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电力抢修车保险六硍村安全可靠供电。通讯员 龚福强 摄
广西新闻网钦州9月18日讯 (通讯员 龚福强 陈雨薇 廖廷婷) 五年,还是那个民风淳朴的六硍村,还是那个山多地少的六硍村,却让人刮目相看。
昔日的六硍村,曾是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六硍镇的一个贫困村。这里位于六万山区,地处偏僻,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里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种植八角及养殖家畜家禽。
今日的六硍村,发展起了集体经济产业,建设了文化长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摘下了“贫困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变: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以前我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成立‘合作社’的5年来,我们的集体经济总收入累计超过30万元。”六硍村党支部书记覃业奎与村委主任覃强一边翻阅厚厚的账本一边说道。
覃业奎介绍说,六硍村的总人口超过5000人,2016年被列入钦州市的贫困村,彼时村里还没有集体经济产业。在党委 *** 的扶持以及广西电网钦州供电局等结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六硍村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发展集体经济产业。
“我们种过石参根、荔浦芋,办过集体养鸡场,效益最好的是养猪。”覃支书说道。六硍村依托“合作社”的平台,租赁农户闲置的土地,聘请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了贫困农户经济收入,实现了集体“增产”和个人“增收”的双赢。
其中,广西电网钦州供电局扶持的20多头猪苗,正在茁壮成长,这批猪“出栏”后,将给六硍村的集体经济带来将近10万元的收入。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六硍村悄然在变!
电力工人检查六硍村文化广场设备。通讯员 龚福强 摄
二变:产业发展从单一到市场化
从种植石参根、荔浦芋,到创办集体养鸡场、集体养猪场,六硍村产业发展从“单一化”走向了“市场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六硍村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排简陋的房子,房子里不时传出“嗷嗷”的猪叫声。覃支书介绍说,这个养猪场是钦州供电局结对帮扶的一个农户的。这个农户养了好多头猪,有丰富的养猪经验,六硍村的集体养猪场也设在这里,钦州供电局扶持的20多头猪就圈养在里面,并且聘请了这个农户喂养。
这几年,六硍村党支部不断地探索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对比了种植石参根、荔浦芋和养鸡、养猪的经济效益后,决定发展集体养猪产业。这一决定得到了钦州供电局的大力支持,出资扶持了一批猪苗和饲料……
同时,六硍村党支部结合八角是支柱产业但村里又缺乏劳动力的实际,筹措资金对群众种植的八角进行矮化改良,解决劳动力缺乏而无人采摘八角的困境。目前,村里已经改良矮化了150多亩八角树,目前经过改良的八角树上已经果实累累。
覃业奎说,今年的八角的市场价是12块钱一公斤,一亩山地可种植50棵八角树,一亩八角收入一两万元不是难事。
八角改良,激活了六硍村的传统支柱产业。
集体经济从“单一”走向“市场化”,六硍村继续在变。
电力工人检查供电设备。通讯员 龚福强 摄
三变:六硍村从贫困村到脱贫村
青山依旧在,六硍换新颜。在八角花果挂满枝头,香味弥漫的季节,六硍村从脱贫村向致富迈进……
据了解,六硍村在两年前摘下了“贫困帽”,村里曾经被认定为“贫困户”的83户农户已经有82户实现了“脱贫”,余下一户家庭经济收入目前也已经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
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干不了重活,又需要供养几个上大学的孩子而致贫的庞瑞登家门前,清澈的沟水静静流淌,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捕食鱼虾,绿树成荫下,长得金黄金黄的公鸡在乘凉……
庞瑞登是钦州供电局结对帮扶的对象之一。男主人不在家,开朗的女主人拉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她说,这几年,钦州供电局一直扶持她们家养猪、养鸡,而且上门“包销”。现在,她们家养了二三百只鸡鸭,镇里的商户经常主动联系她们前来购买。
据了解,自从钦州供电局与六硍村结对帮扶以来,钦州供电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六硍村走访帮扶对象时,总是鼓励帮扶对象结合地理环境的实际,瞄准市场需求,抛开销售难的顾虑,发展特色的养猪、养鸡产业,生产健康、质优的农产品,等到产品生产出来了,他们将组织人员推销和购买。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钦州供电局党委积极主动地与六硍村党支部加强沟通,完善和提升六硍村党支部建设基础,六硍村党支部荣获自治区“五星党支部”荣誉称号。
同时,钦州供电局发挥“行业扶贫”优势,推进六硍村的电网建设,筹集资金为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可靠用电。
夜幕下,路灯亮起来,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六硍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