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鲁班——中国工匠师祖
历史荣誉:鲁班是中国享誉世界的著名工匠家,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工匠师祖。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杰出成就: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惯称“鲁班”。鲁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鲁班纪念馆位于山东滕州龙泉广场,滕州市鲁班纪念馆是全国建筑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纪念鲁班的专门场馆。
2、蔡伦—— 世界造纸鼻祖
历史荣誉: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及“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杰出成就:蔡伦曾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 ,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刘光裕评价:“中国东汉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
麦克·哈特评价:“今天,纸张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 “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3、诸葛亮—— 古代中国“天下奇才”
历史荣誉: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杰出成就: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经诸葛亮“踵基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度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马钧—— 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
历史荣誉:三国时期曹魏发明家。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杰出成就:中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中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中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极其卓著。比如"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通过传动机构。"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在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中,应该说是非常卓越的创造。尽管是供封建统治者玩乐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看,马钧已能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
古代机械发明家马钧还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龙骨水车。马钧创造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马钧掌握了非常多的军事原理,因此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马钧改进的连弩,威力增加五倍。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人。
5、僧一行——世界历史上实测子午线的第一人
历史荣誉: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历法大师、数学家和佛学家。一行是历史上实测子午线的第一人,是《开元大衍历》的著者,是天文历算的大家,在世界历学、天文学史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唐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重大贡献。它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
历史成就:一行用两年时间写成历法草稿,并定名为《大衍历》。《大衍历》颁布实行,并一直沿用达八百年之久。经过验证《大衍历》比当时已有的其他历法,比如祖冲之的《大明历》、刘焯的《皇极历》、李淳风的《麟德历》等要精密、准确得多。《大衍历》作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历法,相继传入日本、印度,在这两国也沿用近百年,极大地影响了这两个国家的历法。
一行在数学上也很有成就。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比刘焯发明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更具优越性,这证明一行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一行在数学上的成就,很多中国古代数学史著作都多有介绍,且评价甚高。比如《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年)专题介绍了一行的数学成就:自变量不等间距的二次函数内插公式及其算法,并指出:在中国数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一行在天文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进一步发现和认识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废弃了沿用长达八百多年的二十八宿距度数据,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
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继承张衡"水运浑象"理论的基础上又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
一行组织了一批天文工作者利用这两台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取得了一系列关于日、月、星辰运动的第一手资料。他还组织人力在全国各地测量日影,实际上这就是对地球子午线的测定,这是一行在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子午线实测,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曾评价一行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一行作为高僧,翻译了《大日经》,并撰写了阐释密宗理论的权威著作《大日经疏》。在中国密教发展史上。唐代密宗的最终形成。一行是不可缺少的善无畏、金刚智两个密教大师。之所以能够受到皇室的支持,王公显贵们的拥戴,其他诸教诸宗的默认,都是一行的缘故。
一行首先从理论上将印度密教本土化,确立了唐代密教的理论体系,使唐代密宗也具有同其他宗派一样的哲学理论。以后不论是受金刚密法的弟子,还是受胎藏密法的弟子,不论是日本东密的大师,还是日本台密的大师,释经论法都以《大日经疏》为依据。《大日经疏》对中国密教学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密教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把善无畏所译的《大日经》在唐土固定化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的弟子一行禅师,对中国密教的影响和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行,佛僧法号名。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人
6、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杰出发明者
历史荣誉:北宋杰出发明家,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历史成就:毕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纪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王芳评价: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印刷史上是一次革命,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孙启康评价: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
毕昇,一作升,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人。
7、张衡——世界地震仪之鼻祖及杰出的天文学家
历史荣誉: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历史成就: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记里鼓车与指南车制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张衡制作独飞木雕,是模仿鸟类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设计。
张衡研究过地理学,曾经画过一幅地形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云:"衡尝作地形图,至唐犹存。"《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张衡掌握高明的机械技术,据传他当时还制做过两件神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个轮子的机械,可以自转;一件是一只木雕,能在天上飞翔。
张衡是汉赋发展史具有巨大贡献,在他作赋的生涯中,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衡赋的代表作历来公认为是《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
郭沫若评价:张衡(79-139)东汉末叶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两京赋在汉代文学中有优越地位。但在天文方面,他也有独到成就。年四十时(公元117年)制成浑天仪,以观察天体运行。其后十五年,又制成候风地动仪,以测候地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张衡是有名的文学家,又是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评价:王充的著作,有益于科学思想,张衡的发明,推进了科学知识。论衡与地动仪是东汉两大创造,王充与张衡是东汉文化界的两个伟人。
白寿彝评价:张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他在仕途生活中遭受的曲折和坎坷,他在辞赋、诗歌和散文等方面都有优秀的业绩,表现了独创性。
钱伟长评价:汉代学者蔡邕参观了这个仪器,曾经有愿意终生偃卧在浑天仪里的感叹,足见张衡的伟大和浑天仪的精巧绝伦了。
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
8、苏颂—— 世界上最古老天文钟“水运仪象台”鼻祖
历史荣誉: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集贤殿修撰苏绅之子。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历史成就:苏颂步入仕途,从地方到中央,最后位及宰相,为官五十余年,政绩颇丰。知江宁县时,切实参与了庆历新政的实施 ,清查了富户漏税行为,核实丁产,编成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入,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任南京留守推官时,被留守欧阳修赞许为"处事精审"。
在任地方官时,苏颂尽其所能,为民造福。如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知沧州时,黄河泛滥。他又上奏指出只修堤防不注意疏通海口的危险性,并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较好的解决办法。
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是一座高12米,宽7米,像三层楼房一样的巨型天文仪器。。它兼有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以及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的三种功用。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而且在三个方面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令许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
苏颂在《新仪象法要》中绘制了有关天文仪器和机械传动的全图、分图、零件图50多幅,绘制机械零件150多种,其中多为透视图和示意图,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正是根据这些图纸,王振铎、李约瑟等人才能较准确地复原出水运仪象台的全貌苏颂为了能更直观地理解星宿的昏晓出没和中天,又提出设计一种人能进入浑天象内部来观察的仪器——即假天仪。这架仪器是近代天文馆中星空演示的先驱。
苏颂星图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天星图中保存在国内的最早星图。保存至今的唐代敦煌星图,在时间上比苏颂星图要早,但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但苏颂星图比敦煌星图更细致和更准确。如敦煌星图绘星1350颗,苏颂星图绘星1464颗;敦煌星图主要依据《礼记·月令》的资料,并非实测;而苏颂星图则是根据元丰年间的实测绘制;敦煌星图是从玄枵(子)开始,按十二次的顺序作不连续排列,中间夹以说明文字,有关分野问题也不科学,苏颂星图则从角宿开始,按二十八宿顺序,作连续排列,并完全去掉了有关分野等不科学成分。就所列星的数目而言,苏颂星图的贡献也是值得称道的。比如欧洲到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观测的星数是1022颗,要比苏颂星图少422颗,因此,西方的科技史家蒂勒、布朗和萨顿等甚至认为:"从中世纪直到14世纪末,除中国的星图以外,再也举不出别的星图了。"
苏颂诗作颇多,仅收录在《苏魏公文集》中的诗歌就有587首,且多是律诗、绝句。长律多达1400字,可谓"律诗之最"。
李约瑟评价: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
卢嘉锡评价: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
苏颂,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
9、杜诗——世界机械史水排鼻祖
历史荣誉:东汉官员,水利学家、发明家。光武帝时,为侍御史。他创造水排,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历史成就: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杜诗在这方面同样作出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主要是冶铁。《后汉书》李贤注: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水排就是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从而提高效率。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这个水排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利用水力鼓动鼓风设备向铸铁炉里压送空气。用水排代替人排、马排,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古代每一熟石合一百二十斤。马排用马一百匹冶铁一百二十斤;改用水排,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冶铁三百六十斤,提高功效三倍。
王帧《农书》。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开支和民力,得到百姓的交日称赞。因为在西汉时期,南阳太守召信臣为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非常爱戴他,称之为“召父”。鉴于杜诗的成就,人们将他与召信臣相提并论,赞誉他们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杜诗,字君公,河南汲县人。
10、郭守敬—— 十三世纪末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历史荣誉: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杰出成就: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特别由于郭守敬是《授时历》的最后整理定稿者,使这些突出的天文学、数学成就得彰后世,故其功不可没。
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综上所述,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郭守敬从事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更是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郭守敬,字若思。邢州襄都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