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果说安徽是南方散装省份的代表,那么作为北方散装省份的代表,河北当仁不让。安徽散装,是因为江南省纵向切割,地理、交通和文化中心南京,变成别人家的了。而河北散装,是因为政治、地理和文化中心北京,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了。天津再割一刀,交通中心也变成别人家的了(河北平原所有河流,都是从天津入海的。天津在河北平原的地位,就像上海在长三角平原的地位)。于是乎,河北只能散装到底了。安徽的散装,还有可能通过高铁、高速逆天改命,河北的散装,基本看不到头。
河北为何会窘迫到这种程度?应该说,从元代定都北京起,河北的命运便已注定。既然享受了靠近首都的好处,那自然也要承担靠近首都的坏处。
让我们从头说起。
战国时期,河北的情况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的河北北部是燕国,定都于蓟(北京);西部是中山国,定都于顾(定县);南部是赵国,定都邯郸。中山国先是被魏国灭掉,不久复国。后来又被赵国灭了。此时黄河下游的北流(禹贡河)仍从天津入海,南流也从沧州附近入海。尾闾均播为九河。也就是说,河北平原大部,仍洪水遍布。
两汉时期,沿袭了战国时期的南北二分的传统,将河北分为冀州和幽州。河北之所以简称冀,源于此时(九州的称呼,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士人,对未来天下一统后的规划,黄河以北为冀)。幽州的治所在北京;冀州的治所先在东平,后迁到邺县。黄河北支已经断流。南支,也已改道到利津入海。海河开始逐渐形成。
东汉河北其后五胡乱华,列国纷争,到隋唐,河北一统,归于河北道,治所大名(这也是河北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在黄河以北)。
唐代河北不过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安史之乱以后,河北群雄割据,河朔三镇形同外国。
中唐河北五代十国,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北宋的河北,已经变成两国分治了。辽的南京道,和北宋的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大宋为了保护边境,在河北设了许多战备州。黄河短暂改道,流入河北。
北宋河北到了南宋,终于都归金国了。但是金国直接把首都迁到北京,称中都。河北四分,北为中都路,东为河北东路、西为河北西路,南为大名府路。
金代河北到了元代,河北终于归于一统了,不过,全都是中书省直辖。因为首都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
元代河北明成祖把首都再次迁往北京,河北终于有个称呼了,叫北直隶。然而,北直隶并不是一个省,而是归六部直辖。
明代北京到了清代,继续定都北京。继续被直隶。但好歹算个省了,先有直隶巡抚,后有直隶总督。
清代北京也就是说,从元代到清初,河北并不是一个省份,它只是首都的附郭。如果非要说首府在哪儿,那当然在北京。清代终于算一个省了,直隶巡抚,先是驻扎在大名府(1658),其后迁往真定(1660)。其后设直隶总督,驻大名府(1661),其后移驻保定(1669)。 *** 战争以后迁往天津(1870)。
民国以后,迁得更频繁,从1913年到1969年,在天津、保定、北京之间,来回迁了11次。最后终于迁到了交通发达的石家庄。本来1971年他们还准备继续迁往保定,周恩来总理最后下令说,不要再迁了。这才安顿下来。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得先从河北的地形说起。
河北地形图北面是燕山;西面是太行山;东面是大海;南面和山东河南接壤,不远处是黄河。整体可以分为北部燕山地区、西部太行山地区和东部平原地区。
燕山通道燕山以北,是内蒙古高原;燕山东北,是东北三省。古代的内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而东北三省,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混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松嫩平原多渔猎,而嫩江草原、科尔沁草原多游牧)。无论是渔猎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在古代农业属性的中国来说,都是边患。为了防备边患,汉族最擅长的,便是择城据守。而北京便是最黄金的建城地点。北有古北口、冷口和喜峰口通往东北和内蒙;西北有居庸关通往宣化盆地进而通往塞上。北京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整个河北的北半部,之所以从先秦到宋辽,都能和南半部分制,原因正在于此。而元明清三代,之所以全部定都北京,也正是肇因于此。元清是因为北京地近塞外,可以随时撤走;大明则是要天子守国门。也正因为要天子守国门,所以除了河北平原之外,扼守山海关的秦皇岛、扼守燕山通道的承德、扼守居庸关——洋河通道的张家口及野狐岭外的坝上草原,都成了河北的一部分。
而南半部,因为地近中原,所以其地缘价值,在于争霸中原。早期的邯郸,中期的邺城,中晚唐的大名,晚期的真定,都有此因素。争霸中原,一为和山西角力,一为和山东河南角力。和山西角力,则邯郸、真定地位吃重,因为山西河北之间隔着太行山,而邯郸、真定,守卫着太行山两条最重要的通道:滏口陉和井陉;和河南山东角力,则邺城、大名地位见长,都是黄河以北的首要屏障。
河北之所以和河南、山东不是以黄河为界,原因有三:
1、明初因为从南方发迹,以南统北,首都在南京,所以朱元璋在统一过程中,把南部的几个州府直接划归河南,方便控制。双方基本以漳河为界。其后将错就错,再也没有改回来;
2、黄河从南宋开始,就一直走南线入淮,所以当时的河北、山东之间,是没有黄河的。北宋时,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和京东东路、京东西路,还基本是以黄河为界的。金国灭宋后(此时河北平原已没有黄河了),在河北两路最南面割出大名府路。后来又废大名府路,并入山东两路。其后复置大名府路,但博州(聊城)、德州、棣州、滨州并没有划回来,就一直留在山东了。到清末,黄河北归,并未走王景故道和北宋故道,而是挤占了济水河道。山东和河北就更没法以黄河为界了(河济之间,从先秦起,就是齐文化圈)。
3、河内之地济源、焦作(怀庆府)一带,因为地近洛阳(洛阳是九朝古都),是洛阳的门户,又是山西通往河北的轾关陉、太行陉所在,从秦汉起,就一向是归河南管辖的,从来就没有归属过河北。
因为从元代以后,北京就是首都,而且都是大一统王朝。所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北京都是河北平原的中心城市。省会定在保定也好,石家庄也罢,都动摇不了这一点。有北京在,无论省会设在哪儿,都是一个摆设。打开高速公路图和铁路图,北京像一个太阳,所有射线都是从这儿发出的。
那能不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地理上的交通中心呢?河北平原百川东流,都交汇于天津入海。天津是河北的地理中心。但可惜,天津也变成直辖市了。
天津的崛起,一如上海,海洋时代来临,这种河口的港口城市,具有天然的经济优势。但天津又不如上海,那是因为离北京太近了,天津除了自身的正常发展,还要承担保卫首都的功能。所以一会儿是直辖市,一会又降为省辖市,最终变成了直辖的二线城市。
有北京和天津在,河北会永远散装下去,且无解。设想你是一个承德人,石家庄发展的好坏,与你何干?石家庄不可能越过北京,辐射到承德。你大概率也不会越过北京,去石家庄打工。整个河北,是不会有经济中心或者龙头的。
那依靠北京和天津呢?天津自己连自己都拉不动,把一个直辖市,活成了二线城市。依靠北京呢?和长三角相比,长三角尽管上海最富,但苏州、杭州、无锡都不弱。但河北和北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均GDP不到北京的30%,只有全国平均值的2/3,全国倒数第五名。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北京的39%,全国平均值的84%。苏州无锡有成片的工业园区,杭州有发达的互联网经济,这些全在北京,河北什么也没有,只有钢铁水泥,而钢铁水泥,注定是打不过高附加值的精密加工和互联网的。整个河北,找不到一个新一线城市。唯一的千万人口城市石家庄,人口还在持续减少。
所以河北省的规划,一会要打造换京津城市圈,一会要打造沿海经济圈,一会要打造省会经济圈,最后哪儿也没搞好。河北完全没有沿海省份的气势,硬生生活成了一个中西部的样子。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这是河北最生动的剪影。
海河流域除了中心城市,从古至今,河北内部区划变动也非常大,尤其是东部的平原地带。西部和北部靠近山区,相对稳定(但因为经常是边境,所以州郡分分合合也很多);而东部水系一直在变,沧海桑田,变化频繁。从黄河南迁退出河北平原,到曹操修运河沟通白沟(卫河)、泒水(滹沱河)、鲍丘水(潮白河),到杨广修大运河,水系变化非常巨大。因此,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河北平原的区划斗转星移,完全不像浙江、福建一样非常固定。州城府城也变换频繁,常使人有黍离之叹。比如汉代的巨鹿郡,在唐代已不见踪影。唐宋的贝州(恩州),到明清也已没落消失。
目前的河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北部的燕山四市(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北部)、西部的太行山四市(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和东部的平原三市(衡水、沧州、廊坊)。共11个地级市。北京和天津挖去了两块,因此廊坊的三河、香河、大厂,唐山的芦台、汉沽农场成了飞地。燕郊人民,也幸运的成了半个北京人。
北部燕山四市,张家口扼守居庸关-洋河通道和坝上草原,承德扼守平冈道,秦皇岛扼守山海关,唐山扼守喜峰口和冷口。不过张家口(因走西口而兴)、唐山(因矿而兴)和秦皇岛(因港而兴)都是后来兴起的,之前的中心城市是宣化、遵化和卢龙。
西部太行山四市,保定扼守拒马河道(蒲阴陉)和唐河道(倒马关)。石家庄扼守井陉(石家庄也是后来兴起的,之前的中心城市是正定)。邯郸扼守滏口陉。邢台承上启下,连接正定和邯郸。同时,大陆泽未干涸的时候,邢台是大陆泽和太行山之间的要冲。这四座城,能兴盛至今,京广铁路,也有再造之功。
东部平原三市,廊坊此前均附属于北京,直到铁路时代兴起,才因铁路立市。沧州古代有海盐之利,又是运河所经之地,京师命脉所在,京师以南、黄河以北第一要地。明清两代,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是河间府。直到铁路时代来临,沧州才又梅开二度。衡水则是河北南部河间以南的又一中心城市,古代这一区域称为冀州,是河北的南大门。不过随着铁路时代的来临,中心城市从衡水湖南侧的冀州,移到了北侧的衡水。平原地区,因早期湖泊遍布,因此,有小山丘最先成陆的地方,可能就最先建了城。后起的各个城池,则多因河道变迁。
河北政区图燕山四市:
承德、唐山、秦皇岛承德城,地处河北通往辽东的燕山古道之平冈道要冲,康熙42年在此设立行宫,之后人口与日俱增。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民国期间设热河省,承德为省会。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清代之前,承德地区基本都是游牧民族为主,到清代,才划入河北省。
唐山城,是清末因开平煤矿而崛起的。1939年设唐山市。因境内有唐山而得名。唐山因唐太宗经过而得名。唐山是河北经济的龙头。而钢铁是唐山的支柱产业。唐山是全球钢产量最高的城市。近几年国家去产能,唐山首当其冲。连带着整个河北的经济也一路向下。唐山在古代对应的地缘板块是河北通往辽东的燕山要道卢龙道和无终道,也就是喜峰口和冷口。这一区域在古代的中心城市是蓟县、卢龙和遵化。
秦皇岛城,因清末开商埠而崛起。此前为临榆县所辖,榆关即山海关。1948年解放后建立秦榆市,1949年改名为秦皇岛市。因秦始皇登临而得名。毫无疑问,秦皇岛对应的地缘标签是山海关。秦皇岛尽管是因秦始皇而得名,但很明显,秦始皇时代,那里还是个岛。真正变成关内外的交通要道,还是在宋元以后。在那之前,榆关古道还没通,很多地方还在水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卢龙。
张家口张家口城,因清末走西口(准确的说,应该叫走东口,走西口是经杀虎口到前套平原,走东口才是出张家口到蒙古高原)而兴起,清代属宣化府。宣化城是张家口宣化盆地的中心,因为宣化是从北京出军都陉经怀来延庆到大同,或者从宣化向北到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而走东口主要是山西商人,直接从大同到张家口,再北上蒙古高原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宣化。张家口就逐步取代宣化,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了。民国期间设立察哈尔省,即以张家口为省会。燕山以北的坝上草原,因为要拱卫京师,也归属张家口管理。张家口通往坝上草原的野狐岭,是兵家必争之地。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张家口地区在清代之前,同样是农牧交界之处。
太行山四市:
保定、石家庄保定城,曾是清末、民国期间和建国初期的河北省会(清末和民国期间,河北省会在保定、天津、北平之间迁来迁去)。在宋代,因处于宋辽边境,而又是赵匡胤的故乡,故设保塞军,后升为保州,元代改为保定路。取永保安定之意。这一地区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太行山交通要道拒马河道(蒲阴陉、紫荆关)和唐河道(鸿上关、倒马关)。因为保定地处平原,又位于北京到正定的交通路线上,所以逐步取代了这一地区之前的中心城市易县(扼守拒马河道)和唐县定县(扼守唐河道)。清末卢汉铁路也从保定经过,保证了保定没有被时代抛弃。
石家庄城,是卢汉铁路(北京通往湖北武汉)和正太(河北正定通往山西太原)铁路修通之后,因位于两条铁路交汇点上,从一个小村庄飞速崛起的(当时的两条铁路轨距不一样)。1968年,河北省会从保定迁往石家庄。从此一飞冲天。曾经叫做石门市。这一地区对应的地缘板块,是穿越太行山沟通山西河北的交通要道井陉(井陉通道西端是山西省城太原,所以井陉是山西河北之间最重要的通道)。这一地区在古代的标签是真定(正定)。之所以正太铁路当时没有直接修到正定,是因为到正定需要跨过滹沱河,而修桥是一件很费钱费力的事儿。正定落地,石家庄升天。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最早的真定城,就在现在的石家庄附近,是后来才迁到滹沱河北的。
邢台、邯郸邯郸城,早在战国时期便是赵都,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太行山交通要道滏口陉(邯郸经滏口陉,通往山西上党盆地)。新莽时期,刘秀与王朗在此血战,刘秀屠城,邯郸开始没落。到东汉末年,邯郸的地位被永年取代。到卢汉铁路修通,经过邯郸,终于压倒永年和大名,重新崛起。同时又有铁矿,工业也进一步发展。目前的邯郸,虽然因为成语而出名,但其实靠钢铁活着。全球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邯郸第四。邯郸据说因为邯郸山而得名。也有说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另一个古都邺城,和邯郸一直在这一板块互相争雄。
邢台城,春秋时期便有邢国筑城于此,也是赵国的第二首都。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古大陆泽,邢台扼守着大陆泽和太行山之间最窄的地方。唐代,邢州瓷器名扬天下。到宋代,邢州又是河北最大的冶铁基地。之后或兴盛或衰败,到卢汉铁路修通,经过邢台,同时邢台又有丰富的铁矿,故一直屹立不倒。邢作为地名,在商代便有记载,曾经是商代的首都之一。
平原三市:
廊坊城,因铁路而兴起,差不多位于北京到天津铁路的中点上。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1949年设镇,初名郎房、廊房,1950年安次县 *** 迁往廊坊。1982年设廊坊市。此前的大部分时候,廊坊都是北京的属县。据说这里最早是侍郎的房子,故名侍郎房。
沧州与京杭大运河沧州城,同样是因铁路而再度兴起,津浦铁路经过沧州,让沧州从一个县城重新变成了地级市。北魏设沧州,隋唐大运河修通之后,河北段的运河,大半在沧州的掌握之中。到明代,划归河间府,清代归天津府,同样扼守大运河。到民国再度因铁路崛起。沧州因临近渤海,故得名沧。
河北南部的中心城市冀州城和衡水城衡水城,也是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衡水是石德铁路(石家庄到德州,联通卢汉铁路和津浦铁路,1941年修成)上的大站,又靠近滏阳河畔,遂发展为中心城市。之后京九铁路开通,又经过衡水。衡水1948年设衡水专区,辖13县。1952年撤,1962年复设。在此之前,衡水湖南的冀县才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从西汉起就是郡城和冀州的州城,一直到清末。冀县能够脱颖而出,大概和较早从古大陆泽中成陆有关(冀州城北有山),算是河北平原南部的中心城市。衡水湖北的衡水崛起,冀县无奈只能化身衡水市冀州区了。衡水古名横水,因为古漳水在出大陆泽之后,一路向东,是横着的,故名横水。
除了上述这些城市,燕赵大地上,还有许多早已没落的城市,让人扼腕叹息。
正定,早先叫恒山、常山、真定,扼守着井陉通道。一直是州府治所所在。千年古城,因为石家庄鸠占鹊巢,从而没落。常山赵子龙,也变成石家庄赵子龙了。
卢龙,扼守无终道(冷口)和山海关。从唐代起,便是平州的州城。其后是永平府的府城,直到清末。到近代,被港口秦皇岛和矿城唐山取代。
定州,从汉代起,就是中山国的国都。唐宋为定州。位于唐河下游,扼守唐河道(倒马关)。明代并入保定府,清代又重新独立。随着和平时代的来临,定州这种纯粹军事目的的城池,开始衰落。
和定州处境类似的,还有如下州府:
扼守拒马河道(蒲阴陉)的易县,唐宋设易州,明代并入保定府,清代重新独立。
扼守军都陉(居庸关)的延庆(汉代叫上谷郡,唐代叫妫州、明代叫延庆州),清代并入宣化府。
扼守平冈道(古北口)的密云(汉代叫渔阳郡、唐宋叫檀州),明代并入顺天府。
扼守卢龙道(喜峰口)的蓟县(唐代叫蓟州),明代并入顺天府。
邺城,位于漳河南侧,从三国时期袁绍迁冀州于邺,到曹操建邺都,其后一直到隋初,邺城都是河北平原第一大城,是河北的门户,和洛阳长安鼎足而三。不过隋文帝毁邺城,将魏郡迁往安阳,邺城从此深埋地下。之所以一蹶不振,可能主要原因是漳河不稳定,而隋唐大运河又开通了,运河之侧的大名,彻底把邺城按死在地下。(邺城远离隋唐大运河,曹操所修连通漳河和白沟的利漕渠也早已淹没)
清河,从汉代起,就是清河郡的郡城。唐为贝州,宋为恩州。位于清河(黄河南迁后的故道,也就是后来的白沟、卫河)河畔,也是隋唐大运河河畔的繁华都市。京杭大运河修通后,卫河改道入临清,清河远离运河,开始衰退,并入广平府。
大名,从隋唐大运河开通,割魏郡东部成立魏州,位于卫运河河畔的大名,便逐步成为河北南部第一大城。到了宋代,为了防备契丹,大名府更是成为北宋的北京。元明清大名依然屹立不倒。不过随着铁路时代来临,以及解放后河北河南山东的换县,大名府四分五裂,大名彻底被边缘化。河北要是早知道濮阳有那么多油,估计就不换了。
永年,和邯郸一样,扼守滏口陉,位于滏阳河下游,从三国起,邯郸没落,永年取代邯郸,成为郡城。其后是洺州和广平府的府城。到民国,铁路兴起,永年再次被邯郸取代。
河间,从秦汉到明清,一直是郡城所在。河间是北京前往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河北平原的地理中心所在。到铁路时代,被沧州取代。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驴肉火烧了。
冀州,从汉代起,便是信都郡郡城所在。其后除明代外,都是州城所在。铁路兴起,被衡水取代。冀县活生生的把九州之一的冀州,活成了一个县。现在成了连独立地位都没有的区。
赵州,从南北朝时期设赵郡于此,一直沿袭到清末(明代曾并入真定府,清代重新独立)。没有铁路,只能再次归于石家庄。
深州,从隋代设立深州,一直沿袭到清末(明代曾并入真定府,清代重新独立)。没有铁路,只能屈身于衡水。
河间、冀州、赵州、深州,这些平原上的城市,能够兴起,可能和早期河北平原上湖泊遍布,这些地方较早露出水面或者地势稍高不易水患有关。
对了,据说普通话最标准的不是北京人,而是河北承德人。更准确的说,是承德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