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编者按
2021年,为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并从收集的一批特色资源中遴选出“十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通报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介绍了水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有:长江刀鱼、鱇浪白鱼、中华鳑鲏、黑斑原鮡、黄唇鱼、黄鳍金枪鱼、锦绣龙虾、中华圆田螺、中华鲎、红毛菜。
这些水产优异种质资源长什么样?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国水产》小编贴心为各位制作了相关信息集锦,快来看看!
01
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Coilia nasus),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江刀,属鳀科、鲚属,自然分布于长江及近海半咸淡水区,是一种溯河洄游型鱼类。
其上颔长,胸鳍鳍条细长、有6根长的细丝,体侧扁、从头向尾逐渐变细成尖刀形,颜色皎洁如白银。一般体长18cm~25cm、体重50g~150g。
历史上长江刀鱼天然资源丰富,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资源严重衰退。2019年已禁止生产性捕捞,2020年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10年禁渔,为其种群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长江刀鱼肉鲜味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2012年刀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实现突破,目前在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等地已开展合法的人工繁养殖。刀鱼人工驯化养殖的开展,不仅能以苗种增殖放流快速有效增加天然资源的种群数量,也为百姓留住这舌尖上的美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2
鱇浪白鱼
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俗称鱇浪鱼,属鲤科、白鱼属,是中国特有淡水鱼类,分布在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云南省抚仙湖流域。
其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整个身体轮廓成一狭长的纺锤形,腹圆呈浅弧形,背部稍平直。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
鱇浪鱼肉味鲜美,铜锅烹煮鱇浪鱼以及用传统方法制作的“鱇浪鱼咸鱼”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特色旅游食品。上世纪80年代以前,鱇浪鱼是抚仙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年产量400t以上。但由于过量捕捞和银鱼引进养殖等原因,其野生资源骤降,年产不足0.5t,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500元/kg~2000元/kg。2001年鱇浪鱼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如今云南省澄江市鱇浪鱼养殖初具规模,年产量20t左右。鱇浪鱼通过人工养殖成功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有效保护了抚仙湖鱇浪鱼种群,显著增加了养殖户收入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03
中华鳑鲏
中华鳑鲏(Rhodens sinensis),属鲤科、鳑鲏属,是一种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淡水流域。
其体侧扁,腹部无腹棱,口小,端位,口角无须。眼圈红色,体侧中央银蓝色纵带前伸不超过背鳍起点正下方,胸鳍和腹鳍为黄色,雄鱼臀鳍红色。中华鳑鲏具有婚姻色,繁殖期间,雄鱼色彩异常鲜艳,腹部呈橘红色,鳍淡红色,吻部及眼眶周缘具珠星。
因体态优美、色彩艳丽,中华鳑鲏被称为“中国彩虹”,是著名的原生观赏鱼。近年来,观赏鱼需求量稳步上升、价格日趋上涨,鳑鲏养殖难度不高,作为特色养殖品种开发潜力巨大,现已在上海市等多地开展人工养殖。此外,鳑鲏鱼繁殖习性特殊,繁殖时雌鱼将卵产在河蚌的鳃瓣上,受精后在河蚌体内孵化发育,在共生现象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04
黑斑原鮡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俗称拉鲇、巴格里(藏语)等,属鮡科、原鮡属,是一种高原冷水性鱼类。自然分布于海拔高度从4200m左右到2800m左右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栖息于水流湍急河段的沙底与石缝间隙。
其体表光滑无鳞,体延长,头部和前躯平扁,头宽约与头长相等,腹面平坦,后躯侧扁,臀鳍短,尾鳍近于平截。背部和体侧黄绿色或灰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侧有明显的斑块分布。生长缓慢,成鱼体长可达20cm,重200g以上。
黑斑原鮡肉质鲜美、肌间刺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群众喜爱,曾是 *** 地区重要经济鱼类,市场价格每千克一度高达上千元。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环境变化,野生黑斑原鮡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1年黑斑原鮡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养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黑斑原鮡养殖有望成为高原地区特色产业,带动当地人民增收致富。
05
黄唇鱼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俗称金钱鮸、金钱猛鱼、黄甘等,属石首鱼科、黄唇鱼属,是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为我国特有种。自然分布于东海南部到南海北部之间的沿海,栖息于水深25m~60m海区。
其体型呈长纺锤形,背部隆起,腹缘广弧形,尾柄细长,头中等大,体侧扁,吻短而尖。鱼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圆型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尾鳍灰黑色,腹鳍和臀鳍浅色。成鱼一般体长100cm~150cm,体重15kg~30kg,大者重达100kg。
黄唇鱼的鱼鳔(俗称“鱼胶”)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被当做上等补品。历史上黄唇鱼天然资源丰富,但受人类活动影响,其资源量严重衰退,濒临灭绝,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黄唇鱼已实现全人工驯养,同时多项黄唇鱼研究课题也已开展。随着对黄唇鱼基础生物学、繁育和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有望突破全人工繁养,助力其野生资源恢复。
06
黄鳍金枪鱼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俗称黄鳍鲔、黄鳍串等,属鲭科、金枪鱼属,是大洋性上层洄游鱼类,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广泛分布,多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以及台湾沿海。
其体呈纺锤形,稍微侧扁,尾部较为细长,大个体第二背鳍和臀鳍很长,作弧形弯曲,胸鳍较长。背部蓝色,腹部银白色,背鳍、臀鳍及小鳍同为橘黄色。黄鳍金枪鱼,渔获叉长通常为120cm~150cm,大者叉长可达200cm以上。
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为26.2%、脂肪含量仅0.2%,为高蛋白、低脂肪健康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世界远洋渔业重要渔获品种之一。2020年我国已实现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驯养,初步构建了幼鱼外海采捕、海上运输、海—陆转运和室内循环水驯化养殖技术体系。在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向深远海求发展的趋势下,黄鳍金枪鱼作为深海大网箱养殖专用种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07
锦绣龙虾
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俗称青龙虾、花龙虾,属龙虾科、龙虾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和台湾附近海域,是传统名贵海产品。
其躯体由头胸部、腹部和附肢组成,头胸甲略呈圆筒状并覆有软毛,其上具强大棘刺,体表呈青绿色,头胸甲略带蓝色,眼上角具黄白色和褐色交互的斑纹,眼睛为黑褐色,腹肢呈黄色,尾扇宽大柔软半透明。体长通常为20cm~35cm,最大达60cm。
近年来,我国龙虾需求增长迅速,但大多依赖进口。锦绣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比波纹龙虾、黄斑龙虾、杂色龙虾和中国龙虾快,被誉为“虾中之王”,是极具养殖开发潜力的优质种质资源。同时由于过度捕捞,锦绣龙虾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锦绣龙虾的人工繁育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已进行人工繁育研究及少量的养殖。推动其养殖规模的扩大在野生资源保护、满足消费者高品质海产品需求上意义重大。
08
中华圆田螺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俗名田螺,属田螺科、圆田螺属。自然分布于我国各地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等淡水水域。
其外形呈卵圆形,壳质单薄且光滑,一般呈黄褐色或黄绿色,螺层分为螺旋部和体螺层,螺旋部较宽短,体螺层膨大,壳口有黑色框边,成年体重为20g~25g。
中华圆田螺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以及维生素等,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传统水产品。其养殖成本低、养殖技术容易掌握,且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稻+鱼+螺”混养、围栏养殖、池塘养殖等。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田螺需求量均不断加大,我国南方地区更是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华圆田螺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开展人工养殖,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手段。
09
中华鲎
中华鲎(Tachpleus tridentatus),俗称马蹄蟹,属鲎科、鲎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被称为海洋“活化石”。自然分布于我国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台湾沿海。
其外形像瓢且覆盖几丁质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背面两侧有一对复眼,前端有一对单眼,腹面有6对附肢,腹甲较小,两侧有若干锐棘,尾呈剑状。鲎生长中经历多次蜕皮,性成熟需十几年,成体可达60cm,体重3kg~5kg。
鲎血为蓝色,其中已发现50多种生化活性物质,其变形细胞能与极微量的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细菌快速检测,需求量与日俱增。此外,鲎特有的神经系统构造是仿生学研究的宝贵模型。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原因,野生资源显著衰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的人工繁育技术已发展成熟,人工培育苗种并进行野外放流成为其种质资源修复最重要的保护措施。目前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每年都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为这一古老而奇特的生物种群注入新的生机。
10
红毛菜
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俗称红毛苔、红发菜,属红毛菜科红毛菜属,是大型经济海藻。自然分布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附生于风浪较大的 *** 带岩石表面。
其配子体为宏观藻体,是养殖收获的对象,没有分支结构,为发丝状的单列或多列藻体,呈红褐色、紫红色或者红色。
红毛菜质地细绵柔嫩,类似肉松,蛋白质、脂肪、各种氨基酸含量较高,EPA含量达400mg/100g干藻,为大型海藻之最。红毛菜味道鲜甜,具有补血降压、软化血管等药用价值,被《全国中草药名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海洋本草》收录和记载。目前养殖集中于莆田的南日、平海、湄洲海区,养殖面积4000余亩,地域特色鲜明。“莆田红毛菜”已获国家地理标志称号,其干制后单价高达300元/kg~400元/kg,90%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该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沿海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供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图片供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鲸骑士(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载请保留本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