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随着近几年移动流量的迁移,互联网行业产生了新的格局,2017年以来,流量来源格局逐渐稳定,游戏行业获取流量的方式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化。值得关注的是,游戏企业面对腾讯、网易等行业巨头的围剿,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采取应对策略。
在这一市场背景之下,手游获取流量的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买量
之前比较常见的是“渠道+买量”这种相辅相成的组合拳。而最近,渠道+内部投放也流行起来:通过捆绑联运渠道,针对性的获得渠道量维持游戏基础生态。不少产品团队也更愿意去联运平台合作去做一些内部投放的操作,因为相比从外面买量要便宜很多。
但从业者表示,这种模式的产品,和产品类别有很大关系,并且需要其他渠道一起支持,一起维持着游戏的生态,才会如此独立。
其次,还有一些尝试是绕开渠道,直接去中心化,由发行商直接联系到玩家。像一些发行商,专门针对用户而定制化推出的产品,通过买量直接抓取游戏用户。
二、口碑营销
相比买量,口碑营销更加传统,相比一些效果并不如意的广告投放,利用口碑,利用社交进行传播反而会获得很多优质的精准玩家。
形成优质IP,产品用户能自成体系,形成一个沉淀效应。通过衍生品,把用户牢牢锁定在品牌里。优质的IP会为导量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市场上能成为优质IP的产品可谓少之又少凤毛麟角,对游戏本身的品质要求较高。
还有如独立游戏以及一些可以依托口碑传播的游戏,也都适合这个逻辑,去年TapTap的兴起,以及很多直播能造成用户量的导入也和这个基本面有本质关系。
三、跨界合作
追逐热点的跨界一直是游戏产品降低获量成本的好方式。如今天很火的悬赏百万问答,厂商在游戏内植入有奖问答,然后通过一些社交平台传播出去,吸引到很多新的用户进入,目前已经有不少游戏公司在尝试,一个用户的成本只需一块钱。
跨界合作适合大中小各类各种形式的企业,但带来的量级较小,稳定性不高,很难作为流量的主要来源渠道,更适合作为推广的辅助手段。
四、联运
对于游戏而言,每款产品它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而用户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于是要想掌控用户就变得很难。比如说今天用户就很热衷“吃鸡”类游戏玩法,但再过六个月,可能他就不怎么喜欢了,因此它总有一个用户释放的窗口期。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不仅要和研发有很深的合作关系,一批研发商愿意支持你,同时,你还需要有一批愿意长线合作的渠道,而且还要有能力把这种上下游资源加以整合,最终能达到1+1+1大于三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才有可能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