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是一首我最喜欢的歌,没有之一。伴奏美,旋律美,文字美,美得让人沉醉,美得让人感动,美得让人无法自拔,一经入耳,旋即入心。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手风琴前奏缓缓响起,心突然就化了,闭上眼睛,恍然间真的来到了贝加尔湖畔,银色的月光,银色的湖面,银色的雾气渐渐升腾,将整个世界笼罩成了一片银色。
李健温柔的声音适时地开始吟唱。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一幅温暖的画面就这样,由这短短十个字送到了我的眼前。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就这样,我轻轻抱着你。仿佛一切都已静止,这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小小的人儿,相偎相依,永不分离。
接下来的两句更是晴空惊雷,直直劈将下来。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贝加尔湖畔的风景被如此勾勒出来。春风拂过,那是一种怎样的轻柔,如母亲的手,如爱人的吻,一宵微雨过,花月正春风。身处其中,教我如何不沉醉?芳草青青,叶片上还沾着点点晚露,亦或是氤氲的雾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顺着春风的方向,绿草肆无忌惮地生长,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生机勃勃,一片令人心醉的绿色。
短短四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出游图,景美,情美,人亦美。这还不算,如果细细想来,还有一些东西可以说。比如将这四句当做两个部分——男孩部分,女孩部分——分开来看,即男:在我的怀里,女:在你的眼里,男:那里春风沉醉,女:那里绿草如茵。换言之,女孩躺在男孩怀里,如沐春风的感觉让她沉醉,男孩安静地看着女孩,安详的面容和如茵的绿草一齐映入了他的眼帘。
接下来的四句将镜头渐渐拉长,然后月光轻泄了,然后湖面起伏了,然后篝火闪耀了,然后男孩女孩和整个环境再次融为一体。
八句,四十四个字,却蕴含了如此丰富的美感,更令人惊叹的是,八句均为五五六六的字数结构,无一字可缺,亦无一字可添,当真是大巧不工。这怎么会是歌词,这明明是一首诗!要是成为一个好的作词人,首先他必须要是一位诗人,而李健就是这样一位诗人,“音乐诗人”之称谓,名不虚传!
然后话锋一转,“多少年以后”五个字一笔带过,本该接上“我们难牵手”之句,但是李健却在两句中间又加了两句作为衔接——如云般游走,那变换的脚步。切莫小看了这两句,多少的故事和情感深埋其间,个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且去听这两句李健唱的是如何缠绵与哀婉!白云苍狗,造化弄人,不过如此!
静安先生曾评后主: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今姑仿此句,吾可言曰:李健俨有担荷人类爱恨之意。这一生一世,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这不仅仅只是在说这一对恋人了,更是引申到了大千世界,千千万万的恋人,所谓“多少你我”,正是此意!更着寥寥“吞没”二字,似是轻描淡写,实则极为沉痛地道出了爱情中的一切悲欢离合!再紧跟“月光如水的夜里”,又紧扣上文,回环反复,如泣如诉。在听过的各种版本中,这种既极轻又极痛的情绪,只有李健可以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由得潸然泪下。
之后便是收尾的四句,前文既已如行云流水,这结尾则必要锦上添花。且看李健如何做结,先点“多想”二字,在此处,这两个字似有千钧之力,凝聚了上文里的一切悲喜。“往日重新”之语,更是充满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沉迷与逃避。去听听卡朋特吧,听听那时光所镌刻下的悲伤与惆怅!所谓的流连忘返,不是忘记,只是不愿意,过去的一切,从此以后,只能回忆,不能回去,这是何等的残酷与绝望。
接下来笔锋再次一转,同样用“多少年以后”一笔带过,但之后的用笔却迥然不同,且看“如云般游走”和“往事随云走”两句,前者抒发的是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慨叹,而后者则是抒发了一种“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参悟,这一进一出,颇可玩味。
之后便是手法更加曲折的四句。先点出“冰雪容不下温柔”,冰雪二字暗示着我又回到了贝加尔湖畔,既然早已释怀,却又为何要回到贝加尔湖?不过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莫!莫!莫!为何冰雪容不下温柔?只因深情无法融化冰雪。为何深情无法融化冰雪?至此,方才露出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一生一世短暂吗?并不短暂,短暂的不过是之前和爱人在一起的时光罢了,用一生时间之长久,反衬曾经相爱之短暂。没有你在身边,时间变得分外难熬,那些快乐都是他们的,那些喧嚣都是他们的,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寂寞,这如何不令人肝肠寸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先用往事随云暗含着解脱,再用重踏冰雪点明回到贝加尔湖,最用后对比凸显出往昔欢愉之短暂,当真是一波三折,片语之言间,充满了内涵与韵味。
结尾,朝思暮想的人出现了,同样是在贝加尔湖畔,是她一直恋恋不忘,故而故地重游吗?两人再次相逢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那就留给听众去想象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已尽,意无穷,就是如此。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首歌当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有完全引用者,如“多少年以后”、“这一生一世”;有稍加点染者,如“如云般游走”和“往事随云走”、如“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和“就在某一天,你忽然出现”、如“在贝加尔湖畔”和“像贝加尔湖畔”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最后的最后,歌中的“你”究竟是实指还是虚指?“我”呢?这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