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它和银杏、水杉、银杉并列为“四大植物活化石”。每逢花期,珙桐一树白花在绿叶中摇曳,宛若千万只白鸽栖息于树梢作振翅欲飞之态。
其实,珙桐像是白鸽翅膀的两片白色大花瓣是由珙桐叶转化而形成的苞片;苞片内有棕色球状花序,恰如一羽白鸽头部的“眼睛”和“嘴巴”;黄绿色的柱头极像白鸽的嘴喙。因此,珙桐多被世人形象地称为“鸽子树”。
谭微道,是一位法国天主教神父皮埃尔·埃蒙·大卫(Pierre Armand David 1826—1900年)的中国名,也是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1869年珙桐花开之季,大卫在四川穆坪(今宝兴县)首见珙桐,远望一树树白鸽迎着微风轻轻舞动着双翅,美丽而祥和,他被眼前的奇景迷住了,断定这是新的树种,随后就将采集的标本寄往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植物分类学家拜伦(H·Baillon)于1871年在该馆出版的杂志中,根据大卫的这份中国标本建立了单种新属珙桐属(Davidia),其拉丁属名就是珙桐的发现者大卫。
1888年,法国植物分类学家阿德里安·勒内·弗朗谢(Adrien René Franchet 1834—1900年)的《谭微道植物志》(Plantae Davidianae)出版,书中首次刊登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珙桐花的彩色纵剖图——素描和彩色渲染让花枝显得栩栩如生,在夸张的苞片上,可以看到细致清晰的脉络。如此美丽而传奇的珙桐花,引发欧洲园艺界的轰动,珙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这也自然引起了花木商人的注意。
1899年,首次来华的英国人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年)受英国维彻花木公司老板哈里·维彻(Harry Veitch)爵士派遣,前来采集珙桐种子的。1903年,珙桐被引种到英国,以后又传到其他国家,成为欧美园艺界的重要观赏树木。1955年,美国华裔学者李惠林博士根据珙桐属(Davidia),建立单种珙桐科(Davidiaceac)。
1954年4月,新中国的周恩来(1898—1976年)总理赴瑞士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在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城市里广泛种植的珙桐故乡就是中国时,周总理连连称赞,感慨万千,回国后,他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
考察发现,我国野生珙桐分布很广,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四川峨眉山、湖南天平山等处都可以见到零星或小片的天然林木,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1200~2500m的山地,湖南桑植县八大公山珙桐湾有株“珙桐王”,胸径1.6m,树高35m以上,经鉴定树龄1200年以上。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发现了近10万亩(1亩≈666.67㎡)珙桐群落,在国内尚属罕见。
经过我国园林工作者多年不懈地人工引种栽培,珙桐现已在上海、杭州、南京、青岛、郑州等许多城市的公园里安家落户,供人观赏。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也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最北位置。
“昭君出塞”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结为夫妇。在王昭君的故里,今湖北兴山县万朝山仍有野生珙桐种群,当地民间流传:身处异邦他乡的王昭君思乡心切,隔三差五地让白鸽为她千里传书,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故乡的树上,天长日久竟化作为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
其实,鸽子只认窝,不认主人,无论有多远,只要把鸽子放出去,它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张九龄(678—740年)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日本侵华作战部队序列中,曾有专门的信鸽部队随军作战,担负战地情报传递工作。二战期间,美国支援中国抗日的美国陈纳德(1893—1958年)将军及“飞虎队”前往中国时,也曾带去数百只信鸽。今天,这些信鸽的后代仍在我国 *** 的一支部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