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岱山有名的寺庙(岱山有几个庙),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岱山有名的寺庙(岱山有几个庙)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岱山有名的寺庙(岱山有几个庙)

  庙宇是祭祀鬼神的地方,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城池之神社,和人间的公安局差不多。人死为鬼,庙也是作为祭祀鬼神之场所,还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寺、庵和庙、宫、殿、府从远外观上看区别在于寺、庵外墙是黄色涂料,而庙、宫、殿、府外墙是紫红色涂料。寺、庵是菩萨的领地,而庙、宫、殿、府是大人、将军办公、起居的地方。

岱山过去有十八大庙之说,但问过老年人、问过县统战部相关人士,又查看了百度都没能说清楚的。最近翻阅1918年出版的《岱山镇志》才查阅清楚。

《岱山镇志》卷十《志社廟》曰:岱山社廟各有管轄之區域,分疆劃界各不相混。如桥头上界屬玄壇廟,下街屬聚英廟,不知為何人所定,习俗相沿牢不可破。从前本稱十八大廟,后添加永兴廟为十九廟。光緒初查点鹽板亦以十九廟为断然。岱山之以廟稱者实有二十三廟,除陳君、張老相公、宋使者、顺山四廟無管轄之區域,此外,如玄壇廟所轄區域最大,户口亦最多,次則高顯廟、聚英廟、太平廟、石馬廟皆在千户以上,其餘或數百户,或數十户。如大舜廟、張公廟、海曙廟則最少,也凡民家如有人死其臨终時必先至本廟拈香報告,此通例也。

根据《岱山镇志》记载划分为:高亭九处,高显庙、崇福庙、石马庙、龙山庙、永兴庙、湖中庙、海曙庙(三姓庙)镇英庙、司社庙。东沙三处,玄壇庙、聚英庙、运司庙。岱东五处,丰乐庙、大舜庙、张公庙、总吉庙、太平庙。岱西二处,淡水庙、禹王庙。为岱山十九大庙。

高亭镇辖区

01、高显庙

《岱山镇志》曰:高顯廟在高亭䕶龍山麓慶餘菴右,康熙間建,同治十三年士民公修,丁已民國六年沈景峯又集資重修添築照牆旗杆等。廟內有一匾記,神出處,相傳為神乩諭記曰:侯王高姓諱,字蒼雨,粵人也。生咸淳丙寅年三月初一日午時,三十歲乙未科身入黌宮,至戊戌科補廩,次年名納一榜當斯時也。宋元紛爭匪氛甚,熾侯王力遏之。其時與同鄉水師統領張連福往蒙道經東海,波浪甚大。因侯王未慣水性,在岱山高亭泊埠履岸,見此地人煙寥落可作用兵行臺,乃請命於張統領,寄兵一營駐札高亭,俾可隨時調用。統領許之,即委侯王為一營幫帶,由是侯王在此常住。嗣後有大盜千餘名蜂集高亭,累害閭裏,民不聊生,侯王心存不平,遂發兵驅逐,盜氛即止,民堪高枕,是以本境之人受侯王之恩銘心刻骨。侯王返粵立祠奉敬,擢為本省番禺縣知縣為奸遭禍越數年,張統領以侯王於岱山高亭其功歷歷可稽,於是代奏寃屈,朝廷以為,侯王心存公道,既稱岱山高亭士民仰瞻靈恩,逐敕封為䕶國佑民高顯侯王境,主功於國德於民一至於此。康熙年間建廟報德念功,故取祠即新廟貌已歷八百餘年嗟,侯王之功德可謂久垂於世矣。按此記為降乩所作語本,不經惟過而存之以備一考。

高显庙在高亭蓬莱公园内,神的生日三月初一。

02、崇福庙

《岱山镇志》曰:崇福廟在小高亭隩。

崇福庙位于高亭镇沿港西路现加油站后面,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建筑面积685平方米,该庙是岱山县现存保留完整的庙宇,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朮价值。1988年9月公布为岱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2月立碑。

崇福庙在高亭沿港西路加油站后面,神的生日正月初九。

03、石马庙

《岱山镇志》曰:石馬廟在石馬隩廟內,有石將軍二,似是墓前翁仲,另詳古蹟門。

石马庙于位石马岙,清康熙年间,美女山山麓掘获的岱山籍人士,宋代状元袁甫墓前的石马搬放至芦花庙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一天凌晨,月色朦胧,有一於姓农人发现自己在庙前的田中有匹高头大马在吃其稻谷,农人欲将马捉住,但此马异常机买,发觉有人便跑进庙内,农人见状急追之庙中,无马影踪,却发现庙中石马嘴角有与其田里相似的稻谷,心中惊跽,到家后告之乡邻石马吃稻之奇事。人们得此奇闻想弄个明白,便召集乡民亱间潜伏,伺机捕捉。几天后的四更时分,潜伏乡民果见一高头大马从芦花庙走出,直径田中吃稻,此时乡民情不自禁齐声吶喊,一拥而上奋力捉马,马见有人来袭,十分惊恐,扬蹄奔庙内,庙门已有人把守,大马只得扭头朝西绕过於家跑向董家岙,人们仍尾追不舍,大马只好向东面山岗奔去,眼见就要追到突然大马不见了,只听到马蹄声却不见马,大家都感到奇怪。此时庙祝来告,庙内石马不见了。大家半信半疑,至庙中果然不见了石马,才知原来吃稻的是石马。石马因年长日久受天地日月精华已成神马。早稻收割时,乡民发现被石马吃过的稻长旳茁壮,多收好几成。乡民为了感谢神马的恩赐,就把芦花庙改为石马庙,把於家岙改为石马岙,石马跑过的山岭定名为石马岭。但乡民仍思念石马,盼望石马能回来,造福于民,2006年人们又新建了马亭,重塑了石马,供奉在庙中。

石马庙在高亭石马岙,神的生日九月十六、十月十五。

04、龙山庙

《岱山镇志》曰:龍山廟在捍門隩,始於乾隆年間,農人掘地得石鼎一、石爐一、石像一,爐上刋有龍山廟三字,土人結茅為庵以供奉之,道光元年,里人方敬位、於景富捐資建瓦屋三楹,易庵舍而為廟。至同治年間,高亭天后宮改造新殿,幹事沈雙春將舊大殿五楹樂助是廟不敷之款由於式憲募捐,足之後又添建二廊及前殿戲臺等次第擴張,至光緒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二夜災,全殿被燬,片瓦無存,復由於維清、於維水、於汝舟等募資重建。

龙山庙在高亭南浦村,神的生日四月初八。

05、永兴庙

《岱山镇志》曰:永興廟在王官人隩,舊名王官人廟。

永兴庙:位于王官人岙,原名王官人庙,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65年),当时范围较小,界下仅一二百户人家,以后逐渐兴旺,移址至沙墩重建,改名为“永兴庙”,恭请神圣,神乩示曰:姓陈名烔字忠明,浙江东阳人氏,生于大宋天佑四年(1089年)三月廿九,自幼学文习武十年寒窗,后考中武进士,奉旨领兵来岱护洋徴盗,扎营南峰,爱民如子,平定盗匪后凯歌回朝,有功于民,封为东平候王。后庙宇经历台风大潮等几次灾害,1984年得以重建。

永兴庙在高亭南峰,神的生日三月廿九。

06、湖中庙

《岱山镇志》曰:湖中廟在板井頭。

湖中庙:建于十八世纪中期,是岱山本岛最早建造的庙宇之一。据记载,明末年间,浙江沿海从事捕捞、耕作的百姓相继迁入岱山,居住当地的百姓为摆脱贫困落后的生活,求神灵保护。在板井潭北麓山脚庙宇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取名湖中庙。以后成为岱山十八大庙之一。

湖中庙老爷原是明朝大元帅,为朝廷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后为皇上贴身侍卫,并精通医术。湖中庙老爷十九世纪初经业内神灵指派下凡,被请到湖中庙为座堂尊神,并带上板井一口安放庙门口,该井常年保持一定刻线,不管多少人用水都能保持现状,板井潭村因而得名。

湖中庙在高亭板井潭村,神的生日四月初一。

07、海曙庙(三姓庙)

《岱山镇志》曰:海曙廟在板井頭隩口,俗稱三姓廟。

海曙庙(三姓庙):海曙庙原由邬、顾、陈三姓发起,俗称三姓庙。清康熙年间,另有其他姓氏迁入,经商榷更名为海曙庙。

相传供奉的尊神为明朝朱元璋时功臣常遇春后裔常知秋,精通医术,眼科犹湛。于19世纪四十年代到海曙庙为座堂尊神,为一方百姓祛邪除病。据传,东海龙王三公主患病,请多方神医未能治愈,后由海曙庙尊神使三公主恢复健康。三公主深爱海曙庙尊神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徳,向海曙庙尊神求婚,海曙庙尊神也爱慕三公主。海曙庙尊神就成为东海龙王的三女婿,所以每年八月十五祭祀日东海龙王总是要带来甘露水,滋润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

海曙庙在高亭板井潭村,神的生日八月十五。

08、司社庙

司社庙:《岱山镇志》曰:司社廟在大峧隩山麓,神能醫目,居民以目疾求醫者踵相接。

司社庙:清乾隆年间宁波镇北一带居民陆续来岱,发现一石碑上刻有司社字迹。于1799年相地建庙,乡老请神入壇,乩示简历,神曰:仍湖广人氏,名司社公,入科举进士,后封民乐候王,为民免费治疗眼疾,民感其徳立庙祀之。后经天灾人祸,庙宇几次毁坏又建,经历代善男信女资助不断修建,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司社庙在高亭大峧村,神的生日五月十三。

09、镇英庙

《岱山镇志》曰:鎮英廟在楓樹塾鯉魚塾上,宋端拱二年建,紹興十七年重修,進士施知微撰記明廢。清初重興。雍正十年潘仲茂募資重建,同治十一年廟東復增造二聖殿五楹,按鎮英廟俗稱總管廟祀,隋陳將軍謹案,陳公名稜字長威,廬江人,為隋虎賁郎將。大業六年,奉詔征流求提兵出海,事詳隋史本。傳岱山有廟二,高亭陳君廟亦奉是神。朐山在唐時亦有陳將軍廟,見程夫人墓志銘,今無考。想當日陳公提兵出海曾至岱山駐劄,民感其德故立廟祀之。又,刑馬覽亦係陳公遺蹟,另詳古蹟門。又聞鄞縣東鄉瞻岐地方亦有是廟,稱岱山廟。相傳明洪武間有楓樹塾民人周楊二姓,因起遺去岱,船至半洋遇風,有木一株隨於舵後,因祝曰木如有靈能保平安至彼岸,即以此木雕神像以祀之。,祝畢風浪遂平,舟至瞻岐,即將此木雕神像立廟祀之,其廟即名岱山廟,其神像即陳將軍。後因周姓族大分居,廟亦析而為二,在東者曰東岱山廟,在西者曰西岱山廟。鄞縣董沛題聯云:自昌國東來到此,遂成原廟看琉球,北向至今貢自中。朝當時琉球尚屬中國,今則已為東人夷,為冲繩縣矣,一嘆。

镇英庙:原名岱山庙,位于枫树墩七株坟前。始建于大宋二年(公元989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在鲤鱼墩重建,俗称“镇官庙”,供奉隋朝名将陈稜,庐江人氏,生于东晋祯明六年(公元587年)农历十一月廿四,自幼学文习武,后中举武进士,奉旨提兵出海驻扎岱山,见岱山盗匪甚盛,民不聊生,下令祛盗,保民安居乐业,民感其徳,立庙祀之。

又传,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枫树墩有周、杨二姓,造船出海,船至半洋遇风,突见一木随於舵后紧跟,船民跪祝曰,木如有灵,能保平安至彼岸,雕神像祀之。祝后风浪皆平。船到岸后,将木雕像祀之,名曰岱山庙。后周、杨二家人丁兴旺!氏族扩大分居,庙也分为二处,东面的曰东岱山庙,处西的称西岱山庙。以后岱山庙经历天灾人祸,庙宇几次遭破坏。1987年选址石路左侧山麓重建。镇英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庙中老爷陈君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岁。

镇英庙在高亭枫树墩,神的生日十一月廿四。

东沙镇辖区

01、玄壇庙

《岱山镇志》曰:玄壇廟在念畝隩,嘉慶六年士民重建,神面黑世稱正乙趙玄壇云。

玄壇庙:位于东沙念母村西端,以念母玄壇庙得名。廿一世纪初以“岱山东沙岱西玄壇庙”正名。目前,界下弟子约七千余户,二万余人,为岱山十八大庙之一。玄壇庙始建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由当时费门宗族发建,建在念母路以北,庙名初为“正乙玄壇”,庙中主神参照《封神榜》史书绘载选定,殷纣朝廷武臣赵氏公明,面黑微红,威武镇定,功绩显赫,善理公安,确保境内太平,维护生产安全。老爷生于农历三月十五。

1964年,在 *** 运筹下玄壇庙归公,改为岱西粮站,庙内老爷迁徙异地保存。

1988年,重建玄壇庙,现在庙内设有老年活动中心,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玄壇庙在东沙念亩岙,神的生日三月十五。

02、聚英庙

《岱山镇志》曰:聚英廟在泥峙朗吟山【注】麓鷹爪藤棚,明洪武間始建,本在童家山嘴,康熙十三年移建,本名小跳廟,後改今名。神姓高名天香,夫人井氏係秦二世時雲南昆陽人。記曰,本境神靈顯赫,由來久矣。但尊神底裏向無知者,今年春方子午亭於張大仙降乩時叩及尊神出處,姓名蒙賜 鸞 諭神居雲南省雲南府昆陽州,姓高氏諱天香,三月初三日為嶽降辰,夫人井氏,其誕辰與神同秦二世三年至岱,岱乃仙居之所,故名蓬萊。神有孝弟之心敕封矦王,明洪武十二年退小眺廟於童家山嘴我朝。康熙十五年遷至鷹爪藤棚,越三年改名聚英廟,此皆乩諭所昭示也云云。

按:此記為鄔弋仙兆權所作,雖託諸乩諭而神之姓名賴是以傳,故節錄而存之。

【注】朗吟山即老鷹山。

聚英庙在东沙江窰村,神的生日三月初三。

03、运司庙

《岱山镇志》曰:運司廟在司基象山麓,相傳雍正間有虎為患,蒙神佑擊斃,因立廟祀之,即以虎為神座墊其。神姓石,別號泉元老人,明初漢陽人,帶兵來此。

运司庙:位于司基象山麓,相传清雍正年间(1723年),山中突然出现猛虎为患,周围乡民恐慌,白天不敢务农,晚上不能高枕,人心不安。有乡民及宗族人氏焚香祝告神圣:但愿早除此虎,保民安居乐业,实有灵应建庙祀之。祝后不久此虎死于象山麓边,民甚喜。当由里人乡民筹资建庙,竣工后里人与乡民共商,击毙猛虎是民众的运气,地于司基,故以运司二字为庙名。神圣入位后,乡老敬香祝告:请神上壇乩示简历,神曰:仍汉阳人氏,姓石名泉源,生于大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历八月十五,自幼学文习武,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中举武进士,奉旨带兵来岱抗倭有功,保民有徳,圣封汉阳候王,岱民相传不忘,塑神像入祀,故用此虎皮作为神的座垫,以镇之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候王诞辰喜庆吉日。

后经历多次风浪灾害,庙宇遭灾多次,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因多日大雨成灾,灾后瘟疫漫延,当时医院稀少,乡民无法就医,只好到庙内求神保佑,结果有不少患者恢复健康,此后,乡民有病就去庙中求仙丹治病。

1950年,岱山解放后,庙内神像搬至地藏殿供奉,庙宇作为仓库。1999年发起重建,庙宇延续至!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庙中石老神君至今已有六百多岁高龄。

运司庙在东沙司基,神的生日八月十五。

岱东镇辖区

01、丰乐庙

《岱山镇志》曰:豐樂廟在虎斗隩鳳凰山麓,咸豐九年己未里人重建。

丰乐庙:始建于元朝武宗帝(公元1308年),当时为三间草屋,明朝仁宗帝时(公元1425年)修建为三间瓦房,到清咸丰九年(公元1851年)经民间集资,在界下弟子努力下庙址下移,建造了二十多间的新庙宇。1983年,在众多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岱东镇虎斗社区凤凰山自然村东岙水库上面建造了新的丰乐庙。目前有廿多间庙宇。

丰乐庙老爷河南洛阳人氏,姓宗,官至臣相。丰乐庙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

丰乐庙在岱东凤凰山水库上。

02、大舜庙

《岱山镇志》曰:大舜廟在孝順隩,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居民柴乾美等募資重建,因其地名孝順隩,自古大孝莫如虞舜,故以祀之。

大舜庙:相传,在明朝末年期间,大陆人民为谋生计渡海来岱,栖息于岱东顺山山麓,在此搭茅舍,架木棚,开荒耕种度温饱。长期生活下人丁兴旺,工农商职业勤俭兴家创业,大家患难与共,胜似亲人一族。长辈者认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于是在岙设舜祠,逢节祀舜,学舜的高尚品德,祖功宗徳,子孝孙贤。从此“孝顺岙”美名产生了。

清康熙年间,遂着民意,把舜祠改建为“大舜庙”,庙址迁移到小山咀,庙宇扩大。在清道光廿三年遭大风水灾,至道光廿七年,界下弟子同心协力,四处奔波募资,重建了“大舜庙”,范围进一步扩大,庙貌焕然一新,列入岱山十八大庙之一。

文革期间大舜庙被毁坏一空。1979年由界下弟子发起,大家争相乐助重建大舜庙,现在庙宇规模气派,均比以前略胜一筹,且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

大舜庙在岱东北峰护国寺旁,神的生日六月廿七。

03、张公庙

《岱山镇志》曰:在北峯小隩,嘉慶間里人公建。光緒三十四年又擴而大之。

张公庙:始建于小庙,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当年建于黄泥头,无称谓。清嘉庆年间乡民集资扩建后初具规模。择吉日拜请高神上坛。即夜乩上谕曰:“吾乃山东张公是也,为人正直,曾救过李世民。对治家规而有方,身教后人必具技艺,既赖以生存,又利及于人。嘱咐有医术之后裔,尤应身临偏僻村落为病民行善”等云。从此,神庙称谓“张公庙”。

据记载.:贤人张公艺,世居鲁豫之交黄河附近张家庄,在此河畔救过避祸受伤尚未登基的李世民。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从泰山封禅而返途经张家庄,为父皇特去探望年已88岁的张公艺,垂询“和睦相处,九世同堂”的治家之法。张在纸上写了百个“忍”字,并说明其意: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被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之备受感动,即封张公艺为“醉乡候”,并御书“百忍义堂”赐赠。

张公言传身教,后人各有技艺,尤以怀精通医术的终年奔走为民治病,岛民受恩不浅。清光绪34年神庙扩建。十年动乱,庙宇、神像均被毁,善男信女心存老爷,在邱家山林队既无庙宇又无神像而闻讯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逐年倍增。1993年成立庙管会决定重建,各方积极支持经过二十年扩建,岱山十八大庙之一张公庙已初具规模,以后将会更加完美!

张公庙在岱东涂口,神的生日四月廿三。

04、总吉庙

《岱山镇志》曰:總吉廟在總吉隩,咸豐八年戊午里人曹世華等重修。乙卯民國四年大風牆圯曹其元等又修之。

总吉庙:始建于公元十六世纪。相传,当时温州乐清白溪人氏郭平方,其父年老多病,自己勤学苦读,将要赴考时,母突患病,为报娘恩,宁愿服侍娘亲,放弃荣华富贵之念,在家捕鱼为业,后被龙王招婿,故称附马候王。群众为纪念此孝子,起先在庙墩子建小庙作为拜祭,清乾隆初期扩建,在扩建期间岙中各业吉利,就此取名总吉庙。以后天灾人祸,庙宇几经损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界下弟子集资又重新修建,以后又逐渐扩建,成为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

总吉庙在岱东北峰张家边,神的生日正月廿六。

05、太平庙

《岱山镇志》曰:太平廟在沙洋,乾隆十三年修建,嘉慶間重修,光緒二年里人又修之。

太平庙:传说五百年前,本地是汪洋大海,后因地壳变动,年代延续,渐成小山,低洼处则是沙绿洲,地名所得冷坑、江(缸)厂、外湾、涂口等,东边为沙洋。最早住户依山傍水而居,多数来自定海小沙,慈溪鹤鸣场。人们世代繁衍生息,为渔农耕作。因多有外来盗贼骚扰和天灾人祸发生,为求平安,盼风调雨顺,祈神保佑,立建庙宇,求过太平日子。

相传,当时龙头叶家出了个大官,名叶剑,别称叶老大,又叫叶青天。曾任山东济南知县、知府之职,其关心百姓,深得山东渔民的爱戴。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太平庙始建于小湖山,即鹿栏西北角山上,深山孤殿,后遇大风倒塌。据老辈相传,天赐尊神,是从长涂东剑经岱巨洋用木船请之,且尊神有活动的龛座。清嘉庆年间选择在庙前小山头南头风水宝地建庙。天灾人祸,庙宇几经损毁。1994年在现址落成太平庙,2006年扩建。腊月廿三是前殿老爷祀诞日,正月十三是后殿老爷祀诞日。太平庙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太平庙在岱东后沙洋,神的生日正月十三、十二月廿四。

岱西镇辖区

01、淡水庙

《岱山镇志》曰:淡水廟在念畝隩拷網山,舊在山上土地潭側,咸豐十一年徙建山麓,清初搖星浦一帶均係鎮海北鄉邱王村人張網捕魚須至此處汲取淡水拷網因立廟於此,遂以淡水名廟,而山亦遂稱為拷網山。云山上有仙牛跡。

淡水庙:公元1560—1570年,明朝嘉庆四十年间,浙、闽沿海倭寇泛滥,海盗大作,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时任浙江总督的抗倭总制胡宗宪率戚继光、候继高等名将,以锐不可挡之师,连破敌寇,尽收全捷,屡受皇上嘉奖晋封。至此,浙、闽沿海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繁荣。

据传,当年胡宗宪大人率军行至慈溪三北梅林镇一带安营扎寨时,发现方圆百里焦土赤地,河水干涸。胡宗宪大人便孤自一人翻山越岭,历经千险,终于在奇山峻岭间觅得一处清泉,并受益当地百姓。军马开拔时还下了一场透雨。当地百姓把胡宗宪大人尊为淡水龙王化身。为感激胡大人,百姓塑金像供奉在梅林庙中,以后凡有旱情,有求必应。

几年后,梅林镇的渔民来岱山拷网山涨网捕鱼,在山上发现一眼甘甜的泉水,认为是胡大人所赐。次年便把胡宗宪大人的像恭请到岱山,择地建庙供奉,并以淡水为名,百姓安居乐业,水(岁)水(岁)平安。

至今,淡水庙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虽屡遭破坏,但淡水庙仍香火鼎盛。上世纪八十年代,集巨资重塑金像,重修庙宇,不断扩大,周围青山绿水,古樟围绕,为典型的庙宇建筑。

淡水庙在岱西拷网山,神的生日四月廿四。

02、丰乐庙

《岱山镇志》曰:大禹王廟在剪頭前岸山麓,嘉慶二十四年徐廷侯等募建,相傳是向發大水因思治水莫如大禹,故立大禹王廟以鎮。

禹王庙:位于岱西剪刀头前岸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廿四年(公元1819年)。相传,当时近海常遭海潮大水淹之,因思治大水唯一禹王,故立大禹王庙以镇之,避免大水为灾。至道光廿三年(公元1843年)闰七月初八夜遭大风海潮,庙宇遭损。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遇台风侵袭房屋倒塌。1965年禹王庙拆移至青黑山。1983年由界下弟子募资兴建禹王庙三间,当年完工,请大禹王入祀,以八月十五为禹王诞生日。1993年由村民发起重建禹王庙,使禹王庙重现规模。

禹王庙在岱西前岸村剪刀头,神的生日八月十五。

03、陈君庙

陈君庙:《岱山镇志》曰:陳君廟在高亭大隩,即祀隋陳將軍。咸豐二年,居民掘河深許丈得敕封英感靈濟侯陳君木主并瓦鉢,一民婦於蔣氏循址募建廟三楹。內有匾一方記曰,岱山向不知其有陳君廟,否也,或先朝戌馬蹂躪毀於兵災歟抑魯殿靈光盡為灰燼歟,否則頹垣廢瓦楝折榱崩,久之蕩焉無存,為禾黍墟亦未可料也。咸豐二年春二月里中濬河至丈餘得神像及神牌各一牌,鐫陳君侯王字里人咸之,有蒋氏者為神憑在德毋䙝為遂起任立廟之議,於是相地度材庀工搆造,自殿宇而廊廡而門牆堦閾次第聿新,美輪美奐爰奉神牌,並添飾神像,以專祀之工,始於咸豐三年癸女丑春,竣於咸豐八年戊午秋,凡數載而落成,焉時有述其事,請余為記者詢以神之來歷,迄無所考,僅曰陳君侯王云,余何附會其說,第思人有流離飄泊,靡室靡家,即素不相識者亦必見而憫之。矧神之為靈昭昭也。我欲神庇忍令神之無庇已乎。於蔣氏不惜費而建廟,可謂能事神矣,且益知神之靈爽式憑其鍚,茲祉福必有降鑒,於是鄉焉不然,牌及像沉埋水中。匪伊朝夕鮮不隨波逐流汩沒殆盡,顧乃不緇不磷堅白如故,宜其祀之,不斬於今也爰其略以堅,鄉人崇祀之心云,爾賜進士出身,欽點主事吏部稽動司兼考功司主事加一級盛植型敬撰并書,咸丿豐九年春立。

按陳君來歷載在舊志彰彰可考,此款署鎮海盛吏部所作,盛為博雅君子,何以并此不可殊不可解,豈偶未及考歟抑為人捉刀歟。

陈君庙位于高亭镇大岙。据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年),居民掘河时得一陈君木主及瓦钵,有一民妇循址募资建庙,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竣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无从查考,以神牌出土日二月十三为纪念日。后据考证,陈君为隋朝名将陈稜,今安徽庐江人氏,生于公元587年农历十一月廿四,自幼学文习武,后中武进士。公元610年奉旨征统琉球,出海至岱山驻扎,见岱山盗匪甚盛,民不聊生,逐下令驱盗,保护岱山居民安居乐业,民感其德,故立庙祀之。

陈君庙在高亭辅导中心小学后面,神的生日二月十三。

张老相公庙:《岱山镇志》曰:張老相公廟在鐵板沙小隩同治間重建。

宋使者庙:《岱山镇志》曰:宋使者廟在冷坑山崗上咸豐年間土人重建,相傳土人掘地得石像一,題曰宋使者,因立廟祀之。光緒年間毀於火,鄉民夏寅和、夏三廷等又募資重建之。

宋使庙在岱东冷坑,神的生日正月十五。

顺山庙:《岱山镇志》曰:順山廟在孝順隩楊家崗上,,本名曰石佛庵。民國二年癸丑,民人蔣仁忠等捐貲重建,改名順山廟,中供石像戌服仗劍。

顺山庙在东沙上金家,神的生日八月十六。

按《岱山镇志》所曰:“岱山之以庙称者实有二十三庙,除陈君、张老相公、宋使者、顺山四庙无管辖区域……”,称庙的除了以上四个庙和其他称宫、殿、府的都无管辖之地,不管人口的,所以说人死后都是不往这些地方报到。如东沙人死了,是不能到小岭墩五都府、羊府宫、财神殿去报告,而是要去念亩岙玄壇庙鉴到。所以说涂紫红色外墙的庙宇也是有区别的,按《岱山镇志》说法只有称庙的才有可能有管辖的地域和人口。

2016年上半年的,我和老同学阿国骑拜了岱山本岛的庙、宫、府、殿共三十个,其中称庙的有二十四处,与《岱山镇志》上的廿三处多了一处,其中东沙的张老相公庙现在没有了,少了一处。新增了二处在高亭,一处是从官山迁来的陈圣庙,一处发现板井潭的小庙,也称玄壇庙。其余和《岱山镇志》上记录的庙宇是相同的。

从官山迁到高亭的陈圣庙

陈圣庙现位于崇福庙后面,原在官山岛鹿栈岙。据传陈圣庙老爷姓名陈忠坤,又名陈光法。浙江象山人,生于1689年农历九月初一。早年进入仕途,中年因故弃官从医,长年奔波乡间海岛为劳苦大众解痛治病。一次乘船从医途中遇险丧生。岛民无不为之悲痈,为追念他的大恩大德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在官山岛建庙。1995年官山全岛迁居高亭,为方便弟子朝拜,2006年在闸口黄家坑得以兴建的陈圣庙。

陈圣庙现在高亭岱山初中后水库墩上,神的生日九月初一。

高亭板井潭村的玄壇庙

更多岱山有名的寺庙(岱山有几个庙)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