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孟鹤堂哪年(孟鹤堂多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孟鹤堂哪年(孟鹤堂多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孟鹤堂哪年(孟鹤堂多少)

3月8日的微博内容。人皆看到温柔的祝福,我却感到字里行间有种对生命的悲伤,不似身心康泰的笔触。希望是我多虑了吧。

没想到会有来同一个问题下再答一波的冲动。看完团综这一个月净听孟鹤堂了。自己也困惑,怎么就这么入迷呢?我听相声是打小跟话匣子启的蒙,最早偏爱马三爷、少马爷、苏文茂、李伯祥这几位;05年开始听郭老板,那个时候无论正版碟还是盗版碟,收音都是一言难尽,我一北京人愣是要从网上打印文本逐字逐句对着听,真是一个字不舍得落下;这些年郭于、高栾几位轮流侍寝,实在青黄不接还可以去高老板微博仿仿古,寻寻宝。按说咱也不是那没见过直溜黄瓜的人呐。

孟鹤堂相声是说的挺好,其一是语言好,好多传统段子里情境物品的描述性语言都是直工直令按照老词儿来,不会随意用现代语境替换,听起来就舒服雅气。其二,擅长人物刻画,《当行论》我私心觉得比岳云鹏的版本有意思,三个戏份均等的人物,通过一些小细节能把各自的性格心态呈现出来,节奏转换快,人物切换流畅自然。但他有他的问题,比如口癖,比如不稳定。有一阵孟鹤堂常使少马爷擅长的几个活儿,而且使得有几分模样,但是进度条往后拉几个月,突然发现,咦?怎么又回去了?

更何况,就算孟鹤堂一直保持稳定输出的状态也还谈不上在中生代演员中达成碾压之势,何至于我就抛闪了郭于、高栾几位多年伴枕的情义呢?直到补档补到19年的杭州专场,我才算是找到了答案。原来我就没把孟鹤堂单纯当成相声演员来看待,而是当成偶像来看的。不是你们大家说的那种偶像,而是我个人的偶像——日本谐星界的搞笑怪兽明石家秋刀鱼。

杭州专场可能不算是粉丝观众眼中的经典场次,看弹幕,大部分人是慕名前来心疼小先生生病的。但是这一场却刷新了我对孟鹤堂的认知。我是头回看到,一个相声演员,平平常常说一段《绕口令》,突然陷入忠实于角色的执念无法自拔差点把自己憋死在台上的。这个事情,你用努力、想红、弘扬相声艺术,迎合粉丝观众,或是任何一种外界加诸在孟鹤堂身上的标签都不足解释。实在要说的话,那就是心瘾与疯魔吧。

在之后的返场环节里,孟鹤堂屡次笑场不能平复。见过被搭档现挂逗笑的,没见过被自己的包袱乐成这样的。我知道笑场是相声表演中的禁忌,但直观的感受就是,怎么说呢?就是狮虎的那句话,这玩意儿,他还挺可爱的。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脱离了相声的评价体系了。

鱼叔的前妻大竹忍多年之后还常在节目上用一段往事来砸挂,可见心里有多恨得慌。两人离婚事宜协调了两年,期间家庭内分居,但是在外界和子女面前还要极力掩饰,因而夜深人静两人独处的时间气氛就格外压抑低迷。一晚,大竹忍正在房间内黯然神伤,忽听楼下有诡异的动静。出得房门一看,鱼叔在楼下沙发上,双手抱头,身体缩成一团,双肩抖动。大竹忍心想大概鱼叔是悲伤得难以自已,于是打算下楼去安慰几句。走到近前才发现,原来鱼叔是看自己主持的录像乐抽了……

高老板在团综里说过,我们看的是技术是细节,任何包袱都逗不乐我们。我是真的喜欢高老板的相声,但说到人,我还是喜欢能被逗乐的人。能把自己逗乐,这是很高的标准,是不愿设置终点的野心。

抛开相声的评价体系反而让我重新认知了孟鹤堂这个人。在我的理解里,鱼叔是笃信“笑的力量”的人,是可以通过收藏观众的笑声笑容而自愈身心疮痍,并转化成能量去创造更多笑声的人。不敢说我看人一定准确,但私心上确实希望孟鹤堂也是如此。这样其实就可以理解他在奔赴老艺术家路途上的反复退行,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守住初心去以笑侍人?做名垂千古的人百世流芳的仙,还是做一个能抚慰现世的常人?这才是值得纠结的地方。

看最近小园子的表现,就还是对直眉瞪眼奔着老艺术家去不甘心吧。虽然整体效果没达到完满,但白蛇青蛇蛤蟆苍蝇那一段其实是不错的笑料。应该相信直觉,随着自身审美、对观众需求理解的提升,能逗笑自己的大致不会错。在深思熟虑决定最终要呈现的表演效果面前,一些约定俗成的条框,甚至所谓的艺术品味也不是不可以让步的。以“逗笑”为目的的相声可能是急功近利哗众取宠,也可能是历尽千帆后的返璞归真,全看个人心性与信念。

看很多观众粉丝说孟鹤堂与周九良关系不睦,导致表演效果尴尬。团综里于老师说俩人是奔着“扑盲子”去了,我觉得可能倒不尽然。一部分矛盾冲突大约是对好词演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就是在对赌二人的默契。

这里又要插播一段鱼叔了。身为落语门传人,日本搞笑界的泰斗,鱼叔从未收过徒弟。唯一过从甚密的吉米大西算是半个儿徒的关系吧。吉米有一阵给鱼叔开车,车上两个人总是要进行一个游戏,鱼叔伸出食指中指,意思是要抽烟,但吉米决不能直接把烟点上,而要佯装两个人是在玩石头剪刀布,给出相应的反应,而且每次的反应不能相同。在一个狭小的定义里推演无数种可能性,可以说一种修行吧。我觉得孟周现在是有点奔着这个路子去的,结合现场观众的反应抽取最恰当的方式进行回应。

说实话这个技能其实一个人修炼更容易心无旁骛精进武功,并不太适合双修,对双方心性、耐力、专注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看过鱼叔的半生,独自行路未免太过孤单凄惶,还是希望二人能够同心同德并肩而行吧。而且话说回来,一个金牛,一个天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忽快忽慢,时走时停,但哪天就胜利会师了也说不定。这里面九良大概会付出的多些,本身也是优秀又有定念的人,却时常要自觉地处于被动追随者的位置,不易。

保持这种欲念和野心吧,比起相片挂在后台,让眼前的观众欢笑才是踏上舞台的初心。作为对人和作品都关注的观众,等商演恢复后再去捧场吧,如果能买到票的话。

笑颜のまんま(笑容不变)

词:明石家秋刀鱼/BEGIN ;曲:BEGIN;原唱:BEGIN

つらい时でも笑ってられる

难过的时候 也笑得出来

そんなあんたはほんまにアホや

这样的你 真是 *** 啊

先の事など考えないまま

未来的事情完全不去考虑

ペース配分さえ出来ないで走る

也不懂得分配步调 就这样往前冲

悲しい时こそおどけてばかり

悲伤的时候 反而全力搞笑

そんなあんたはやっぱりアホや

这样的你 果然是 *** 啊

惚れて振られてまた缲り返す

深深吸引又被抛弃 如此循环往复

学ばないまま明日をむかえる

完全不吸取教训地迎来明天

だけどそんなあんたを あんたを见てると

可是就是这样的你 看着这样的你

なぜか优しい风が吹き抜けてゆく

不知为何却感到微风拂过

湿った心は笑いで乾く

让潮湿的心在笑声中被吹干

笑颜のまんま 笑颜のまんま

继续笑着 笑着吧

そうさ人生 生きてるだけでまるもうけ OH!!

没错 人生只要活着就是赚了 OH!

笑颜のまんま 笑颜のまんま

这样笑着 笑着

そうさTHAT WAS THATあの时はあの时さ

没错 that was that 就这样吧 有什么到时再说

楽しい时には涙ぐんでる

开心的时候含着泪水

そんなあんたはどうしょうもないアホや

这样的你真是无可救药的笨蛋啊

明后日も明々后日もやめられまへんわ

后天和后天的后天也不会改变

変われないからお前も顽张れよ

反正也改不掉 所以你也加油吧

だからそんなあんたを あんたを见てると

所以这样的你 看着这样的你

やっぱよう考えたらムカつくわ

虽然想起来就让人恼火

许せんけれど笑けて来るわ

虽然无法原谅 但也会笑出来啊

笑颜のまんま 笑颜-のまんま

这样笑着 笑着吧

そうさ人生 生きてるだけでまるもうけ OH!!

没错 人生只要活着就是赚了 OH!

笑颜のまんま 笑颜のまんま

就这样笑着 笑着吧

そうさTHAT WAS THATあの时はあの时さ

没错 就这样吧 有什么到时再说

仆が笑いを君にあげるから 君の笑颜を仆にください

我把笑容献给你 也请让我看到你的笑容

以下原答案~~~~~~~

陆陆续续看了一些演出视频,越看越觉得孟鹤堂这小伙子有能把相声说好的潜质。专业上的事咱不聊,我一个外行,说的到不到的,让人家笑话。但我这人呢,喜欢喜剧表演形式,看的比较多比较杂,再加上喜欢琢磨人,很多我感兴趣的喜剧人,是会查资料读传记去了解的。

在我的认知里,要在喜剧表演有所成就,什么伶牙俐齿,能说会道都在其次。首先,从性格上要具备的是敏感、脆弱,心性好强,因为这样的人通常会比别人吃更多苦头。但是干这一行你就是要比普通人更能体味 “苦”,理解“苦”,在苦里面浸出来才能下心去琢磨如何用笑的艺术渡己渡人。

第二就是要有眼力见儿。那些说老郭搞师徒父子一套是封建余毒的人,我推荐你们去看一部日本电影《红鳉鱼》,日本传统的落语行业现今也还是延续着先给师父跟包的传统。你说这不是剥削压榨嘛?并不是,这个行业还真就需要眼力见儿。日本综艺节目里搞笑谐星们常说一个词,“空気を読む”——读空气。意即要时刻把握这个场合里的气氛,知道共演对象和台下的观众需要你做什么,恰到好处的给出反应。早一秒晚一秒,多一字少一字,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这个东西完全是玄学范畴,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要没有这个眼力见儿读不懂这个空气,连师父一个人都伺候不明白,又如何伺候台下几百上千个观众?

跟包还是一个人格矮化的训练,听起来可能不像一件好事,但也是传统曲艺行业的必备素质。东西方对喜剧宗旨的理解有很大区别,西方喜剧历史悠久,脉络清晰,自古希腊时代就是可以登堂入室的艺术,所以西方喜剧表演形式,譬如影视和脱口秀的表演者大可奔着艺术家去。两相比较,中国喜剧发展的面目要模糊得多。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传统喜剧表演形式,诸如相声、二人转,在百十年前还是街头撂地的营生。观众是衣食父母。演员所能秉持的唯有一身技艺和一方舞台,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只有用平生所学把观众伺候乐呵了,才能吃上这碗开口饭。相声演员,您能耐再大也是卖艺的。

下面这段出自《红鳉鱼》的台词虽然讲的是日本落语,但用来形容相声也有共通之处。

——————

我问你们,落语是什么?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该喝酒,被劝酒还是会喝;即使知道暑假作业有计划的去做,之后会更轻松,但却总也做不到;虽然努力了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这些人,才会寄席来看表演,他们才是落语的主角。所谓落语,是对人性弱点的肯定。

东方传统的这些曲艺形式不是以讽刺批判针砭时弊的创作为导向,而是以服务观众为宗旨的。幽默本身是有轻微的攻击性的,你要伺候观众,又要让观众听着舒服不觉得被冒犯,这就需要演员自我矮化,让观众保持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现如今年轻人选择多了,不是非得吃这碗开口饭不可。如何让年轻演员心甘情愿的压低自我,诚信敬意去伺候观众呢?那就得跟在老一辈身边耳濡目染的熏陶,一面学艺,一面体会为人处事的学问。北野武自传里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师父带他去高级料理店吃寿司,最后总是会把钱包留给他去结账,一万的寿司,三万的小费。师父前脚出门,后脚他才能去结账,为的是不让店主特意过来致谢。这些细微之处,教是教不会的,徒弟只能自己慢慢去观察模仿,然后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美学。

天性和眼力见儿,这两点孟鹤堂都有。再加上在舞台上那个人来疯的劲儿,可以看出是真心喜爱舞台和珍惜观众的。德云社上一个我觉得能凑齐这些素质的角儿还是岳云鹏,只是相比之下,孟鹤堂还是相貌周正了些,又能歌善舞,天生丽质难自弃,因而没小岳那么豁得出去,对相声演员来说算是个缺陷吧。万幸啊,万幸,还有个没文化的梗能坠一坠。

文化程度低,其实我觉得这都不是事。虽然郭老师一再强调说好相声最后要看的是文化底蕴,但旧社会那么多老艺人都是文盲,也没妨碍人家说好相声不是?对于相声创作来说,保持开放的感受力其实比什么都重要。相反我觉得郭老师这个“有文化”的标签有点贴的忒瓷实了,摊煎饼书法家这种活使出来就没那么可乐了。当年最擅长文哏的苏文茂老先生,你现在想起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是酸文假醋,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并不会觉得他真的特别有文化对不对?你要知道先马三爷有多勤奋,下放七年远离舞台还坚持每天练功,再听《十点钟开始》还能那么有代入感吗?所以相声演员激活正面属性真是要慎之又慎,一不留神就会让人物产生割裂感,削弱了表演效果。

所幸孟鹤堂与郭于二位都多亲多近,能得到两方的提点和照拂。虽然比郭老板还长着几岁,但你想起于谦的形象,除了抽烟喝酒烫头,就是能玩,会玩,《十三邀》的采访甚至能看出几分叛逆的少年心性。不得不说,于老师在保持相声演员应有的质地上做得更好。以孟鹤堂的先天条件,岁数再大些,倒是可以尝试着往玩主这个风格去探索一下吧。

条件都具备,修为交给时间,好好说,能成。

最后扯几句闲篇儿吧。常看到知乎上有人用日本偶像经纪公司杰尼斯和德云社对比,其实更恰当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日本最大的谐星经纪公司吉本兴业吧。不过这三者之间确实存在共通之处,那就是群体效应。男团女团,单门提溜出一个人来都不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放在一块就是互补,就是加分。相声演员其实也存在这种1+1>2的效应。德云社现在略有名气的大大小小十几个角儿,把他们散落在各个综艺节目里面单兵作战,能倚靠的只有个人的所谓综艺感,十几年的专业训练都是白费了。就算把这帮孩子累死,也难以达到出彩的效果。

与其这样还不如尝试自己做内容,比如一档棚内录制的语言类节目,相声演员之间包袱的接抛,起承转合,那不是强项嘛?反向利用这些年在娱乐圈的人脉,引进明星歌手来节目里宣番打歌,几个相声演员捧着一两个嘉宾来说,那能错得了吗?热闹和热度都可以满足。

如今的综艺节目主要都是着眼于抢占女观众市场,竞争已经是腥风血雨的白热化程度。德云社这帮老爷们儿都是自带女观众流量的,择机开拓一下男观众的蓝海也挺好。

更多孟鹤堂哪年(孟鹤堂多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