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歌唱弯弯的月亮(歌曲《弯弯的月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歌唱弯弯的月亮(歌曲《弯弯的月亮》)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熬过了酷暑,繁星点点的夜晚,终于有了一丝凉风,夜出散步的人群也逐渐地多起来了。好巧不巧,最近天空中挂着那弯弯的月牙,准确的说,当月球绕着地球运行时,是因为太阳照亮了它的不同侧面,而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了不同的月相。

这让人不禁想起这首《弯弯的月亮》。这首创作于改革开放早期的李海鹰老师的作品,我其实是错过了的。当时家庭条件十分有限,没有听说过卡带,更没有播放器。我记得刚进初中的时候,听同学们谈论这些,我完全就像个外星人,怎么上海的东北角和市中心,就区区20公里之间的距离,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差异!

后来当刘欢老师把这首歌曲唱红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又一次错过了。适逢改革开放全面开春的时代,欧美日的流行音乐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冲击。一边背英文单词一边背英文歌词的有我们,把英文歌词做语法分析的有我们,按照歌词学习英文俚语的有我们,后来我又跟周围同学去学日语,有段时间到处在拷贝日语歌带,感觉特别的有时髦感。

当2018年藏歌会由两位好声音冠军藏族歌手翻唱《弯弯的月亮》,对我来说,可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改革开放经历过了40个年头,媒体、传播、文化、经济的全方位发展,让音乐有了更多交融的可能,让音乐元素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李海鹰老师在今年7月份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中说,“音乐成为时代的见证,便能常听常新”。这是一句很客观的表达,也是一句赋有丰富意象的表达。从远古的农业社会,农耕劳作之后,人们在夜晚望月休憩思考;到现代社会,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偶然有机会稍息片刻,仰望天空,感叹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月亮一直以来就是最重要的寄托。

生活在水域珠江,李老师说创作初衷“是描绘美丽的珠江三角洲。从疍家人的水上生活场景中取材。那时,我们需要坐轮船过江,如果错过电船,只能坐小船。我们的船是双桨,摇撸声与江南单桨不同,我便把独特的划船声直接编进了歌曲开头。夜空、流水、小船、月亮,这些意象是沉淀在我心里的情感记忆。”

生活在雪域高原,改编后的《弯弯的月亮》加入了藏语和藏腔的表达。由于旦增嗓音中独特的纯净感,似乎又让人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 “遥远的夜空、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船、童年的阿娇”,那个不带杂念,纯真的青春年代。然后,旦增演唱中的细腻表达,又真实浮现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不舍,“那弯弯的忧伤”就这么细腻柔软地“穿透了我的胸膛”。

今年,旦增在其他的场合,独唱了这首《弯弯的月亮》,我发现了两位藏族歌手(安多和卫藏)的藏语段发声确实有不同的,这也是语言的魅力,变化总能带来些许惊喜,不是吗?

不知道旦增在演绎这首比自己还“年长”的歌曲的时候,是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是对向日葵的思念,还是对家人的思念呢?不过我想答案是重合的,因为你之前说过“向日葵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对吧?!

更多歌唱弯弯的月亮(歌曲《弯弯的月亮》)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