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蓝釉,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深深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它那如大海、如蓝天、
如雪花的容颜,
无不激起人们的情怀。
它深沉如蓝宝石,
更是釉色瓷中的“宝石”
......
壹
霁蓝釉
霁蓝——瓷器釉色名,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祭蓝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
祭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今天。
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蓝瓷器,以后又发现了不少元代祭蓝釉瓷器,如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祭蓝釉——白龙纹梅瓶,景德镇出土了大量元代祭蓝釉瓷片。
▲ 元霁蓝龙纹梅瓶
▲ 元霁蓝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永宣时期官窑生产了不少祭蓝釉瓷器,其釉水质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人称为“宝石蓝”釉。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蓝釉瓷传世器物极少,几乎见不到完整的器物。嘉靖、万历时期,蓝釉瓷烧制较为盛行,此外,嘉靖时期还创烧了回青釉瓷。
明嘉靖蓝釉刻麒麟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款蓝釉白云龙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回青釉与霁蓝釉同为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只是所用青料为当时特有的回青与国产石子青调和而成,呈色不如霁蓝釉深沉浓艳,而是呈浅蓝色。
入清以后景德镇民窑生产祭蓝瓷器,其生产数量远远大于元明两代,质量上乘的祭蓝釉瓷器当数清三代的,但仍然没有超过明代永宣时期的官窑祭蓝水平。
清代 霁蓝釉玉壶春瓶
清代 霁蓝釉描金福寿纹赏瓶
贰
明清霁蓝釉对比
明代霁蓝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
明代,蓝釉瓷以宣德朝为最佳,主要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其釉色如蓝宝石,釉面匀净,呈色稳定。
明宣德祭蓝釉印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款祭蓝地白花鱼莲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南窑笔记》载: “宣窑…… 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 ,尤为上品。”把蓝釉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
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明宣德 霁蓝釉盘
明 宣德 霁青葫芦瓶
口径1.8cm,高12.7cm,底径5cm
台北故宫藏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明宣德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高4.0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霁蓝釉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器物多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清代霁蓝
清代,经过明末清初近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清康熙时期蓝釉瓷再度兴盛,此后历朝均有精品传世,且存世数量远大于明代蓝釉瓷。
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清康熙 祭蓝釉碗
雍正时期,以唐英任御窑厂督陶官,所制各式釉都烧制得极为成功。
雍正蓝釉瓷器型较之前更加丰富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瓶、锥把瓶、蒜头瓶、天球瓶、壶、石榴尊、罐、缸、盆、钵、碗、盘、杯、洗、渣斗、高足碗等造型。
清雍正 霁蓝釉胆式瓶
霁蓝釉菊瓣形花壶 “大清雍正年制” 款
长:18.5cm
这个时期的霁蓝釉瓷器造型古雅端庄,线条优美圆润,器内与底部均施白釉,通体施蓝釉。
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釉面蓝中泛紫,因其釉色艳丽而独步有清一代。
清雍正 霁蓝釉梅瓶
清雍正 霁青瓶
乾隆时期霁蓝釉瓷器多采用描金地加彩绘的工艺,工艺复杂,烧制难度较大。设色华丽,纹饰繁缛。
但釉面不如雍正时期莹润有光泽,色调为纯净的蓝色,不如雍正时期艳丽。
清乾隆 霁蓝釉杯托(一套)
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山水牡丹纹双龙耳海棠形瓶
清 乾隆 霁青描金番莲双耳葫芦瓶
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 祭蓝釉描金牡丹纹悬胆瓶
在清三代中,乾隆一朝传世的蓝釉瓷器数量最多。
乾隆盛世之后,自嘉庆始至清末,制瓷水平全面下降,蓝釉瓷的烧制也明显不及前朝。
清咸丰 祭蓝釉象耳琮式瓶
高:29.8cm
清咸丰祭蓝釉琮式瓶(一对)
高:34 cm
清代晚期霁蓝釉瓷器施釉欠均匀,较稀薄,釉面呈波浪状,胎体趋于厚重,造型笨拙。
且工艺较粗糙,施釉不均,有明显流釉现象。
清光绪 祭蓝釉赏瓶
高:39cm
清光绪 霁蓝描金盖罐
清光绪 祭蓝釉描金皮球花赏瓶 (一对)
高:38.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