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5月21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明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也将正式开幕,正式开启了2020年全国两会时间。
今年两会在投资界备受关注,因为有很多此前热议的拉动经济的 *** 政策,在会议期间可能会有清晰的说法。
特别是对股市在两会之后的走向和机会,许多机构也从历史角度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历年两会前后(两会前一个月至两会后一个月),上证综指大概率获得正收益。
比如,兴业证券统计了近21年的数据,从1999年-2019年,两会前一个月,指数有81%的年份获得正收益,收益率中位数有2.79%,在两会期间,有57%的概率能获得正收益,在两会后一个月,有71%的概率能取得正回报,历史的收益率中位数高达3.57%。
聪明投资者梳理了资本市场聚焦的十大热点话题猜想,以及景林蒋锦志、高毅邓晓峰、星石、世诚、中欧瑞博、中庚丘栋荣、李迅雷、郭磊等顶级投资人、分析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他们对于两会之后投资机会的判断,分享给大家。
两会十大热点话题猜想
1.GDP增速目标定多少?2-3%?
今年两会还会不会设定具体的GDP目标,如果设置,会是多少?这成了很多投资人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很多投资人以及经济学家也对此进行过预测。
星石投资认为,目前主流的预期是全年GDP目标可能在2%-3%左右,这就意味着未来三个季度的平均增速在4.5%~6%之间。
全年完成这个目标难度不小,因此可能会设置一个比较偏低的目标,甚至有一定概率不太强调GDP这个目标,更重要的在于保就业和保民生。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表示:如此严峻的形式,要想实现GDP 5%以上,如果疫情在4月份能够得到一个控制,至少还要投6-8万亿人民币 *** 。
如果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年停摆,GDP可能就是会在零附近。对于股市来讲,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韧性,2500、2600应该是一个底部了。
广发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郭磊,在路演中认为,过去三年,每年新增1100万就业,目标是1100万,在做的时候就对应着6%左右的GDP,今年肯定完不成这一点了。
但是今年有870万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扩招了一二十万,870万大学毕业生中即使有相当一部分读研,至少也应该准备6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这个基本上对应着3%以上的一个GDP,600万到700万的就业来看,基本上是3到三点几的GDP。
这个如果没有政策的出手,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就业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GDP的一个隐形下限,如果提供不了这么多就业岗位,调查失业率就会比较高,整个社会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赤字规模会有多高?突破3%是共识
两会召开前,财政部部长刘昆曾公开发文表示,尽管财政将出现减收,但为对冲疫情影响,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中,他特别提到了要增加赤字规模。
赤字率是否会增加,增加到什么水平?
郭磊在此前的路演中曾表示,财政的三驾马车已经确定都会出马,就是提高赤字率,扩大专项债的额度,以及发行特别国债。包括之前高层会议也确认了财政的三驾马车都会出马。
估计赤字率应该会提升到3.2以上,专项债额度去年2.15万亿,今年估计可能在3.2万亿以上,特别国债应该也会有一定量的发行。如果这三块增量加起来,应该对基建有一定程度的带动。
比如专项债能用做资本,换句话说,同样的专项债,去年只能百分之三十几用于基建,今年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高都会用于基建了,力度还是不一样的,所以财政政策出手应该是后续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
星石投资认为,赤字率上调应该是一致预期,关键在于提高到什么程度,以此可以对应判断出对于基建稳增长的力度。
3.只靠新基建?还是新、老基建一起发力?
两会召开以来,已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多位代表提出了基建相关话题,可以预料到新基建可能成为很多行业的热点,那新基建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兴业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认为,在公共卫生支出上面,医疗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新基建的一环。
包括医院的建设、医院的感染控制,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及以下单位对应的CPC系统的配置。这里面会对于设备,就是诊疗设备,IVD、快速诊断(POCT),还有医院建设,感控装置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拉动。
悟空投资鲍际刚认为,前瞻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是重点投资领域,科技领域的基建投资需求确定,国家战略不会动摇。每个阶段的结构配置会根据市场环境、各方向的基本面趋势和风险收益比评估等因素综合考量,动态调整。
郭磊谈到新基建和老基建时,认为新基建肯定代表着最终的方向,但是规模太小,按照测算,新基建的7个领域,占整个规模不会超过1.2万亿,而其中大头还是叫城际高速,以城市轨道交通。
这个并不完全新,去年也有一定的量,它今年的5000~6000亿,并不完全是增量,如果把这块扣掉,其余的大概只有6000多亿,对整个经济来说是杯水车薪的。
从最简单的这样意义上来说,也应该新基建老基建一起上。在某种意义上,新基建代表着调结构,传统基建代表着稳增长,而增长是一切的前提。
4.全球化还能否继续?
疫情的发展和中美关系让全球化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是这次两会大家重点关注的话题。
景林资产创始人、董事长蒋锦志在日前的一次路演中,曾详细阐述了全球化这个问题,他认为,全球化是个自然演化的结果,长期来看是个必然的趋势。
因为企业是“经济人”,企业的决策更多是来自于生产成本、市场等各方面的考虑,所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从长期看,全球化是个必然的趋势。
短期来看,有一种逆全球化的短期趋势,主要是由于短期疫情的影响,导致不少地区的物流和供应链中断,使得大家对于供应链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产生担忧。叠加中美关系的冲突,以及各国民粹主义普遍地上升,短期内逆全球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趋势是个必然的趋势。
只要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降低税费,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的优势,还是能长期保留下去。
低端制造业相对于东南亚,相对于印度,光是看劳动力成本,可能中国这部分的优势逐渐在减弱。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认为,因为这次疫情,大家都要适应巨大的变化,中美关系遇到巨大挑战,大国竞争可能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甚至全球产业链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各个国家都要适应这一现状。
一季度疫情刚开始时,资本市场对中央 ***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应对疫情的 *** 力度和方法预期比较高,但目前大家逐渐认识到全球的压力是持续的挑战,中国应该不会推出像2008年那样的政策,跟西方应对疫情的做法有明显差别。
作为主动投资人,我们会找两类机会:
第一类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增长和价值创造的机会,增长永远有最多机会。
第二类是产业变迁和价值转移的机会,它不一定是增量,更多是替代,是存量重新分配的过程。
比如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既是增长的机会,也是价值转移的机会。汽车行业未来也会发生产业变迁和价值转移的过程,可能传统公司价值受损,而新的公司价值受益。如果产品定义能重新激发消费者更大的需求,就是价值创造的机会。
5.房地产政策会放松吗?
保银资产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太多的房地产政策,主要是从中央层面没有太多的讨论,是不是会放松。
在地方层面压力是蛮大的,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一些二线城市财政的压力比较大,那它是不是会开始取消一些限价,或者是二手房按揭这些政策会不会有一些松动?
这些松动出来之后,中央 *** 是不是会对他们采取一种默许的政策?如果是这样,可能未来几个月我们房地产的销售就会出现一轮反弹,这应该说是一个机会,大家可以去关注。
3月份的财政数据下滑是80年代以来最差的一次,而且可能还不是最差的,如果未来几个月我们不做什么事情的话,财政情况还会继续恶化。
因为大家已经看到出口的数据,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把经济向下拉动的作用,所以今年财政的压力非常大。
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 *** 在支出的方面又是压不下来的,所以今年整体来看,房地产政策放松可能是有需要的。
中欧瑞博认为,从中国与美日的数据对比看,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畸高,而金融资产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住房自有率达到96%,远高于美国的63.7%。中国城镇化率60%,城镇存量住宅超3.5亿套,家庭户均住宅1.2套(这一数据美、日、英、德大约在1.0-1.16之间),超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58.4%,两套住房占比31%,有三套住房占比10.5%。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和标准看,中国总量上不缺房,只是在一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与地区出现结构性的短缺,以及在居住品质改善上,存在优质房产结构性的缺口。
星石投资预计地产的表述大概率保持不变:房地产短期内应该会表现相对较好,但“房住不炒”是前提,因此预计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应该以平稳健康发展为主。
6.降息是否成定局?还能有效吗?
张智威认为,国内的降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预测今年通胀是要下行,到下半年可能接近3%左右的水平,甚至更低。
*** 降息应该是已成定局了。所以未来几个月是中国利率下行的窗口期。这对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利好,房屋的按揭利率可能也有一定的下行。
还有可能对全球股市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零利率的长期化。未来两年,全球可能出现一个大水漫灌的状态,利好股市,最近股市反弹速度非常快,可能是这么一个原因。
郭磊认为,后面政策的扩张是大概率,包括的两会上会确定财政政策的扩张。如果财政不扩张,继续沿着货币宽松这个方式是不行的。
以往的货币政策确实比较有效,比如我们每次降息大概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经济就能稳住。
在中国信贷和社融更多还是一个稀缺品,量比价重要。那为什么货币政策会起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每一次降息都是发起一轮买房的信号,房地产销售带动了整个庞大的上下游来支撑经济。
而这一轮,地产产业链弹性已经显著小于以往,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如果地产销售的弹性变小,那单纯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
我们知道不断地降息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整个财务费用大概只占整个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1.5%。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需求,货币政策是解决不了需求问题的,只有财政去带动一把,把基建带动起来,制造业才能解决整个经济有没有需求问题。
7.通缩还是通胀的压力更大?
张智威认为,今年通胀是要下行,到下半年年底可能接近3%的左右的水平,甚至更低, *** 降息应该是已成定局了。
李迅雷认为,长期看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所以今年更多应该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稳增长,它主要靠投资加杠杆。
为什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纷纷要降息,因为感受到了经济的衰退,通缩压力趋势。
如果疫情能够到控制,那现在还是会面临通缩的压力。如果说疫情得不到控制,那不仅仅是面临通胀压力,可能是个滞胀压力了。
8.要不要放开生育?出生人口“三连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建议,国家应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处罚政策,同时补助托幼服务,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较2018年减少58万人,这是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
黄细花表示,2016-2019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较高,这是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此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集中在政策放开的前几年释放出来。
但她认为,随着未来几年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减弱,二孩出生人数会随之下降。1990年以后全国出生人口不断减少,这也使得未来几年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同时,住房、教育、医疗价格等上涨提高抚养成本,也压抑了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
李迅雷认为,经济下行的深层原因是在于长期和平导致的结构固化。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的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另一面是,吃饭的人多了,干活的人少,经济增速就下来了。
中庚基金首席投资官丘栋荣认为,我们的人口周期处于高位的风险,过去中国经济体的中坚力量是60后、70后这一批人口,人口最多、财富效应最强。
同时大家的偏好是非常一致的,都很喜欢同样的东西,这样一个3亿人的庞大人群,在消费、投资、储蓄等很多方面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有可能这几年会见顶,后面可能会下降,因为这批人将逐步的老去,他们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会下降。
倒过来,他的需求可能需要转移到养老、医疗,转移到更后的需求上去。原有的一些东西可能恰恰是过去二三十年表现得最好的核心资产,包括消费,包括白酒,甚至包括很多的储蓄投资类的东西,还可能包括一些耐用消费品,奢侈品,这都跟人口周期是相关的。
这波人口红利结束,后面的人不管是80后还是90还是00后,都没有那么多人,都没有10年3亿人口,同时也没有那么强的财富效应。
9.就业率的保障
很明显,就业将是今年的重要议题,有高层表示,就业比经济增长更重要。
*** 去年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尽管爆发了贸易战,但仍然实现了这些目标。
郭磊判断,我们至少应该准备6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这个基本上对应着3%以上的一个GDP,600万到700万的就业来看,基本上是3到三点几的GDP。
这个如果没有政策的出手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就业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GDP的一个隐形下限,如果提供不了这么多就业岗位,调查失业率就会比较高,整个社会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后面政策的一个扩张是大概率,包括两会上会确定财政政策的扩张。
10.两会前后股市怎么走
两会期间市场走势如何?从1999-2019年数据统计来看,上证指数在两会前后一两个月大概率会有正收益。
据兴业证券统计,两会前一个月,指数有81%的年份获得正收益,收益率中位数有2.79%,在两会期间,有57%的概率能获得正收益,在两会后一个月,有71%的概率能取得正回报,历史的收益率中位数高达3.57%。
如果分不同板块来看,在两会前一月至两会期间,医药生物板块表现尤为突出,而在两会后一个月内,有色金属跑赢上证综指的概率领先各行业板块。
在两会期间,医药生物相对收益为正的概率仍保持在80%,是各行业板块中最高的;
在两会后两周,综合板块和有色板块相对收益为正的概率均为70%,超过其它行业板块;在两会后一个月,有色金属板块收益率超过上证综指的概率为80%,保持领涨态势。
三大明星私募评点两会后投资机会
和聚投资:政策总体积极宽松
重点关注以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
两会即将召开,我们重点关注政策方向及产业政策。总量政策方面,我们关注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及其背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们预判,政策总体上是积极和宽松的,对资本市场有利。产业政策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以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包括5G、信创、工业互联网、工业自动化等。就业支持和产业链安全也将是今年两会的重点议题。
资本市场改革将是重要主题。我们看到在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改革等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展。我们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包括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引导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等。
对于两会后的市场结构,我们坚持看好科技板块的表现。5G、信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在线业态等,均已进入快速成长的周期。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国产替代和维护产业链安全将是持续的中长期逻辑。我们继续寻找能够真正崛起的公司。
星石投资:周期板块绝对收益机会明显
作为投资的参考,两会的重要性可能没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高,对两会关注高主要是因为报道多,议题更多关乎民生。
政策分析的目的,最终落实到对企业盈利和流动性的判断上。
政策对股市影响是沿着政策→货币→信用→经济增长→通胀这一路径传导的,中间每个环节都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财政、货币政策会影响到货币松紧,进而影响信用派生、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之后会进一步攀升出通胀;最后经济增长和通胀的组合反过来又会影响政策取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股票的价格是由企业盈利和估值决定的,政策分析的两个核心要素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直接影响了企业估值层面,财政政策决定了总需求层面的力量强弱,影响了企业盈利。
产业政策的分析会影响到更细分的行业趋势判断上。
中美关系如果出现恶化,对于市场的冲击应该是一次性冲击。因为其实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企业,从2018年起就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形成了共识,并做好相应准备。
现在来看,周期板块绝对收益的机会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核心指标在于这几个月社融的连续放量,M1的增速也开始小幅向上,这对于整个周期股是比较利好的信号;
但现在大家对疫情的担忧程度依然较高,所以市场反馈不是特别积极,但随着后续指标的进一步改善,天量社融对经济的推动会相对比较显著,周期的机会也会出现。
未来是通缩还是通胀?从现在来看是一个通缩的状态,未来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在目前天量流动性的支撑下,未来很可能会出现通胀。
世诚投资:受惠于两会事件的板块和公司有机会跑赢大盘
目前,有三个事件,作为亮点将贯穿整个五月份。
首先,REITS新政。市场总是不可避免地低估了事件的长期意义,同时高估了短期影响。纵然如此,我们判断市场情绪可借此获得提升——至少针对相关板块比如基建。
第二,本月下旬召开的“两会”。在此非常时期,市场对于“两会”及相应的定调(比如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财政赤字预算、财政支出的具体投向比如新基建,等等)充满期待。
最后,创业板新政征求意见稿的反馈将于本月底截止;在此前后市场对于科技成长的信心也将得到有效的支撑。
四月份的反弹已经提前反映了二季度的经济、盈利修复,且中美冲突再起,所以世诚投资不认为过去一个月的反弹在五月份可以延续。不过,包括资本市场改革及“两会”在内的事件贯穿全月,我们也没有理由对短期市场表现过于悲观。
而在结构上,受惠于上述三大事件的板块和公司将有机会跑赢大盘——至少在前半个月。
在战术层面,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行业策略上,景气上行的板块会是更好的选择,二是在个股选择层面,我们相信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块很好的“试金石”。
延伸阅读:
5年一倍以上收益打底,公募最赚钱的30位顶级基金经理!|聪明投资者
2小时完整版译文 | 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年会问答:很多原因都让我对中国持乐观态度|聪明投资者
巴菲特股东会全程精译 | 芒格身体安好,还玩起了ZOOM,银行股投资没有烦恼,旗下小企业会有关闭,不会拿钱去填补亏损黑洞,还没发现有吸引力的机会|聪明投资者
- 小彩蛋 -
聪明投资者月卡来袭!5月8日-31日活动期间,月卡买1送1,超值年卡买1年享15个月,每日第9位(及倍数)购买任意版价值卡,还可获赠李录新书一本,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