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承德昌墓园(承德古墓古遗址),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承德昌墓园(承德古墓古遗址)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承德昌墓园(承德古墓古遗址)

承德热河文庙里的国宝级文物“周文王鼎”失踪之谜

老羊铲史

1.

金庸先生去世时,人们各种怀念。

怀念之余,人们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影视剧也褒贬不一。

其实,金庸小说除了其自身通俗玄幻引人入胜以外,在时空上也是恰逢其时。文革时期的各种禁忌刚刚解除,文化产品极度匮乏,

忽然吹来一股新鲜的空气,人们怎么能不紧紧的把它抱在怀中呢?

金庸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少年。

人们现在对金庸的怀念,也是在怀念自己的美好的过去。

现在网络时代,即便是年轻人,你送他一套金庸全集,他还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通宵吗?

我看未必!

2.

金庸先生自己也说过,他最满意的作品是《鹿鼎记》。

这里的“鹿”和“鼎”,都是政权的象征。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干别的,除了“逐鹿中原”,就是“问鼎中原”,

打来打去,大家都想做皇帝。

据说一九五几年的时候,承德兴隆县某个村儿也还出了一个皇帝,后来被几个公社干部和基干民兵给剿灭了。

韦小宝集全《四十二章经》后,按照书里夹带的拼图,找到清朝的龙脉,去挖断破坏掉,从而达到推翻满族人的统治,汉族人做皇帝的目的。

其实,皇帝时代, *** 也罢、满人也罢,给老百姓带来好的生活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康熙、乾隆都是满族皇帝。

金庸先生写《鹿鼎记》时,他不知道清朝皇帝把“鼎”放在了承德,如果知道的话,韦小宝带着一帮老婆来承德,杀几只离宫里的梅花鹿,偷了热河文庙里的“鼎”,也应该挺好玩的。

3.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热河文庙落成。

乾隆皇帝“依太学历,特颁内务府所藏周时法物十件,用光俎豆”,这十件周朝的礼器包括周文王鼎、周宝尊、周夔凤卣、周素洗、周雷文爵、周叔联簋、周蟠夔罍、周蝉纹簋和周雷纹瓠”。

这十件法器制造于西周时期,在乾隆四十四年也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稀世珍宝,

这十件法器配备在了热河文庙,纯属高配。

这也体现乾隆皇帝对孔子的尊重、汉文化的认同和避暑山庄的重视。

1779年7月7日(乾隆四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文庙落成。

乾隆皇帝亲自主持落成典礼,他“御龙炮衮服、亲诣行释奠礼”。

礼仪隆重,盛况空前。

据统计,文庙落成后,乾隆、嘉庆、咸丰三帝先后三十六次到热河文庙行释奠礼、瞻拜。

十件法器历经了民国混乱、日本人侵占等多重劫难,直到日本投降,法器还在,

可就在日本人投降后,承德两次解放期间,国宝“周文王鼎”在内的十件法器没了,

至今也还是踪影皆无。

哪儿去了呢?!

4.

最后一次有关周文王鼎在内的十件法器的文字记载是李征夫写的《避暑山庄的劫难及解放初的保护维修》。

李征夫,解放后第一任离宫管理处处长,后来任承德行署副专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征夫参加中央警备团跟吴烈、吴德、李逸民等首长来到承德。十二月参加省战地服务团,支援凌南叨尔登战役后又回到承德。

1946年2月1日, *** 中央发出《关于注意爱护古迹的指示》,专门以热河文物保护为题,向各中央局、分局作出指示:

据热河来人称,热河故宫围场及其他各地古迹、孔庙与铁路设备受到了很多破坏,望各负责人迅速制止并尽可能修复。凡能收回的古物须一律收回......

据李征夫文章回忆:1946年的三四月间,冀热辽中央分局派丁盛才找他,让他找几个人,把离宫修一修,把避暑山庄和外庙管起来。

李征夫带人对避暑山庄内的文物进行清理时,文庙的法器还在日本人修的“宝物馆”里:“宝物馆”铁门开着,文庙祭器等仍完整。

这是关于文庙“周文王鼎”的最后一次文字记载,

也就是说,1946年三四月份间,周文王鼎还在离宫里。

5.

正常的人们都期望和平,只有疯子才喜欢战争。

承德历史上就是军事要地,连接北京与东北、内蒙,兵家必争。

早在重庆谈判中, *** 就想通过谈判夺取承德,没有得逞。于是,在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之初,蒋介石、何应钦就命令他“指挥十三、五十二、九十二、九十四各军先后向热河进攻,收复承德”,但国军内耗,计划搁浅。

1945年10月19日,美国军舰运送 *** 十三军在秦皇岛登陆,准备用武力抢夺东北和热河。

张丽华《承德解放战争史概述》: *** 中央和中央军委在12月10日和17日两次给林彪发电,打击与消灭由锦州、绥中向热河进攻之蒋军,必须由你们部队负责.......。但林彪没有执行这个命令,致使热东大门洞开。

1946年1月上旬,蒋介石亲自下令:“在热河方面,最好于停战令前占领承德”。

于是, *** 纠集了十多万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进犯承德。

承德军民开始了承德保卫战。

6.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经过八个多月的残酷战斗,根据中央指示,我军决定胜利撤出承德。

就在这次撤离中,周文王鼎等文物就不见了。

郭洪德《从延安转战热河》:当时市委准备把后方放在围场,冀热辽分局和省委省 *** 放在赤峰,所以,市委的一些带孩子的女干部从8月中旬就开始向围场撤退,一些物资也都运往了围场。

负责离宫文物保护工作的李征夫写这次撤离时,没有说文王鼎的下落,但说到了其他的文物:金钟玉罄各十二付、十二音,承德撤出时,市教育局副局长胡磊同志坚持运走(当时已经深埋),和一车古书拓片等运到中途,被 *** 反动派劫去,一九五一年从丰宁一个粮食所找回一台金钟(镈)存离宫博物馆。

被劫走的这一车文物里有没有文王鼎在内的西周时的法器,文章里没有说,但老羊分析,应该在这里,因为连古书拓片都装车了,这成型的铜器要比古书贵重的多。

7.

郑启茂,河北平山望南峪人,

1946年8月任承德工委副书记,他直接组织参加了那次撤退。

他在《忆往录》里说:

8月26日下午,我们承德工委的干部以及给我们运送物资的七八十辆大车都集中在离宫广场上。8月27日,我们派人带领七八十辆大车顺大路奔红旗(滦平),第二天拂晓,与敌人遭遇,我们就带了些物资向隆化郭家屯转移,准备在那里开展敌后工作。

离开红旗时,虽然我们尽量多带些物资,但因人力有限,大部分物资留在了红旗。后来,这些留下的物资都被敌人抢走了。

红旗战斗以后,文王鼎就有了两个去向,或者被带走了,或者被敌人抢走了。

现在看没被带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紧急关头,带走的第一选项应该是武器、粮食,文物应该是被留下的物资。

8月30日下午,撤退的部队在郭家屯又遭遇到 *** 步兵加骑兵的进攻,战斗非常激烈,部队抢占了两个山头,与敌激战,抢占山头的过程中,所带的物资应该又有丢失。

到郭家屯,这七八十辆大车的物资应该损失殆尽,

周文王鼎如果在这次运输的物资里面,如果没有被 *** 部队掠走,也应该流失在滦平的红旗和隆化的郭家屯一带。

滦平、隆化、丰宁交界,有一件文物(一台金钟)在丰宁的一个粮食所里出现,也在合理之中。

8.

如果被 *** 十三军得到了呢?

从古北口到滦平沿线由 *** 六十三师负责,师长雒振韶。

1948年11月12日,驻承十三军军长石觉乘飞机逃跑,其部队逃往北京,在古北口一带被我军歼灭一部分,残敌又逃往北京。

周文王鼎从此彻底失踪。

这也是中国文物界的一个迷!

更多承德昌墓园(承德古墓古遗址)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