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绿茶的评茶标准(绿茶评审标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绿茶的评茶标准(绿茶评审标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绿茶的评茶标准(绿茶评审标准)

本文目录一览:

请教绿茶的质量标准/绿茶的等级划分

1 行业内新出了一个绿茶评审标准,简称EFU。

2 EFU,特指茶叶的鲜爽因子,是根据GB/T23766-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价审评得分,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由EFU0….20以示茶叶好坏,让消费者更直观的理解茶叶,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

3 最高等级的EFU15-20,对应国标精品级;EFU10-14,对应国标特级;EFU6-9,对应国标一级;EFU5,对应国标二级;EFU3-4,对应国标三级;EFU0-2,对应国标四级。

4 举个例子

[img]

绿茶审评的操作程序包括哪些步骤和要求

绿茶的评审我们通过茶叶感官审评确定茶叶的品质优劣,价值高低,从而划分等级。感官审评分为干评和湿评,常以湿评内质为主,因产销要求,偶有以干评为主。审评时,依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而行,顺序如下:

把盘:将茶样放入样盘里,持边沿,前后左右顺势回旋转动,使茶叶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不同次序分布,后反转收拢成馒头状。此后,茶叶可分成上段茶(面装茶)、中段茶(腰档或货肚)、下段茶。看茶时,顺序而下,需因比重分析评定干茶等级。在精茶审评时,要查看三档茶拼配比例是否恰当相符,平伏匀齐不脱档。

开汤:取3g投入审评杯(150mm),以滚沸适当的开水慢快慢冲泡,水量与杯口要保持一致。五分钟时将茶汤过滤至审评碗内,要完全滤尽。开汤后先嗅香气,次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绿茶则应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嗅香气:依靠嗅觉辨别香气。此时,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每次所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S左右。: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嗅香气以55℃最适宜,超65℃感到烫鼻,30℃茶香太低沉。

看汤色:依靠视觉审评。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者水碗。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易发生变化,审评需及时,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以及沉淀物多少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滋味是由味觉器官来区别。舌头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茶汤入口要在舌头上循环滚动,从而体味各种味感。舌尖感受甜味,舌两侧前部易为咸味,后部为酸味所兴奋,舌心对鲜涩味最敏感,近舌根为苦味所影响。审评前,尽量吃得清淡,少吃 *** 大的食物。审评滋味时,按浓淡、强弱、鲜滞和纯异评定优劣,汤水温度以50℃为宜。尝味后的茶汤一般不宜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茶液应倒尽,或是在白开水中漂净,防止相互影响。

评叶底:依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者放入审评杯的反面,用叶底盘将茶叶拌匀、铺开、揿平,如果感到不够明显时,可在盘里加茶汤揿平,再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看或反转。用漂盘看,则可增加清水漂叶,使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可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以及均匀度等区别好坏。

茶叶审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无法单独反映出茶叶整体品质。每个审评环节需相辅相成,综合对比才能得出结论。感官审评的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评茶操作程序和规则进行,并做好记录,取得最好的结果。

绿茶评审时间克数

绿茶的取样克数为3g浸泡时间为5分钟。

于茶叶的等级判定,国家有其专业的审评标准。其中六大茶类都需要评茶人员用正常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觉从以下几点来鉴别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进行审评,而审评也分为湿评和干评,结合以上角度达到全面鉴定茶叶评级的目的。而审评的茶汤浸泡时间也是有所讲究的。例如红茶和绿茶的取样克数为3g浸泡时间为5分钟。而乌龙茶的取样为5g浸泡时间一般为3分钟。不同的茶品所析出的时间和冲泡克数的不同导致其浸泡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

绿茶雨前三级是什么

茶叶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茶叶根据质量优次又分为很多等级,但茶叶等级划分主要根据感官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因子的评分来判定,总分100分。绿茶雨前三级得分在70—75分。这是个技术活,是由专业评审师评定的。行业内最近新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绿茶评审标准,叫EFU。EFU特指茶叶的鲜爽因子,是五大因子的综合指标。绿茶雨前三级对应的值是EFU3—4。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国家标准

3.1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Methodology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tea

茶叶感官审评 sensory evaluation of tea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粉茶 tea powder

磨碎后颗粒大小在0.076mm(200目)及以下的直接用于食用的茶叶.,

4 审评条件

4.1 环境 符合GB/T 18797的要求.

4.2 审评设备

4.2.1审评台

干性审评台高度800mm~900 mm.宽度600 mm~750 mm.台面为黑色亚光:湿性审评台高度750 mm--800 mm,宽厦450 mm-500 mm,台面为白色亚光,市评台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4.2.2 评茶标准杯碗

白色瓷质,颜色组成应符合GB/T 15608中的中性色的规定,要求N》9.5.大小、厚薄、色泽一致。

根据审评茶样的不同分为:

a) 初制茶(毛茶)审评杯碗。杯呈圆柱形,高75mm.外径80mm.容量250ml..具盖,盖上有一小孔,杯盖上面外径92mm.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由个呈锯齿形的滤茶口。口中心深4 mm,宽2.5mm.碗高71 mm.上口外径112 mm.容量440 mI..具体参照附录A中A.1.

b) 精制茶(成品茶)审评杯碗,杯呈圆柱形,高66mm.外径67mm.容量150mL。具盖.盖上有一小孔,杯盖上面外径76mm 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主个呈锯齿形的滤茶口,口中心深 3mm.宽2.5mm碗高56mm.上口外径95 mm.容量240 mI具体参照A.2.

c) 乌龙茶审评杯碗:杯呈倒钟形,高52 mm.上口外径83mm.,容量110ml.具盖 盖外径72 mm。碗高 51 mm.上口外径95 mm.容量160mI,具体参照A.3

4.2.3 评茶盘

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外围边长230mm.边高33mm.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呈倒等腰梯形,上宽50 mm.下宽30 mm.涂以白色油漆.无气味。

4.2.4 分样盘

木板或胶合板制.正方形,内围边长320 mm.边高35mm.盘的两端各开一缺口,涂以白色.无气味。

4.2.5 叶底盘

黑色叶底盘和白色搪瓷盘。黑色叶底盘为正方形,外径:边长 100 mm.边高15mm.供审评精制茶用:搪瓷盘为长方形,外径!长230 mm.宽170 mm.边高30mm.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叶底用.

4.2.6 扦样匾(盘)

扦样匾,竹制,圆形,直径1000 mm,边高30 mm,供取样用.

扦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正方形,内围边长 500 mm.边高35 mm.盘的一角开一缺口,涂以白色,无气味.

4.2.7 分样器

木制或食品级不锈钢制,由4个或6个边长120 mm.高250mm的正方体组成长方体分样器的柜体.4脚、高200 mm.上方敞口、具盖,每个正方休的正面下部开一个90 mmX50 mm 的口子,有挡板,可开关.

4.2.8称量用具

天平.感量0.1g.

4.2.9 计时器

定时钟或特制砂时计,精确到秒

4.2.10 其他用具

其他审评用具如下:

a) 刻度尺.刻度精确到毫米:

b) 网匙: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子,捞取碗底沉淀的碎茶用:

c)茶匙:不锈钢或瓷匙,容量约10 ml.,

d) 烧水壶:普通电热水壶,食品级不锈钢,容量不限

e) 茶筅:竹制,搅拌粉茶用。

4.3审评用水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4.4 审评人员

4.4.1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4.2 身休健康.视力5.0及以上,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上岗!

4.4.3 审评人员开始审评前更换工作服.用无气味的洗手液把双手清洗干净,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洁净

4.4.4 审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妆品,不得吸烟

5审评

5.1 取样方法

5.1.1 初制茶取样方法

5.1.1.1匀堆取样法:将该批茶叶拌幻成维.然后从堆的各个部位分别扦取样茶.扦样点不得少于八点。

5.1.1.2 就件取样法:从每件工中,下左石五个部位各扦取把小祥置于扦样顾(盘)中,并查看样品间品质是否一致.若单件的上中下左右五部分样品差异明显.应将该作茶叶倒出,充分拌匀后.再扦取样品

5.1.1.3 随机取样法:按GB/T 8302规定的抽取件数随机抽件.再按就件扦取法扦取。

5.1.1.4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扦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有后:用分祥器或对角四分法扦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5.1.2 精制茶取样方法

按照GB/T 8302规定执行.

5.2 审评内容

5.2.1 审评因子

5.2.1.1 初制茶审评因子

按照茶叶的外形(包括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

5.2.1.2 精制茶审评因子

按照茶叶外形的形状、色泽、整碎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

5.2.2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5.2.2.1 外形

干茶审评其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

紧压茶审评其形状规格、松紧度、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 分里、面茶的紧压茶,市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 茯砖加评“金花”是否茂盛、均匀及颗粒大小

5.2.2.2 汤色

茶汤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5.2.2.3 香气

香气审评其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

5.2.2.4 滋味

茶汤审评其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5.2.2.5叶底

叶底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度)

5.3审评方法

5.3.1 外形审评方法

5.3.1.1 将缩分后的有代表性的茶样100g200g.置于评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用回旋筛转法,使茶样按粗细、长短、大小、整碎顺序分层并顺势收于评茶盘中间呈圆馒头形,根据上层(也称面张上段)、中层(也称中段、中档)、下层(也称下段、下脚),按5.2的审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翻动 茶叶、调换位置,反复察看比较外形.

5.3.1.2 初制茶按5.3.1.1方法,用目测市评面张茶后.审评人员用手轻轻地将大部分上、中段茶抓在手中,审评没有抓起的留在评茶盘中的下段茶的品质,然后,抓茶的手反转、手心朝上摊开.将茶摊放在手中,用目测市评中段茶的品质,同时.用手掂估同等休积茶(身骨)的重量 

5.3.1.3 精制茶按5.3.1.1方法.用目测审评面张茶后.审评人员双手握住评茶盘.用“簸”的手法,让茶 叶在评茶盘中从内向外按形态呈现从大到小的排布,分出上、中、下档,然后目测审评,

5.3.2 茶汤制备方法与各因子审评顺序

5.3.2.1 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柱形杯审评法)

取有代表性茶样3.0g或5.0g,茶水比(质量休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计时,按表1选择冲泡时间.依次等速滤出茶汤.留叶底于杯中,按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表1 各类茶冲泡时间

茶类。  冲泡时问/min

绿茶 4 红茶 5乌龙茶《条型,卷曲型.)5

乌龙茶(圆结型、拳曲型,颗粒型)6

白茶5 黄茶 5

5.3.2.2 乌龙茶(盖碗审评法)

沸水烫热评茶杯碗,称取有代表性茶样5.0g,置于110ml.倒钟形评茶杯中,快速注满沸水,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1 min后,揭盖嗅其盖香,评茶叶香气,至2 min沥茶汤人评茶碗中,评汤色和滋味,接着第二次冲泡,加盖,1 min~2 min后,揭盖嗅其盖香,评茶叶香气,至3 min沥茶汤入评茶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第三次冲泡,加盖,2min-3min后,评香气,至5min沥茶汤入评茶碗中,评汤色和滋味 最后闻嗅叶底香,并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结果以第二次冲泡为主要依据,综合第一、第三次.统筹评判,

5.3.2.3 黑茶(散茶)(柱形杯审评法)

取有代表性茶样3.0g或5.0g,茶水比(质最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审评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2 min.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嗅杯中叶底香气、尝滋味后.进行第二次冲泡,时间5min,沥出茶汤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结果汤色以第一泡为主评判,香气、滋味以第二泡为主评判。

5.3.2.4 紧压茶(柱形杯审评法)

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3.0g或5.0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审评杯中,注满沸水,依紧压程度加盖浸泡2 min~5 min,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嗅杯中叶底香气、尝滋味后.进行第二次冲泡,时间5 min~8 min,沥出茶汤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结果以第二泡为主,综合第一泡进行评判.

5.3.2.5 花茶(柱形杯审评法)

拣除茶样中的花瓣、花萼、花蒂等花类夹杂物,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g,置于150mL精制茶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3 min.按冲泡次序依次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香气《鲜灵度和纯度)、滋味;第二次冲泡5 min,沥出茶汤,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浓度和持久性)、滋味、叶底 结果两次冲泡综合评判.

5.3.2.6 袋泡茶(柱形杯审评法)

取一茶袋置于150 mI.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3min后揭盖上下提动袋茶两次(两次提动间隔1 min),提动后随即盖上杯盖,至5 min沥茶汤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叶底审评茶袋冲泡后的完整性.

5.3.2.7 粉茶(柱形杯审评法)

取0.6g茶样,岩于240 mL.的评茶碗中,用150ml的审评杯注入150ml.的沸水,定时3min并茶筅搅拌,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与滋味。

5.3.3 内质审评方法

5.3.3.1汤色

根据5.2的审评内容目测审评茶汤.应注意光线、评茶用具等的影响.可调换审评碗的位置以减少环境光线对汤色的影响。

5.3.3.2香气

一手持杯,一手持盖,靠近鼻孔,半开杯盖.嗅评杯中香气·每次持续2s一-3s 后随即合上杯盖. 可反复1次一2次,根据5.2的审评内容判断香气的质景并热嗅(杯温约75度)温嗅(杯温约45度)冷嗅(杯温接近室温)结合进行

5.3.3.3 滋味

用茶匙取适量(5 mL)茶汤于口内,通过吸吮使茶汤在口腔内循环打转,接触舌头各部位,吐出茶汤或咽下,根据5.2的审评内容审评滋味.审评滋味适宜的茶汤温度为50度

5.3.3.4 叶底

精制茶采用黑色叶底盘,毛茶与乌龙茶等采用白色搪瓷叶底盘.操作时应将杯中的茶叶全部倒人叶底盘中,其中白色搪瓷叶底盘中要加入适量清水,让叶底漂浮起米 根据5.2的审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审评叶底.

6 审评结果与判定

6.1 级别判定

对照一组标准样品.比较未知茶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某一级别在外形和内质的相符程度(或差距).首先,对照一组标准样品的外形.从外形的形状、嫩度、色泽、赘碎和净度五个方面综合判定未知样品等于或约等于标准样品中的某一级别.即定为该未知样品的外形级别:然后从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四个方面综合判定未知样品等于或约等于标准样中的某一级别.即定为该未知样品的内质级别.未知样最后的级别判定结果计算按式(1):

未知样的级别=(外形级别十内质级别)/2

6.2 合格判定

6.2.1 评分

以成交样或标准样相应等级的色、香、味、形的品质要求为水平依据、按规定的审评因子,即形状、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见表2)和审评方法,将生产样对照标准样或成交样逐项对比审评,判断结果按“七档制”(见表3)方法进行评分.

6.3 品质评定

6.3.1 评分的形式

6.3.1.1 独立评分

整个审评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评茶员独立完成。

6.3.1.2 集体评分

整个审评过程由三人或三人以上(奇数)评茶员-起完成。 参加审评的人员组成一个审评小组,推荐其中一人为主评。审评过程中由主评先评出分数.其他人员根据品质标准对主评出具的分数进行修改与确认,对观点差异较大的茶进行讨论,最后共同确定分数.如有争论.投票决定。并加注评语,评语引用GB/T 14487。

6.3.2 评分的方法

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两只(含两只)以上,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密码编号,审 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市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 和叶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并加注评语.评语引用GB/T14487.评分标准参见附录B中B.1~B.11。

6.3.3 分数的确定

6.3.3.1 每个评茶员所评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参加评分的人数所得的分数。

6.3.3.2 当独立评分评茶员人数达五人以上,可在评分的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的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其人数所得的分数.。

6.3.4 结果计算

6.3.5结果评定

根据计算结果审评的名次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如遇分数相同者,则按“滋味一~外形一香气一汤色一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

绿茶有哪几种,怎么区分好的绿茶以及新茶?

绿茶被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以及晒青绿茶,四种工艺。

而绿茶是一款零发酵的茶品,需要在冷藏条件下储存。

新茶具有一定的鲜爽度,一般新茶条索完整且油亮,具有一定的光泽度,不会灰暗

同时香气清正,茶汤清透。

而隔年茶香气飘忽,茶汤略有一定浑浊感,这是从外形和一定观感上的初步判断。

也是大部分茶友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绿茶的属性吧。

绿茶的前世今生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最为 历史 悠久的一款茶品,也是其他五类茶品被发明的基础。

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采集一种神奇的树叶进行晾晒制作,以入药、以为饮。

公元七百年左右,蒸青工艺被发现。

公元一千一百年左右,炒青工艺被发明,炒青工艺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绿茶技术,同时炒青技术的被发明也标志这绿茶制作技艺的被完善和成熟。

而后出现的烘青、晒青更是丰富了绿茶的制作技艺。

由于绿茶工艺的被完善,同时互市的交流,绿茶成为了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之一。

它的足迹更是遍布了中国各大省份自治区,其中最优代表性的绿茶应数:西湖龙井、碧螺春、恩施玉露、云南晒青绿毛茶等。

绿茶

绿茶是一款未经过发酵制作,所以鲜叶中保留了较多的天然物质,例如:儿茶素、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

绿茶的加工工艺相对比其他茶品较为简单,被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是采取茶树的嫩芽或新叶,未经过发酵而制作完成的茶叶,具有绿叶、绿汤、绿底的特色,故而得名绿茶。

中国绿茶中名品甚多,不仅香高味长且造型独特,吸引了众多茶客的青睐。

而绿茶也因为其干燥和杀青的方式不同被分为了: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种工艺类型的茶品。

炒青绿最为代表的名优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信阳毛尖等等。

烘青绿最为代表的名优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顾渚紫笋、敬亭绿茶等等。

蒸青绿最为代表的名优茶有:恩施玉露、水云玉谣、阳羡茶等等。(目前蒸青绿茶茶品较少,是绿茶类中占比最小的一类制作方法。)

晒青绿最为代表的名优茶有: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等。

小结

对于绿茶这种和时间赛跑的茶叶,可以说是越新鲜滋味越鲜爽。

实验表明在常温光照储存条件下,叶绿素会分解成茶黄素等。

使得绿茶叶片呈黄褐色,这也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辨别绿茶是否当年的一个小标识(不适用于炒青绿茶) ,所以建议大家把新茶的绿茶进行低温、避光且隔绝氧气的小环境中储存。

这样会增加绿茶的保存期限。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绿茶有哪几种,怎么区分好的绿茶以及新茶?

在六大茶中,绿茶有着让人嫉妒的名气与地位,首先绿茶最先被发明出来的,而后才有其他茶类,或者说很多类茶是借鉴了绿茶的工艺。绿茶出现的时间早,并且产量也是最大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制造绿茶的产区,也难怪喝绿茶的人那么多,不仅是因为绿茶香高味好,更因为绿茶产区多,产量大,品类多。

那么绿茶品类有多少,到底分几种呢?如果根据绿茶的加工工艺去划分,那么分为炒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烘青绿茶。我们从字面就可以理解,炒青绿茶便是用到了滚筒或锅来炒的杀青方式,而蒸青绿茶就是利用蒸汽来杀青,晒青绿茶就是利用太阳光干燥茶叶,烘青绿茶就是利用加温设备的热风烘干茶叶,所以说,以上4种绿茶是根据它们不同的杀青方式与干燥方式进行划分。

若是按照茶叶的形态来分,那么可以分为扁平形、单芽形、直条形、曲条形、曲螺形、圆珠形、兰花形、片形、团块形、花束形等等绿茶。如果按照季节来分,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

绿茶特点鲜明,容易将它从众多茶叶中辨认出来。首先因为绿茶的杀青工艺缘故,所以保留了很多叶绿素,所以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香气清新持久,滋味鲜醇爽口。绿茶品类多,名茶也多,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吉白茶等等。绿茶号称有四绝,形美、色绿、香郁、味醇。

就像前面所说的,绿茶有很多种,当我们了解了绿茶的大致外形与内质特点,那么就能很好地辨别,就比如说绿茶中的代表茶“西湖龙井”,它是扁平形的,挺直的、有光滑,龙井的色泽是绿润的,有清香,滋味鲜醇且爽口,具有典型的绿茶四绝特点。

绿茶是喝新不喝旧,隔了一年的绿茶叫做陈茶,而绿茶的陈茶状态是不受欢迎的,不仅香气不显,滋味也不鲜爽,不鲜醇,总之就是不好喝。

那么我们该怎么辨别新绿茶与陈绿茶?第一,看外形,没有色泽的或者偏黄的有可能是陈茶。第二,闻香气,没有闻到清香,香气很低沉,或者有陈气等让人不愉快的气味,则有可能是陈茶。第三,冲泡,喝喝看,看滋味是否有新茶那股鲜爽味,如果没有则可能是陈茶。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是中国名茶中的珍品,常被作为高级礼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于中外。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冲泡后,茶汤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清香袭人,饮时爽口、饮后有回甜感觉。不管用滚水或温水冲泡,皆能迅速沉底,即使杯中先冲了水后再放茶叶,茶叶也会全部下沉,展叶吐翠。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中国安徽秀丽的黄山之中,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轻绕,滋味醇甜,鲜香持久。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毛峰在300年前就已著名。明代许次纾所著《茶疏》即将其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成功,更加蜚声全国。黄山毛峰茶外形美观,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满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茶汁清澈微黄,香气持久,犹若兰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人称“幸有冷香”。一芽一叶泡开以后变成“一枪一旗”,光亮鲜活,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特级黄山毛峰一般都在清明至谷雨间采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属于西部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是著名绿茶片茶品种。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片茶即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闻名。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甘,并且十分耐泡。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游览胜地庐山,因庐山多云雾,故取名“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它始于晋代,唐朝时已闻名于世。相传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由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驯化而成。他曾以自种自制的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通宵达旦。宋代,庐山名茶已成“贡茶”。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在这种氛围中种植熏制的“庐山云雾茶”,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庐山云雾茶树叶生长期长,所含有益成分高,茶生物碱、维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茶叶。它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滋味浓厚,香幽如兰,以“香馨、味厚、色翠、汤清”而闻名于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主要产地在河南信阳县醅深山区的“四云”(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和“两潭”(黑龙潭、白龙潭),是名贵绿茶品种。其芽叶细嫩有峰梢,精制后紧细有尖,并有白毫,所以叫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据古籍记载,早在1500多年以前,信阳一带就已生产名茶。唐代时,信阳毛尖已成为贡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唐代时全国有8大茶区,其中淮南茶区就包括皖北和豫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主要的品种有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峨眉山茶、安吉白茶、太平猴魁、信阳毛尖。

1,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太湖洞庭山,创制于明朝。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天下。

2,峨眉山茶

产地是成都平原西南的峨眉山,茶史3000余年。

代表是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高山茶区;峨眉雪芽,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3,西湖龙井

产地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 历史 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

4,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属于烘青绿茶,产自浙江安吉县。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5,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香气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明亮。“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6,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安、裕安两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

7,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村,为尖茶之极品,始创于清朝末年。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市西部海拔600米的车云山一带。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茶叶香气属清香型,内含有机物质丰富,高长而耐泡。

绿茶是中国的传统茶叶,工艺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不发酵,也是最广范被大家所熟悉的茶。在电视剧里也经常出现,茶商们也很喜欢卖绿茶,原因是绿茶只能泡一泡,而且最多一年就坏了,第二年客户还要重复购买,不像普洱茶,买回去也许几十年都不会再来买了,因为不会坏。

还有我们常说的“雨前茶”“明前茶"指的都是绿茶。

按采茶时间区分中国绿茶的种类

一、明前茶,清明节前采的茶,今年的清明节是在2017-04-04

二、雨前茶,谷雨前采的,今年的谷雨是2017-04-20

按工艺区分的绿茶

1、烘青绿茶

2、蒸青绿茶,日本的绿茶常用。

3、炒青绿茶,中国常用

关于绿茶的34个小技巧

1、泡茶的时候水温不要太高,80~90度

2、不要泡的太久了,几十秒就可以,泡久了太浓不好喝。

3、绿茶的汤色是淡淡的,如果看到汤色特别绿,可能是加了色素。

4、饭店里的袋泡绿茶不好喝,是因为用料都是淘汰的茶叶沫。

5、云南绿茶是可以泡3~4泡的。

6、新茶,嫩茶越是不耐泡。

8、揉捻少的茶耐泡(但是不香)

9、好的绿茶茶一定能喝到清香甘甜,也许会有微微的苦,但是最终还是能体会到茶叶的甜才行,不能只有苦涩没有苦尽甘来。

10,绿茶:特别适合夏季饮用。

11、绿茶性寒,少喝点。

12、绿茶:一般是绿色的,也有白色,青色。

13、新绿茶火气大,几个月喝更好

14、盖碗喝绿茶也可以,用盖子把表面的茶叶篦开

15、古树茶是不适合做绿茶的太老了,做绿茶嫩一些的台地茶更适合。

16、胃寒或者胃溃疡不宜喝绿茶

17、不要空腹喝情寒的茶(绿茶,普洱生茶),吃完饭以后半小时喝

18、绿茶保质期是一年,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 24个月

19、晚上少喝绿茶,小心睡不着

20、绿茶放久了是不会变成普洱生茶的。

21、绿茶不能转化的原因是加工过程(炒青、烘青、蒸青)的温度太高了,破坏了茶叶里的微生物

22、儿童也可以喝绿茶,每天100毫升左右。

23、留根泡的意思是每一泡的茶汤都不完全出干净,就加水泡第二泡。

24、男人适合喝绿茶,因为男人火气大。女人适合的是红茶。

25、过期的绿茶也能喝,只是味道不好而已。

26、喝绿茶的时候如果头晕,多半是低血糖了,配一点士力架吧。

27、嫩度高的绿茶放冰箱冻起来,可以存放更久。

28、勿忘我(一种花)性寒不能和绿茶一块儿喝,其它性寒的物质也是一样不能和绿茶一起喝。

29、绿茶也可以常温保存,只是放冰箱的保存时间更长而已。

30、绿茶如果用盖碗泡,注意不要闷。更不要一把绿茶泡一天。

31、泡绿茶用玻璃杯,主要是为了方便欣赏绿茶的美丽,其实用其它材质也可以。

32、日本绿茶分为十个等级,主要是因为日本物质短缺,为了物久其用,中国没有分的这么细致。

33、日本泡茶用的抹茶,在中国宋朝也很流行,叫点茶法。

34、普洱茶的原料也可以做绿茶,叫滇绿,的确有这种做法。

绿茶三泡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是什么意思?

我是安徽人,我老家金寨抱儿山村,我们这里产黄芽(黄芽有黄茶绿茶之分,闷黄工艺和不闷黄)纯手工高山六安瓜片!这里做茶比较传统,高海拔地区,产量低,出茶晚,一般四月十号左右开采黄芽,瓜片四月二十号开采!

安徽茶分为六安地区,徽州地区二大产区。六安地区代表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白茶(安吉白茶引进品种),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现在已经末路了),六安大黄茶! 徽州地区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高香红茶),其次还有安庆岳西翠兰!

绿茶有很多钟,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等,如果说分类的话,要依据绿茶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炒青、烘青、蒸青绿茶三大类。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主要是以炒为主,在炒青绿茶中由于机械和手法的不同也分为四个小类: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和特种炒青。每一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和品质形状

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主要实在初步加工的过程中,其干燥方式主要是以烘为主,其滋味较鲜爽,香气不如炒青的浓郁。

还有一个是烘炒结合,在加工过程中干燥程序有炒有烘,是目前新创制作名优绿茶多采用这种方式。

国内主要的方式就是这几种,当然还有一个是蒸青绿茶,这个是日本的用的比较多

这个是正宗的西湖龙井吗?

我是王三哥手揉茶,我在日照绿茶核心产区。

绿茶是六大茶类最大的品类。

好的绿茶还是参考名优茶评审标准,从评外形、观汤色、尝滋味、闻香气、看叶底,这是评茶五因子。无论扁平型还是卷曲型茶,都有响应的标准,这没法展开说。

新茶和陈茶还是比较好区分的,新茶的绿度和润度都比较明显,特别是放在一起对比看。陈茶喝起来有种晦涩感,没有新茶的鲜爽,甘甜。陈茶香气低沉,新茶香气高昂,新茶入口顺滑,饱满度高。

我是王三哥,喝茶尽管说。

更多绿茶的评茶标准(绿茶评审标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