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苏富比乾隆御制瓷器拍卖图片(苏富比拍卖雍正珐琅彩),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苏富比乾隆御制瓷器拍卖图片(苏富比拍卖雍正珐琅彩)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苏富比乾隆御制瓷器拍卖图片(苏富比拍卖雍正珐琅彩)

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作为本次最后一场拍卖在今天结束,小四特地选了其中7件瓷器珍品和大家分享一下。

清乾隆 松绿地粉彩描金折枝莲八吉祥如意耳瓶

尺寸 55cm 估价 HKD  35,000,000-45,000,000

雍正帝在位年间,景泰蓝并不甚受重视,至乾隆之时,弘历对铜胎掐丝珐琅器尤为钟爱,除大规模制作外,尝下命以瓷仿效,本品当属其中。当时也有以铜胎画珐琅仿掐丝珐琅之品,以描金细线代替曲卷铜丝。虽远早于十八世纪前,已有模仿不同材质之作,但乾隆年间,工艺精湛,仿学艺作近乎完美,时出几可乱真之品。画师在本品上以描金勾勒,妙仿景泰蓝上之鎏金铜丝,其流丽线条,与如意双耳对比鲜明,雅致大方,赏心悦目。

本品色彩仿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但其色地上缀纹饰繁密,风格上更接近于洋彩瓷作。「洋彩」一词,为高宗所用,概指由欧洲传教士传入清宫,以舶来色彩、西方技巧,加添白料调研,绘饰洋风彩瓷之法,御作坊尝经多番实验始成功采用,此瓶上之八吉祥纹与洋花相配,正为佳例,见证中西交流。此瓶花卉纹饰,看似随意散布,不依对称,然而空间布局却平衡匀称,既不冷清,亦不觉紧逼,设计精巧,令人惊叹。加上金色勾勒细致,与松石绿地相互映衬,加倍鲜明。

乾隆帝喜好吉祥纹饰,尤好如意,在位期间,制作成千,材质各样,本瓶饰如意双耳,正合帝意。如意及八吉祥,原为佛教纹饰,但至乾隆一朝,已泛作祯符,甚有与道教纹样共饰一器之例。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尺寸 28.6cm 估价 HKD  22,000,000-30,000,000

永乐青花,雍熙隽永,所涣雅风,诚中国青花瓷器模范,美誉之盛,举世闻名。此梅瓶器形倩倩,釉如凝脂,抚若柔丝,青花发色浓淡相宜,写生寿桃、石榴、山楂、荔枝、枇杷、龙眼,折枝果纹共六组,花实饱满,枝叶茂密。肩足添画俯莲、仰叶,诚当朝佳器,展现永窑典风。

梅瓶一词,乃后冠之名,此形自唐已有,赵宋初兴,元后延盛。其圆肩小口,上宽下敛,形姿优雅隽永,风靡千年不衰。梅瓶初为酒坛以用,至元明之时,梅瓶或仍为盛酒之皿,但又因梅瓶细口圆肩,尤为雅致,渐为插花陈设之用。晚明宫廷画家笔下《戏猫图》轴,有绘屏风前、黑桌上,置浅蓝梅瓶成双,各自插饰珊瑚一枝,中间则奉或为钧窑之淡紫海棠式瓶。

明初朝廷令烧制瓷器,须由内府「定夺样制」。自永乐年始,但见景德镇窑工勉力制瓷,从淘洗、练泥、塑坯、绘饰到窑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佳作倍出。且善其形,力求烧造线条流丽、轮廓优雅之品。如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丰唇束口,器肩 *** ,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又改良前朝青花满饰缠枝花纹之习,绘折技花卉瑞果,每组以茎叶相辅,独饰已足雅,数组共缀一器,疏密有致,相互呼应,更是雅趣满溢,成就永窑经典。

此类梅瓶形饰俱佳,瑞果饱满,花叶柔美,极为雅致。然如同其类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证据的情况下,有学者把个别例子定为宣窑之物。此类梅瓶器形优雅,绘饰清雅祥瑞,回青发色艳丽,窑烧而成之黑疵斑点,本或为瑕,后已成瑜,成明初御制青花特征,让后世追慕仿效。至清雍正一朝,世宗尤好此风,或曾遣送宫廷珍藏永乐梅瓶原器至景德镇窑,加以摹学,乾隆之时,续有仿烧,绘饰由简入繁,略嫌拘谨。雍干二朝仿器,除前文所列,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藏。

清乾隆 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

尺寸 -- 估价 HKD  20,000,000-30,000,000

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到清代,无论从玉料的开采还是工艺的雕琢技术上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之玉痴皇帝乾隆的推动,乾隆时期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此期涌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雕作品,尤其是宫廷陈设用玉,直至今日亦无法超越。在这些陈设用玉中,器皿类玉器所占比例颇高,大量的炉、瓶、盒、壶、碗、洗、香熏等被制作,这些玉器不仅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日常陈设作用。在这些玉质器皿中,玉壶又是工艺最为复杂,对玉料要求最高的玉质器皿之一。因此,相比于其它类玉器,清代制作并遗留下来的玉壶并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所藏清代带柄、带流的玉执壶不过五十余件,这其中大多为乾隆时期所作。

白玉羊首瓜棱式铜镶珐琅提梁壶,以和阗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器身以十二瓣瓜形为圆腹,壶盖与足亦均分十二瓣。盖钮以多瓣瓜造型层层相迭为宝塔形。最精致者为壶内及盖内亦打凹分瓣,与外腹之十二瓣形成呼应,盖、壶以子母口相合,严丝合缝。

玉壶以羊首为流,羊角、耳、眼、胡须、牙齿甚至鼻翼等处均雕琢精细,栩栩如生,阴刻线纹丝不乱,细部打磨抛光亦光滑细腻,处理精当。玉壶以錾刻花卉纹饰的鎏金铜柄为提梁,在提梁的顶端、梁身及提钩处均以铜胎掐丝珐琅装饰,精美的珐琅如意云头提钩及梁身镶嵌的三条珐琅鱼为提梁玉壶增添了动感韵律。

整体看来,提梁玉壶用料上乘,做工精湛,后期打磨抛光亦十分到位,一望而知为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玉雕精品。

这件玉壶最早为美国名媛米莉森.罗杰斯( Millicent Rogers)收藏。米莉森•罗杰斯(1902-1953年)一生传奇,其祖父是美国著名富豪亨利.罗杰斯(Henry H. Rogers),他与洛克菲勒合伙创建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还是马克.吐温的好朋友和赞助人。米莉森本人是出名的社交名媛,她聪明,美貌,精通六国语言,翻译过不少古老的拉丁语和希腊文诗歌,还会自己设计服装和珠宝,据说与蒋夫人宋美龄亦是好友。正是从小优渥的家庭背景、奢华的生活和设计审美天赋,使其对艺术品有着极高的鉴赏力,成为一位独具慧眼的艺术品收藏家,其在器物收藏上的审美眼光与同时代的男性收藏家明显不同。

在二十世纪上半个世纪,美国的大收藏家大多收藏有学术研究性的中国高古玉器,而米莉森的收藏则只关乎自己的审美和情趣。据说米莉森偏爱白色,在其收藏的中国器物中,清代白色玉雕及白釉瓷器占了绝大部分。这件白玉提梁壶即是其喜爱的白色玉雕件之一,此壶于1996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一直被藏家珍藏至今。那次拍卖会同时上拍的另外两件米莉森收藏的中国宫廷玉器,白玉四蝶耳如意纹活环盖炉和白玉鹅式盖盒也均为上等的和阗白玉。此三件玉器无论是玉炉的稳重典雅、玉壶的造型优美、独特,还是玉鹅的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均体现了米莉森对中国玉器的收藏是以优美、高雅和精工为标准的,其高水平的审美要求也使得米莉森的玉器收藏有着明显的乾隆宫廷玉器标签。

白玉提梁壶造型独特、典雅,玉壶在设计时就预设以铜提梁为柄,故在玉壶制作时就在近口沿处事先雕琢出铜提梁与玉结合的铆钉穿系,如此的匠心独运估计也深得皇帝的喜爱,一做再做,故此壶并非孤例,同样造型的提梁壶还有两件,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为著名职业电影制片人,奥斯卡获奖者约翰.伍夫爵士(Sir John Woolf)旧藏。

在清代宫廷用玉中,常有造型、纹饰一致的玉雕作品出现,这和皇帝的喜好有很大关系,档案中常有皇帝命工匠照以前式样或画样再做或一次做几件的旨意,摆于不同地点,故这三件珐琅提梁玉壶有着同样的造型、纹饰不足为奇。

如果看细节,三把玉壶还是有所区别的,除了尺寸上三者略有大小、宽窄的不同外,此次拍卖之玉壶,相比于其它两把,似乎在制作时间上稍早一些,其流口稍高于壶口沿,铜提梁与玉壶连接的合页处没有钉帽,而另两把玉壶流口与壶口沿平齐,合页处有铜钉帽。从玉料完整性看,此次拍卖之玉壶的壶盖钮与盖身完全是一块料整体雕琢,而故宫玉壶,虽也是同一块玉料,但可能因为玉料的高度不够,其盖钮是另外制作并粘接于壶盖之上的。另外,伍夫玉壶身与壶流处有典型乾隆时期的染色现象,这种染黄色的技术常常是为了遮脏避绺,被乾隆要求造办处用在稍有玉料瑕疵的玉器之上。总之,三把玉壶造型相似,又各有特色,设计完美,精工巧制,堪称玉壶中的精品佳作。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双龙耳扁壶

尺寸 44.5cm 估价 HKD  20,000,000-30,000,000

乾隆皇帝精鉴善藏,遍集珍品无数,凡皆集录成书,尤其瓷器,不乏稀世佳品。本品花纹秾艳秀雅,或曾深得乾隆惜赏。 此类器形制作极难,工艺之复杂,即便在乾隆一朝亦为甚。 如此器般硕大端秀,非能工熟匠不可得;本瓶巧借古物器形及饰纹,但不失清朝典韵风尚。论工艺,乾隆崇古而求新,既羡当中意蕴,亦欲藉尊古,宣当朝盛世之正统。

乾隆博古好雅,大兴文事工艺,尤好悦目华器,故多精饰巧制,以至当朝所造新器,所用工艺繁复奇巧。大器沉稳厚重,制作尤难,非江西景德镇御窑巧匠不能为,御窑由督陶官唐英指导,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常令唐英特制新品供御,使瓷匠得以发挥技艺,佳器屡出。

此扁壶用上等钴蓝,妙绘莲花及缠枝卷草,布局均匀,花枝婉约华贵,又不失清雅 。缠枝纹卷曲连绵,巧对呈几何状的莲瓣及芭蕉 ,圈足及口沿加饰一圈波浪,衬托壶身椭圆线条及几何对称构图。

此扁壶之形制及纹饰,原型出自清宫珍藏十五世纪明青花瓷。扁圆壶形仿 *** 铜器,明朝瓷匠取而用之,饰以中式莲花纹。据《乾隆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江西烧造瓷器处》载,乾隆三年,曾仿制多件宣德青花扁壶大器。清宫旧藏一件宣德缠枝莲纹扁壶,尺寸与本品相同,但矮圈足、无耳,现藏北京,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此扁壶且以青花点苔,营造色泽深浅不一,妙仿前朝回青黑疵。

清乾隆 鬪彩福寿开光题诗粉彩秋芳图扁壶

尺寸 31.8cm 估价 HKD  12,000,000-18,000,000

乾隆一朝造瓷样式繁多,时有创新。此扁壶造型精美华艳,符合当时造瓷风气,而且装饰细致巧究,可洞窥高宗雅趣。本品采明初扁壶器形,壶身以鬪彩缠枝福寿纹为地,两面开光,一面画粉彩花卉图,另一面题诗,加缀如意双耳,极富巧趣。乾隆个人品味喜好与本朝制瓷发展之息息相关,此壶糅合多种瓷器工艺,悦目非凡,可为一例证。

本壶正面开光绘粉彩花卉图,妍葩自然可爱,边框描金,与背面题诗相应。花卉秀雅清新,涣明末名家恽寿平花卉绘画之风。恽寿平,号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没骨」花卉画法,不钩轮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画法独辟新径,笔下花卉婉约柔美,若随风轻摆。恽氏师古法,重用鲜明艳色,如红、紫、明绿,将之重新融入中国绘画。雍正、乾隆二帝皆甚爱恽氏之画,康熙晚期新创粉彩,遂以恽氏花卉意韵入瓷。

本壶以如意为双耳,别出心裁,可见其吉祥寓意深得乾隆圣心。壶身更以鬪彩画缠枝瑞莲及矾红彩蝠五只,寓意鸿福齐天。此扁壶造型清秀悦目,鬪彩开光画粉彩,类例寥寥,风格悉甚相近,似同出一匠之手。此类扁壶,观感自然和谐,盖因工匠巧用矾红、绿彩为饰,二色融入整体造型,如本品之如意双耳、鬪彩缠枝莲纹及红菊,色调互衬相补。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盌

尺寸 10.1cm 估价 HKD  8,000,000-10,000,000

盌上绘满铺盛开之菊、莲、牡丹花卉、蓓蕾及枝叶,寓意百花呈瑞。西洋多喜用「mille-fleurs」(万花)称号。然清宫之「锦地夹彩」、「万花堆」或「锦上添花」等称谓似更能表现花卉相互堆栈、不留空隙之图象布局。雍正夹彩器极之稀罕,并不常见,或许和雍正帝尚好传统古雅构图,多于过度华奢和复杂设计之喜好有关;也可能出于以多色彩料绘画如斯精妙细密图案时,所要求之高度准绳所致。现器应可入于此系列中少量极其成功和出色制作之一。夹彩技法至乾隆一朝更趋成熟,现藏巴黎吉美博物馆之乾隆粉彩「万花锦」纹罐可数其中至臻美器之一。

清乾隆 蓝地洋彩轧道花卉纹盖钟

尺寸 9.8cm 估价 HKD  5,000,000-7,000,000

本盖钟以洋彩饰花卉纹,巧工精绘,华丽典雅,属乾隆早期珍稀洋彩瓷。弘历钟爱茗茶,亦好繁缛华丽之品,此盖钟兼属两者之臻,诚为珍器。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依乾隆帝美学品味,创制独特珍品,器形、颜色、技巧创思层出,并取思各式材质之器,本品正属一例。

蓝地艳丽,上施洋彩轧道花卉纹饰,涣发异国风韵。此类洋彩瓷,取材西洋装饰技法,融入中国传统纹饰,工艺高超,施作精准,成品新颖异趣,繁美雅丽,然而寥若晨星,极是珍罕。「洋彩」意指色彩摹效西洋绘画,常以白料相调。此盌缠枝洋花主要饰以深浅青绿、粉红等西洋色调,并以浓艳蓝地衬托,如此配搭,清代瓷器当中前所未见。洋彩瓷,深获高宗青睐,珍藏于紫禁城内廷干清宫及圆明园之中。廖宝秀,〈乾隆磁胎洋彩综述〉,《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08年,页36,提及高宗曾于奏折朱批为何乾隆五年以前所烧瓷器远逊于雍正年间所制者,经此严厉责问,乾隆七年八月(1741年),进呈洋彩器六十九件。

针锥剔刻卷叶纹,连绵不绝,细巧繁工,属唐英开创之「锦上添花」技法。精巧锦地托衬娇蕊卷叶,空间和谐婉约,恰如当朝由传教士及广东欧洲商队传入清廷之法国洛可可式织锦,正好迎合乾隆皇帝喜好繁缛华丽之意。此类盖略小于钟之式,似乎流行于十八世纪早期。呷茶时,只须轻按盖钮,茶叶即聚于盖沿而不随茶水流出。乾隆帝尤好品茶,御制咏茶之诗逾二百首,述品茶、制茶、煮茶等事。清代品茶之法,依明洪武所订传统,如用茶叶而非茶饼、茶粉等,故此清代茶具与洪武大致相近,但随着清代瓷艺蓬勃发展,风格更趋华丽精致,其器形、纹饰变得更为多样。比较一盖钟,尺寸较大,饰胭脂红彩锦上添花缠枝洋花,一面开光绘山水亭阁,另一面书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售于香港苏富比1994年12月6日,编号211。

更多苏富比乾隆御制瓷器拍卖图片(苏富比拍卖雍正珐琅彩)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