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NBA 2K17》评测:Plus版的2K16
身边那些不玩体育游戏的朋友时常会问我:今年的《NBA 2K》和去年有啥不一样?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我是真有点答不上来。
过去的这几年,差不多每一代的《NBA 2K》都会给自己准备一个噱头:从“乔丹模式”到“勒布朗通向伟大之路”再到去年由斯派克·李操刀的生涯模式。与往年抓住某个卖点大肆宣传的套路不同,《NBA 2K17》在前期宣传阶段可谓格外低调。除了几支例行公事的预告片,关于游戏新特性的介绍少之又少。
这让我想起身边那些不玩体育游戏的朋友时常会抛给我的一个问题:这次的新作和去年有啥不一样?而这一次,连我自己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可能正是出于这层原因,我和另一位编辑老王王十七今年都没有像往常一样入手《NBA 2K17》,整个编辑部只有EK一人早早预购。而我接到评测任务也已经是游戏发售一周后,正好最近又各种忙,让这篇评测来得稍微晚了一点。
在20多小时的游戏时间之后,我对于《NBA 2K17》算是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而最终的结论和我在游戏发售前的“预感”几乎一致:这就是一款Plus版的《NBA 2K16》。
勇士难题
对于一款真实向的体育游戏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在球场上的游戏体验。
相较于前作,《NBA 2K17》(下简称《2K17》)的球场体验是否有所提升?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投篮的调整是我在进入《2K17》后最初最直观的感受,右摇杆在投篮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不但可以使出“石佛”标志性的打板,甚至还能微调投篮的角度,为高玩提供了新的钻研余地。而投篮条也从《2K16》的半条改成了一整条,看上去更舒服了。
在防守方面,右摇杆也有抢眼表现。继去年大大优化了封盖之后,今年的整改重点轮到了抢断。通过将右摇杆推向不同方向,你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抢断动作。而且只要时机抓得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就常常见到防守球员把球拨走,双方抢地板球的情况。不过说实话,抢断的成功率之高,都让我觉得有点矫枉过正了,像克里斯·保罗这种抢断圣手成了异常恐怖的存在,不知日后是否会通过补丁进行修正。
除了抢断,“拨球”这个动作也被用到了篮板的争夺中。在进入《2K17》后的首场比赛中,我就见识了“庄神”德拉蒙德变态的前场篮板功力,轻舒猿臂一点一个准,抢得我完全没了脾气。我甚至还见过特里斯坦·汤普森直接把篮板拨给埋伏在外线的J.R.史密斯,手起刀落就是一记三分。
而在这些细节的改动中,最让我满意的莫过于快攻的削弱。在《2K17》中,侧翼球员下快攻的时机更贴近真实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防守方都能及时回防。这让玩家间的切磋终于不会演变成高中生跑轰竞赛,给了阵地战玩家更多人权。
然而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与以上这些制作团队有意为之的改动相比,游戏最大的变化却是来自一项“场外因素” —— 几近无敌的金州勇士。
当勇士队出现在场上(并且由玩家操控)时,《2K17》的体验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还原库里前无古人的三分火力,Visual Concepts赋予了他覆盖半场的射程范围。只不过现实中的库里只是偶尔为之,而在游戏中,玩家完全可以肆意投出超远三分,如果你能把握出手力度,命中率不会低到哪里去。再加上《2K17》的加速惯性更大,只要库里的操作者掌握几招crossover,便可以轻松晃断防守者的脚踝,然后用快到不讲理的出手速度在记分牌上加上3分。
而且别忘了,在库里的身边还有克雷·汤普森和凯文·杜兰特!在《2K17》中,常常能看到这些射手故意钻到人丛中,然后突然启动,为防守球员的换防制造难题。当帕楚里亚下场,德雷蒙德·格林提到5号位后,祭出“死亡五小”的勇士在进攻端可说是无法防范的。而所谓的“内线优势”在游戏中本来就不那么明显,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当两名水平接近的玩家对阵时,使用勇士的一方将拥有压倒性的胜率。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到对面选了勇士队,简直都快吐了……可是,当我自己操控了一把勇士队之后,又不得不承认,这种使用官方作弊器的感觉就是爽啊!
▲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虽然这个锅不应该由开发商来背,但勇士队的存在确实对游戏体验造成了一定影响。勇士、库里、三分雨、小球战术,把这几个词串在一起,就成了《2K17》中赢球的不二法门。去年的这个时候,Visual Concepts还在为如何还原库里的神准而发愁,而现在,他们或许该考虑一下怎么才能提升其他球队击败勇士的可能性了。
另一方面,勇士在游戏中如此惹眼,也从侧面印证了《2K17》在游戏性上的进步幅度之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细微之处的一些提升,但这些变化让《2K17》的球场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吗?我想并没有。
讲故事,还是不走心
去年《2K16》的生涯模式(MyCareer,俗称MC模式)在发售之前享受了一波声势浩大的炒作,然而最终呈现给玩家的却是一出蹩脚的戏码。与那个可能是斯派克·李在上大号时一拍 *** 想出来的狗血剧本相比,今次《2K17》的MC模式总算是说了个还凑合的故事。
两名好基友的设定让场上和场下的故事都多了一丝戏剧性,而菜鸟赛季就能打满82场比赛也要比去年那种打一场播个片的节奏好得多。然而一路玩下来我依然没有感受到期待中的那份代入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播片而播片,缺乏对玩家场上表现的反馈。无论你的数据如何,影片中的你永远都是一个表现还过得去的乐透秀。
强调训练是个不错的出发点,球队训练的项目也比前作更有意思。但游戏毕竟是游戏,当我连续进行了4,5次训练之后,满脑子都是当年艾弗森的名言“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而比这更折磨人的是主角每次离开训练馆时的那段过场,准确地说,只是走几步路而已。无论我是去比赛、训练还是参与商业活动,都得目睹球场上灵活机动的自己以遛鸟老大爷的速率捡起背包,踱向大门……我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一个场景?直接让我们在日历中完成这一切不好吗?
新加入的手机功能也是不敢恭维,用这种方式来显示游戏中的各种讯息,这本身倒是个挺时髦的点子。但在执行上,还是欠火候。一开始确实让人觉得挺新鲜,但很快问题就显现了出来:你会收到联盟中各个大腕的短信,结尾无一例外都是“只想确保你有我的号码”;大多数回答选项都没有区别,我在乎的只有哪个选项能更快结束对话;最让我无力吐槽的是主角妈妈发来一条“你从XXX的商业活动中得到了XXX技能点,真不错”,厉害了我的妈……再加上游戏的翻译质量本来就比较捉急,真的是都快要玩出尴尬症了。
要是你还惦记着MC模式下队友的AI,那么基本上也可以死心了。《2K17》的队友AI算是有些许提高(比如会更智能地从你的落位处跑开),但想要打出名堂,咱还是得自力更生。如果你只是想追求更好的比赛体验,显然那些操控整支球队的模式会更适合你。
修修补补,问题依旧
除了球场体验和MC模式,《2K17》在其他细节处也有不少调整。
比方说加入了教练的场边训话,进一步提升了临场感;比方说持续扩军的解说阵容,现在克里斯·韦伯和布伦特·巴里也加入了豪华午餐;又比方说中场休息终于不再是拉拉队千篇一律的尬舞,只不过新加入的那些表演很快也会让人生厌。
新加入的教学模式“2KU”也许是《2K17》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新人难以上手的难题终于得到了一个较为妥善的解决方案。在2KU中,你不但能了解各种操作方式,K教练还会传授你很多在游戏内外都相当受用的篮球知识。当然,这个初登场的模式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如果它能根据玩家的行为进行反馈,或许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MyGM/MyLeague模式愈发完善的功能也让喜欢掌控球队的玩家有了更多选择。你可以把赛季开始的时间提前到休赛期,可以将联盟扩张到36支球队,可以把进攻时限增加到30秒,甚至可以将犯满离场的次数改成7次……当然这些天马行空的提案能否通过,那就得看其他经理的脸色了。
然而与此同时,各种瑕疵仍旧是屡见不鲜。各个球馆的蜂鸣器声音都小到难以察觉,莫名其妙就错过了压哨球的机会简直成了家常便饭;球员的体型也变得煞是诡异,看着杜兰特和波什的小细胳膊真是没法不出戏;而刚刚退役的科比在游戏中露脸的次数也非常有限,你甚至找不到24号时期的科比,这让售价80美元的“传奇版”显得颇有借势骗钱之嫌。
而在种种缺陷之中,最让我失望的还是游戏整体上的不流畅。无论是打开游戏、进入各个模式还是载入一场比赛,又臭又长的读盘都快成了2K的祖传特色。而这些问题,我想理应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先询问用户是否进行联网,或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提示联网;又比如在比赛开始前的读盘时间上花点心思,隔壁《FIFA 17》的赛前小游戏做得比正赛都要好玩了,难道2K就没什么想法?怎么着都比背书一样的“赛前秀”来得强吧。
如果你是2K系列的忠实拥趸,对游戏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不想错过,那相信《NBA 2K17》早已躺在了你的硬盘里;反之,如果你已经拥有了《NBA 2K16》,并且只是想追求一款体验上佳的篮球游戏,那《2K17》于你的意义可能就没那么大了。
诚然,《2K17》仍旧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篮球游戏,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2-3年内,这个事实应该也不会改变。但与此同时,这个系列自身进步幅度越来越小,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看着《FIFA》和《实况》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变得更好,让人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进化的脚步,作为篮球游戏玩家的我们又何尝不想2K也能带给我们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顶级体验。
对《NBA 2K17》而言,7.5分或许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分数。虽然从篮球游戏本身的角度出发,我完全可以给《2K17》添上各种溢美之词,像去年一样打出一个8分。但我不希望Visual Concepts满足于这样的现状,不想让他们认为“更新一下名单、添加几个新动作、重写一个MC的剧本就能兑现玩家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明年再有人问我“这次的新作和去年有啥不一样?”,我可以给他一个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