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首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包括很多部分,作词、作曲、编曲、混音等等,其中我们最常关注的往往是词与曲两大部分。而在词与曲两者之间,也一直存在争论,到底哪个更重要?有人说曲最重要,旋律好听才是最基本的;有人说词更重要,好的词赋予歌曲内涵,才值得一再聆听。也有的人喜欢和稀泥,说词与曲是一样的,没有谁更重要的说法。今天,「华语乐谈」打算来说说这个问题,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我不准备和稀泥。你可以说我较真,但我认为什么东西都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哪怕你媳妇和老娘同时掉水里先救哪个更重要,你也不敢说完全一样。在词曲两者上,我只想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其实我一直支持曲比词更重要的意见。当然了,我不是说全部,世事无绝对,不排除有的歌曲中,旋律一般,主要靠歌词的格调来撑起的。但普遍来说,我认为曲的意义要大于词。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说一个大概比例的话,我认为词的重要性在40%及以下,不能再多了;曲的重要性占60%甚至更多。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没有了歌词,歌曲依然是音乐,依然可以用来哼唱与聆听;但离开了旋律,这就已经不是歌曲,也不叫音乐了。歌词写得特别好的,可以称之为诗,但也只能用来阅读了,跟音乐无关;但大部分歌词是称不上诗的,离开了旋律,就是一堆文字而已,干巴巴念起来毫无美感。只有插上旋律的翅膀,才能被广为传唱。我们见过太多的流行歌曲,其实歌词并不出彩,但配上了好的旋律,最终慢慢成为了经典,连带那原本不出彩的歌词也可能被各种解读,被奉为神来之笔。但反过来,如果旋律确实太过一般,你想靠惊艳的歌词来拯救这首歌吗?这样的例子不能说没有,但确实挺少的。
会作曲的歌手叫创作歌手,但会写词的歌手一般不这样叫。刘德华写词很多,那英其实也写过不少词,他们是天王天后,但一般不会把他们归为「创作型歌手」一类;但周杰伦、林俊杰、黄家驹等作曲优秀的人,即使填词水平一般,但谁敢质疑他们是不是创作歌手?现在有的小鲜肉歌手,随便写了几句歌词就敢称创作歌手,粉丝就大吹特吹他们的创作才华,真的让人笑掉大牙。那样的口水歌词,我半小时能给你整一箩筐你信不信?有本事你独立整一首像样的曲谱来呀!
作曲人有时只需一首好作品就可以扬名立万,而作词人很难,大都是依靠数量的积累。对于一个作曲人而言,一辈子能写出几首作品,就对得起作曲人这个称号了;能写出数十首,就堪称优秀了;能写出两三百首以上就很罕见了,堪称神级音乐人。而作词人就不一样,你随便去了解哪个有点名气的词作家,哪个不是几百首起步,数千首的也比比皆是。比如林夕、黄伟文、姚若龙、郑国江等等。其实,在他们数千首作品中,算得上优秀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没有哪个作词人是凭一首或几首作品一炮而红的,都是长年累月的写作,同时幸运地遇上了好的作曲人和歌手,才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影响力。而作曲人,写得好的话一首歌吃一辈子也不奇怪。
作曲技术含量明显高于写词。虽然说现在有了电脑,作曲的门槛相对低了,但不可否认,作曲的技术含量不是写词能比的。作曲更多体现的是音乐天赋,而写词体现的是文字能力。文字谁不会啊,谁都能来两段,流行歌曲嘛,歌词太高深也没必要,马马虎虎就行了,且大都是情啊爱啊什么的,随便扯呗,就像我这样,少写错别字,把逻辑搞通顺了就成。
当然,文字能力强一点,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方文山的歌词,词藻很华丽,押韵很工整,虽然说未必追求华丽与工整就是最好的,但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你确实写不来。我认为他写词肯定比较费时间,不可能达到林夕他们的产量。那些把林夕奉为神的人,你可能不知道,林夕也写过不少很滥的词。
但词再好,始终难以占主导地位,打个浅显的比方,方文山要是没有周杰伦,很可能我们现在都不认识他;而周杰伦要没遇上方文山,周杰伦可能依然是周杰伦,只不过红的是另一个方文山。再打个比方,《十年》若不是陈小霞的曲,这首歌可能就成不了流行经典;但若不是林夕的词,可能唯一不同的是,词作者的名字换成了别人。
音乐不能离开曲,有时却可以离开词。古典音乐就不说了,就算流行音乐,只要作曲、编曲优秀,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依然能愉悦人。有很多人就习惯听没有歌词的音乐,没有人声部分,其实会让人更放松,更能自在地沉醉于音乐的氛围中,不需去关注是谁唱的,不需去听他唱的是什么。
在不考虑市场的情况下,很多音乐人其实更痴心于纯音乐。比如窦唯,好好的嗓子,就不唱,所以他的音乐不需要歌词;还有黄家驹,在他去世前,就多次表达过要专注纯音乐的愿望。他生前对歌词也从不苛求,刘卓辉等作者写来的歌词,他从未要求过修改一个字。相比主唱身份,他更热衷于把吉他弹得更好。
虽然说曲的重要性大过词,但为什么很多人更关注歌词呢?这很简单,因为词人人都略懂一二,谁都能评判几句。周杰伦的「哥练的胸肌」会被群嘲,林俊杰歌中的「圈圈圆圆圈圈」、「明说暗夺的摸」、「背对背拥抱」会令人懵逼,花粥歌中的「与虎谋早餐」、「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我心弦」会招来吐槽……
而对于曲这部分,一般人都有点外行,不好乱说啊,最多一句「好听」或「不好听」罢了。好听的话,不用多说,只需吐槽歌词就行;不好听的话,更不用说,因为根本不会关注这首歌,管它歌词写得如何。
打个形象的比喻,把一首歌比喻成一位姑娘,旋律就好比她的外貌与气质,而歌词就好比是她的才华和能力。外貌美丽、气质如兰的姑娘,会让人一见倾心,她的人生、事业各方面也可能更顺利,反之则很可能让人没有兴趣去了解你的内涵。
也许坚持歌词至上论的人要说了,既然歌词代表一首歌的内涵,难道内涵不比外貌更重要吗?理论上是这样,但请面对现实吧。范冰冰拥有今天的财富,是因为她的才华与能力超过很多人吗?无数小鲜肉坐拥千万粉丝,是因为大家都欣赏他的内涵吗?一个人的内涵确实重要,就好比歌词也很重要,但旋律不好听,别人真的没兴趣来了解你的歌词。人嘛,还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最终让怀才不遇的人得到展现的机会,但流行歌曲呢,不好听直接划过,就等于判了死刑一般。
总之,这是我的观点,一首歌的词曲都重要,但相对来说,一般曲更占主导作用。如果曲作者和词作者享受完全等同的收益,那对曲作者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