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皮克斯是迪士尼的公司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皮克斯是迪士尼的公司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皮克斯是迪士尼的公司吗)

从成立至今的35年里,皮克斯用23部动画电影赢得了17个奥斯卡奖项,其中包括10次最佳动画长片。

高口碑的同时这些电影也为皮克斯带来了100多亿美元的收入。

当我们提到这家公司时,总是无法绕过迪士尼和乔布斯,也许中国的绝大部分观众一直到上世纪末或者再往前一点才开始接触到迪士尼的动画片,但是对于美国的儿童们来说,迪士尼很早就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想要制作出“迪士尼”风格动画片的梦想。

这其中就包括皮克斯初创团队的两个重要人物埃德温卡特姆和约翰拉塞特。

卡特姆是获得过图灵奖的技术大牛,因为认识到自己没有足够扎实的绘画功底,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把热情投入到了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新兴领域——计算机图形学。

后来前往纽约理工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工作,并自主研发了能够将手绘内容传递到电脑屏幕上的绘图软件。

凭借这一发明,他参与了《星球大战》的特效制作。

导演卢卡斯在拍摄完成这部电影后正式组建了特效公司工业光魔,卡特姆担任副主管。

在那个还没有电脑绘图概念的年代,他带领着一批学者开始研究能够应用在电影制作上的绘图软件和计算机。

同年,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的约翰拉塞特如愿成为迪士尼的一员,这个加州艺术学院是华特迪士尼于1961年创建的,里面的教师是迪士尼创立时期的元老。

在他们的熏陶下,拉塞特凭借两部极具迪士尼风格的短片连续获得学生奥斯卡奖,得到了好莱坞的注意。

进入迪士尼没多久后,受到《电子世界争霸战》启发的拉塞特开始尝试在影片中让手绘的动画角色和电脑制作的背景互动,并坚信电脑技术会成为动画电影的未来。

他提出制作动画短片《勇敢的面包机》并得到同意,可是影片制作到一半时,迪士尼的高管以电脑制作并没有能够节约成本,也没有提升效率为由解雇了他,此时的拉塞特意识到在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去世后,这家公司已经变味了。

1983年,他带着沮丧的心情应邀参加计算机绘图大会,当卡特姆得知他被迪士尼解雇时,前者高兴的表情溢于言表,你失业了,不如我们一起做动画片吧。

一个是为别人的电影服务的技术大佬,一个是想要自己讲故事的画师,皮克斯最重要的两个人完成合体。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制作一个拥有角色出镜的动画短片。

约翰拉塞特以米老鼠为原型,最终于1984年制作完成了这部《安德烈与威利的冒险》

这是他们在卢卡斯影业联手制作的第一个短片,也是最后一部。

原因是这两个人的心思几乎全都在动画电影上,而当时制作一部这样史无前例的电影大概需要三四百万美元。

当时的卢卡斯正在和前妻分财产,而且因为要准备《星球大战》的系列影片所以根本没有资金支持这两个人追梦。

所以他最后同意卡特姆和拉塞特带着部分成员另立门户创建皮克斯,前提是他们得找到那个愿意从工业光魔将他们买走的人。

同样在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办的苹果辞退并创办了计算机公司Next,在得知工业光魔有意出售这样一个动画技术团队后,他花费1000万美元成为皮克斯的股东。

作为重新出发的宣言,1986年,皮克斯推出了改名后的第一部动画短片,灵感则来源于拉塞特办公桌上的台灯。

从此,这个蹦蹦跳跳的台灯成为皮克斯最显著的标志,并照耀着这群为了梦想发疯的年轻人朝着影史第一部全电脑技术制作的3D动画长片出发。

然后在这之前他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家公司,不可能完全不赚钱,在制作动画电影之前,他们需要技术积累,同时也需要拓展自己的商业业务。

最初,乔布斯希望皮克斯能够生产足以在市场上销售的图像计算机,但是这台售价高达135000美元拥有极高分辨率的电脑最终只卖掉了大约100台,买家是一些医院或者情报机构。

销售硬件这条路走不通后皮克斯在1990年和迪士尼合作开发计算机动画系统,让后者开始全面走向数字化制作。

与此同时,皮克斯自己的RenderMan也开始为各大好莱坞电影服务,比如侏罗纪公园或者终结者,都有它的身影。

但尽管如此,这依然无法让皮克斯赚钱,即使是在卖掉了硬件部门只专注于商业广告后,皮克斯账目上的资金依然无法支撑他们的正常运营,更别说什么动画电影了。

唯一支撑着乔布斯为这家公司源源不断输血的原因,或许就是卡特姆和拉塞特制作的一个又一个充满创意的短片,在这些惟妙惟肖的3D动画里,乔布斯或许看到了未来。

当时每年一部震惊业界的小短片,几乎成了皮克斯的固定节目,但是在1989年之后,这个节目停更了长达8年之久。

原因是在90年代初和迪士尼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后,这家曾经对3D动画嗤之以鼻将拉塞特赶出门的公司也注意到了3D动画或许会在日后大红大紫的苗头。

他们试图挖角拉塞特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绝,最终他们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合作,迪士尼出钱,皮克斯出工,前者分票房的大头,而后者则去放心追梦。

但很显然,在迪士尼这样的大佬面前,追梦的过程不仅没让皮克斯的成员们放心,反而给他们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作为动画界的泰斗,迪士尼并不想像乔布斯那样只给钱然后撒手不管,而是试图干预皮克斯第一部电影《玩具总动员》的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

在他们的要求下,影片被改得面目全非,连为伍迪配音的汤姆汉克斯都表示,这个人物怎么能这么讨厌呢?

面对迪士尼的高压,乔布斯个人增加了投资,皮克斯的主创人员疯狂爆肝,电脑不眠不休地运行了整整三个月,才终于把故事修复成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样子。

1995年11月,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在电影院上映,它的成本为3000万美元,最终收下了3.7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不过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迪士尼的口袋。

在这部电影上映并大获成功后,乔布斯坚信皮克斯的价值会在未来不可估量,他决定让公司上市,并在一周后就募集到了1亿多美金,曾经一度陷入困境的皮克斯瞬间估值15亿美元。

这让乔布斯在谈判时有了更多的底气,1997年,他和迪士尼签下合约,未来双方将分摊利润和成本制作五部电影。

一个刚刚诞生不过10余年的动画公司,开始在业内和迪士尼平起平坐。

在拍完了《玩具总动员》之后,并不意味着皮克斯掌握了财富密码,找到了拍出所谓爆款的公式。

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意,所以除了技术上的积累,一切等于从头开始。

为了研究昆虫的行为,他们在棍棒的末端安装了一个超级小的相机,为了拍摄一段画面中有超级多只蚂蚁的群戏,他们特别组建了一个团队。

最终,这部我本人看过的第一部皮克斯动画片帮助他们收下了3.63亿美元的票房。

与此同时,皮克斯的年轻团队在迪士尼的催促下制作完成了《玩具总动员2》,但是影片的质量并没有达到大家的心里预期,故事也不够引人入胜。

眼看着离电影交片还有8个月,皮克斯决定推倒重做,他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完成可能需要18个月才能做到的事情。

拉塞特组建起制作第一部电影时的智囊团,用1周的时间重编剧本,他们要让每个角色的每个动作都充满设计。

他们要让人们在观看这部电影是忘了它是一部动画片,他们确实做到了。

1999年11月,时隔4年之后上映的《玩具总动员2》比第一部的票房多出了1.2亿美元,我们看过了太多电影续集越拍越烂的故事,但皮克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值得唏嘘的是,同样在1999年,当皮克斯把路越走越宽的同时,曾经代表着中国动画最高水平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却在一部极具迪士尼风格的动画电影《宝莲灯》之后走上难以回头的下坡路。

由此你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动画和皮克斯在技术和盈利能力上的差距,我们也曾经拥有过很棒的创意,能把中国的水墨画变成动画片,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电影院去支持所谓的动画电影,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制作动画片然后打包以白菜价卖给电视台,赚到的钱根本不够支撑整个团队的运作,大家吃饭都有问题,就别提什么创作力了。

在最初的三部电影大获成功后,此时的皮克斯还需要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不能全指望着拉塞特去负责每部电影的人物和剧情设计,于是他们的第四部电影,交给了画师彼得达科特,这事在内部引发了不少质疑。

达科特很快从孩子们害怕衣柜中有怪物这件事上获得了灵感,于是,一只拥有2320413根毛的蓝色怪物为皮克斯带来了562816256美元的票房,上映第一周的庆功宴上拉塞特表示:安德鲁,你可千万别有压力。

而后者,就是皮克斯另一个经典IP《海底总动员》的导演,两年后,尼莫的故事收获了9.3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并帮助皮克斯获得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这部影片的创意,源于安德鲁斯坦顿小时候游览海洋馆的经历。

再加上后来外聘导演彼得伯顿制作的《超人总动员》大获成功,眼看时机已经成熟而且想要振兴迪士尼动画的新任CEO决定收购这家工作室。

其实在《怪兽公司》上市后,乔布斯就已经对分成问题有了意见,他认为皮克斯既出工又出钱,最后还让迪士尼分走50%的票房并不划算,他试图和迪士尼谈判但对方也不肯让步,于是乔布斯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市场上寻求有意的合作方,如果不是2005年迪士尼迎来信任CEO罗伯特艾格,那么今天的迪士尼乐园里,很多我们熟悉的角色可能都会消失不见。

在他们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赛车总动员》上映之前,迪士尼和皮克斯在1月份达成协议,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而当初用1000万美元买下它的乔布斯在得到了卡特姆和拉塞特的同意后,凭借手中50.1%的股份一跃成为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占股7%左右。

收购完成后,约翰拉塞特,这个曾经被迪士尼抛弃的年轻人,如今成为了迪士尼动画部门的创意总监。

其实关于当年的这笔交易很多皮克斯的内部人士都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他们不知道在成为迪士尼的下属部门后,自己还能否拥有自由创作的权力。

也有人说乔布斯这样卖掉公司,是唯利是图。

但事实证明,逐利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也许在花费1000万美元买下这家公司的那一天,乔布斯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的局面。

况且,作为公司的初创人员,大家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钱,又能够继续保持一如昨日的工作状态,还能够得到迪士尼的发行和宣传支持,这无疑是一笔聪明的交易。

接下来,皮克斯用连续三部电影将自己推向顶峰。

2008年,他们制作了我本人最喜欢的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 2007年的《美食总动员》和此后两年的《飞屋环游记》、《玩具总动员3》。

这四部作品连续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质量上没有受到收购影响的皮克斯在有了迪士尼做后勤后,制作速度也明显有了进步,在2006年之前,他们用11年的时间做了6部电影。

而在这之后,他们用15年的时间做了16部电影,而且这些电影都和迪士尼风格有着强烈的差别,仔细回忆一下,是否在不知道制作方的前提下仅看内容你也能够在一众动画片中找到皮克斯的作品,所以如今回过头来再看当初的那笔交易,迪士尼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们任由皮克斯野蛮生长,而后者也保持着相当高的制作水准。

说了这么多皮克斯了不起的地方,那么这家公司就从来没有偷懒的时候,从来没有应付过观众,从来没有栽过跟头吗?

其实当然不是,但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

如果客观上来说,从票房上来看,《1/2的魔法》只收下了1.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不过它上映的时候赶上了疫情。

从获奖情况上来看,《怪兽大学》《赛车总动员3》没有获得任何奥斯卡提名,这对于皮克斯来说,可实在是太不皮克斯了。

至于口碑上,如果拿豆瓣评分作为一个参考的话,会发现有不少影片的评分都不到8.5甚至8分,而负面的评价也大多是不够有新意,或者更加直白,说这部电影不够皮克斯。

创意的缺乏我想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皮克斯,就要求它永远要做出一部更比一部好看的电影,这种要求似乎有那么一点点过分。

我看过最离谱的一个评价是,皮克斯越来越不走心了,电影做得越来越快。

首先剧本肯定是早就在打磨的,另外一点动画电影越做越快难道不是因为电脑渲染技术也在进步吗?

所以我们还是来聊聊,为什么当初那个差点破产的工作室能一路走到今天,并且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但依然在每带来一部电影时,依然能够让观众充满期待。

对皮克斯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人,这也是拉塞特和乔布斯曾经不止一次提过的关键点,那是他们所有创意和灵感的来源。

在皮克斯2007年推出的《美食总动员》中有这么一句话,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艺术家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为了让这些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想要用动画讲故事的人有一个放松的工作环境,皮克斯的办公园区就像是一个主题乐园,他们很反对把办公室装修的像是办公室,并且坚定地认为只有在像家里一样的地方,你才能够足够的放松,然后任凭大脑去构想任何有意思的东西。

在皮克斯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会聚在一起审核片子,这种活动在皮克斯内部几乎成为一种日常,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被立即采纳。

他们从来不怕失败,拉塞特甚至成立过一个失败奖,这并不是什么阴阳怪气,而是衷心的希望失败的小组能够及时把从失败中获得的教训分享给大家。

在电影《赛车总动员》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小镇法官这样描述温泉小镇的镇风:这些都是相互关爱、心地善良的镇民,我可不想让他们指望一个靠不住的主儿。

在皮克斯就是这样,人人都靠得住,人人都坚持质量是最佳的商业计划。

有无数的公司做过类似的描述,但是至少从结果来看,似乎只有像皮克斯这样为数不多的公司,能够真的把所谓的公司准则,践行到自己的产品上。

是不是越吹感觉越离谱了,越让你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公司呢,办公室装修得像家一样?那不过是想让你一天到晚都呆在公司罢了。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已经习惯了站在这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觉得人人都是骗子,到处都是陷阱。

为了在这个疯狂卷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意气用事,要像个大人一样,要时刻权衡利益,别太孩子气。

但皮克斯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你心中的那个孩子留下来。

在被朋友安利去看《心灵奇旅》之前,我问他这不会是一部灌心灵鸡汤的电影吧,结果虽然还真是,但我还是忍不住感叹,故事讲的真好。

至少在观影的过程里我突然发现,成年人,原来也是可以做梦的。

更多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皮克斯是迪士尼的公司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