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正确停顿(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正确停顿(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正确停顿(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

《尚书》篇往期文章

【内容全解读】《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篇上——“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书籍

【内容全解读】《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解读《尚书》2——“尚书再造”伏生传经

本期文章越越老师先给大家介绍央视综艺《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中大禹治水分九州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周朝末年的小伏生在学堂里面背诵的这一句么。

“禹敷土,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

——《尚书·禹贡》

意思是“禹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时,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姒禹,即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

大禹塑像

当时的黄河泛滥,洪水肆虐,无数良田被淹,饿殍满地,民不聊生。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疏凿梁山,治理壶口和龙门,以疏通之法治理黄河,即使壶口险要、黄河泛滥,疏通治水之法最终奏效。而当年的姒鲧治水,用的却是堵塞之法,方法没有用对,导致九年治水仍然失败。

(黄河壶口瀑布)

刘禹锡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禹也正是吸取了父亲姒鲧的教训,让这一次的治水最终大获全胜。

大禹治水过程中,形成了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等为内涵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夏王朝的建立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成立夏国,奠定九州边界。

“芒芒禹迹,化为九州。经启九州,民有寝庙,兽有茂草”

——《左传·襄公四年》

意思是在辽远的夏禹遗迹,分为九州,开通了许多大道。百姓有屋有庙,野兽有丰茂的青草。

由此可见,大禹划分九州,成立夏王朝对于当时的百姓和自然、农业生态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百姓有房屋所居,家畜野兽有食物青草得以繁衍生息。

而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朝代的诞生,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进步。而王位更迭方式也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

(第一个世袭制的君王——禹之子 启)

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而对于夏朝是否是奴隶制国家一直存在争议,夏商周断代史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判断奴隶制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生产关系,不同于奴隶制社会的古希腊,50%社会人口为奴隶,古中国的所谓奴隶大多是宫廷人家的侍从,以及部分社会生产劳动力,在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地主制度十分猖獗,造成 *** 与南人大多归于地主而耕田生活。但这样的情况仍是个例,并且人数占比较少。因此,在越越老师看来,古代中国确实存在奴隶,但并不是奴隶制社会。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

对于夏王朝,越越老师在此做简单提及,相信在时间和科技的加持推动下,历史的真相早晚都会清晰地呈现到我们眼前。

有哪九州

节目中,大禹和他的子民们提到了古冀州,冀州是大禹用脚印,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而古人也称大禹的足迹为“禹迹”。

大禹用了十三年,走遍了华夏大地,与黎民同心,合力治水,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禹治水,以黄河为主流,容百川而东流入海,黄河水也因此奔流不息,灌溉良田,给百姓带来生机,成为了养育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母亲河。

冀州是如今河北、山西两省的全境,再加上河南、山东和辽宁的一部分,可以说地域相当广阔。

冀:北田共。北田,北方的土地。共,拱。北方,对古人来说,是祭祀时所面对的方向,也是神灵所在的方向。“斗北而众星拱之”,因此,古人对北方怀着一种崇敬的心理。冀的意思解读为,北方神圣的土地。

《尚书》的作者孔子的家乡在山东曲阜,属于古兖州,在冀州之东,位于济水、黄河之间,是如今的河北南部、河南的东北部和山东的西部。

渤海、泰山之间为青州,也是伏生的老家,是如今物资丰饶、海产丰富的山东半岛。

青,东方色也。――《说文》。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青州,纯粹的方位概念,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黄海、泰山与黄河之间为徐州。

徐,安行也。――《说文》。

我们现在也经常说:徐缓。徐州为什么用徐缓来形容呢?因为徐州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宽广而水势徐缓是它的明显特征。徐州,因水势而得名。

淮河与海之间是扬州,是如今的长江下游地区,是如今的江南一带。金文的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的样子。献玉于王,一语道破了这个地区以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扬州,因良渚文化而得名。

大禹当年,把天下田地赋税分为九等,一等最高,九等最低。当年的扬州土地,就被大禹划分成了第九等,而如今的江浙沪GDP位居全国前列。

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豫: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大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可能分布在高纬地区。豫州,因为象群频频出没而得名。

华山南部、怒江之间为梁州。突然隆起的地方,比如山梁、屋梁、鱼梁等等。四川盆地海拨虽低于黄土高原,但它是阶梯状突然隆起的。梁恰如其分的道出了这种地理特征,因此得名。

黑水与西河间为雍州。雍,塞也。这是一个与其它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剧烈冲突的一个地方,边塞、关隘是这个地方的特征,并因此而得名。

雍州在祖国的大西北,那里盛产美玉,昆仑山下,自古就有少数民族定居。

(夏王朝图)

雍州在祖国的大西北,那里盛产美玉,昆仑山下,自古就有少数民族定居。

前几期文章有一篇关于昆仑山天池的神话传说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链接跳转阅读:

【课外拓展】天山的故事1:瑶池传说——西王母与周穆王的故事

【课外拓展】天山的故事2:瑶池的来历和雪莲花的传说

这也是九州的来源,自此九州分定,华夏民族生生不息。

《尚书》记载了几千年前的中国。

伏生岂能不护书,讲书?

华夏子民岂能不铭记九州,敬爱大禹?

直至今日,在浙江绍兴的大禹祭典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为了国家级别的祭典。

自古以来,大禹同炎黄二帝一样,是华夏儿女一直遵奉和祭祀的祖先。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启,祭会稽大禹陵,启这一祭禹方式,首创祭禹祀典之先例,是国家祭典的雏形。大禹死后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数千年,承传不绝。

大禹陵庙几千年祀典相继,是后人学习大禹明德、弘扬大禹精神的明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中华民族起着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

【拓展】大禹治水的工具

相信认真看节目的同学都注意到了大禹和民众治水时手持的工具。

耒lěi耜sì(音念磊寺),是那个时候人们用来翻土耕种用的农具。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最初是先把一片森林放火烧掉,然后用石刀挖洞种植,烧过的树草灰烬就成了原始肥料,这就是“刀耕火种”。但石刀挖的坑太浅,不容易生长,还会有鸟儿动物来吃,所以必须要深挖坑,把土翻出来,种子丢进去后再盖土才行。

但当时没有铁器,石头也不方便,于是人们就把木棍一头削尖,靠近尖头部分绑上短横木,这就是耒耜,耒是柄,耜是柄以下部分。使用耒耜的时候,脚踩横木,尖头就能入土,方便省力。

一次挖一个坑还是很不方便。相传有一次,神农看到野猪用嘴拱土翻土找食物吃。他见野猪拱过之后,两个獠牙位置留下了很深的坑印,于是受到启发,改进了耒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由于这种耒耜能挖土,所以大禹就拿着它进行挖沟排土,治理洪水了。

耒耜一种用到秦汉,直到汉代出现直辕犁后,耒耜才逐渐消失。不过,这种形制却作为挖土工具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只不过被改造成了铁锹等工具。

同学们,这段时间越越老师和禾妍老师都在准备自己的考试,因此这段时间没有更新,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声抱歉。

呈现更多更好的内容!

更多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正确停顿(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