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华章),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华章)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华章)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通讯员 刘友琼

8个院士工作室和1个院士工作站挂牌亮相,846个美丽宜居村庄精彩蝶变,4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奏响“强美富”协奏曲,2022年长沙“三农”战线捷报频传,院士农业结出累累硕果,“四高示范”科技增粮、“双高双新”试验增菜让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拎得更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 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 *** 的决策部署,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建设郊游型农村,持续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共同富裕,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院士农业结硕果

  长沙人“米袋子”“菜篮子”稳稳的

“长沙率先提出打造院士农业,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打造3个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3个试验区双季稻亩产分别达1275.8公斤、1212.2公斤、1163.8公斤,同比增产38.87%、29.65%、37.89%。”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建文介绍,粮食生产“四高”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正为长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瞄准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冲刺,一片片高产试验田交出“丰收答卷”,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种田大户尝到科技种田的甜头。“农田修得像公园,院士团队当‘保姆’,全程手把手教种田,增产稳产底子足。”长沙县春华镇种田大户龙伟义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如今他因为爱种田、会种田成了“红人”,中央、省、市媒体纷纷将镜头对准了他精心耕种的高产田。2022年4月,以长沙市首批院士农业项目暨粮食生产“四高”综合示范区启动为契机,龙伟义承包的317亩土地被纳入“四高”综合示范区,成为粮食生产新品种的试验地、新技术的推广地、新成果的应用地。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2022年以来,长沙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探索科技增粮、科技增菜新路径。坚决守护“菜篮子”,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保障蔬菜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长沙依托邹学校院士团队建设了9个“双高双新”蔬菜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35个、“春提早”等高效栽培新技术5项。在“双高双新”试验示范的带动下,长沙2022年前三季度蔬菜产量达到422.15万吨,同比增长4.2%,有效保障了“菜篮子”的充足供给。

“创新发展院士农业也是一大亮点,长沙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长沙出台《长沙市院士农业实施办法》,坚持一个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推进示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新成立8个院士工作室和1个院士工作站,推动了院士的饲料粮减量替代、蔬菜稀植高效栽培技术、稻渔综合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在长沙落地转化,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美丽乡村靓起来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望城区茶亭镇利用独有的山水资源禀赋,打造点状花景、线状花路的“四季花海、五彩茶亭”;浏阳市大围山镇依托白沙古镇、大溪河两岸吊脚楼,就地取材对道路、护坡等进行“精装修”,展现“烟雨江南”的乡村美景;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弘扬“楹联一条街”和“百岁老人讲家风故事”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序,846个富有品质、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如颗颗“珍珠”,成链成片点缀星城大地。

美丽宜居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长沙立足既面向农村又面向城市,既服务农民又服务市民,完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推进机制等,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2.0版,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2021年来全市共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770个,其中2022年铺排建设846个。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结合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域特点,分类铺排达标型708个、示范型126个、标杆型12个,分别对应‘五好’‘五美’和‘五特’要求,避免乡村建设一刀切、一个样式建到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类型多种、风貌多样、功能多重、力量多元为特色,长沙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坚持一村一规划、一点一方案,注重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在建设中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注重使用竹、石等本地材料,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相映成辉。在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这里正依托美丽宜人的村庄环境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乡村旅游带动村级增收3200万元。在望城区大众垸农业产业集聚区,当地充分发挥文和友荷花虾养殖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园、无人农场的辐射带动效应,布局打造了思源、虢大湾、荷里乔江等美丽宜居村庄,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融,我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内核’,突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长沙注重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内核”,在选点布局上向现代产业集中区、休闲农业发展带等区域倾斜,将美丽宜居村庄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度假区、旅游目的地,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健康可持续发展。

  集体腰包鼓起来

  40%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冬日时节,记者探访浏阳市永安镇永和村,蔬菜示范园内生机勃勃,一排排高标准钢架拱棚拔地而起。永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计红介绍说:“村上有了蔬菜示范园,村民‘家门口就业’有了好去处,今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了50万元。”

永和村的“首次突破”,是近年来长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晒出的一处大手笔。2022年以来,永安镇科学谋划、发挥优势,深入挖掘土地资源、资产资源、产业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镇1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23.88万元,乡村振兴图景上再添高光。

产业活,全盘皆活。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民群众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来源,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长沙实现4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相结合,长沙按照‘政经分离、村社分开’原则,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转效率和市场化水平稳步提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持续探索村集体“三资”盘活利用有效形式,形成了土地合作“鹊山模式”、农旅结合“慧润模式”、村企共建“双江口模式”、镇村统筹“老粮仓模式”、特色种养“乔口模式”、资源开发“梅田湖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更多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华章)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