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于增春在创新工作室。图片由西钢集团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月10日7时,西钢集团新材料公司大棒线生产车间里灯火通明,于增春早早到岗,穿戴好工装,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于增春是西钢集团新材料公司准备工段党支部书记,公司复工复产以来,于增春一直在生产一线忙碌。
“1月9日,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大棒线车间恢复生产,今年首批棒材顺利出厂。”于增春说,复产前期的一切辛苦准备工作都是值得的。
工作中,于增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创新和改革上。“创新,就是要颠覆思维,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于增春说,最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是《一种固定式热锯挡水装置》专利研发的过程。
西钢集团新材料公司精品小棒线的轧机由于设计问题,钢材在后续加工中,被降温部分会时不时出现炸裂、表面异议等质量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先后作了多次实验改进,但效果都不理想。
减少废品,提高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派谁来解决?焦急的氛围弥散在空气中,一个名字从当时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口中脱口而出:于增春!
于增春临危受命,担负起了重任。为了解决问题,于增春翻图纸、联系厂家,从各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可他发现,同行业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要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
怎么样让热锯持续降温,怎么样让钢材锯切断口保持不被冷却水浇黑,要设计什么样的装置来分离水,如何安装,安装在什么地方,怎样既可靠稳定,又方便低廉?一系列难题摆在了于增春面前。
反复查看图纸、仔细比对……那段时间,于增春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在思考和验证中,草稿纸从书桌上铺到了桌子下。3天后,于增春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固定式热锯挡水装置终于研制出来,一次试车成功。
“固定式热锯挡水装置虽然设计简单,但有效解决了热锯降温及钢材质量问题,相比动辄几万元的成本,只需废旧角铁、铁板和胶皮就能制作成功。”看着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于增春兴奋不已。
“设备上的创新和技改能够最大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于增春说,他是一名技术员,做好技术研发是他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 *** 员,更要身先士卒,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搞好技术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几年,于增春完成立式轧机改造平式轧机,将原有的1603立式轧机改为1709平式轧机,节约采购成本约500万元;完成平立一架滑动导卫改滚动导卫,彻底解决预备方不咬入现象,杜绝了预备方返回加热,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有效作业率,年创效约10万元;完成了平立式轧机轧辊辊槽增加冷却水装置,使轧槽过钢量提高了30%,大大降低了轧辊的消耗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职工拆装轧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轧材的表面质量,年创效102万元。
于增春的每一项技术改造,不仅为公司降本增效,而且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在于增春工作的31年间,先后完成了30个技改或设改项目,为公司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同时,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他也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2021年12月,西钢集团成立了“于增春创新工作室”。经过一年多探索,创新工作室为企业节约成本近800万元,消除安全隐患3项,有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5项,培养技术人才6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创新精品、成果应用,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于增春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引领基层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创新,为企业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