市每一个都值得说一说
雁北、晋北: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最北部算是山西的北大门,隔着明长城就是内蒙古作为中原与塞外交界线,农耕与游牧分界线。大同的地形有些复杂,北边是长城,西边是洪寿山,南边是恒山山脉(五岳之一的恒山即在此),东边是熊耳山。在这些山地的中间,著名的桑干河静悄悄地流淌,形成了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同盆地。
大同正好卡在中原与塞外的交界点上。如果中原王朝控制大同,就能有效阻止游牧部落南下,同时又有了北进跳板。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如果控制大同,就等于拿到了进入中原的钥匙。举一个著名例子——白登之围,白登便位于今大同东北。如下图,山西就像两山之间夹出来的走廊,山西的城市大部分就位于这座走廊上。
山西地形卫星图大同地处大同盆地之内,北有恒山,南为洪涛山。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大同地势图大同历史极为久远,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晋时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永嘉四年(310),晋并州牧刘琨以拓跋猗卢有救援之功,上书晋怀帝,请封鲜卑拓跋猗卢为代公。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定盛乐(今呼和浩特)为北都,修秦汉故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北魏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并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建德六年(577)灭齐后,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朔州置北朔州总管府。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
隋开皇元年(581)重新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其地为马邑郡、雁门郡之地。公元615年八月,杨广巡游塞北,突厥得悉,率领10万兵攻入塞内,杨广被迫退到雁门,在各地军民增援下,杨广才解围而去。第二年突厥又犯,被李渊带兵击退。
唐末云州地区成为沙陀部和吐谷浑赫连铎部争夺的主要地带。也是李克用父子发迹之地。后唐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大同作为辽金两代的西京城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
洪武二十五年(1392)徙治大同,作为代王的封地。初领卫二十六,管辖范围:东至北京的居庸关;西起黄河转弯处的偏关,东西延绵千余千米,南北亦有数百千米。其范围之大,实属九边之首。永乐六年(1408)置巡抚都御史。永乐七年(1409)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七年(1471)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设总制,辖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大同分4道,辖9路,驻军最多时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大同的毁灭来自清代,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廷派恭顺侯吴惟华攻大同,姜瓖将驻大同李自成农民军将领张天琳等杀死,投降清军。顺治五年(1648)姜瓖降而复叛。次年,多尔衮亲自督战围城达9个多月,城破后,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除献姜瓖人头的杨振威等23人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5尺,大同变成一座荒城,从一座显赫的边城变成了一座偏远小城,在民国时甚至变成了一座县城。
大同直到煤炭崛起之后,大同才作为中国煤都重新回到人们的目光中,联通秦皇岛的大秦铁路载着大同出产的煤炭送往秦皇岛并销往全国。但是随着煤炭价格大跌,山西从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变成第三,大同又重新归于沉寂。但大同极富有旅游资源,云冈石窟、应县木塔都作为中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大同在1961年便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也许文化产业会带动大同的未来。
大同的深层次逻辑是作为中原王朝的北方门户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基地,在彼此的争斗中带来经济的发展,商贸的繁荣,但是随着满清建立大同失去了门户和基地的意义,于是变衰落了。
朔州
西汉时为马邑县,著名的马邑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也是三国名将张辽的故里。
朔州拥有大量矿产资源,储量居山西省第一尤其盛产耐火黏土,煤炭储量约494.1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6。主要分布在平朔矿区、朔南矿区、山阴矿区、怀仁矿区、右玉矿区,含煤面积1644.95平方千米。山西省共有4个富煤区,其中有2个在朔州境内。铝土矿是朔州的又一重要矿产。朔城区郝家沟、梵王寺、宝泉庄,怀仁芦子口、芦子村、吴家窑一带为全市主要铝土矿产地。
可以这么说,如果山西是个大煤田,那朔州就是一个大矿井。
忻州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忻州东边,太行山系分出两大支脉:恒山与五台山。恒山山脉东北—西南向一横,划分了忻州、大同。几乎与恒山平行的五台山,形似一只五指向掌心微扣的拳头,以北台3061.1米的海拔冠绝华北,被誉为“华北屋脊”。山西是华北屋脊,而忻州是山西屋脊。
山西是华北水塔,也是华北的三江源,忻州,单从地理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忻州,就没有华北地区今日的面貌与繁华。发源于忻州的三条河流——汾河(山西母亲河)、桑干河(忻州管 *** 山)、滹沱河(石家庄的母亲河),对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形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忻州自古便有“晋北锁钥”之称,光是雁门关,就发生了1700多次战役,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著名的内长城的核心地区,拥有三座关口,偏头关,宁武关,俗称内三关,是太原城的北大门,在明代内长城修筑后一直作为太原的关键门户,抗战时期惨烈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对日军的第一次大胜平型关也在忻州,前后三位将军在此殉国。可以说忻州在,太原在;忻州陷,太原陷。
忻州防御东晋时期,忻州原平县人慧远大师一路南下,在庐山上开创了净土宗;金代时,忻州人元好问词冠金国,被誉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代时,忻州河曲县人白朴致力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明代时,忻州忻府区人连玉德高学厚,成为建文帝的老师;到了近现代,忻州更是彬彬济济,阎锡山、徐向前等鼎鼎大名的军事、政治人物都出自忻州。与此同时,忻州商人也成为驰骋明清商场5个多世纪的晋商中的一支“劲旅”,以内外蒙古、陕甘宁青、新疆等地为经商主要区域,逐渐形成“忻州商帮”。清末民初,忻州商业达到鼎盛,生意几乎做到了中国每个省份,专门经商的有2000多人、396户,涉及盐、粮、布、丝、棉、茶、铁、畜等各个方面。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区位,也成为忻州商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包头等地,曾经上至财东、掌柜,下至伙计、厨工,大都是忻州人。至今,丰镇还有一条街名叫“忻州巷”,忻州人可以说一直是走西口的主力。
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在全国杂粮种植版图上,山西的杂粮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00万亩左右,占到全国的10%,而忻州则以320万亩的种植面积和年均60万吨的产量,稳居山西之首。其境内的神池县是“中国亚麻籽之乡”,五寨县是“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岢岚县是“中国红芸豆之乡”,静乐县是“中国藜麦之乡”……种植了15大类、600余种杂粮的忻州,所获荣誉不胜枚举,201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忻州“中国杂粮之都”称号。
忻州是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忻州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航天事业搞得有声有色。在这座始建于1967年的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工作者们先后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发射试验综合能力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提到晋北,则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名词“走西口”。明朝和蒙古通关互市后,一些军防关口变成汉蒙贸易的通商口岸,其中两处最重要,一是河北省的张家口,称为东口;另一个是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称为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通过这古道抵达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最初的走西口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
走西口路线走西口的背景起源明朝与蒙古开放马市,开放官市的同时,民市也得到迅速发展。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和蒙古部落达成“隆庆和议”后,就有一些穷苦边民越过长城,到“口外”谋生。俺答汗非常欢迎 *** 的到来,还给他们提供了牛羊、土地和毡房,让他们从事生产活动。 *** 则帮助建设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成为蒙古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最初的走西口跟张家口的跑草地商人是一样的,都是商业目的为的是跟蒙古人做生意攫取商业利益,清朝建立后这种贸易仍然繁荣。
顺治七年(1650年),清 *** 在西北商道的交通枢纽杀虎口设税关,次年“设监督一员,经收课税”。此后,又在归化城设分关,沿长城内外大同得胜口、河曲、包头、托克托、阳高和天镇等处设税收分局、支卡,专门负责征收东自天镇、西至陕西神木一带的关税。并规定,“商人运载货物,例需直赴杀虎口输税,不许绕避别口私走”, 于是杀虎口就成为了晋蒙贸易的重要通道。
与此同时,清王朝先后出兵去平定西北叛乱,但是由于补给线过长,军粮供应发生了困难。这对山西商人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商机。他们不仅和平定叛乱的清军做随军贸易,还和沿途的蒙古人做生意,不断扩张自己在蒙古的影响力。
山西人用缎、绸、布、绢、棉花、针线、米、盐、糖、果等交换蒙古人的马、牛、羊、骡、驴、羊皮、皮袄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锡极受蒙古人欢迎,成为重要商品。互市获利甚丰,吸引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此时,晋商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包括粮食、棉布、棉花、丝绸、菜、绒货、颜料、煤炭、铁货、木材、烟草、马尾、人参、油、纸张、干果、杂货、铜、锡等,同时也发展起作为经纪人的牙行。晋商商业活动范围之广,超过了其他地方商帮。这其中就有晋商传奇人物乔致庸的先祖乔贵发。乔贵发是乾隆年间人,凭借出色的经商头脑和诚信的品德,十年之间,从当铺小伙计到一手创立“复盛公”商号。多年苦心经营下,“复盛公”逐渐成为包头首屈一指的大商号。
伴随着祁县乔家等老包头十大晋商的崛起,包头城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大城市。于是有民谣唱道:“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谁也想不到,在清中期,晋商的真正发祥地其实在内蒙。“走西口”的晋商规模越做越大,北至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最远甚至到达了俄罗斯莫斯科。
第二波的走西口 *** 来自于晚清光绪年间,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旧时山西民谣唱道:“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其悲惨状况可见一斑。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基本上是两条路线,从张家口前往归化城(呼和浩特)、从杀虎口前往归化城和包头。
到了民国时期, *** 渐渐失去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权。前有沙俄煽动民族叛乱,妄图吞并蒙古地区;后有日本渗透,建立傀儡政权。再加上民国晋商的急速衰落和内蒙贸易的停顿,这时的“走西口”便以一种无序的状态存在着。而那些走出“西口”的移民们,面对着动荡不安的时局和同样灾患不断的“口外”,生活也没有了着落,便大多走上匪盗之路。从此之后,“走西口”的规模越走越小,持续了三百多年的“走西口”就此走向衰落。虽然走西口衰落了,但从人口上看,“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导致了很大数量的汉族人民移居到“口外”。时至今日,蒙古中西部城市,如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人口比例仍然以汉族为主。在呼和浩特,甚至有80%的汉族人都是当年“走西口”留下的移民后代。从语言上看,由于“走西口”主要是以山西省中北部、陕北一带居多,造成了现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还是使用晋语。不过在“走西口”的几百年间,由于各地晋语与蒙古语的融合,也使内蒙古境内的晋语具有了一些不同于山西省内晋语的特色。
山西方言分布图晋中
晋中地区主要有四座城市,吕梁、晋中、阳泉、太原。提到晋中地区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个关键词,“晋商”、“煤炭”。
吕梁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37] ,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 *** 驻离石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吕梁市常住人口为3398431人。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
提到吕梁就不得不提第一个关键词“晋商”
吕梁下辖的河曲市碛口镇是晋商一条重要通道——粮油故道的必经之路。位于吕梁临县的碛口镇,西襟黄河,东依吕梁山,与陕西榆林仅有一河之隔。本是黄金水道的黄河,却在碛口镇分出一条支流湫水河。裹挟着大量砂石的湫水河,拦腰冲入黄河,冲出一片暗礁浅滩。于是,“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个别经验丰富的老艄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从今天河套平原的内蒙古磴口在黄河夏季水量充足的时候,从磴口经水路将河套平原盛产的粮食、皮毛、食用粮油等运到今天吕梁市下辖河曲的碛口镇,在经路上运输转运到太原。
“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驼满街流。”内蒙古、山西、陕西盛产的药材、皮毛等货物,沿着黄河水运而来,在碛口转旱路后,由骡马运输至太原、北京、天津等地。等这些商队返回时,又携带回的大量丝织品、茶叶、煤油等物资,经由碛口转运至西北各地。山西乔家大院的财东,以及 *** 四大家族的孔祥熙,都曾在碛口镇做过生意。黄河沿岸至今还在传唱一首民谣:“九曲黄河十八弯,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属碛口金银山。”
接下来是第二个关键词:煤炭
“吕梁山,多煤炭,走路煤绊脚,摔个跟头变成黑大汉,随便抓一把,点火就烧饭……”山体宽大的吕梁山,绝非是一座“穷山”,反而是一座资源丰富的“金山”。根据资料记载,目前吕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储藏量最大的当属煤炭。在吕梁,1.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沉睡着一片黑金森林,占据了吕梁总面积的54.3%。吕梁全市含煤面积11460平方千米,分布在河东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宁武煤田等四大煤田,占全市总面积的54.3%,保有储量420多亿吨,其中主要产于吕梁,被誉为“国宝”的4号主焦煤储量达114亿吨。吕梁市铝土矿资源丰富,在山西省内占首位。储量大,质量好,大部分可露天开采,主要分布于兴县东部、中阳北部、孝义西部、交口东部,临县、离石、柳林也有分布。
阳泉
阳泉位于太原正东,地处太行山地区,内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即位于阳泉是山西前往河北的必经之路,太行八径中多条通道都位于阳泉附近,阳泉向东即为大名鼎鼎的井径关。围绕着井径关发生了无数次战争,赵武灵王进攻中山,一直攻到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宁葭(今河北获鹿北),彻底控制了井陉(至此井径关就变成了赵国的生命线)。秦始皇十五年(前232),秦军分数路伐赵,一军从太原出,攻取了赵的“井陉”,进至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与赵将李牧的部队相遇,双方展开大战。当时赵国还是七雄中较强的一国,秦军力不能支,战败逃归。史称此战后数年秦军不敢再攻赵。隔了三年秦乘赵国内有灾难,又大举出兵攻赵。秦大将王翦率军攻井陉,赵军战败。秦军即由此长驱直进赵都城邯郸城下。赵分兵数路阻击秦军,秦军屡战不能胜。王翦乃用离间计,使赵王夺了大将李牧的兵权,赵军不战自弱,最后秦军攻破邯郸,赵国亡。
在秦末楚汉战争之际,这里演出过战争史上极辉煌的一幕,韩信东出井径关进入赵国,赵国统帅陈余不听李左车之计未能在井径与汉军决战,使得汉军从容度过井径,在之后的背水之战中,韩信大败赵军。
东晋太元十八年(393),慕容垂自中山伐西燕,遣慕容瓒等分道出井陉,攻晋阳。太元二十一年(396),拓跋焘伐后燕,自晋阳偷开韩信故道,遂出井陉,取中山。普泰初年(531),高欢举兵信都,尔朱兆自晋阳出井陉,取殷州,欢击败之于广阿。安史之乱,李光弼与郭子仪先后出井径关进攻河北;夹河大战中,后唐后梁围绕井径关打了几十场战争,后梁多次攻入井径关,后唐多次杀出井径关;明代攻下河东,也是自井径关入山西攻下太原。
可以说,阳泉市太原的门户,是石家庄的壁垒,两个对家共享一个门。在石太铁路修通后,阳泉到太原和石家庄两个省会都很近,交通也很便利。
阳泉市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多达52种,尤以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而著称于世,是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三大铝矾土生产基地之一和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五六十年代煤炭最繁盛的时候,阳泉与上海展开合作,先后有上千名上海运输工人来到阳泉工作生活,与阳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但为阳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风尚,也为阳泉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及工农业生产所需的诸多紧俏物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生活日用品、轻纺织品,大量涌进阳泉各大百货商场,引得太原、石家庄的人纷至沓来,阳泉一度成为晋东地区最繁荣、最热闹、最具特色的购物城市,在当时被称为“小上海”。
但随着煤炭经济的落寞,阳泉逐渐褪去了小上海的底色,逐渐衰落在2021年更是变成了山西省GDP最低的城市,阳泉也变成了上海的乡下穷朋友。
晋中市
晋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1] ,总面积16400平方千米。 [4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晋中市常住人口为3379498人。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榆次区、太谷区),8个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代管1个县级市(介休)。
晋中市区划晋中地形东高西低,东部三县基本上处于太行山余脉,东部太行山脉绵延起伏,阻碍了东南湿润气候的进入,使得夹在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山区降雨稀少、冷暖多变。而平均1500—2000米之间的海拔,以及山地、丘陵、盆地纵横的地貌,虽然为动植物提供了乐园,但对当地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东部各县基本上比较穷困。抗日战争时期,晋中东部以复杂多样的地形,成为山西重要的对敌堡垒。发生于昔阳、寿阳之间的广阳伏击战,对保卫省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寿阳炉家庄揭开了百团大战的序幕,晋中参加战争的有9万多人。这场由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也为晋中历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而西部则恰恰相反,西部汾河浩浩荡荡,过境128千米,收纳萧河、象峪河等河流之后,在晋中盆地(也叫太原盆地)冲积形成平坦肥沃的良田。汾河东岸的晋中各县(市),充分利用河流灌溉之利发展农业,是山西较早开启农业文明的地区,太谷的饼、平遥的牛肉、榆次的烧酒,远近闻名,这里自古就是山西的富庶之地。
明代初期实行“开中法”(明清 *** 施行的以盐、茶为媒介,招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政策),山西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山西地临北方重镇,接壤各经济发达地区,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优势,成为中国第一批盐铁商人。为何山西能崛起呢?因为山西省内有两个重镇——大同镇和太原镇,还有一个重要盐场运城,再加上晋中南土壤肥沃,是产粮中心。晋中商人将本地的粮食起运,送到忻州、大同之后便可以马上拿着 *** 发的盐引南下运城挖盐,然后把盐运到市场,依靠地利之便晋中商人迅速崛起。
明朝末年,漠北蒙古诸部渴望明朝物资,但明 *** 迟迟不开互市,但是出于利益驱动民间走私横行,大量晋商出于利益驱动将物资走私到蒙古,在后金壮大后晋商将明朝中央 *** 禁止贸易的粮食、铁器、火药走私到后金,为此获得了大量的利润。清朝建立后,一向刻薄寡恩的满清 *** 对商人还算大方,册封了八大晋商为皇商“八大皇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其中,最有名的范永斗,不但为皇家采办货物,还凭借皇家威势,广开财路,漫天作起买卖来。除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人参等贵重药材的市场,转眼之间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商人。其中范永斗的孙子范毓宾,范毓宾在清朝征讨准格尔战争中,负责为清廷输送粮食,立功很大,直接被赋予了西北贸易特权。后来,范毓宾还贩运铜矿,成为清朝中前期的最大官商。
当时晋中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以前,晋中流传着“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的民谚;如今,晋中各县(市、区)分布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晋商大院。说这里曾经“富可敌国”,名副其实,毫不夸张,电视剧白银谷就是讲的太谷的事情。
晋商大院分布图清末民初,北京共有300多家粮店,其中三分之一都由祁县人经营。但祁县的“商业帝国”并不在北京,而是在内蒙地区。乔家以“复字号”生意垄断了整个包头与呼和浩特的商业经济,在在包头的店铺房产共有1000多间,对包头的城市兴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无独有偶,这种一个家族成全一座城市的现象,在太谷曹家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太谷曹家在热河三座塔地区发展商业,带动了当地发展,清 *** 遂设立朝阳县,即今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的前身。
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兴起。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成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全国金融之先河,很快连苏州的金融都垄断了。日升昌分号遍布中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以“汇通天下、利赖九州”著称于世,平遥也因此有了“中国华尔街”之美誉(一说太谷)。票号的产生,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为商人带来很大便利,于是太谷、祁县、榆次等县的大商号,纷纷投身票号行业。山西票号八大财主:平遥李家、毛家;介休侯家、冀家;榆次王家、常家;祁县渠家、乔家,都在晋中。其中太谷县成立的票号最多,大小700多家。票号反过来又 *** 了太谷的商业,太谷各大商号在外地商业大埠设有坐庄,派出专人采办货物:苏杭的绸缎、川广的药材、四川的夏布、塞外的皮毛、两湖的茶叶、京津沪的洋货……这些货物被大量运回太谷,然后批发给各地商户,省城太原的货物,也多赖太谷供给。
辛亥革命以后,票号业逐渐被国家银行取代,再加上军阀割据、战火连天,国内市场遭到很大破坏,晋商在外地的商号纷纷倒闭。而晋商本身的因循守旧,也使得他们错过了近代工商业的时代列车。好在石太、太焦、南同蒲、北同蒲铁路在晋中交汇,带动了晋中的工业发展,光是介休、灵石这两个工业为主的城市,2019年的GDP加起来就达到了省会太原的八分之一。但与曾经的辉煌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2] 太原曾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中部博览会和中国电视华鼎奖等重要大型活动。太原的历史之丰富,无需赘言,重点是建国之后。
苏联援华156项工程,11项位于太原,仅次于西安,主要是太原一电厂、太原二电厂、太原化工厂、太原制药厂、太原化肥厂、晋西机器厂、江阳化工厂、新华化工厂、汾西机器厂、兴安化工厂、大众机器厂,其中山西柴油机厂(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公司当时全国高速柴油机唯一生产厂),太原热电厂,太原制药厂(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大同焦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新华化工厂今山西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大型一类军民结合型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防化器材生产和活性炭基地)
建国之初,太原由于出于山地之中,安全性更好符合建国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此外在近现代历史上,太原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模、比较成体系的工业类目。太原工业以冶金、采煤、机械制造为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当时的华北,太原工业基础相比来说非常雄厚,在加上丰富的煤矿资源奠定了太原华北重要的工业重镇的地位,也决定了山西以冶金,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和制药产业为主的产业基础。
晋南地区
临汾
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临汾,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平阳”。传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为九州,平阳属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中央、诸国之中,故最早的“中国”,指的便是这里。《尚书·尧典》中载“尧都平阳”,尧所处的时代,正是上承炎黄、下启舜禹的时代,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因此,认为“陶寺遗址是夏早期都城夏墟”,是有历史依据的。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陶寺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挖掘。这次发掘的成果,使一些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早于夏,极有可能是尧的都城。为了证明这一观点,40余年来,考古学家持续不断在此发掘、研究,一系列与《尚书·尧典》所载完全相符的考古成果,使考古学家们笃定地相信:不仅帝尧曾经生活在这里,陶寺还应该是尧舜共同的国都。
尧舜之后,夏商相继灭亡,周取而代之。西周第二任君主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即今临汾所在地。叔虞从周都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出发,东渡黄河,来到唐之后,将都城选在今翼城县,并在此落地生根,盖宫室、建宗庙、颁政令、抚百姓,开启了临汾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封于唐的叔虞,也被后世称为唐叔虞,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唐国不仅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商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侯位,外出巡察时,在晋水边修建行宫,并改唐为晋。山西的简称“晋”,就是这么来的。可以这么说,先有临汾后有山西。
虽然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保”爆表的山西占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但临汾的出土文物,却撑起了山西出土文物的半壁河山:2019年2月2日,《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九集,山西博物院选送的3件国宝,两件出土于临汾;就连山西博物院的标志“晋侯鸟尊”,也出土于临汾;而山西博物院内的“晋国霸业”展厅,干脆就是“临汾专场”;甚至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赵城金藏》,也发现于临汾……。
明朝初年,由于元末频繁的战争与自然灾害,不少地方赤地千里、尸骨累累。为了恢复这些地方的经济与生产,明洪武、永乐年间,推行大规模的“移民垦荒”政策,在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从平阳(今临汾)、太原、汾州(其范围包括今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选“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徙往外地。每次移民迁徙之前,都要在大槐树下 *** 出发,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留在移民们脑中山西老家的最后记忆。
此外著名的,苏三离了洪洞县,洪洞县,便成了中国最有名的一个县,也成了临汾1区2市14县中最有名的一个县。你也许没听过临汾,但你一定听过洪洞县。洪,是大水;洞,是急流,洪洞县,就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记忆里的“华人老家”。宋朝时,形容柳永之词的流行程度,有句话叫“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把这句话套用在临汾,便是“凡有华人处,皆念大槐树”。只要是华人,无论走遍天涯海角,还是身处五湖四海,都牢记着祖上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我们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搬来的。从洪武到永乐年间,山西往外移民18次,迁徙人口60多万,涉及800多个姓氏,占明代《千家姓》的一半。走出去的山西人,遍布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甘肃、山西等18个省,这些移民的后代,又带着“大槐树的记忆”,辗转迁徙南方各地,乃至港澳台和海外,数百年来,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临汾地区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古城潞州,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运城),中国首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 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运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因素——盐湖
盐湖航拍盐湖从春秋战国到汉初,运城盐池所有权归封建主和地主商人所有,产制运销皆归于民,官府只是征税。汉武帝时,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食盐专卖政策。全国28郡设盐官,河东居首。至唐代,盐池收归国家管理,仍由民制。当时运城盐池收入占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占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
唐时形成“垦畦浇晒”法,俗称“五步产盐法”,从此盐业生产步入一个新时期,这是盐池生产史上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变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产盐工艺。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兴建“盐池神庙”,列入国家祀典,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企业庙宇。
在元代统治盐湖时期,元末盐运使那海德俊在运城筑凤凰城,设立运治,称运司城,始称运城。运城是盐池发展的产物,又是控制盐池的必然手段,运城因盐务设立专城,全国独家。
明朝成化年间,官府开始环盐池周围修筑禁墙,食盐基本采用专卖制度。从此,58.2公里的高大城墙将132平方公里的盐池紧紧包围起来。中央王朝因单项产业而修城墙、设官府、置军队,盐池当属唯一。
可以这么说,运城因盐而兴起,因盐而繁盛。
长治
提到长治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上党16郡
长治盆地还有个名字,叫做上党盆地,长治市就位于这里。你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话,你一定知道上党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共设三十六郡,上党郡就是其中之一。秦朝时的山西只设五郡,西北设雁门郡,东北设代郡(治在河北省),中部有太原郡,西南有河东郡,东南就是上党郡。之所以叫上党这个略显奇怪的名字,是因为这里位于太行山脉,地势非常险峻。古人云:上党地高,可以天为党,所以称为上党。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往东出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往南出晋城越黄河就是四大古都之一洛阳(洛阳往东不远还有另一古都开封),往北不远就是太原。
特殊的地理存在,决定了上党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赵、魏、韩三家分晋,上党为韩所有。咱们看战国地图,上党介于韩、赵、魏之间,又是华北平原在太行山脉的门户。秦国志在天下,欲并天下,必先攻克上党。秦国对拿下上党是不惜代价的。秦国的左庶长王龁进攻上党,很快就拿了下来。大量上党人逃到赵国,接下来就是赵国与秦国的对峙。这场上党之战不怎么出名,但接下来引发的赵秦之争却几乎是世人皆知,就是赵人心里永远不能抹平的伤痛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
上党除了是太原的南线门户,还是洛阳的北线门户。站在洛阳防御的角度看,上党是万不能有失的,这和欲守住南京必先守住门户徐州有些类似。即使有些王朝的国都不在洛阳而在邺都,上党依然是邺都的西线门户。五胡十六国的前燕、南北朝后期的东魏、北齐,上党都是这些王朝重兵防守的门户要地。比如前秦灭前燕,铁血宰相王猛就说必先攻克壶关、上党,才能长驱直指邺都。到了唐朝五代北宋,上党的战略地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因为唐末以来,国都开始向洛阳、开封转移,而河东(山西大部)又有强大的割据势力(后唐、后晋、后汉皆发家于河东)。
举一个例子,长治(唐五代时称潞州)本在后梁朱温手上,但潞州守将丁会却举郡降晋(后唐前身)。此举给后梁对晋的防御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后梁灭于后唐有很多因素,潞州的丢失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晋王李存勖也说过:没有潞州的护卫,河东早就被朱温吃掉了。唐人有言:上党为天下之脊,河朔之颈,捍屏河洛,失之则事去矣。
十四五规划
山西的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全国唯一),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成员,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拱卫首都安全“护城河”(注意)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国家级研发制造基地
碳基新材料:打造国家级碳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延伸焦化产品链,制备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等高附加值碳基材料。 拓展新型煤基碳材料制备新路径,开发低成本煤基石墨烯、低成本高性能煤基电容炭、多孔碳等前沿煤基新型碳材料。
特种金属材料:加快推动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实现研发—中试—生产—推广全链条示范
光电产业:依托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用于高端光刻机的深紫外和极紫外激光光源研制。创建光刻机用激光器研发中心,深化与中国电科光刻机研发中心合作,提供光刻机研发关键零部件储备和国产化替代。
增材制造设备产业:以太原为核心培育布局特色增材制造设备产业,发展微滴喷射阵列式3D砂型打印机等。国家级优势装备产业基地:智能煤机全产业链,重点开发煤炭智能化高效分选技术装备,建设有国际水平的煤机综采综掘成套设备研制平台基地。
光伏产业:全国重要的光伏基地
电力外送基地:以华北、华中等受电地区为重点,布局推进一批特高压及外送通道重点电网工程,西电东送
写在后面的话:
山西能否复制晋商的辉煌呢?我认为是不能的,因为晋商本身就是依托于政治局势而存在的,明蒙对峙为了解决边关后勤这才让晋商赚到了第一桶金,明清易代晋商依靠走私和卖国保住了皇商的地位,也利用满清与准噶尔的战争发了大财,随后发展金融业成为名震全国的富商巨贾。由此可见晋商本身就是依赖于权力而存在的红顶商人,而这种特性决定了晋商的成功根本无法复制,后来民国上台晋商找不到投靠的主子,便走向了衰亡。
中央的河北的环境规划是要保证一些主要的河流,包括桑干河、滹沱河、永定河常年有水,这就必须要保证这些河流的上游会被水源涵养区。而这些河流的上游,比如忻州、朔州都是产煤重地,这就给山西的煤炭工业套上了一个大大的紧箍咒。此外吕梁由于靠近黄河,自然成为了黄河的水源涵养地。
山西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体,未来经济发展除了冶金,采矿,电力生产之外,还会转向余新材料,特种金属产业,立足于电力基地,说实话山西提出作为京畿护城河的战略后,基本上跟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了。
我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持有悲观态度,如果我是一个山西人大概率我会离开山西,事实上我认识的山西朋友没有一个回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