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恰逢香港回归25周年,看到纪念音乐会,感触颇多,想到了往昔如日中天的香港乐坛,写几篇聊作纪念,今天先说宝丽金。
宝丽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如果你欣赏流行音乐、甚至只要你听过音乐,那么必然有一张唱片是宝丽金出品。
我们大多数人熟悉的宝丽金,应该还是香港的宝丽金,从七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进入鼎盛时代,直至九十年代末式微,前后近三十年,为当年华语音乐的辉煌添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许冠杰
是第一位签约宝丽金的香港歌手,也是香港的第一代歌手,签约那一年只有21岁。他出现的意义其实不在于他本身是否红、拿奖是否多、唱功是不是最好,这些都不是,而是他开创了粤语歌的新纪元,以前的粤语只是一个难懂的地方方言而已,他将它变成为一种文化,就彷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勇敢,但是,敢将螃蟹端到台面上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名菜的人则是伟大。从此以后,香港粤语歌找到了一条归属于本乡本土的路,逐渐壮大自成一派,睥睨天下,以至于后来任凭是多红的歌想要进入香港必须要专门填写粤语词才行。
许冠杰写的歌,雅俗共赏,雅的歌仙风道骨、清风朗月,“明日对花忆卿面、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这首《双星情歌》令人想起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但是他的《浪子心声》又极为浅显易懂、俗到尘埃里:“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几许有共享荣华、檐畔水滴不分差~”,这意思再简单不过,人心都是奸诈的,从来也都难以与人共享人世繁华,就如同屋檐滴下的水不会分岔和倒流一样,从来都是这样,被你遇到并不是不走运。
“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做人只需要开心,并无愧于心就行了,夕阳西下,多么璀璨的人生都会烟消云散,因此,不必当一回事。
许冠杰的俗却不是市井的粗鄙,他受过精英文化的教育,有极深的文学功底,作的词既如俚语朗朗上口、又如古词美不胜收,这样的境界对于彼时本土文化尚荒芜的香港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
张国荣
说到许冠杰,当然要提到张国荣,因为他们合作过一首粤语流行乐坛的旷世经典歌曲,无论是配乐还是歌词,都达到了一个无法跨越的高峰,古筝作引,小提琴合奏作为衔接,古朴而有新意,歌词境界如佛理箴言,却又直达人心,私下认为这首歌才是国风的鼻祖。
那个时候正值1988年,也是香港乐坛“谭张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那个时期张国荣饱受困扰难以排遣,有一日两人在录节目闲暇时聊天,突发奇想合作一首歌,由张国荣谱曲,许冠杰作词,电光火石间,迸发出惊天动地的一曲绝世吟唱: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这首歌有很多个版本,都说是许冠杰《急流勇退群星演唱会》上两人现场合唱最为经典,那是1992年,时光又过去了四年,彼时的张国荣也退出歌坛三年,戴着金丝边的眼睛,儒雅温婉、气定谦和,仿佛真的是“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了,在台上也是挥洒自如、谈笑风生,我们以为他真的“潇洒做人”了,没想到十年后仍是令人心碎的纵身一跳。
我母亲得知消息问我:“他这是为什么?他还缺什么?”是啊,仿似他什么都有,美貌和才华,金钱和名望,也许,他缺的只是快乐吧。
他在宝丽金出道,虽然只待了很短的三年,成绩也并不突出,事业的真正起飞其实还是在后来加盟的华星唱片,《风继续吹》、《与谁共鸣》、《Monica》都是那一个时期的作品。电影上的成就更是比肩歌坛,我本人更喜欢作为演员的他,所谓“翩翩玉公子”唯有他的一颦一笑才配得上啊。
听闻梅艳芳曾对他说:如果在四十岁我还嫁不出去,你娶我可好?
他回答:好!
然而他的生命停留在承兑诺言前的半年,她也在当年随他而去,无论怎样,我始终觉得,世间唯有这两个人最登对。
都说他的歌另类,其实,他的歌原本就是唱给自己听的,仿佛一个迷路的人在深夜里诉说自己的迷茫,满天的星辰,月光如水,但是人生为何仍如此悲凉,他也从不期望别人能够帮他,因为精神上的痛楚,旁人根本无法触摸。
谭咏麟
如果说许冠杰开创了粤语歌的新纪元,那么谭咏麟便是在音乐风格上更进一步奠定了粤语流行音乐的基调,并将香港乐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时代。前者的歌多为俗世市井、家国情怀,而后者的歌更多的便是大胆抒发都市爱情了,带有金属质感的嗓音和浪漫的声线悱恻缠绵、哀而不伤。
当初的谭张争霸,对于他们彼此是巨大的内耗,以两人先后退出歌坛告终。但是其实,这两个人并无一丝相同之处,我极为反感将任何人放在一起对比,因为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谭咏麟始终是一个乐观而清醒的社会人,他最早提出艺人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娱乐大众”,不端架子不摆谱,没有偶像包袱,巅峰时期退出所有奖项的评比,将机会留给新人,促成了四大天王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香港乐坛良性的循环与竞争,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华年代。而他自己该发歌发歌,该开演唱会开演唱会,该商演商演,实实在在靠实力赚钱养家,每次演唱会前都会提早半年每日跑步健身,以保证向歌迷呈现最完美的状态。
他的歌伴随着我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渡过了最彷徨和迷茫的年少时代,他是我最喜欢的歌者,没有之一。
我曾经用《忘不了你》向喜欢的人倾诉衷肠;
K歌历史上的第一次是唱《水中花》;
在失恋的时候边哭边无限循环《无边的思忆》;
酒醉后的夜半街头几个人坐在路边一起高声唱《朋友》;
也曾在下着大雨的深夜去敲别人的门,就为了让他听刚刚买到的一盘卡带中的那首《雨夜的浪漫》;
多年前一个生日的傍晚,接到数年未见的前任的电话,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倾诉离情别绪,他只是说想让我听一首歌并祝我生日快乐,那首歌是我们曾经最喜欢的《Don’t Say Goodbye》。
记得第一次听他的演唱会是九十年代初的上海,彼时还没有普及手机,他说他接下来要唱一首歌,如果大家有打火机就拿出来点燃吧,那一刻他唱的是《雾之恋》
天边一颗小星星,
海边一颗小星星,
或睡或现,
闪烁不停,
似要悄悄告诉这世界,
现实实在是幻象,
你要看 始终看不清
伴随着如清唱般的悠扬曲调,整个现场瞬间亮起了千万盏彷佛小星星般的如豆火苗,漫山遍野、随风摇曳,万人合唱直至曲毕。此歌此景,有幸目睹,毕生难忘。
我并不知道他的歌我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但是我知道自己最痛恨的是哪一首,那就是《讲不出再见》,因为这首歌是他演唱会中的最后一首歌,每每听到都会潸然泪下,因为再见不知何年。
我最不忍看你
背向我转面
要走一刻
请不必诸多眷恋
浮沉浪似人潮
哪会没有思念
你我伤心到讲不出再见……
细细想来,这几年我曾冒着九级强台风驱车百公里、连着几周辗转前往多个城市看他的《银河岁月演唱会》,这种执著应该不仅仅只是喜欢了,更多的是对于害怕失去所爱的恐惧,他年已古稀,每一场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听他的演唱会,这种感情就仿佛是曾经与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像往常一样的道别,却不曾料到原来是最后一次见面,对于生命中某些剧变,在那天我们却只是以为,这不过是平常日子里最普通的一次告别……
陈慧娴
1984年出道,以一曲《逝去的诺言》一举夺得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都说她是粤语流行音乐界的翻唱女王,《千千阙歌》、《夜机》、《傻女》无一不是。但也正是从她开始,我对流行音乐的翻唱有了新的认识,规规矩矩购买版权,重新填词编曲,完完全全的艺术再创作,如她一站成名的《跳舞街》是翻唱于日本荻野目洋子的《舞王》,但是荻野目洋子又是翻唱英国歌手Angie Gold演唱的热门舞曲《Eat You Up》,同样的编曲,不一样的歌词,不一样的演唱者,迥异的风格,难分伯仲,其实就是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在此激烈的碰撞,各有千秋,但是如果不是陈慧娴唱了《跳舞街》,我也许永远也不会有兴趣专门去听另外的两首歌啊。
我第一次听她的歌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记得是九十年代初发行的一盘宝丽金歌星的合集卡带,太美的曲调和歌词,而且很奇怪,当后来听到周华健唱《最真的梦》,竟然一点都没发现它们是同一首歌,对于我这个自诩听觉敏感的人,简直不可思议,也许实在是前者给予我的触动和影响太大了,以至于任何歌都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记得第一次听《千千阙歌》尚不到二十岁,那一年还在宁夏,是在发小家里,彼时朋友们在一起,除了喝酒醉到不省人事,但凡还留有一丝清醒,不变的节目就一定是听歌了,几个人各自寻一个舒服的姿势或坐或卧,主人打开音响,条件不同有简陋有豪华,都不妨碍听歌的乐趣,也并不问大家的喜好,只拣了自己喜欢的或是新买的卡带 *** 去,片刻便听到清澈的吉他前奏声响起,而后就是陈慧娴的天籁之音:
徐徐回望
曾属于彼此的晚上
红红仍是你
赠我的心中艳阳~
那一刻空气都仿佛凝固了,那种感觉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像是被一只手扼住了喉咙,连呼吸都仿佛停止了。而这样刻骨铭心听歌的经历只此一次。后来听到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和原唱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还有李翊君的《风中的承诺》,作词编曲真是各显神通、神仙打架,也见证了当时华语乐坛的繁华和热闹,我向来反对将作品做对比,我只说,后者并没有带给我那样的心灵震撼而已。
陈慧娴年少成名,彼时尚未成名的陈小春和谢天华还只是她演唱会上的伴舞,她是八十年代香港唱片销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还没算内地盗版),嗓音和谭咏麟相仿,都是老天赏饭吃的难得一见的金属质感,既明亮又醇厚。
成名来得容易,就未免有些任性,在事业上升期说一声想去美国留学就挥挥手退出歌坛,没二年趁暑假录一个专辑《归来吧》,同名主打歌同里面的《飘雪》、《红茶馆》照样大红,后者竟然在当年入选中文十大金曲,然后继续上学,五年后学成归来,录新专辑仍是大卖。姑娘此时又想转型,于是离开宝丽金转到新艺宝,转型没有预想中那样成功,于是又拍拍 *** 回美国读硕士,再次归来是2007年,这时终于发现,一切都不同了,舞台已不是她的舞台,只留下昔日娴公主的传说和这一曲悲凉的绝唱:
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
当风声吹乱你构象
可否抽空想这张~旧模样
我会永远记得,但是旁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张学友
选秀冠军身份出道,算是宝丽金最长情的艺人了吧,1984年签约,直至宝丽金被环球收购,他始终都在这里,不离不弃。
学友的嗓音条件谈不上最好,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完全靠天赋条件和漫长演艺生涯中不断地摸索和磨炼,练就了香港歌坛数一数二的唱功,他的嗓音不够通透明亮,故而加强了对中低音区震音和弱音的掌控,其实如今录音棚的技术已经辨别不出歌手唱功高低了,唯有现场的Live骗不了人,炉火纯青的技巧和稳定性完美维持住整晚,他也是唯一我肯在露天现场听演唱会的人。露天场馆原本音响效果就差强人意,此时更要靠歌唱者对现场情感的渲染力来弥补硬件不足。
2007年《光年世界巡回演唱会》,4月的上海体育馆,彼时正是春天,夜晚仍是寒意袭人,但整个场馆座无虚席,身边一个男生从头跟唱到尾,声情并茂,与其说是欣赏张学友,倒不如说是兀自地沉醉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中。我最喜欢他的一首歌是《李香兰》,当熟悉的前奏响起,悠远哀长、如泣如诉、那一刻我的眼泪蓦然夺眶而出,那天学友唱了三个小时,我也唱了三个小时,嗓子像着了火,耳边嗡嗡作响,脑袋仿佛是酒过半醺,兴奋而混乱。
那天散场时已近午夜,马路上熙熙攘攘,拥满了刚刚从同一个地方涌出的人群,虽然要去向不同的地方,却都方才参加了同一个欢乐的party,为了同一个人,狂欢了三个小时,如今彼此相看都分外亲切,甚至和另外一队人马意犹未尽地一同合唱着《饿狼的传说》,一路唱着走了好远,彼此还相约在下一个他的演唱会相见。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我至今难忘。
再见已是五年后的2013年《1/2世纪世界巡回演唱会》,还是春天,春寒依然,还是老地方,上海体育馆,但是,张学友已经不是以前的张学友。
其实变化在五年前的那一夜已经初见端倪,那一晚他唱了半个小时的音乐剧《雪狼湖》,他说是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在场的歌迷,但是,但是,他难道不知道,喜欢雪狼湖的人和当晚来听他演唱会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群,只是彼时大家都不肯承认,那么好吧,硬着头皮听了半个小时,气氛一度降至冰点,好在礼物不大,适可而止,很快又在一个耳熟能详的歌中找到了热烈的尖叫和欢呼。
没想到这是他发出的一个强烈的信号,他要改变。他不想再做流行歌手,他要更上一个level。于是,便有了后面这场如噩梦般的演唱会,他将所有的歌曲都重新配乐编曲,或爵士或歌剧,能想象吗?当一首歌被他唱了过半才听出原来这首歌是《祝福》,没有了万人大合唱,没有了一路跟唱,因为他的歌令大家不知所措,当他唱起那首改编的面目全非的轻佻欢快的《李香兰》,那一刻我想到了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共唱此歌的情景,竟恍若隔世,那一刻如果他在我的面前,我想抓住他的衣领问他: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
每一场演唱会,其实都是一次歌迷与心爱的歌手的一次固定的约会,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再一次相见,那无数个彻夜不眠反复听着同一张CD的夜晚,遥隔经年,在此地重又相见,岁月模糊了彼此的容颜,我也知道绝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有一点不可以改变:你是一个流行音乐歌手,我是一个喜爱流行音乐的歌迷。那一次后,我很多年没有再去听他的演唱会。
时光又过去了四年,到了2017年,他的《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拉开了帷幕,我很纠结,要不要去,那种感觉很像是面对曾经深爱过的恋人,禁不住思念,却又怕见了伤心,终于还是选择驱车从上海赶去了南通。
依然是春寒料峭的4月,我裹紧着厚外套,遥遥地望着曾经喜欢的他,隔着那么远,都能感觉到他的变化与挣扎,他是真的想要与过去一刀两断,罢了、罢了……就此别过吧。我想,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看他的演唱会了。
也许终于都有天 当你站在前面
但我分不出这张是谁的脸
我 留着你在身边
心 仍然很远
我想伸手拉近点 竟触不到那边
就欠一点点 但这一点点 却很远
(下一次谈谈百代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