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前几天有人留言说:京剧《玉堂春》里的唱词,有很多文字错误,修辞错误,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许多文字要重新考究。
其实这位的言论可不止他的新发明,如果大家注意过去的一些文献,从民国那时候起,就有人纠结京剧;或者说传统戏曲的唱词、情节、服饰等等的所谓不合理,他们言辞凿凿,信心满满,发誓要修改纠正这些不合理和这些错误!
可是奇怪在什么地方呢,很多的所谓文化人,把他们认为的所谓错误给改了,把不合理的情节也给改了,把不符合历史的服饰给改了,他们辛苦半天,可结果却是台下的观众他不认!
明朝和满人服饰演唐朝故事的《大登殿》
这就很要命,弄得这些人白费了半天力气,人家艺人还是照样按照他们认为的那个所谓不合理,所谓错误,该怎么演还怎么演,该怎么穿还怎么穿,该怎么唱还怎么唱,而观众,他还是欢迎老的反对新的,明知道有不合理,人家就接受,你说气人不气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任何学问知识,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原理,那么没有搞这种专业的人,他看到的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他并不清楚,他认为的往往只是他认为的,和真相没有半毛钱关系。
《摘缨会》用明朝服饰演列国故事
比如京剧有些唱词不合理,有些唱词错误这个问题存不存在呢?存在,但它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传统戏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戏,就是它流传到现在,是有一定历史年代的。
当时写这出戏唱词的时候,这位编唱词的作者,可能就是一位稍微认识点字的艺人,他写的时候,由于文化以及认知的局限,往往会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混淆甚至写错,这个在当时的那个历史环境下很正常,这一点和京剧的来源也有关。
京剧的来源就是花部乱弹,是“俗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看点也不是文本,而是艺人的技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戏曲的故事情节往往都比较简单,唱词的文学性也比较低的原因,因为重点不在这里。技艺的展示才是乱弹剧的重点,这一点与西方戏曲不同,与昆曲也不同,往往板腔体都是如此。
执马鞭代替骑马的传统戏曲
那么有人又说了,我们现在艺人的文化程度普遍都提高了,剧团里又有专业的编剧,为什么不把那些错误纠正过来,把不合理的修改一下呢?
要我说,没必要。新编戏你尽量避免就可以了,传统老戏,还是不要给人家瞎动手为好。
试想一件青铜器,上面有很多破损,斑驳陆离的,你为了这件器皿的完整正确光洁,你会用砂纸打磨,抛光,填补翻新吗?旧的就是旧的,文物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传统戏曲我们同样应该适用这一原理,保留就可以了。
青铜器
另外一方面,你伤筋动骨,带来的不只是词这一方面的改变,虽然是合理的,但同时带来的就是原唱腔字音也被改换了,唱腔的四声如果还照那个字音唱,而实际的字的四声却是另外被所谓改正代替的字,那么就会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演唱出来的唱腔全都是倒字别字,因此唱腔会歪七扭八,奇怪不已。
所以,艺术是一门大学问,门类繁杂而细致,牵扯很多的东西,特别是一门已经固定下来基本趋于完善的艺术形式,改变是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是一个外行想当然只看表象就可以动手和想改就改的。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