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伴随着煤 炭 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江西、湖北、四川等陶瓷砖产区的陶瓷瓦(西瓦、青瓦、配件等)企业掀起一轮产品涨价潮。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中旬前后,江西高安、景德镇、萍乡,湖北黄梅,四川夹江、丹棱等陶瓷产区合计至少有十几家陶瓷瓦生产企业发出涨价通知,涨价产品涵盖连锁瓦、罗曼瓦、青瓦、筒瓦、配件等品类,涨幅为0.01元/片-0.1元/片。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以来,由于煤 炭、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不少陶瓷瓦生产企业在9月份已经进行了一轮产品价格上调。此轮10月中旬的调价,对于多家瓦企而言,是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次涨价。
9月份以来煤 炭 、原料价格上涨,一个月内有瓦企连发两次涨价函
近年来,陶瓷瓦产品长期处于微利状态,每片的利润甚至以分为计,特别是最近两年陶瓷瓦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产品单价却因“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行业内卷”不但难以上涨,反而还有厂家降价,导致很多企业处于低利润、无利润,甚至亏损状态。
据行业人士介绍,陶瓷瓦,特别是欧式连锁瓦,一直以来都是低利润、低附加值和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生产成本早已达到极限,导致企业抵抗成本上涨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煤 炭 、原材料等成本涨幅过大,企业如果不涨价,就会面临卖一片、亏一片。”
以一片300×400mm规格的连锁瓦为例,按照目前的出厂价,折合成单价仅相当于7-9元/平方米(注:300×400mm规格连锁瓦为拱形,展开后实际面积大于0.12㎡,此处一平方米按7片为计)。在生产环节,西瓦与瓷砖的生产过程大同小异——不需要抛光和印花,全釉面用的化工料不比瓷砖少,但销售价格却远低于瓷砖。
“陶瓷产品一平方米只卖7~9块钱,这样的低价无法想象,比白菜价还便宜。”有陶瓷瓦企表示:“对比之下,中低端的仿古砖、抛光砖,利润也比瓦高。”因此,一旦煤 炭 、原材料价格涨幅过大,瓦企同步涨价实为无奈之举。
形象展示 图文无关
产能过剩,不少瓦企转型瓷砖、锂电……
同为建筑陶瓷产品,瓷砖“内卷”严重,但陶瓷瓦“更卷”。
从生产线及产能分布来看,陶瓷瓦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均为我国产瓦大省,这6大省份陶瓷瓦产能占全国的近80%,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产能高度集中,导致恶性竞争异常激烈。
另一方面,在2011-2020年,全国陶瓷瓦产能经历了10年高速“狂奔”。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拥有110条陶瓷屋面瓦生产线、日产能1084万片,而2020年全国陶瓷屋面瓦生产线已增至300条,日产能4060万片。不到10年时间,生产线增加近2倍,产能增加近3倍。
2021年,陶瓷瓦生产线及产能迎来“拐点”,生产规模在登顶后,首次出现生产线及产能规模减少滑落。2021年以来,由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利润微薄,全国不少陶瓷瓦生产线转产地铺石、仿古砖、大板等产品,同时亦有相当数量的陶瓷瓦生产线拆除退出,或者跨界转型生产锂电……
最近两年,在江西、湖南、湖北等陶瓷产区均有不少专业的陶瓷瓦生产厂家,首次技改转产,进军仿古砖、地铺石、中板等全新品类,有的陶企甚至将全部的陶瓷瓦生产线转产瓷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最大的(县级)陶瓷屋面瓦产区——江西高安,2020年时陶瓷屋面瓦日产能高达425万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而两年后的2022年10月中旬,高安陶瓷屋面瓦日产能已缩减至256万片,减幅39.8%。
高安产区陶瓷屋面瓦产能大幅缩减绝非孤例。可以预见,到2022年底,全国不少陶瓷产区屋面瓦产能均有可能面临缩减。事实上,随着市场需求、供需关系的变化,部分有实力的陶瓷瓦厂已经完成转型,向瓷砖、地铺石等全新的品类进军,也有瓦企向高端瓦、异型瓦转变,还有瓦企推出施工、辅材等增值服务及产品,由卖单一产品到卖系统解决方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