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净土健康、绿色工业、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五大产业”发展,以集群化发展为载体、以全链条贯通为支撑、以标准化工程为保障,推动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产业化初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和品牌化建设,提高产业发展市场适应度,加快构建具有较强产业规模、鲜明市场导向、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产业成为支撑 *** 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
第一节 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城市
围绕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定位,以“特色、高端、精品”为导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丰富文旅业态供给,提升信息共享、行业监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水平,将 *** 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主渠道、富民利民的主力军、生态保护的主桥梁,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旅游厕所、指引标识、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便携吸氧、高压氧舱等功能保障,打造和推广全域有氧旅游产业。打造“拉北环线”精品旅游线路。构建运输枢纽场站—集散中心(点)—旅游景区互联互通的三级旅游集散体系,提高旅游可达性和容量。支持“好客藏家”“乃仓文化”等特色住宿业发展,提高酒店业管理服务水平和游客接待能力。培育渠道多元的龙头旅行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丰富旅游业态供给。发挥生态、民族民俗、高原风光等特色优势,凸显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大文物保护利用,支持文创产品开发,推进文化创意园区集约集聚发展。深度发展观光休闲游、乡村旅游,创新发展非遗与民俗体验游、博物文化游,开拓发展高原康养游、体育旅游,积极发展产业考察游、会议奖励游,统筹发展夜间休闲游,精准发展高端定制化旅游、特色节庆旅游,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支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鼓励建设旅游度假区,建设5C级自驾车和旅居车营地。发展高原体育产业集群,打造汽车越野、骑行、徒步、马拉松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高标准建设羊八井国际登山小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民俗浓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到2025年实现参与旅游业态的农牧民达到10万人以上。
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实施“智慧+旅游”工程,打造“数字文旅+中华文明”互联网平台,推出“智慧旅游”APP,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共享、管理机制,建设智慧景区。推动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数字再现与虚拟云游等文物展示方式融合。建设旅游安全风险预警处理平台,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旅游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旅游市场执法监管,营造健康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专栏7 国际旅游文化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打造精品旅游:建立与山南、林芝、阿里、日喀则、那曲等地市旅游开发共享机制,推出跨区域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提升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措湖等传统景点线路及服务质量,深度挖掘和打造象雄美朵生态旅游、达孜区扎叶巴旅游区及现代工农业旅游、净土健康游、登山小镇体育游、红色旅游、康养休闲游,以及特色乡村游等,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全国一流、高原特色的自治区旅游集聚地。
发展城郊旅游:开发直孔沟、斯布沟等沟域经济,鼓励农牧民合作社等各类经济主体从事旅游业,重点发展周末休闲游、节日度假游等活动,逐步形成城郊旅游休闲圈。
拓展旅游市场:拓展“旅游 *** ”,加密互通航线。开展好“冬游 *** ”,积极拓展历史名胜探访、藏历年节庆体验等活动。探索旅游与稳定开放的协调机制,大力推动与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文化旅游合作。
第二节 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立足 *** 水、土、空气、人文“四不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以“ *** 净土”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持之以恒推进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综合生产加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青稞增产专项行动,加大良种选育,提高粮油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粮经饲结构,支持蔬菜、瓜果、花卉、藏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发展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优质饲草料生产。推进牧草良种产业和草产品加工业发展,扩大优质饲料作物间套种植规模,提高优质牧草和秸秆利用率。
壮大养殖业发展规模。大力推进牦牛育肥专项行动,以良种繁育和育肥出栏为重点,建设林周牦牛繁育基地,发展壮大以“净土牧场”为载体的规模化育肥基地。坚持草畜平衡,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探索实行“集中圈养、分户饲养”,到2025年实现年出栏20万头以上。加快发展奶牛养殖业,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中心建设,提高奶牛科学饲养水平和质量。构建高原奶产业体系,实现鲜奶直供。推动藏鸡保种扩繁,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到2025年实现养殖规模达到50万只以上,产蛋量超过1000吨。稳步扩大生猪、藏羊养殖规模。
提升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融合发展水平。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支持家庭农场、农牧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土地向种养殖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民宿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建立净土健康产业标准化体系。设立“ *** 净土”标准化研究院。加强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包装研发等基础工作,推进“净土严选”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净土健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做大做强“ *** 净土”区域公用品牌,打造“ *** 净土”产业联盟,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构建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提升“ *** 净土”市场适应性、质量安全性、品牌美誉度。
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建设聂当高原生物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改造、培育、发展一批龙头特色食(饮)品加工企业,推动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高产值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把 *** 打造成为辐射全区的高质量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多渠道加强本地农畜产品宣传营销,提高本地消纳率。积极开拓区外销售市场,对出藏运输费用给予财政补贴。
专栏8 净土健康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生态养殖基地:推进实施城关区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制品深加工基地,当雄县牦牛和藏系绵羊养殖基地,林周县澎波半细毛羊养殖基地和牦牛繁育基地,尼木县藏鸡种质资源保护及养殖基地、牦牛生猪养殖基地,达孜区牦牛养殖基地和高标准奶牛养殖中心,曲水县牦牛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藏鸡养殖基地、雅江雪牛养殖基地。
种植业基地:推进实施堆龙德庆区蔬菜、香料、花卉种植基地,曲水县藏中药材种植基地、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墨竹工卡县青稞和油菜种植基地,林周县青稞、饲草、蔬菜种植基地,达孜区青稞和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尼木县特色水果和食用菌种植基地。
第三节 构建绿色工业发展体系
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扩量与提质并进”的原则,大力实施绿色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着力发展新型建材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建筑特色、规模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本土建材生产企业和建材交易专业市场,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部件以及高性能、低能耗的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建材业绿色科学规范发展。以改造提升曲水县、堆龙德庆区、达孜区等建材基地为重点,提升商品混凝土、多功能砖、砂石料等建材自产能力。
巩固提升绿色矿产业。对优势矿产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鼓励矿产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矿业开发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矿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提升新能源产业效能。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提高输电通道和受端市场消纳能力建设,加强太阳能开发利用,支持地热能、光伏等新能源开发,鼓励光伏企业配备储能设施,重点推进羊八井高温地热发电项目,打造当雄县地热能产业示范基地。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环保技术、3D打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开发适应高寒地区的节水和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引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培育 *** 本地节能技术服务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工业第三方治理、环境治理特许经营、合同环境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
建设高原新技术新设备研发试验基地。支持发展高原生物医药,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医相结合的科研、生产、临床体系建设,重点开展藏成药标准研制,加快藏药新品、保健品研发。整合一批高原特色生物企业的研发创新资源,共建高原生物健康产品研发平台,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于一体的产研互动基地。围绕满足高原生产生活需求,研究推广低运营成本的供氧、供暖技术路线,支持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供氧供暖,逐步提高普及率。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创新完善监管体制,推动生产 *** 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 *** 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打造辐射全区、联通内地、面向南亚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
推动生产 *** 业发展。制定推动服务业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扶持政策、监管体制、投资环境,打造全区金融、科技、咨询、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高地。以 *** 顿珠金融城为依托,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等向首府集聚,鼓励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企业入驻,推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在 *** 设立分支机构。打造金融中介和后台服务区,创新市场监管。集中 *** 市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依托现有实验设备和技术人才,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高行业技术检测水平。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制订相关行业标准,搭建公共数据平台。加快发展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等第三方服务市场,鼓励优秀咨询企业进驻,支持和培育本地咨询机构。加快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进公铁联运、陆空联运建设。探索布局面向成渝经济圈(雅安方向)、陕甘青经济圈( *** 、西安方向)的进出藏物流基地,统筹农村客运、农村电商网点等资源,加快推进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一体化。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
推动生活 *** 业发展。调整服务结构,优化服务布局,着力推动生活 *** 业升级。商贸服务业:顺应老城区功能疏解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城关区商业中心改造,提质发展老城中心商业圈。依托柳梧新区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成柳梧高端商务区。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和经营 *** ,结合房地产开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发展养老、托育、健身、医疗、家政、维修、配送、餐饮、物业管理等多种社区服务业,规范社区服务业市场秩序。加强劳动力资源保障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社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构建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智慧社区”。
专栏9 物流产业重点工程
物流枢纽站场:实施 *** 航空生鲜果蔬指定口岸、县域物流集散中心、 *** 市陆港物流枢纽基地等项目。
冷鲜仓储冷链运输:逐步推进实施各县区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堆龙德庆区高原特色食品冷链中心(二期)。
第五节 培育数字产业经济
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业态,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业态企业、项目、人才在 *** 集聚,鼓励社会力量针对数字经济产业设立创新孵化器,提供创业孵化、资源租赁、活动交流、投融资对接等服务。
推进数字产业化。建设 *** 数字经济产业园,设立 *** 数字产业研究院,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等数字产业,打造“一云、一网、一中心”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扶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在土地划拨、人才培养、用能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数字类企业入园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设园中园。积极发展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大数据预处理产业,培育壮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服务业,延伸拓展大数据技术和产品在旅游、医药、电商物流、清洁能源、金融等相关领域应用,形成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并配置相应出入口带宽,打造面向南亚的国际数字产业服务基地。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引进国内知名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区内信息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本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末,将柳梧新区建成 *** 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数字“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全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
推进产业数字化。培育和聚集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大力培育新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农牧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积极发展网络旅游服务,研究推广3D景色欣赏、游客交流互动等虚拟旅游产品和服务。发展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扩容骨干网、城域网和IPv6,进一步提高网络容量、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建设全景式城市大脑,提升研判预警、智能决策、应急指挥能力。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城市安全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环境监测、食品溯源、综治维稳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逐步开展 *** 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打造便捷惠民服务体系。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多领域创新应用,培育发展具有高原城市特色的“智慧+”民生服务。建立面向5G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实现广电网络超高清、云化、IP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
专栏10 智慧城市重点工程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政务云中心。
智慧信息化:配合实施智慧法院、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学校、智慧城管等“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工程,建设 *** 市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
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智慧警务、“雪亮工程”二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