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平遥古城地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平遥古城地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平遥古城地点)

引子

我喜欢 平遥 这古城里的清冷色调、市井烟火,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旧味道。

虽是闹市,但有大美。

日昇昌旧址

文庙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文庙

双林寺

镇国寺

平遥概览

这一篇,写我们此行到访的第二站: 平遥 古城。

平遥 FUN FACTS

※ 平遥 之名称已有近1600年历史,名称变迁和尧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有关

※ 平遥 古城又称龟城,城的南门是缩头乌龟的头

※城内文庙大成殿是我国现存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金代1163年建筑)

※城外双林寺共有2000余尊宋明彩塑,可谓彩塑天堂

※城外镇国寺万佛殿为五代木构,殿内彩塑是全国寺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五代彩塑

在 洛阳 看了大半天 龙门石窟 ,吃了三旦羊肉汤的闭门羹以后,我们一把开了400多公里的路。近6个小时后,我们从“天下之中”的 洛阳 ,来到了位于 山西 中部的 平遥 。

到 平遥 时已是傍晚,天色渐暗,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灰蓝色中。我们把车停在古城北关停车场,入住的客栈便派电瓶观光车接我们进城。

四月末的 平遥 ,夜晚仍然很冷。电瓶车嗖嗖穿街而过,我即便穿了冲锋衣和内胆依然冷得打颤。街两旁砖墙砌得很好看,有工字形的,也有人字排列的,也都泛着一种清冷的色调。

电瓶车一路穿行,到了步行街只得把我们和行李放下。跟着客栈的人左拐右拐进了客栈。客栈前身是晋商老宅,店家说宅子有三百多年了,街两侧各一面都是他们的,老宅主人的后人把这宅子重新装修过,拿来作客栈。这客栈三进院落,漆黑色装潢,古朴雅致。我们住一间炕房,房间很小,但暖和舒服。唯一遗憾的是炕床没生火,没法体验一回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惬意。

古城夜里很热闹,商业街霓虹灯一路亮开去,饭店也营业得比较晚。我们挑了一家吃牛肉火锅,各喝了一小杯竹叶青酒,身上这才暖和起来,夜晚走在街上也不觉得冷了。

平遥 古城四四方方,东南 西北 皆可进出。城市正中是金井楼,走在街上很好认,如果迷路了抬起头找到金井楼,就能很快辨明方向。

南大街是古城主干街道,也是现在最热闹的一条街。沿街一路各色工艺品小店和饭店,白天人声鼎沸,夜晚霓虹招摇。在清冷的夜晚走在热闹的街头,虽然没什么可买,但左右人气旺盛也倒令人欣喜。

平遥 旅游局官方的地图,标注出的是我们此行到访的点:

我们在 平遥 安排了一整天时间游玩。 平遥 古城内可玩的景点其实挺多,包括城墙、文庙、金井楼、票号、镖局、县衙、城隍庙等等。单纯只在城内逛逛不去景点,意义不是很大,尤其不能只逛南大街,因为这条热闹的街道与任何一个商业化的古城镇街道没什么大区别。

还是走入到大街小巷中去吧。去看看镖局和票号,了解晋商历史;去看看城内的古建,感受北方大木作的建筑构造;去仔细看看宅院,体会 山西 民居特点。(吐槽:所有景点一张票,票价又挺高,对于时间不多的游客来说非常不划算,有可能就此放弃看景点。还是单个景点收费更合理些。)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城内安排了半天,剩下半天去城外的两个寺,所到之处分别是:

【古城内】

·[明] 城墙

·[金] 文庙

·[清] 金井楼

·[清] 日升昌票号

·镖局博物馆

【古城外】

· [明] 双林寺

· [五代] 镇国寺

本篇游记因此主要分以下部分展开:

1. 实用Tips

2. 讲讲 平遥 古城的名称变迁

3. 讲讲 平遥 建城的往事

4. 城内建筑篇(城墙、金井楼、文庙)

5. 城内人文篇(晋商、票号和镖局)

6. 城外篇之双林寺

7. 城外篇之镇国寺

平遥实用Tips

▶️门票:进出古城不需要门票。

▶️停车:城外东南 西北 都有停车场,游客车辆只能停城外。小型私家车应该是1天20块钱,我们住的客栈在退房后把停车费退给了我们。

▶️联票:125-130元/人,城内各个景点联票,单个景点门票不单卖!!感觉 山西 人真会做生意……

▶️住:城内老宅客栈很多,大多是晋商宅院,体验一下大院生活挺好的。

▶️吃:商业街两侧好多店铺,一般客栈也都有饭店,吃的选择很多。 山西 这地界上菜量都大,南方朋友们点菜不要超过3个,不然真是吃不完。我们在店里点了3个菜且光盘了(因为中午没吃上三旦羊肉汤太饿了),受到了当地店员的赞赏

▶️购物:沿街好多家冠云牛肉,随便挑一家应该都差不多。冠云牛肉真的好好吃,鲜嫩多汁,美味程度在我看来超越了张飞牛肉,所以后来又在网上回购了。另外到了 山西 总会捎些老陈醋回家送人,但老陈醋到现在还没拆开喝过

▶️气温:四月末昼夜温差挺大,早晚凉,最好穿厚外套及毛衣。白天如果是晴天则很热,单衣薄外套即可。

平遥之名:从古陶到平遥

平遥 这座城,在今人眼里看来,承载了厚重的历史。1986年,它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7年,它 成功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感体现在哪里,或者说它凭什么获得如此多的殊荣?

先从 平遥 的名称讲起。

平遥 之名:从古陶到 平遥

【上古:“古陶”,尧帝封地】平遥 这地方往上古时代追溯,和尧帝有点渊源。尧封地于 平阳 (今 山西 临汾 ),号“陶唐氏”,彼时因 平遥 应在封地境内,便得了个“古陶”的名字。

【春秋:晋地古邑】

周成王把自家兄弟叔虞分封到 山西 中部(今 太原 晋阳),因为是尧帝(“陶唐氏”)旧都,封地便取名为“唐”。叔虞儿子燮因地有晋水,干脆改称“晋侯”,“晋”便成了这整片封地的代称。 平遥 在春秋时期就属于晋地,境内有中都邑。

【战国:赵国领土】

三家分晋,今天 山西 的北部及中部地区当时都在赵国疆域内,所以 平遥 在战国时期属于赵国领土。

【秦:平陶县、秦灭六国,

废分封,立郡县。秦初 太原 郡下只设7个县,后来增扩至21个县,其中之一就是古陶地“平陶县”。

【西汉至西晋:三县分境】

西汉时,在 原平 陶县境内新设京 陵县 、中都县,三县同属 太原 郡。这一设置一直沿袭到西晋,不过它们的隶属地时有变化:

【西汉至东汉,承秦制,平陶、京陵、中都三县隶属 太原 郡】东

汉末年,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形成,三国承袭,因此三县隶属西河郡、并州,属于魏国领地;

西晋,保留州、郡、县制,州以下分郡或国,三县隶属 太原 国。

【北朝: 平遥 县】

北魏时期,三县之中,京 陵县 并入平陶县后被废止,中都县迁入 榆次 县后被废止,故三县变为 平遥 一县。又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陶”与“焘”音同),改称“ 平遥 县”。

✨所以说,今天的 平遥 之名,是近1600年前北魏时期就定下了的。✨

北朝后期基本沿袭北魏地方制度, 平遥 县依次成为北方政权(东魏、北齐、北周)领土。

【隋至清: 平遥 县】

不论政权如何更替,地方行政制度如何更迭,自北魏起1500多年间,人们始终沿用着 平遥 这个名字。且看,隋朝末年它隶属 介休 郡,唐朝又隶属于汾州,北宋初年它还在后汉政权手中,好不容易统一后归于汾州,一百多年后又为金人政权所夺,元明清三代它隶属汾州/汾州府,但背后的政权换了好几个民族……r/>

平遥 名称的变迁,折射出一部地方政治制度史,一部政权王朝更迭史。纷纷扰扰背后, 平遥 这座城,闪烁着尧帝时代的光辉,始终在那里静静等着我们。

平遥之城:建城往事

平遥 古城获得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作为一座古城保存完好。

平遥 建城历史可追溯至西周。相传周宣王时期常常受到玁狁侵犯(诗经里著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来自《采薇》,里头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就是吐槽的攻伐玁狁这件事),因此派将尹吉甫伐玁狁,尹吉甫将他们击退至 晋中 以北,并在 平遥 城筑城作防守。以上事迹是《 平遥 县志》里关于这座古城建城最早的记载。

今天我们看到的 平遥 古城,是它明清时期的样子。

整个古城四四方方,唯南面稍稍缩进“若龟状”,因此得了“龟城”的称号。整圈城墙周长6100余米,城墙内古城占地面积约2.25平方千米。一共6座城门,南门迎薰门,是乌 *** ;北门拱极门为 龟尾 巴,是全城最低处;东西四座瓮城两两相对,有上西门( 永定 门)、下西门(武仪门)、上东门( 太和 门)、下东门(亲翰门)。

平遥 古城的布局以金井楼/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街道横平竖直,井然有序,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的道路网络。对比光绪年间的 平遥 古城和它今天的样貌可以发现,古城大致的格局和一些建筑物的原貌基本都被保存下来了。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 平遥 县城图》VS今天的 平遥 古城

古人建城讲究风水,首先需“点穴”确定市中心的位置。点穴之后,为确保选址合适,还要进行坑探以判明土层地质真实情况,如不合适,则要前后左右移位,严重者则弃之不用。古人称这个探井作“金井”。

平遥 古城金井楼旁便有这样一个“金井”,虽然县志称该井得名是因为“水色如金”,但大抵是后人根据已有名字牵强附会的说法罢了。

古城内原有50多座庙、观、寺、楼等公共建筑物,并遵守文东武西、寺观对置的布局形制。这种工整的对仗关系,看光绪年间的旧图更为清楚。且看 西北 处有集福寺, 东北 处就有清虚观(寺—观);西南处为武庙,东南处为文庙(武—文)……另外,雷神庙对二郎庙,城隍庙对县衙(精神统治机构—政治统治机构),也十分有意思。

(参考书目:宋坤等《 中国 精致建筑100·古城 平遥 》)

城内建筑篇:城墙、金井楼、文庙

平遥 城内,南大街热闹,白天摊贩的吆喝声,伴着成群旅游团观光客的熙熙攘攘,夜间霓虹灯四处闪耀,灯红柳绿好不热闹。

但我们更爱伸向普通人的居所,以及那些没落了的庙宇殿堂。

一株丁香,好像在这路口立了很多年。

普通人的居所,清净安宁,又透着烟火气:

一个斗,某瓜很喜欢:

无意中逛到的一座天主教堂,周日上午,他们正在教堂里做祷告:

我喜欢这古城里砖瓦泛出的清冷色调,配上市井烟火,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旧味道。

虽是闹市,但有大美。

美在何处?我们所到访之处,有城墙、金井楼、文庙。

【城墙】

城墙是一座城的边界,也是一座防御设施。

平遥 古城现存的城墙是明朝初期洪武三年(1370年)重铸的成果。明代以前夯城低矮,护城河也不大,深宽仅各一丈。明初将城墙拓宽至深宽各三丈(约10米),并更新木吊桥。此后明朝一代又经历过数十次大补大修。

清朝初期,康熙西巡路线经过 平遥 ,当地绅士豪族为恭迎圣上,纷纷出资将城池造得更气派些,于是这城墙上又立起了四面 大城 楼。经道光至光绪朝,又经过几次大修大补,如道光时在护城河三壁包砌砖石,疏 通河 道,引水入濠并筑石桥设水闸。古城城墙终于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城墙墙身为夯土,外贴砖石,顶面铺砖,内侧墙还砌有排水沟至墙下。墙身比较厚,底部9-12米,顶部3-6米,高度在6-10米。现在有瓮城6座,原有的6座城楼和4座角楼均已毁。

第一道防守:护城河,第二道防守:瓮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颜色及标注为写游记时所加)

瓮城的设置兴盛于五代和北宋时期。明朝重视城市防御,在 南京 应天府、中都 凤阳 府、 北京 顺天府,以及 西安 、归德(今 河南 商丘 )、 平遥 等府、州、县级地 方城 市,以及长城 山海关 、 嘉峪关 等关城,均设置了瓮城。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 大城 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敌方如攻破城池进入瓮城,则可将内外城门关闭,并在城墙垛口上放箭,则如瓮中捉鳖。

平遥 古城城墙上的瓮城:

文庙

在古代,修筑城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代以前,修建城墙的原材料一般是黄土,在两块板子之间填满土,然后用重锤夯实黄土,使得黄土非常紧密,然后一层层增高。这种方法叫夯土版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就是干夯土版筑工作的建筑工人)。城墙的立面形状也有讲究,不能是垂直立面,必须呈梯形,不容易坍塌,且被攻城时不易被攻破。

夯土示意:

明代在筑城墙技术上有明显革新。明代以前无法大批量烧砖,因此只有级别比较高的城墙( 比如 北京 、 南京 、 西安 )才能在整段城墙内外都包上砖。级别低的城墙只在城门内外和城墙外包砖,而城墙里头则不包砖,露出夯土来。

平遥 城墙在明代以前是单纯用素土夯筑的墙基和墙体,在明代重新夯筑时,自下而上采取了加筋强固的措施,每隔2米就铺有一层间距为2-3米的木桩,并在夯土时将每层夯土的厚度控制在12-15厘米,使夯土层更加坚固密实。

为使城墙更稳固,包砖时也加入了特殊设计。在城墙基础处,先用巨大条石垒起半人高的挡土石墙,再在条石上砌筑城砖作为挡土砖墙,这部分砖墙的厚度从下到上逐层收缩,最高处的砖墙也要厚0.53米。此外,挡土砖墙内侧每隔6米还砌有一座与城墙高度一样的厚实城垛,来增强夯土的稳固性。用这种技术建造起来的 平遥 城墙又高又坚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修筑城墙技术部分参考答主“虢季子白盘”在知乎“古代城墙是如何造出来的?石头是怎么堆砌的呢?”下的回答)

【金井楼】

前面说到 平遥 古城以金井楼为中心,它旁边的“金井”也是全城的穴位所在。

这座金井楼是 平遥 城内的市楼。

市楼,古时又称旗亭,建在集市中,上立旗帜,可在上宣布开市或停市,并观察集市内情况。《长安十二时辰》里第一集刚开始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的地点,正是这样一座市楼。

平遥 古城的金井楼是整个城内最高的建筑,因此可以作为地标及参照物,找到它就等于找到了中心位置,不怕迷路。

晨光中望向远方,一眼便是它:

古市楼

市楼原建于明代,现存的是 清康 熙二十七年(1688年)所重修的建筑。市楼为木构,一共三层三重檐,高度18.5米,上悬“市楼”竖匾,顶是歇山顶,上面覆着黄绿色琉璃瓦。有意思的是绿色琉璃瓦分别在南面和北面屋顶拼出“囍”、“寿”字样。

古市楼

左:囍 | 右:寿 (图片来自网络)

之前查攻略,有人说楼东南侧有砖阶木梯可达市楼第二层,可俯瞰全城。我们找到了木梯入口,无奈一把锁把门,无缘登临金井楼了。

【文庙】

整个 平遥 古城内我最期待的一个地方就是文庙了。

始建年代较早(有说唐贞观初年的),原布局包含三组建筑:以文庙为中轴,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后有清末所建的超山书院。文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是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共五进院落,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为第一进,大成殿为第二进,明伦堂为第三进,第四进为敬一亭,第五进为尊经阁,庙前还有云路和泮池(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官学的标志)。 平遥 文庙总体格局基本照搬 曲阜 孔庙。

入门即棂星门:

光绪年间 平遥 文庙平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大成殿是全国现存文庙中历史最久远的殿宇,重修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典型的北方大木作,斗栱宏大,非常气派。

文庙

GIF粗暴感受一下大成殿的雄浑气势:

文庙

我几乎是一进文庙就直奔大成殿而去,为它的大斗栱所深深折服。讲起来这次访古旅途安排了一系列古建筑的参观,论年代,佛光寺更久远,论规模, 大同 华严寺更宏大;但 平遥 文庙大成殿是我们此行接触的第一例中古时代大木作,第一眼的惊艳,是参观其他建筑所没有的体验。

大殿造在一米高的台基上,前有月台,有石雕勾阑环绕。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八椽),单檐歇山顶,屋顶有明代琉璃鸱吻。断代依据来自殿内脊上墨笔题记“维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月一日辛酉重建”。

大成殿斗栱雄浑宏大,正面共六朵,其中四朵柱头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两朵转角铺作。无补间铺作,用大斜梁代替,显得整座殿宇气势更为雄大开阔。

放个某人感受下大殿的宏大:

文庙

斗栱上的漆已经斑驳,露出木纹来:

文庙

斗栱铺作用琴面昂,仔细看非常秀气。整座大殿由此显得粗中有细,大开大合之间不忘细节之美。一般来说,唐代斗栱风格质朴古直,多用批竹昂(佛光寺东大殿),宋元斗栱增加装饰性,琴面昂较为流行,至明清斗栱的结构性作用逐渐被装饰性功能取代,出现龙头昂、象鼻昂这样几乎纯装饰的造型来。

昂的分类多是根据其截面来进行的(图片来自网络):

从左到右分别是:唐代批竹昂,金琴面昂,清象鼻昂(故宫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均出自本人):

回到 平遥 大成殿来,转角铺作一共三层琴面昂,侧面看真的非常漂亮,像鸟喙,又像燕尾,有燕在梁的感觉(也确实有鸽子在斗栱间呢喃):

文庙

大殿当心间(最中间那间)两缝间,仅有中柱两根,采用了减柱手法,使殿内空间更开阔。(殿内不给拍照,请自行脑补)

在大成殿兜兜转转许多时间,恋恋不舍准备从文庙撤离时,发现旅游指示牌上说大成殿后的尊经阁里藏有大陆唯一一张状元卷,于是来了兴趣,吱吱咯咯地登阁一看。

状元叫赵秉忠,1573年出生于 青州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为官二十四年以后,于1622年被弹劾去职,四年以后(1626年)去世。

状元卷共19折,横长268厘米,现场看效果挺壮观。卷子上字迹工整,一点写错涂改痕迹都没,惊叹状元在文思泉涌的同时,下笔有神且一点岔子都不出,实在也不是凡人。

今人推测,由于赵秉忠在礼部待过,可能负责过科举事宜,利用职务之便偷出自己当年的状元卷来也不是没可能。之后便将这卷子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给后人了。

回来以后查资料,发现赵秉忠状元卷真迹现存于 青州 博物馆, 平遥 文庙里这张是 *** 的复制品罢了。虽然没见到真迹,但得知这张卷子回到了他主人的故里,也算很欣慰了。下次去 青州 博物馆看佛像的时候,顺道看看能不能一睹状元卷真迹吧。

赵秉忠状元卷(图片来自网络):

【清虚观】

原来的行程里包含了这座元代道观,但不巧,清虚观正在重修,大门紧闭。清虚观现存建筑多为元、明重修,保留了一些北方大木作的精髓,据说虎龙殿内的元代塑像青龙、白虎很赞。下次有机会再到 平遥 的时候要去瞧一瞧。

清虚观

城内人文篇:晋商、票号、镖局

【晋商往事】

来 山西 以前我对晋商情况一无所知。在参观了日升昌票号和镖局博物馆以后,开始对晋商的发家史感起兴趣来(主要为了写游记时能掉书袋 ),于是回过头去读了两本书。一本以纵向时间为线索讲了整个 山西 商人集团的历史,还有一本侧重讲明末至清朝 山西 旅蒙商的事迹,我脑中关于晋商的发展历程这才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

明朝:盐商山西 这地方地理位置好,尤其是 运城 的河东 盐池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点产盐区,让 山西 人有了靠天吃饭的好处。唐安史之乱后 *** 为了迅速筹集平叛资金,加大攫取盐利的力度,数据显示当时盐利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50%,而河东盐利占全国盐利的25%,也即河东 盐池 给国家带来了近1/8的财政收入,可谓重点财政收入来源。

明朝初期, *** 为了巩固北方边防,推出了开中盐引制,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关重镇, *** 颁给商人盐引(取盐凭证),允许商人到指定地点支盐后卖盐。 山西 商人因为既靠近北方边关、又靠近河东 盐池 ,有着巨大的地理优越条件,就迅速地抢占了这个机会。因为卖盐利润巨大,晋商(尤其是晋南蒲州地区的晋商)很快发家致富。

明中后期边防需求减少, *** 不再需要大批商人往边关城镇输送粮食,运粮至内地也可以换取盐引。同时,开中盐引制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导致边关地区支盐非常困难,反倒是两淮流域的盐商优势渐显。晋商为了靠近盐利,许多举家迁移至两淮。

清初:清军贸易商/军事承包商

明末清初,部分晋商与满洲八旗集团勾兑,向其贩卖输送军需物资,由此绑上了新政权的大腿。

清 *** 成立后,有一批晋商开始为清军服务,当清廷对准格尔部作战的时候,他们成了军事承包商,翻山越岭,牵着驼队为军队运粮食。从 张家口 或归化城(今 呼和浩特 )开始,经过塞尔 乌苏 ,再穿过茫茫沙漠至 乌里雅苏台 ,再往北至 科布多 ,全程六千六百多里路,单程平均80-90天。他们运得又好又稳,得到 *** 赏识,由此在清朝初期实行禁边政策的时候,享有对蒙贸易特权,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此时致富的晋商多集中在 晋中 五县( 榆次 、 太谷 、 祁县 、 平遥 、 介休 ),因 晋中 位于南北交通枢纽而得地理上的优势。

清:旅蒙商

康熙三十年边贸开禁,雍正五年对俄签订《恰克图条约》,18世纪中叶在库伦和恰克图建起了买卖城,对蒙、对俄贸易这算是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

涉及生意范围包括三大类,一类是贩卖粮草、烟草、布匹、药,第二类是贩卖砖茶、生出、绸缎、细皮,最后一类最为赚钱,因为是向 蒙古 贵族、活佛放贷(印票账)。

这一时期生意做得最大的属晋商三大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其中又以大盛魁最为强劲,据说其他两家加起来也不过和它打个平手。大盛魁控制了外 蒙古 交通,同时又大规模向 蒙古 贵族、活佛等放印票账,在外 蒙古 这片土地上赚得金钵满盆。

清:金融业

晋商其实在清初就已涉足金融业。作为军事承包商的同时,晋商也提供随军票号服务。军队官兵发军饷,现钱携带不便,且军中意图遏制 *** 之风,因此鼓励官兵将银钱存入随军票号中,打完仗后再行支取。在进行对蒙贸易时,如前所述,晋商通过 *** 蒙古 贵族对奢侈品的购买欲,向 蒙古 贵族放高利贷,以此攫取暴利。

19世纪末朝廷西征收复 新疆 时,大盛魁忙着放高利贷,竟都未来得及参与随军贸易,可见金融行业来钱快且容易,让人沉沦。 蒙古 贵族所背负的巨额债务,最后都转嫁至平 民和 农奴身上,后来汉蒙矛盾激化、外 蒙古 独立,这些都与晋商放高利贷不无关系。

19世纪末,对蒙、对满贸易逐渐衰落,其中原因很多,包括清朝国力渐弱后俄国窥探在华权益,俄商被允许进入内地;海路和铁路的发展让物流运输更快捷,对比之下旅蒙商原有的贸易路线效率低下;1911年外 蒙古 独立后,晋商在当地的资产被全数没收,店铺被砸,债务也被作废,这对晋商是致命一击;1921年苏蒙联军在“疯狂男爵”罗曼·冯·恩琴的带领下,在库伦买卖城大肆屠杀华商及居民三千余人,整个城市被付之一炬,晋商在当地的资产也烟消云散。

当大盛魁们沉迷于向 蒙古 贵族放债,数钱数得手抽经,而无暇顾及国家危难的时候,又岂会料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最终也在他们自己身上应验了?

(参考书目:秋原《清代旅蒙商述略》/侯龙等《晋商发展史话》)

【票号】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大宗货物交易越来越多,带着现钱交易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汇票的诞生就是针对了现金交易不便的痛点。

早在唐朝唐宪宗时期就有类似汇票概念的“飞钱”,但这种“汇票”的使用仅限于京城→地方单向的流转,且金额有限;旅蒙商随军票号也是票号的一种类型,但主要服务对象是军队;徽商、浙商在同治后期也开办有南棒票号;但最早打通全国范围,且连续、广泛地在工商各界使用汇票,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是诞生于道光初年的 山西 票号。

>

中国 第一家票号:日昇昌

【日昇昌/ 中国 票号博物馆Tips】:

※时间:8:00-17:30

※门票:包含在套票中

※用时:1小时r/>

中国 第一家票号日昇昌,诞生于 清道 光四年(1824)左右。总部设在 平遥 ,由 平遥 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在全国各 大城 市、商埠、码头均设有分号,功能集汇兑、存款、放款功能于一体,前后一共存在108年。

日昇昌旧址

日昇昌在创办之时,铺面在街头应当是响当当的风光。但当我实地走进日昇昌旧址,反而有些失落,就是这么小的一个三进院落,统摄“汇通天下”的业务吗。大概是现代人习惯了有宽敞开阔大厅、且坐落于高楼林立间的银行模样,对于两百年前这如民居一样的金融机构,有心理上的落差吧。

日昇昌之建筑:

日昇昌铺面建于清 咸丰 年间,坐南朝北,南北长68米,东西宽21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布局为前店后寝,共三进院落。

临街铺面面阔五间,中间是 通道 ,两边各两间柜台用于办理业柜面业务。铺面内第一进院落有柜台、柜房/金库、灶房、信房等;第二进院落为职员住处、客房,正面中厅为进行汇兑业务的场所,中厅上建有楼房,作仓储用;最后一进是贵宾级高级职员住房。

(图片来自《古城 平遥 》,标注为写游记时所加)

日昇昌的建筑形制是 平遥 民居四合院。 平遥 民居厢房屋顶均为单坡顶,也就是只有一半屋顶,这半边屋顶坡面朝向内院,剩下一半无屋顶坡面,整个外圈围起来像堡垒。

单坡顶:

单坡顶围起的院落,大多坡度陡、出檐深,而院落又偏狭长,所以形成了一种紧凑封闭的空间形态。在实地的感受是有些压抑,且院内房间采光大多不太好,如果没有窗,则一片晦暗。

日昇昌旧址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过日昇昌里的窗户。

这儿的门和窗,都有浓浓的 平遥 民居特色。

拿窗来说,窗一共有三层,里层长方形的板状窗向内开启(标红),中间固定的格扇为日产采光所用,可向上翻(标黄),最外层棂格窗向外开启(标蓝),主要作用是遮风避雨。窗户最外形状做成窑洞样式,非常有 山西 特色。

日昇昌旧址

日昇昌之金融业务:

对晋商而言,他们从事金融业的根基和资本来源,都是实体贸易,因此没有脱离实体经济的票号。

日昇昌所对应的实体贸易商号是西裕成颜料铺,李氏家族产业,至道光年间李大元、李大全两兄弟时已积攒下雄厚的资本。李大全瞅准行业痛点,想成立一家金融机构以满足异地汇兑的强大需求,盈利模式主要为收取汇费,同时也从存放款业务中赚取利差。于是他作为资本方股东出资 白银 30万两,另外找了合伙人雷履泰当CEO。日昇昌票号由此诞生。

日昇昌的黄金时代,年汇兑总额达3800万两 白银 (清后期1两 白银 购买力相=现700-800元,3800万两 白银 相当于今天300亿元),年利润58万两,分号35家,遍布全国甚至远及海外。

晋商商号与票号的管理模式在今天看来非常现代,出钱的东家不过问经营事务,号内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这样就把财务投资人与经营权隔离开来。此外,号内的股份制度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了财股和干股,干股中又包含人力股、银股、永远身股等等;财股等于今天的实收资本中所占有的股份,享受股本溢价带来的好处,而干股只用来分经营利润,不是号内实际的股东,不占实收资本中的股份。许多对晋商/票号经营管理模式的介绍,都绝口称赞晋商的管理模式,称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借鉴之处。

秋原老师在《清代旅蒙商略述》中讲了一番这种经营模式背后的势力斗争和无奈妥协,他以大盛魁为例,“大盛魁搞的这套‘合伙经营’,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与长期‘失联’的股东相互较力,前者将后者架空,逼迫后者妥协让步的结果……特定的企业产权结构……放在其他空间或其他时代都无法适应,更算不上‘现代’和‘前卫’”。个中苦涩,大约只有当时的财东和掌柜才有深切体会了。

日昇昌的衰落:

日昇昌的衰落及关张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昇昌在 四川 、 陕西 等分号丢失 白银 30余万两。清 *** 终结后,日昇昌对 *** 超过300万两的贷款也随之蒸发。变乱中更有趁火打劫的伙计和经理, *** 逃跑不知所终,还有各省军 *** 的敲诈勒索。

1914年,日昇昌又因担保受到牵连,不仅 北京 分号和在京房产被查封, 连平 遥总号及财东家产都被查封,财东东家李家二兄弟也被收入监狱。日昇昌在清理旧账后,至民国21年(1932年)以日昇昌的名义开设钱庄,但日昇昌票号就此关闭。

一个时代就此终结。

日昇昌/晋商的兴盛,在于国 富民 强,有大片的广阔疆域可供他们行商四方,有稳定的政权来保障他们的特权和利益。日昇昌/晋商衰落,很明显的是在国力减弱,矛盾四起,列强又都来分一杯羹的时代,也是农业时代和工业革命对抗的必然结局。

【镖局】

从日昇昌出来往南边走一点就到了镖局博物馆,是清代镖局旧址。镖局和票号在地理位置上挨得近,业务往来也很密切。所以票号和镖局连在一起参观,更有趣些。

镖局的兴起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最早的镖局为乾隆初年 山西 武师“神拳张黑五”在 北京 前门外大街创办的 兴隆 镖局(这个名号听起来就怪吓人的,一种用来吓小孩“不听话神拳张黑五晚上就来捉你了”的发明方法 )。张黑五确立了镖局这行基本的规则和套路,后面又经过完善和调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个行业。

商品经济的繁荣,长途贸易的兴盛,作为货币的 白银 流通广泛,这几方面是镖局兴起的背景。贩卖货物做买卖,带上大宗货物或者大额银钱,路上万一杀出劫匪来可怎么办。这就需要武艺高强的镖师押运护送。镖师腰上系着镖囊,里头别着飞镖,他们手持长枪,且在车上或者驼轿上插一面印有自己镖局logo的镖旗,劫镖者闻风而逃。

如此,镖局便兴盛起来。

中国镖局博物馆

【镖/标期】

镖局多为武馆,雇佣习武之人,但江湖习气重,有时竟会耽误正事。

票号的兴起,使得镖局的业务往正规化上进了一步。以往各个商号押运现银业务零零散散,但因为汇票的使用,押运现银的需求集中到了票号身上,票号调配各个分号间的现金,时间上也更为集中些。如此一来,业务总量变小,但单笔押运金额变高,也就是业务毛利率变得更高。镖局为了获单,彼此间竞争愈发激烈,服务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上面说到的,票号需要押运现银的时间相对集中,因此这集中的固定时段就称作“镖/标期”。 比如 旅蒙商运茶,从 福建 采茶后一路运往 张家口 /归化城,再运往外 蒙古 ,整个流程半年左右,打个来回一年,年底腊月镖期就成了最固定的年标。此外,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季标(正月、四月、七月、十月中下旬),以及每个月的月标。镖/标期代表着各地现金的重新调配,如此一来,它便又和各个商号的结算时间、放款节点等等业务相匹配,最后成为了商业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时间信号。

双林寺:彩塑森林

【概述】

从 平遥 古城出发,向西南方向开大约20分钟路程,就可到达双林寺。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中都”为春秋时代中都邑之名。

“双林”之名是根据佛教典故“双林入灭”而来。传说释迦牟尼在婆罗双树林即将涅槃、进入禅定之时,头枕向北方,足指向南方,面向西方,背靠东方。四面各一对/两株婆罗树。中夜,释迦牟尼进入第四禅定时,即入涅槃,此时婆罗树林中,东、西两对婆罗树合为一树。释迦牟尼涅槃后,婆罗树顿时惨白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皆爆裂坠落、枯萎憔悴,天地日月一片混沌。

双林寺的建寺年代较早,现已不可考。寺中有北宋石碑,中有记载寺院重修年份为北齐,所以推测建寺年代应该更早。据说这里曾经香火极旺,甚至建有七重楼阁。如今门厅冷落,虽距离 平遥 古城只二十分钟车程,但与熙熙攘攘的古城相比,游客三三两两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现存的建筑基本为明、清重修。仅就建筑本体而言,放在 山西 古建大省的语境里不够出彩。但当我到了这里,看到殿宇还保留着比较古老的做法,壁画斑驳,梁枋古旧,倒觉得总体和谐(还好不是清朝乾隆琐碎的撞色审美)。

双林寺最精彩的,是殿宇内的彩塑。彩塑大多是宋明时期的,大概因为室内光线不强,地方又比较干燥,所以保存良好。出发前查资料,我单是觉得双林寺的彩塑美轮美奂;到了现场,一脚跨进殿内,彩塑铺天盖地而来,360度环绕着我,这种感受是长长久久的震撼。

这里是彩塑的森林,彩塑的天堂。

※各殿宇精彩部分彩塑摘要如下:

[天王殿殿外]:金刚像x4

[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天冠 弥勒 (主像)、梵天、帝释、渡海观音(倒坐朝天犼上)

[释迦殿]:文殊、普贤、渡海观音(坐在莲瓣上)、四周释迦牟尼故事

[罗汉殿]:十八尊罗汉像

[千佛殿]:自在观音、韦陀、供养人、四周彩塑x500+

[ 菩萨 殿]:千手千眼观音,四周彩塑x400+

※大致科普一下彩塑的制作:

彩塑即泥塑木雕,出现于北朝,隋唐时代大盛,宋朝达到顶峰,元明依然繁盛,清朝后逐渐走向衰落。

彩塑的优点在于便宜、便捷、能刻画细腻,在室内保存时间长,条件好的可达1000年之久。

制作过程一般如下:

①用木头搭出骨架 ②上泥 ③晾干(15-30天)④填补、压实 ⑤风干 ⑥继续填补、压实,直至完全OK ⑦裹上细薄棉纸,用胶刷屏,用蛤蜊粉磨光,形成薄壳 ⑧彩绘

【Tips】

※时间:8:30-19:00

※位置: 晋中 市 平遥 县双林正街28号

※门票:35元/人

※用时:1-2小时

【彩塑森林】

双林寺院落外围是个堡垒,院落四周筑有夯土墙壁,把殿宇主体围在中间,很有 山西 建筑特色。

院落一共三进,占地1.5万平方米,大大小小共计十座建筑。

天王殿

堡门是一个拱券结构,从拱券钻出来进入第一进院落,直面天王殿门口一字排开的四位金刚力士,当下便觉得气势撼人。

双林寺

天王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上覆灰瓦和绿琉璃剪边。檐下施斗栱,补间铺作施2个。有意思的是,明清官式建筑的补间铺作一般已经达到4-6个,但这里还是按照宋元时期的古老做法,补间铺作只做2个,不至显得太过繁复。

双林寺

殿门口的四大金刚,姿态英武,造型夸张,动感十足。门口两侧各立两尊金刚,动作对称,结合起来看呈X线守卫殿门。

仔细看四大金刚,面容长相、装扮表情都不同。

双林寺

我们一致最爱的是殿门东侧(上面拼图中图3)的那一尊金刚,英武中带一丝文气,简直太帅。

双林寺

双林寺

双林寺的彩塑人物,眼珠部分大多镶嵌黑色琉璃球,能自然反射外部光线。朝他们投以注视,目光是有回应的。下面这张图里,我望着金刚,是不是觉得金刚也在看着我!面庞英俊勇武,但目光柔和,老夫的少女心啊啊啊啊

一眼五百年……

真的,我此生没有见过这么牛逼的彩塑!他们好像完全是活的,怕是被法力定在这里了吧……

双林寺

双林寺殿内均不允许拍照,每个殿都有醒目标牌,还一直有工作人员走来走去监视。我遵从规定基本没拍(除两三尊特别特别爱的彩塑),但依然觉得禁止拍照的确不近人情,至少不开闪光灯的拍摄不会对彩塑造成损害。

不过讲真,每个殿宇门口都用护栏围住,只能在小小一片地上努力伸展身子往里看,加上殿内采光非常差,得挤眉弄眼才能看清彩塑。大部分情况下偷 *** 其实也没有多少意义,一则护栏围住,拍不好看,二则光线差,高感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效果来。我旅途结束后买了一本画册(《彩塑艺术明珠——双林寺》),年代有些久远,图片和文字也没有仔细校对,但姑且看看图片还是能满足遗憾的。

天王殿内彩塑布局如下(图片来自网络,回过头去找不到出处了嘤嘤嘤):

殿内靠门一面有四大天王,分别是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分别对应下面拼图1234,图片翻拍自上面提到的画册):

北方多闻天王护法于北方,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托塔(现塔已毁),左手卧蛇/握神鼠。

西方广目天王护法于西方,身红色,穿甲胄,一手持伞(现伞不见)。

南方增长天王护法于南方,身青色,穿甲胄,手持清风剑。

东方持国天王护法于东方,身白色,穿甲胄,怀抱琵琶(现琵琶已毁),传说他为帝释天的主乐神。

由于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靠近门边,比较容易看清细节。剩下两位天王,基本只能靠画册填补黑洞洞看不清的遗憾啦。

照着西方广目天王手绘画了一幅,实在是画不出他万分之一不怒自威的神韵来:

双林寺

天王殿里著名的彩塑还包括正中的天冠 弥勒 ,天冠 弥勒 前的梵天、帝释,以及扇面墙背后一组自在渡海观音悬塑。

天冠 弥勒 ,眼睑下垂,一脸慈爱地看着众生:

双林寺

左:梵天,右:帝释 (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自在渡海观音悬塑,观音坐在“朝天犼”上,这位观音看着十分年轻

(图片来自网络):

双林寺

释迦殿:

第二进院落的主建筑是释迦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无斗拱,正中匾额上写着“灵鹫遗风”。建筑风格十分质朴。

双林寺

殿内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像,座前有文殊、普贤二位 菩萨 。

释迦牟尼坐像(图片翻拍自画册):

普贤像(面部圆润,眼神温柔,更要仔细看手,太美啦):

文殊(面容和普贤还真挺像的……图片来自画册):

殿内四周则遍布彩塑,从屋顶至地面,让人一踏入殿内环顾四周,便不禁瞠目结舌。

感受一下铺天盖地的彩塑:

这些遍布四周的彩塑相当于连环画,分层讲述了释迦牟尼从投胎、成长、修行、成佛、直至涅槃的故事。有意思的是,里头出现的所有古 印度 人物,无论容貌还是服饰,都是以明朝时人们的样子出现,大概对明朝百姓来说,身边人的模样更有代入感吧,毕竟彩塑主要是为阐明教义服务的。

彩塑细节(图片翻拍自画册):

释迦殿朝向北门口的扇面墙上是一幅渡海观音,高浮雕、浅浮雕结合,绿波中间,观音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披巾飘飘,和海水波纹一样柔软轻盈。观音姿态轻松自在,嘴角略过一丝丝自信的迷人微笑。

渡海观音(图片翻拍自画册):

罗汉殿:

释迦殿作为主殿,东、西各有配殿。其中罗汉殿内有十八罗汉群雕,与真人等高,姿态、表情各异,生动到非常的人间。据考证,这批彩塑为宋代风格。

罗汉常驻人间,负责教化工作,他们形象同人间出家僧人一般,所以本就贴近人间;加上这里的民间工匠在塑造人物时又加入许多生活气息,看起来就更可爱了。

比如 下面中间这尊阿氏罗,很有名,人们喜欢称他为“哑罗汉”,大概看他光着大肚欲言又止吧:

双林寺

还有各种各样的罗汉造型,细节处可见胡子茬(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伽蓝殿:

配殿罗汉殿隔壁是伽蓝殿。伽蓝殿供奉关公,主像即为关公。殿内四周则布满各种三国故事,很像三国连环画了。

依次为关公像、 桃园 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地藏殿、土地殿这里略过。地藏殿里有阎罗和判官,土地殿里是土地公公和金童玉女,彩塑水平一般,在此就不描述啦。

释迦殿:

第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一般为一个寺庙最大的正殿。这里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作五铺作斗拱。但大雄宝殿内的彩塑在清代被人重新彩绘过了,彩绘效果,哎,一言难尽。

三世佛题材的主像(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彩绘重妆的胁侍 菩萨 ,好多细节被涂没了嘤嘤嘤(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千佛殿:

大雄宝殿一侧的配殿千佛殿,可谓双林寺中彩塑的 *** 。殿内共有500余尊彩塑,主像自在观音和其身前的韦陀立像,是经典中的景点。墙壁四周悬塑、壁塑,遍布彩塑。窗台、门两侧有三十余尊供养人像,立体写实,非常逼真。

(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主像自在观音、韦陀立像、殿内四周遍布彩塑(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主像自在观音,神态和动作太自然太美了,衣饰细节也美得不可方物(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之前读梁思成先生关于雕像的书,书里提到自在观音像是宋代以后流行起来的,国外收藏尤其爱这种姿势的观音。双林寺的自在观音,还有 河北 正定 隆兴寺内的自在观音,这次访古自驾我们都看到了,真的都非常非常美,优雅,娴静,又毫无拘束。你围着他们转,四面八方无死角地看,看上半天,一定仍会觉得美。

韦陀是我忍不住破了规矩偷 *** 的,因为实在太喜欢了。

韦陀起初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大将之一,后来成为佛教寺庙中的护法神,一般在天王殿背后出现。双林寺里,工匠打破常规,把他安在配殿,守护自在观音。

身穿甲胄,浑身充满肌肉张力,身体凹成S型,充满动感。美院的学生常常会来这里画韦陀,我没有他们的妙笔,只好看啊看啊,不愿离开。

韦陀像:

双林寺

韦陀武中带文,面庞秀气。且看,韦陀的双眼,及他帽子上、护甲上的几对眼睛,因为用了琉璃珠子,在自然光下的反光把韦陀的面庞打亮,显得格外有灵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为什么少女眼神那么美?一部分是因为珍珠的反光,打亮了她的双眼。这里的韦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双林寺

善财童子,圆润可爱 (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殿内四周彩塑:

双林寺

彩塑细节。很多彩塑呈45°角向外伸,还有的人物从门中钻出,让观者感到这是个立体世界(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供养人像(金主爸爸妈妈们在殿内也有一席之地,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菩萨 殿:<br/>菩萨 殿是与千佛殿相对而存在的配殿。殿内四周的彩塑也多达400多尊。

双林寺

此外, 菩萨 殿外外檐墙上有少量明代壁画,另外,墙壁之间的花纹也很美,仔细看充满了细节之美。

图片上部分暗处为明代壁画:

双林寺

墙壁上的花纹装饰,植物纹样和配色很耐看:

双林寺

菩萨 殿内主像是一尊千手观音坐像。我在现场绝没有看到下图这样的场景,因为现场的殿内是绝无任何人造光源的,观音也没有背光。当我看到画册中这幅千手观音,突然意识到,双林寺曾经可是专供人们拜佛许愿的地方,殿内应该是点满火烛的吧。那些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平淡、甚至有些阴森的画面,如果有火烛摇曳照耀,效果一定绝不一样。

千手观音(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这儿又是一间遍布彩塑的殿宇(图片翻拍自画册):

双林寺

最后一个中轴线上的殿是娘娘殿,里头有送子娘娘,还有正在哺乳的娘娘之类,大概是给民间女子求子用的吧。彩塑水平一般,这里不上图了。

镇国寺:五代遗珍

【概述】

镇国寺是我们在 平遥 的最后一站。看完双林寺,就直奔镇国寺而去。

镇国寺在 平遥 古城 东北 方向,从古城出发、从双林寺出发,都是差不多20-30分钟车程。一路尘土,到达镇国寺这儿,是乡间田埂,道路两旁栽满高大的杨树,真的已经离 平遥 古城的热闹很远了。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代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建寺年代大约在五代,在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也属于年代非常靠前的了。元明时,建天王殿、钟楼、鼓楼、三佛殿、东西厢房、地藏殿;清时重修东西两廊,在佛阁两翼建经堂、厢房。

镇国寺现存建筑中,最古的是万佛殿。五代建筑,重建于963年,是仅晚于南禅寺、佛光寺的木构建筑。所以,镇国寺是寻访古建筑绕不开的一站。

【Tips】

※时间:8:30-18:00

※位置: 晋中 市 平遥 县郝洞村

※门票:25元/人

※用时:1小时

【建筑遗珍】

镇国寺整体不大,占地1万多平方米。建筑不多,除开作为山门的天王殿及两边的钟楼、鼓楼,也就中轴线上两座建筑、外加两个配殿而已。

平面图:

镇国寺

天王殿:

镇国寺没有单独的山门,天王殿就是山门。这座小小殿宇是元代建筑,据说殿后的龙槐,已有千年树龄。

镇国寺

万佛殿:

万佛殿是镇国寺最值得看的殿宇。

这一座小小的殿宇,单檐歇山顶,整体开间不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平面,台基较矮。以上信息都显出它在规格等级上不高,没有殿堂级的庑殿顶、没有阔大的开间、也没有高高的台基。但这些不妨碍它成为一座有价值的建筑。

万佛殿有着庞大的斗栱,七铺作斗栱总高超过柱高的70%,这样的比例在其他古建筑 中非 常少见。庞大的斗栱支撑着巨大的屋顶,出檐深远,因此殿形如伞状散开,由远及近更能看出这种特点来。

因为万佛殿正殿前面有古槐遮挡视线,我就从万佛殿后面进行了拍摄:

镇国寺

由远及近GIF:

镇国寺

斗栱柱头铺作各部分示意图如下:

镇国寺

镇国寺柱头铺作:

镇国寺

转角铺作:

镇国寺

宏大的斗栱看起来敦实厚重,让人有天生的亲近感。

殿内佛坛宽敞,共有十一尊五代彩塑,另有三尊明代彩塑(观音、善财童子、龙女)。镇国寺万佛殿内的五代彩塑,是全国寺庙中保存至今唯一的五代彩塑作品,非常珍贵。(但是,这些彩塑又被清朝人重妆了,细节又被魔改了一番,以及主佛背光配色让我服气 =。=)

十一尊彩塑分别为:主尊释迦,旁边为弟子阿难、迦叶,再旁边应为文殊、普贤 菩萨 ,旁有二胁侍 菩萨 ,前有二供养童子,最旁边有二护法天王。

殿内不许拍照(图片来自网络):

文殊及胁侍 菩萨 (图片来自网络):

供养童子,小朋友你在看佛吗(图片来自网络):

彩塑总体圆润,面部柔和,造型又很大气典雅,非常有唐风。

三佛殿:

三佛殿非常有 山西 当地特色,三开间,券形拱门像窑洞,旁边有楼梯可达二层。

镇国寺

二层殿宇外斗栱已添许多装饰性元素,与万佛殿那种不作任何装饰的纯粹木头斗栱,所体现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镇国寺

二层殿宇外有明代壁画两幅,造型和绘画水平不俗,是惊喜了:

镇国寺

尾声

至此,我讲述完了在 平遥 古城的游览经历。时间有限, 平遥 城内匆忙了些,县衙、以及有些民居没能参观,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

这篇游记写得很慢,八月开始动笔,搭框架,整理图片;中间因为要写晋商而去读了两本相关的书,花了不少时间理清历史上的盐 政和 晋商发展历程;至九月中旬,这才基本完工。然而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工作日或周末的夜晚静静在书桌上、电脑前,或翻阅案卷,查找资料,或码字回忆这段游历的细节。它让我仿佛又回到 平遥 ,重新游过一遍这些地方,重新凝视那些当时就让我驻足良久的彩塑,记忆再次鲜活立体起来。

希望这篇游记能帮我留住这段记忆,也愿它能为想去 平遥 看看的你们,提供一点点有用的信息。

以美食作结吧。夜晚在 平遥 来一个牛肉铜火锅,真是暖乎乎美滋滋的记忆。

【参考书目】

建城、城墙、民居部分:《 中国 精致建筑100·古城 平遥 》

晋商部分:《清代旅蒙商述略》、《晋商发展史话》

双林寺画册:《彩塑艺术明珠——双林寺》

更多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平遥古城地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