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果让我选一首歌代表整个90年代,那必然是《弯弯的月亮》。 版本很多,关于原唱的话题也争论不休。 我比较支持这种说法:那个年代大陆人没什么版权概念,作者喜欢给谁唱就给谁唱,或者谁想唱也能联系作者或者作者的单位授权唱,因此按推断首唱应该是陈汝佳,但作者不够满意,后来给了刘欢唱,然后刘欢一举成名。 虽然刘欢版本最有名,但我只喜欢陈汝佳版。作者是广东人,陈汝佳也是广东人,词曲都是充满广东民谣小调风的,而且陈汝佳的原生环境、外型气质、声线特质能跟词、曲、编曲融为一体,多一分会腻,少一分不够,恰到好处。 这里没有不尊重刘欢的意思,仅仅是个人感觉而已。感觉刘欢的唱法太用力,感情太浓烈,而且越往后期鼻腔音也越厉害,炫技成分越来越多,有点太过了,没有了歌曲本来那种淡淡惆怅和忧伤的感觉。 说回这首歌。 歌词简单,字面理解并不难,就不叙述了。 主要分析两个意境: 一是“阿娇”。很多人觉得阿娇是作者构想的相恋或暗恋对象,但我觉得这首并不是情歌,阿娇不一定指的是人,也不一定指的是爱情,可能作者是借来诠释“我”对故乡那种美丽、质朴、纯真的热爱而已。 二是副歌那句“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八九十年代,第一代“打工仔”诞生,“我”去到珠三角城市工作,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震撼着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打工的几年,看到城市的高楼、马路、商业、工厂、电器、时装、汽车摩托、潮流,每天都在变化,但一回到家乡,发现家乡跟以往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久而久之,“我”心里会产生矛盾: 既期盼家乡能像外面的城市那样飞速发展,富饶靓丽,大家不用再过贫穷落后的生活。 又不想家乡变化得太快,因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钱味太重人情味太淡,不想家乡的淳朴善良变为功利市侩。 今天的村庄唱着过去的歌谣,究竟是好还是坏?这是永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