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历代诗词鉴赏(历代诗词鉴赏下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历代诗词鉴赏(历代诗词鉴赏下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历代诗词鉴赏(历代诗词鉴赏下载)

本文目录

古诗词经典鉴赏?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四:《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词鉴赏: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六:《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鉴赏: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唐诗最美的十首诗赏析?

01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02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03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04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05 李白《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两句以轻快、幽美的笔调,歌颂了兰陵美酒。

全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06 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07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

古诗词鉴赏摘抄?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

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

”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

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优美古诗词鉴赏及解析?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唐诗宋词名句赏析?

唐诗宋词 *** 诗词名句赏析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历代悼念兄弟诗词鉴赏?

《梦微之》

——白居易悼念元稹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首悼亡诗是白居易在元稹去世九年之后所作,诗中道尽思友之情,诗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更是不知让多少人为他伤怀,潸然泪下。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合称“元白”,两人之间的感情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唐贞元中(801年),30岁的白居易和23岁元稹一见如故,互相都被对方的文采深深折服,且政治上的见解一致,两人相见恨晚,一见难离,之后同登科第,被一同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自此二人形影不离。后来踏上仕途,聚少离多,但他们一直保持着信件的往来,用诗句来倾诉衷肠,寄托情感。二人相互慰藉,酬唱之作达180余首。

当元稹母亲去世,白居易大力资助他;

元稹爱妻去世,白居易以诗安慰他;

元稹生病,白居易又寄去衣物等。

白居易对元稹的体贴,完全不疏于自己的妻子。

同样的,当白居易被贬职,元稹也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因担心白居易而患上疟疾,几乎死去,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将这种“你忧愁我也忧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最能表达感情的还要数白居易的《与元微之书》,这封信表达的感情真挚动人,充满深情,两人的深挚友谊不言而喻。

公元831年,元稹暴病去世,正赋闲于东都洛阳的白居易惊闻后,悲痛不已!当元稹的灵柩运回老家陕西咸阳时,途径洛阳,白居易挥泪为他写下祭文。

《哭李商隐》

——崔珏悼念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两首悼亡诗,写尽了对诗星陨落的惋异、哀念与悲恸之情。尤其是其中的“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这两句诗,“悲酸触鼻”。这也是现存悼念李商隐仅有的两首诗,尤为珍贵。

李商隐与崔珏

大中二年二月,郑亚贬循州刺史。李商隐也离开桂管北旋。后在荆州一带很久停留,遇到了同为诗人的崔珏。崔珏也是郑亚幕僚,在桂州始安郡都督府任兵曹参军,后出任观察巡官,兼知某县事。幕府解散后,他举家寄居荆州。因际遇类似,两人都产生过超脱尘世的念头,于是结伴一同上药山访禅师。为此,李商隐作《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诗一首以表达情感、抒发心境。

这次的相遇使得他们一拍即可,可惜的是,崔珏不久将西去入蜀,两人面临着分离,于是李商隐伤感地写下了《送崔珏往西川》,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有别,没有寂寥悲凉之感,重在描写路上的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以突出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挥别。

没想到这次的相遇与别离竟然成了永别,唐大中八年(858年),李商隐在郑州荥阳病故。崔珏得知消息后,从荆州匆匆赶去吊丧,想起与李兄的相识相知与匆匆一别,崔珏悲痛不已,作了这二首《哭李商隐》。

其实,崔珏与李商隐除了政治见解的一致,在诗歌风格上也与李商隐相近。读崔珏的某些诗句,如“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等,常常能找到读李商隐诗一般的感觉。可见两人间的情意。

《哭孟浩然》

——王维悼念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这首诗语言通俗,借景抒情又直抒胸臆,对故人长逝的悼惜之情感人至深。

王维与孟浩然

王维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二人合称“王孟”。

孟浩然青年时隐居在鹿门山,40岁出山后开始游历京师,结交了王维。孟浩然隐居时努力读书写作,几十年来可谓拥有满腹文章,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王维等人的大力赞扬,之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维还私自邀请孟浩然到内署,即自己办公的地方商讨事情。

但后来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感到仕途之路无望的孟浩然打算离开长安,但又不舍王维,便作了《留别王维》诗一首赠之“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其中诗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正是将王维当作知己。随后王维也赋诗《送孟六归襄阳》赠之,两人的友谊至死不渝。

据载,王维路过郢州时,曾在刺史亭画了孟浩然的画像,并称其为浩然亭。但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于是改名为孟亭。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孟浩然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后一年,王维到襄阳得知孟浩然已死,于是作此诗《哭孟浩然》悼念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诗人间的知己之意,闻之让人涕泪!

更多历代诗词鉴赏(历代诗词鉴赏下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