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01
国家防疫“新10条”,是在12月7日发布的。
定“实验”,走在广州前头了》,发表了同一篇文章。
我在该文中提出了一种我称之为“新防控模式”的建议,包括以下6条:
文章还进一步解释道: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一般归为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
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归为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归为丙类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主要进行监测管理。
在2020年,我国采取了‘乙类甲管’,即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已转变为目前全球流行的病毒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较轻,主要在鼻咽及大气道,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少,死亡率较低,接近于季节性流行性感冒。
因此,是否可以随着这个重大变化,将‘乙类甲管’转变为‘乙类乙管’或‘丙管’?”
我于12月6日提出的这个“新防控模式”,对照第二天发布的国家防疫“新10条”看,内容大致相同。
现在北京等一些地方的实际防疫操作方式,也类似或接近我文章建议的“丙管”了。
02
我的“新防控模式”建议中,其中有一条“停止新感染和死亡的人数的每日更新”,是“新10条”没有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不做核酸了,每天公布的数据也反映不出真实疫情了。
如坐标北京。12月12日,西单明珠商场发布通知,因为顾客稀少,及疫情原因这两天全楼商家的平均到岗率已经不足20%,一线管理人员的到岗率也不足15%,暂停部分楼层营业。
我一个朋友的单位30多人就有11位确诊了阳性。照此比例再打个大折扣,北京人口2180万,推算一下有多少?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最新消息:从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这已经是一个较大的变化了。
目前百度也搜不到以前常设的各地每日新增确诊发布专栏了。
感染人数虽然很多,但也不必恐慌。
近日我家三口人都阳了,正居家按感冒治病养病。我妻子的症状重一些,集齐了所有感冒的症状,低烧37左右,嗓子痛、头痛,鼻塞,关节有点疼,都不厉害,不影响睡眠,确诊6天后基本上好转;我就发个烧到38度多,嗜睡,第三天就降到37度以下,感觉基本上跟正常人似的;上大学现居家网课的儿子开始表现发烧乏力,后来降到37度,嗓子有点痛,但精神还好,可以正常居家学习,享受美食与娱乐。
有网友问我,提前预测到了国家防疫“新10条”,得到了啥内幕消息?
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没啥内幕消息的。
与每个老百姓一样,我平常也关心新冠疫情与防控的变化、走向。
我与一般人不同是,我是一个学者与管理咨询师,即使不是我工作范围的事,但只要关心了,关注了,也会釆取专业分析思维及与我性格一致的思维方法,如此得来的想法、观点,可能会比一般人靠谱一些。
所以说,这次预测比较准确,与我运用的一套思维方法有关系。
03
前面我提到的思维方法,我以前在管理咨询中常用于帮助企业对环境趋势进行预测。
趋势预测,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都重要。
趋势预测,小到我们生活用品消费趋势预测,中到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商业模式预测,大到宏观环境如科技、生态、医疗、文化、政治等趋势预测。
趋势预测,既涉及未来机会的预测,又包括未来威胁的预测,简单讲,就是预测未来将发生哪些好事情或哪些坏事情。
做好趋势预测,就能比一般人抢先发现与抓住机会,获得成功与发展。或者领先一步嗅觉到威胁,然后做出避害趋利或两害相权择其轻的决策。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选择大于努力”,这个道理很多人知道,但如果缺乏趋势预测的能力,就做不到正确的选择了,或者只能赌运气了。
我认为,做好趋势预测,涉及基本的思维方式及不同趋势预测需要不同的预测方法。
因为文章篇幅有限,不宜展开多讲,这里就重点聊下我这次预测用到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
这套思维我称之为“理性人格与思维方式”,有6个原则。
04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是现代公民需要具备的素养和判断能力,是当代社会理性思想的基础。据报道,美国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国策。
我看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有点意思。美国高层曾征求马斯克意见,问他如何对付中国?马斯克笑了笑说:继续创新,且加快速度,让它追不上。显然,创新成了美国强大的核心。
我们现在也在提“创新型国家”,但如果缺乏广泛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素质及包容“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估计难以实现。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一般分7个步骤:疑惑产生,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检验,得出结论。
人们往往在“暗示”阶段,容易受到自己想当然的想法或别人观点的影响。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的开始,是不止于“暗示”阶段,开始于“理智化”与“假设”,探究真实问题、真实数据,并具开放和包容地引入多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或方案,然后进行立足于科学求证或实事求是的推理与检验。
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是一件稀缺品。
不少人以为自己是独立思考,其实也只是“随大流”,因为对“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缺乏系统掌握,对事实和观点没有清楚的区分,如果我们把事实和观点混淆,没有深度思考,就会容易被情绪或偏见所掌控,或被别人的想法、观点带跑,容易被洗脑,甚至当韭菜割,自以为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还是人云亦云。
05
世界级视野与情怀。
不划地为牢,才能不容易生偏见,避免狭隘,不以敌视态度拒绝其它国家的好东西。
应该具有开阔、开放的世界视野,对东西方多种文明深入了解、欣赏,有对当今世界的总体性思考与把握。
还有一点,中国人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张载讲的,天下的老百姓、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草木、走兽这些是我的伙伴。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草木、没有走兽的地方,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所以,儒家讲仁爱万物,这是重要的一点。我们都是同胞兄弟,可以结成一个共同体。
既要有历史眼光,立足中国实际,又要有全球视野与情怀,兼收并蓄。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理论观点、学术成果和发展方式,这才是民族性、国家性、世界性的三位一体。
06
平衡思维与权衡思维。
不少人容易把平衡思维与权衡思维搞混。
在趋势与战略选择中,平衡思衡与权衡思衡两种思维,都很重要。但一些人不懂这两种思维的区别而把趋势预测与战略选择玩坏了。
平衡思维是决策中一个高级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决策中考虑周全、完美、理想,甚至还要处理好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们常用的句式是“既要……又要”。
但是在决策务实中,就不一定只有平衡思维一种完美选择了。
权衡思维,不要求最佳方案,只求相对令人满意的方案就行,即包容有缺点、存不足但大体不错的方案。
如果有符合完美平衡原则的最佳方案,当然好。但很难找到。
一味偏执于完美平衡的决策,就易于失败,并耽误良机。
07
穷尽假设,独立决策。
就是要了解多种情况、趋势,多听听不同方面的意见,设计多个方案,与少数人商量,最终还是靠决策者自己独立选择与拍扳。
我在提出“新防控模式”之前,先是釆取“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即通过分析过去的经验以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依据这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在其它地方或情况下的未来趋势和状态。
我当时花了一些时间,收集了国内外防疫各种资料,总结出了防疫驱动因素体系,防疫主要战略,及几种主要的“防控模式”及其走向。
防疫战略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为“拦截战略”。目的是以阻止疫情传染为主,以治疗为次。这种方式重点放在做核酸,找到有症状阳性、无症状阳性、密集者、次密、时空交集者加以隔离,封闭有关场所,阻止城际流动。或者采取更严厉措施,封城,静默。
其特点是有病症的被非正常治疗(如集中隔离),而大量的远多于有病症的无病症者被非正常“折腾”并因此蒙受各种损失;严重状态下整个城市大部分功能停止运转与极度失衡。
时间久了,这种方式无法重复持续下去。
第二种为“治疗战略”。目的是治疗有症状病人为主,且其中大部分病人靠自己居家服药治疗。同时以防疫为次,并将防控措施降至最低级别。其本质特点是有病症的正常治病,无病的正常生活,回归正常秩序。
此战略适于病毒传染强但病死率很低的疫情发展阶段。
国内外目前有4种防疫模式,前3种为拦截性战略,第4种为治疗性战略。
一是城市封锁模式。
这是我国首先使用的防控模式,以城市社会面清零为目标,曾经起到良好的作用。海外一些国家在早期也曾釆取这个措施。
二是精准防疫。
从资料上看,这种方式最早起源韩国,只对部分目标人群核检,然后对有症状、无症状进行集中隔离,让密集者居家隔离,并由国家给予较高的隔离补贴。韩国保健福祉部于2020年6月发表了名为“K-防疫3T(Test-Trace-Treat)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的防疫战略。其模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检查、确诊(Test);(2)流行病学调查、溯源(Trace);(3)隔离、治疗(Treat),即“3T战略”。
后来这种方式到了我国,演变成了全员核检,且有症状、无症状、密集者全部集中隔离,以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的清零为目标。(是否学习韩国的经验,资料有限我无从得知)。
这种方式适于疫情早期,或奥密克戎时疫情人数少的城市。
到了2022年时疫情发生大变化后,在奥密克戎传染快的城市,精准防控失灵了。往往是始于精准防控,终于“封城”或“全城静默”。
三是严厉防疫。
后来,韩国因防控成本太高如给居家隔离的密集者与受疫情影响企业补贴过大而承受不起,便由清零目标改成最低疫情人数与重症人数为目标。
在“精准防疫”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拦截性防控措施,设计了五级防疫响应级别,从低到高是1级、1.5级、2级、2.5级、3级。为防止层层加码,什么情况下釆取哪一级防控措施,都有明确规定。新防疫响应级别的认定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一周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数”,低于0.7人为1级,0.7人及以上但低于1.5人为2级,1.5人及以上但低于3人为3级,3人及以上为4级。
并且韩国的防控措施一般不封店,只是限制顾客人数与社交距离。
如达到最高级别4级即疫情进入大流行状态、全国防疫和医疗体系负荷达峰值时,釆取的防控措施是禁止除了上下班之外的外出,不准4人以上聚会,晚6时之后禁止2人以上聚会,公众聚集设施不得在晚9时之后营业,夜店等娱乐设施禁止营业。
四是常态防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共存”,属于治疗战略。
釆取常态防疫的时期,往往是在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到了病毒传染强但病死率很低的阶段。
另外,据国内某知名医学专家讲,共存并非躺平。而是在拥有疫苗、治疗手段之后及大规模推广接种的可控状态下进行的。
以色列在放开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采取“用口罩代替限制措施,用疫苗代替封锁。”
韩国自2021年11月开始放开以来,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向国民公布放开目标,然后分成了多个阶段逐步放宽防疫措施的。
然后,我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这也是一种趋势预测方法。
“关键事件分析法”,指在研究中确定对研究主体有重大影响的主要事件,再评定该事件与社会主要趋势的趋同性,对主要公众的吸引力。如果事件的趋同性和吸引力越高,它发生的概率也会越高。
在“新10条”发布之前,保定疫情闹得厉害,网络上不少人批评保定“束手无策”、“混乱”。
我没受网络大多数人观点和自己情绪影响,而是大量收集保定居民自己的描述,然后与我掌握的各种疫情防控战略、模式、趋势相结合,从中发现了我国防疫新的重大变化与新的信号,最后发文提出了我国“新防控模式”6条建议。
08
用确定性思维发现不确定性未来。
注意,预测未来并非完全靠想象与讲故事。不少预测失败,大多完全建立在不确定性上的。
正确的做法是,用确定性思维发现不确定性未来。
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09
同趋势站在一起。
要有面向未来的好奇心探究心,有向往世界先进的思想、科技、文化、审美的追求意识,站在具有长远意义整体意义的先进驱动因素一边。
不要耽于“路径依赖”,不要守旧,更不要冥顽不化。
否则就会落后挨打,或被淘汰。
以上谈到的6点,是我提出的“理性人格与思维方式”的几个原则。
“理性人格与思维方式”是一种修养,不仅适用于趋势预测,还可以用在生活与事业规划、策划及其决策上,帮助我们方方面面提升成功概率。
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出版著作《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