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句?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关于长江绿的诗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描写飞舟过峡的李白的诗有哪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出自:《早发白帝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作者:李白;出自:《峨眉山月歌》
描写山峡的古诗有哪些?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出处】:唐 李白《望天门山》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出处】:宋 陆游《三峡歌》
【译文】:巫山十二峰见到了九座,站在船头,满目只是苍翠的山峦,几乎映满了整个秋日的天空。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处】: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三峡谣古诗意思?
《三峡谣》的意思是:“早晨从黄牛脚下出发,晚上睡在黄牛脚下。三个早晨,三个晚上,黄牛看上去还一样大。”
1、原文:
朝见黄牛,暮见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作者简介: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三峡的什么真美呀句子?
江北赤甲山艳若丹霞,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此地江面最窄处不足百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险: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长江二首》)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李白也没有少写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户晓。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也点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
朝东。”(陈毅《咏三峡》)
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 *** 辣的性格。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 *** 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 *** 辣的性格。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 *** 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 *** 辣的性格。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 *** 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汹汹涌涌,奔奔腾腾,峡峡滔滔滚滚。逆水西陵峡口,黄牛灯影。牛肝马肺崆岭,怎敌那?兵书宝剑。青滩险,泄滩阻,昭君出塞何时归?
屈子天问可解?神女峰,白云绕无应答。十二峰过,巫山可曾回首?滟澦无踪,风箱怎吹万壑?夔门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苍苍。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轮穿越长江三峡时,客轮上的人只有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时胶卷相机那有现在数码相机随心所欲啊!那次我没上“托孤”之地的白帝城;只在丰都鬼城停了半天。同时在丰都的江滩上捡来了一块挺大的圆圆的长江石,有点重,到现在还放在家。作为心中之珍。下回给称一下重量。丰都城就有闲时另写之了。三峡我还会去的。那是三峡情思的召唤;那是激荡的长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缘山水半缘空的路径。以元稹的诗作结尾: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