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是以东经120°为中央经线的标准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为适应中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西安临潼区(授时台在蒲城县),前身是陕西天文台。现在的时间是原子时,并不是真太阳时,授时中心放在哪里其实都一样,中科院把授时中心放在西安,主要是方便短波授时和长波授时。
短波授时信号通过天波和地波传输。地波可以传输100公里,天波的话,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长波授时信号的地波作用距离为1000-2000公里,天波信号为3000公里。
低频时码授时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波授时,它适用于区域性的标准时间频率传输。国家授时中心采用载频为68.5KHz的连续波时码授时体制技术。电波钟/电波表可以接收这种信号。国内唯一的民用电波授时基站在商丘虞城县,俗称丘波,商丘电波台周围1500公里(天波1500公里、地波500公里)范围内均可接受丘波,对电波钟/表进行自动对时(商丘电波台5:00~8:00停机维护),授时精度地波0.1ms、天波1ms。
授时中心的设置,主要是考虑传输距离,中国的大地原点(几何中心)在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东经108°5525",北纬34°3227")。授时中心和授时台在大地原点附近,方便长波授时和短波授时的全面覆盖。
授时中心与国家标准时间基准经线无关。另外,中国标准时间的基准经线是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虽然120°经线穿过杭州,但并非以杭州为准,杭州不要想太多。另外120°也并非只穿过杭州,山海关南门望洋楼也在120°(东八区中央经线)、洛阳校场街的经度约112.5°(东七八区分界线)、剑门关经度约105°(东七区中央经线)、罗布泊经度约90°(东六区中央经线),这些都是巧合。
乌鲁木齐时间是东六区时间,并非东五区时间。乌鲁木齐时间的前身是中国回藏(新藏)时间。民国时期曾经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但实际只使用一个标准时间报时(1939年6月1日前用中原标准时间,1948年3月1日前使用陇蜀时间)。延安时期,新华广播电台将“中原标准时间”称为“上海时间”,建国后改称“北京时间”,一直延续至今,“北京时间”的时标(简称)是“CST”,是“中国标准时间”的首字母。
民国时期划分为五个时区,长白时区(127.5~135.1°E以东,UTC+8.5)、中原时区(112.5~127.5°E,东UTC+8)、陇蜀时区(97.5~112.5°E,UTC+7)、回藏时区(82.5~97.5°E,UTC+6)、昆仑时区(73.4~82.5°E,UTC+5.5),其中长白时区和昆仑时区面积很小,并无太大意义。而且,民国时期都没几家有钟表,划分时区其实并无意义,即便分时区也只需以山海关嘉峪关为界划分为三个时区:新疆 *** 两省约73.4~98°采用西部时间(UTC+6)、东北九省采用约120~135.1°东部时间 (UTC+8.5)、其余各省约98~120°采用中部时间(UTC+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