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贵州织金县境内有一座被人遗忘在路边的万人坟,据说墓内埋藏有上万具冤死亡魂的尸骨,沿着墓前小道朝墓前走去,左右两侧皆是宽阔的田野,在大墓中间镌刻着,清康熙三年,水西之役万余名双方阵亡将士合葬墓,那么这座古墓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水西之役又是因何而起?今天我们将走进贵州织金县来了解一下。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贵州毕节市上千年来都是由当地的水西土司掌权,水西土司也是贵州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的地方政权,建兴于(公元225年),终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期间共经历了十余个朝代,历时1474年。
在过去,土司是一种特殊制度,也可说是中央王权安抚地方的权宜之计,领导者都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这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统治阶层:土司。
水西土司的祖先,是一位叫妥阿哲的彝族首领,他讲究信义,擅长打仗,在三国时期因为帮诸葛亮讨伐了南中地区起义的首领孟获,而被封为了罗甸国国王。
主要掌管鸭池河以西的大方、黔西、织金、纳雍、 *** 的地域,故名水西,由此开启了水西土司传承千年的历史基业。在后来的1000多年历史中,无论中原王朝如何改朝换代,水西土司都保持着从善如流,顺应强者的历史传承。
比如在1368年,明朝取代了元朝后,水西第六十四世土司霭(aǐ)翠就立刻选择归顺明朝,甚至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京城里去学习汉族文化,这一举动让朱元璋大为感动,对水西部族尤其优待。而当时水西周围的几个部族都在想着起兵对抗强大的明朝,最后全部被镇压了。
在过去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水西土司一直是有名无姓的少数民族,到了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年间,水西与明朝的关系发展得尤为密切,而朱祁镇皇帝也希望水西一族能够永远地安定和平,并赐予其“安”姓的称呼,此后的水西土司世代都以“安”姓相传。
到了明朝灭亡后,水西的第82任土司安坤又投奔了清朝的顺治皇帝,在明清战争期间还协助清朝统一了贵州省,结果却被奸臣吴三桂诬陷谋反,发生了惨烈的水西之战。
康熙三年三月,吴三桂率云南十镇兵力共计二万八千人讨伐水西,在吴三桂行军的过程中,“凡经过之处实行步步肃清”,也就是所到之地片甲不留的残酷政策,从而激起了水西部族的强烈反抗,
1656年6月,安坤率领3万多名水西战士在裸龙桥,也就是现在万人坟的所在地,与清军发生了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那场战斗火绵延了数百里,上万名双方将士尸横荒野之中。
安坤兵败后带领部族仓皇逃命,最后在大方的九里箐被吴三桂军队包围。首先被俘的七名水西战士,都坚称自己就是安坤,从容受刑,但是这并没有让安坤逃此一劫。最后安坤与二名随从被迫走投无路投崖自尽,水西战役就此终结。
后来当地群众将上万具尸骨收集于路旁的一个土坑中掩上泥土,形成了今天的“万人坟”。在吴三桂剿灭水西氏族后,露出了他真实的面目,他甚至开始将西南地区视为己有,后来吴三桂叛清败亡,康熙才下旨为水西的数万名战士 *** ,并为万人坟题词立碑。
后来安坤的儿子安胜祖继承了水西土司,然而安胜祖的的名下再无子嗣,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安胜祖死后,延续了1474年的水西土司就此完全终结。
据说现在在万人坟周边的土地上,还有一种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黑色块状物,当地人叫他“土子”,实际上它是人血滴入土壤后产生的结晶体,可见当年战役之惨烈。
如今,战事已过去了300多年,这座万人坟成了历史最好的见证。每逢清明节,还有不少‘水西族人会前来万人坟前祭祀扫墓,后来在织金县多方人员的筹措下,为他们修建了一座高度3.9米,直径10.8米巨大古墓,它也是目前贵州省内最大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