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罗是被留置(罗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罗是被留置(罗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罗是被留置(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被低估的罗荣桓:历数他不同时期三大贡献,就知道他必须是元帅!

罗荣桓和夫人林月琴

十大元帅中,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的贡献和能力被低估:徐向前是在军事能力上被低估,罗荣桓则是在综合贡献上被低估。

徐向前的军事指挥造诣堪称出神入化,早在鄂豫皖苏区时代就打出“红军战神”的威名,解放战争又拖着病体以一支偏师牵制了阎锡山数十万大军,使之左不能顾及华北傅作义,右不能援助西北胡宗南,最后彻底解放山西,其贡献完全不亚于 *** 几大主力野战军。

而罗荣桓则在十大元帅中是最特殊的一个,一直被冠以“政工元帅”,以致于很多人甚至一些对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对他都不能正确认识。事实上,罗荣桓的影响之深、贡献之大,在很多方面是多数元帅所不能及的。概括来讲,我认为罗荣桓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下面试剖析之,期待大家指正。

罗荣桓一家

政工元帅:军队灵魂的工程师

从建军开始的那一天, *** 就在苦苦思索人民武装和旧军队的不同。

军阀有军队,但不能为人民所用,反而成为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孙中山也有军队,但他的军队没有灵魂,今天依靠这个军阀,明天依靠那个军阀,最后好不容易自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系统,但很轻易就被蒋介石窃取了。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 *** 就边打仗边和罗荣桓及卢德铭等人探讨这些问题。

攻打长沙失利之后, *** 力排众议,把队伍带到文家市,决定向敌军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进军,准备在那里建立建立根据地,继续与敌周旋。 *** 是中国农民问题专家,他一直认为,中国革命的要害在农民,农民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就成功了,因此,他不赞成在大城市与敌硬拼,主张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包围城市”。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罗荣桓,从那时起,这对湖南老乡结成亲密伙伴,共同开始对军队的改造。

罗荣桓元帅

“三湾改编”以及随后一系列军队改革中,罗荣桓协助 *** 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旧军阀部队和人民武装的最根本区别,军队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这是 *** 为中国革命做所的巨大贡献,而这一切,都是由 *** 负责战略构思,而具体实施则是罗荣桓负责落地的。

除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罗荣桓还根据 *** 的指示,负责对军队作风的改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在部队中变成耳熟能详的口号,每个战士都能熟练背诵,罗荣桓等人还把这些条例谱曲填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成为著名的部队歌曲,并流传至今。

*** 思想中的“农村包围城市”、“把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倾注了罗荣桓大量的心血。 *** 认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灵魂,那么,罗荣桓则是当之无愧的部队灵魂工程师!

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由小而大、由弱到强,终于赶走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并打败800万美式准备的 *** 军,政治工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极为重要。罗荣桓作为军内政治工作第一人,所做的贡献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和林彪

山东根据地:东野和华野的根

山东从地理位置上看,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向北遥望平津,东是大海,西面是中原,向南就是徐蚌淮海大平原,是连接华东和华北的咽喉要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争夺山东这块战略要地, *** 和中央先后采取了多种手段,派遣 *** 和徐向前等精兵强将进驻山东,以图迅速打开局面。1940年,徐向前被调回延安参加筹备中的七大(因各种原因,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的),罗荣桓成为山东的负责人。

八路军115师在抗日战争期间贡献巨大,一共有四位师级负责人:师长林彪,但在打完漂亮的平型关大捷之后,就因伤退隐;副师长聂荣臻率部前往五台山创建了影响深远的晋察冀根据地;猛将陈光担任过代师长;而政委罗荣桓则是山东根据地的开创者。

罗荣桓

在山东,罗荣桓出色的协调能力和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山东局面相对比较复杂,既有外来的八路军力量,又有本地同志指挥的抗战力量,既有115师,又有山纵,另外还有山东分局。统一山东地区的党政军领导成为当务之急,一直到罗荣桓到山东后,错综复杂的局面才被他一一打开。

在山东,罗荣桓有一个堪称经典的妙笔,是他军政才能的最佳体现:

罗荣桓

“皖南事变”前,蒋介石加强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排挤和压迫,为应对蒋介石和日寇的双重压力,山东分局要求罗荣桓和陈光率八路军115师主力北上沂蒙山向分局靠拢,罗荣桓在命令部队北上的同时,却留了一个教导旅在鲁南。这样,主力虽然北上,鲁南还有一支部队在,这样就确保了鲁南仍在我军手中。

这一举措的战略前瞻性很快显示出来,115师北上沂蒙山之后,由于日寇进行大扫荡,而山区又条件极为艰苦,饭都吃不上,根本无法立足。幸亏罗荣桓在鲁南留了一个教导旅,才使得部队有转圜的余地,否则,鲁南一失,南下的出口就没有了!

正是因为有一鲁南这个出口,罗荣桓又率部开辟滨海局面,向南与新四军遥相呼应,山东大局面就被完全打开了。山东根据地是全国所有根据地中面积最大、质量最好、兵源最多的一个,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为其它部队输送了大量兵源,后来威震四海的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就是在山东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如果没有罗荣桓,这一切恐怕都要被改写!

*** 、罗荣桓和聂荣臻

四野政委:把东北诸强捏合成一个强大的领导层

林彪的入主东北有些意外,当时驻军东北的苏联红军即将撤军,东北马上就要变成真空地带。想要占领东北,必先控制东北门户冀热辽。

*** 中央主席 *** 以及周恩来等人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 中央代主席 *** 苦苦思索派谁前往冀热辽,最后,他在陈毅、徐向前和林彪之间选择了后者,同时把冀热辽分局升格为中央局。这一举措经 *** 和周恩来审阅同意后,林彪就将走马上任,成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

但局势发展太快,已经不容设置什么冀热辽分局过渡了,而是要林彪一步到位,直接进驻东北!于是,林彪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前往东北和东北局诸领导汇合。但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林彪在党内只是一个中央委员,而东北局却有四个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如何指挥政治局委员!

罗荣桓

中央七大共选出13位政治局委员,眼下就有三分之一在东北局,他们个个位高权重,都不是一介中央委员的林彪所能比拟的。这四个人分别是:陈云、彭真、高岗和张闻天。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之后,林彪仍是司令员,政委是彭真。

行军打仗,军情瞬息万变,大家的想法和主张难免有分歧,在以农村为主还是城市为主的问题上,林彪和很多人产生了矛盾。最后,还是 *** 做出裁决,支持林彪,以发展农村为主。并改组领导阶层,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彭真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同时由陈云、高岗、罗荣桓为副书记兼副政委,此4人共同组成东北局常委会,以林彪为首。在东北的另一个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时任合江省委书记,也成了林彪的下属。

当时的东北都是一时之选,世之精英,国家俊彦,不管是林彪还是陈云、高岗还是彭真,都是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而为人低调、随和又顾全大局的罗荣桓,则成为他们之间的润滑剂,之后的东北局,尽管仍有分歧和矛盾,却从来没有影响到整体利益,罗荣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林彪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很多当他政委的人都无法适应,但罗荣桓能和他相得益彰,不仅能充分发挥他的军事天才,更能弥补他的不足。因此,林彪在军中最信任和最尊敬的人就是罗荣桓!

罗荣桓

英年早逝

十大元帅中,罗荣桓跟随 *** 最早, *** 对罗荣桓评价也非常高,可惜,就是这样一位低调、老实而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的军政奇才,却英年早逝,真可谓天妒英才!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北京,享年只有61岁。他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也是寿命最短的一位元帅!

罗荣桓的离去让 *** 极为痛惜,极少写悼词诗词的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与惋惜,提笔写下感人至深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 和罗荣桓

更多罗是被留置(罗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