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闫肖锋
7月2日,安徽蚌埠因遛狗纠纷,一名自称“徽州宴”老板娘的遛狗女子,与小区居民发生争执冲突以至肢体冲突。警察来调解,结果遛狗女子飙出了金句:
“你怎么敢动我的狗?敢弄我的狗,我就给你孩子弄死!不就是要钱吗?老子有的是钱,老子干了几个‘徽州宴’了,这些都是 *** 的,老子有钱不怕,几千万我都给你赔得起!”
尽管冲突双方都受到了处罚,但是网友还是一边倒吐槽老板娘的豪横语录,于是点燃又一波仇富怒火。
今年是分水岭。从反垄断到打压学区房,从滴滴事件到重拳出击教育培训机构,制约资本、打击垄断成为今年热点。高唱“996是福报”的马云低调,“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吴晓波被痛批,这些都是风向转换的标志性事件。
在中国话语体系里,男一号是政治人物,男二号是知识分子,男三号是企业老板,现在从上到下都把人民放在首位,那其他二号三号的还牛什么呢?可惜很多人没有认清形势。
新的时代到了,可惜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都还没有认清形势,所以会很难堪下不来台。
收起你的鄙视链,否则被鄙视的就是你;收起你的傲慢,否则下不来台的是你。土豪们难再斗胆炫富,连奢侈品品牌都不能再说为少数人服务了。
新的时代到了,低调赚钱,低头做人,认清方向,站好队伍。
官方文件中,“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今年以来,“共同富裕”被提到的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共同富裕”不再是口号,而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于是从中央部委到省市,各类相关文件和整改措施均会出台,以上提及的事件只是预演罢了。
过去对政策的解读有个流行的提法叫“做大中产阶层”,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政治敏感度不高的说法。政策话语中从未出现“中产阶级”“中产阶层”或简称“中产”,有的只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提法——传媒和商家热衷于“阶级”“阶层”,政策层只提“群体”,背后的导向却是天壤之别。
当前的政策指向甚至是去阶层化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就是去阶层化,无论贫富都要实现共同富裕,不允许以身份标签作区隔。
知道吗,中国最后一次做阶层划分是在二十年前。那是社科院陆学艺课题组调查划分出中国社会十大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所占的比例约为2.1%)
2.经理人员阶层(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例约为5.1%)
5.办事人员阶层(比例大约为4.8%)
6.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为4.2%)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约为12%)
8.产业工人阶层(比例为22.6%)
9.农业劳动者阶层(比例从1978年的70%以上减少为1999年的44%)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摘自《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为什么阶层研究终止了?请看看研究报告将谁排在了前头。
我曾出书《阶层跃迁》提到潘石屹和王石这类成功人士在一生中实现了个人身份的三级跳,西方是“三代造就一个贵族”,中国是一代蹦三级,恨不得一代造就贵族。与此同时是身份标签的大跃进,如白领的LV情结,老板的奔驰、宝马情结,还有就是各种鄙视链。精英与民众
之间裂痕与对立的加深。民众对精英越来越反感,而精英本身似乎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
这怎么可以呢,不要把“共同富裕”当成只是说说,现在到动真格的时候了。
浙江示范区的推进,料将在房产税试点、遗产税试点、民企改制试点上试水。年轻人不是吐槽住房、生娃、内卷化的压力、只能躺平吗,现在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