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长期演化的产物。从意识的真正发生过程来看,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就是说,意识的真正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摘自
《马克思文集》
可能今天提出来的这个观点很多人都已经提出来过了,在我看到的教育体系中也有很多学校为之付出了卓绝的实践,但是很遗憾的是可能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没有在顶层设计上对这种教育制度进行最深刻的剖析,而没有顶层设计的体系,最终发挥的力量是及其有限的。所以今天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略微整理一下,希望提供一种教育改革的可能性的存在。
本文章分为以下五个章节
第一: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A
第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第三:新体系的逻辑背景和运作模式
第四:新体系所需要的顶层设计及配套设施
第五:为什么中国是最有可能实践的国家
第一章:我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从建国开始的扫盲运动义务教育,到嗡嗡嗡后的恢复高考注重知识,到今天的教育改革自主招生应该说中国教育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让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走到今天最坚实的基础就来自于中国的教育,作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一名中国人,又在西方国家学习教育学多年的学生,当我回过头来看待中国教育的时候,我由衷的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报以最诚挚的感谢。无论中国的教育制度有过多少非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世界上,乃至人类的历史上最成功的教育制度之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差的基础上,让如此多的人民提升了基础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知识,并且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无论是工农兵大学,还是一考定终身,还是现在的自主招生。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公平。
就如同民主和自由是对立的一样,公平和效率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无法得到完全的统一。
我还记得我上大二时写的一份paper,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大概的内容就是
“作为一个老师,在教育一个班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时候,是应该把个人的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更公平,还是应该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精力,让所有学生达到一样的认知水平更公平”
这篇paper我写了大概半个月,改了7稿还是8稿,最后得了6.5分,算是我这几年中分数比较高的一篇paper了。虽然最后我依然没有得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是我有了一个观念,绝对的公平是并不存在的。
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只要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和录取,就谈不上公平可言。
那么我想列举一下中国教育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1,最被诟病的就是不同省市的录取率问题。
作为大河南考生中的一员,对此我深表不满,但是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户口和人口流动的问题,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问题。
我曾经设想过,如果北上广深的录取率和河南山东一样的话,估计北上广深的房价一定不会有今天这么离谱。
2,考试方式的问题
无论是一考定终身,还是自主招生考试,还是综合评定,我想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在于公平,公开,公正。
但是这里面所牵涉到的利益简直不敢去想,牵涉到的灵活和公平的问题,一想就会头疼的不行。
3,各种加分的问题
无论是体育特长加分,比赛优胜加分,还是少数民族加分
只要有人加分,就有人被减分,但是想改很难很难,牵扯到民族政策等一系列的问题。
4,应试教育的问题
我从来认为应试教育的出发点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不靠考试靠所谓评定。现在中国教育就没有任何公平性可言
但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并不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是以难度区隔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考试。所以就必须有大量的偏题怪题的存在来区隔不同学生。
5,各种补习班的问题
各种补习班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交织的产物,
身体是素质教育,大脑是应试教育,催生出来的四不像就是各种补习班。
6,选择专业的问题
据报道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的工作
这个是专业设置所带来的相应问题,也有很多学生为了上一个想要的大学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等等等等,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被解决,可以被疏导,可以被克服。在我看来答案非常的悲观,不可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走过的路,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再走一遍经历同样的折磨么?
作为一个已为人父的我,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1894年,大英帝国的科学家们为一件事情绞尽脑汁。彼时的伦敦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亚于今天任何一个大都市,那个时候汽车尚未普及,交通运输全靠马匹,据说整个伦敦有数以万计的马,所以站在当时的伦敦街头,一眼望去除了人就是马,情形大概就像把今天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全部换成马那样壮观。
让科学家们感到头疼的是,这些马除了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农作物之外还会制造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堆积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让整个伦敦城都变得臭烘烘的。如果赶上下雨,场面就更加不堪了。按照当时的情形发展下去,人们作出这样的预测:到了1950年,伦敦的每一条街道都会堆积着九英尺高的马粪。预言家们甚至认为马粪将成为全世界城市的梦魇,1930年纽约市也将被淹没在臭不可闻的粪便中。
所幸预言没有应验,采用不同动力的汽车在随后几十年里逐渐取代了马匹。1895年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在美国出版,取名为《无马时代》。有意思的是,在“无马时代”到来之前,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们却在思考如何解决马粪的问题,听起来颇有些黑色幽默。
《破译黑天鹅》一书的作者曾在书中回顾了这场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马粪危机”,以此来试图说明我们正处于一场时代巨变中,作者认为人们总是轻易聚焦在单一的趋势、发展或者某个偶然事件上进行推演,然后贸然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体现在马粪危机中就是太多研究者被眼前的马粪拴住了思考的缰绳。
对于人类而言,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可能是身处某个时代巨变中却对此浑然不知,有些人感受到了变化,但仍然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预判。
我们面对教育,我们的思考可能和上面的故事有很大的类似的地方。“即将进入汽车时代的我们,却一直为了优化马粪而努力”
那么我们回到我们问题的原点来看待一下
就像解决“马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去思考的核心问题,一定不是“如何减少马粪“而是“如何有更好的出行方式”
思考层次的不一样决定了解决问题多样性的可能
1,最被诟病的就是不同省市的录取率问题。
2,考试方式的问题
3,各种加分的问题
4,应试教育的问题
5,各种补习班的问题
6,选择专业的问题
以上提出来的这六个问题,背后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高考”
那么,我认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就不应该是
“如何让高考更公平”(70%的人一直在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而是
“有没有更好的选拔人去接受不同等级的高等教育的方式”
当我们思考
“有没有更好的选拔人去接受不同等级的高等教育的方式”
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条路也有很多问题,无论是靠素质,还是靠推荐,只会让更多的人陷入到更大的不公平当中去。
那么我们将问题再一次转换
不去思考
“有没有更好的选拔人去接受不同等级的高等教育的方式”
而是去考虑
“社会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才?”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社会需要的真的是学历么?真的是一本 *** 的区隔么?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这些学历背后对于个人能力的背书
那么如果社会上有了更好的方式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对于个人能力的评价体系,那么现有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那么依附于高等教育制度而诞生的选拔制度“高考”,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呢?
那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是什么呢?
第三:新体系的逻辑背景和运作模式
首先,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下我们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
PS:我们首先在这里说的教育是指的工作能力的教育,而不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方面的教育现行教育制度也无法进行筛选。
我们会发现他在设计上是出于几个基本逻辑的
1,为了降低社会整体在选择人才时的成本,所以将大学分层不同级别(如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是有必要的。
可以帮助用人企业快速便捷的选择所需要人才。
2,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最优等的教育资源如(北大,清华)是及其有限的,所以应该让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
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去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3,专业的划分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专业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
学生应该去学习自己专业内所需要的相应课程
以上这三点,就是现行教育所搭建的基础
但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我们会赫然发现,现行教育的基础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牢靠么?
1,大数据所带来的可能性
在过去数据闭塞的时候,我们选拔一个人才只能依靠专业机构给的认证,就好像在过去我们买东西去大的商场会感觉质量更有品质,但是今天我们买东西在电商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判定一个产品的优劣。
那么教育也是一样的,在过去用人单位只能凭借一个 ***
在未来能否追溯到这个人历史所有过往的教育经历和成绩来筛选呢?
如果可以,大学品牌的背书就没有那么的重要了。
(所以大学的分类没有了意义)
2,互联网所带来的可能性
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教育是非常昂贵的,一个老师的教育资源非常的有限只能传递给少数的学生。
但是在互联网的今天教育资源已经可以便宜到几乎为0的地步。比如“可汗学院”和“各种公开课”
一个能力高的老师,可以同时将知识传达给成千上万的人。
那么选拔一部分人来接受更好教育的逻辑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分老师学习没有了意义)
3,跨学科学习的可能性
当学习的成本大幅下降的时候,所谓的专业划分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这一出发点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划专业学习没有了意义)
以上这三点意味着,我们所追求的所谓的高等教育所在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如果我们一时不到这种改变
就像上面“马粪危机”说的一样
对于人类而言,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可能是身处某个时代巨变中却对此浑然不知,有些人感受到了变化,但仍然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预判。
同时,如果高等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高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那么上面困扰我们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技术条件下。我们需要通过人为的手段,限制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去学习那些成本几乎为0的教育资源。并且让无数学子为了这个资格拼的头破血流,十几年过后,当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觉得是人类自编自导的一出荒诞悲喜剧。
那么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的要取消大学,取消老师,取消专业么?
真正的改革从来不是消灭,而是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模式将原来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起来!
在系统的介绍新的体系之前,我想先说说这个体系可能带来的好处。
1,每个人可以去选择学习他自己喜欢的知识,而不用为了去哪个名校而改变自己的爱好
2,用人单位可以更精准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3,学生们需要学习掌握知识,但不需要去学习那些偏题怪题,只需要掌握能力就好
4,教育做到了相应的公平,每个人都有享受到基本一致的教育资源的可能性
5,每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也更加真实,有能力的人不会被一次考试所耽误,没有能力的人也不会蒙混过关。
6,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不再受到束缚,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也不会丧失学习的机会
那么这个体系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所有打过游戏的人都知道,技能树的模式。
在这里简单的说,将所有知识分为,基础性知识和高等教育知识
基础性知识为“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
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学一年数学,小学一年级英语等
高等教育知识为“现在大学所学习的知识“
比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因为打破了知识的的学习资格的限制,所以不再需要选拔性质的考试,而是需要通过性质的考试
从而避免了基础不牢所带来的问题。
比如在过去,小学一年级数学考了60分,并不影响去读小学二年级
但是在新的模式下面,每一门课可能必须正确率必须到达90%(去掉了偏题怪题,只剩下基础的知识)才能通过相应的考试。
才能去进行更高层级的考试。(这里注明,考试不通过依然可以去学习高年级的内容,但是系统并不认为你获得了相应的认证)
在大学也是一样,可能一门专业课程,分为3-5次考试,只有每次考试都拿到了90分的成绩,这门课程才算通过。
而通过了十几,几十门的相关课程,就自动获取了关于某个职业的职业认证。
专业可以不受限制的学习下去,只有凑够了一系列的积分,就可以获得相应专业认证。
第四:新体系所需要的顶层设计及配套设施
有人或许会说,你提出的这一套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无论是远程课堂,还是学分制度都是十几年前都有的东西。包括现在的公开课,不是做的如火如荼么?
是的,真正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认知,是人与人之间协作方式的转变。
需要的不是一两个技术点,而是如何将这些技术集成起来
就像在IPHONE出现之前,IPHONE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只是没有公司将他们组合起来。
新体系所需要配套的设施
1,国家需要在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面普及互联网和电脑设施。
只有拥有这些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难度:一颗星
原因:咱们国家不差钱,不差产能。
就算人均一年信息化的成本是1000元(网络服务费用,移动硬件费用)按照一个亿的中小学生数量,也就1000亿左右
和每年上万亿的教育投入相比,是可以承受的
2,国家需要对中小学,大学只能进行梳理
不再有大学的所谓品牌,
大学以后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
比如我想学习到过去清华老师讲授的课程,哪怕我在偏远地区的一个专科学校,只要我选择一个专业的内容,就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
作为一个学校,清华只提供教学楼和宿舍,供组织学生来学习。收取相应的场地费就可以了。
如果报名的学生格外的多,就通过价格门槛来区隔相应的学生就好了。
吸引学生到一个大学学习(或者中小学)
可能更多的是校园环境,学校的兴趣社团等因素。
难度:两颗星
原因:基础设施是现成的
3,将知识进行分类处理(技能服务抽离出来)
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唯一需要保留的是体育部门和社团活动部门。因为这个需要有相应的老师带领团队来组织
在高等教育中,凡是需要进行动手能力和小团队学习的专业,将成立特别的专修学校,供一部分专业学生进行学习
这些学校,全部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进行。
例如:“医学”“表演”“体育”等等这些学科。
(PS:个人认为随着VR等技术的进步,很多这种小班教学和实践的课程也能被划归普通课程)
难度:三颗星
原因:绝大部分此类专业都有专业课考试,和现行制度基本匹配
4,国家需要建立起来后台大数据系统,对所有成绩进行监控
在国家层面建立起来整体的数据系统
让每一个专业的每一个课程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是否通过都可追溯可公开。
至少作为个人可以随时查看到,也可以提供给用人单位。
难度:四颗星
原因: *** 希望拥有这样的数据,虽然建立起来有难度
5,国家将教学和科研进行剥离
难度:五颗星
原因:本来现在就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只是需要更加细化
6,国家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重整
将现在凌乱的中小学,大学的教育进行整体体系化的梳理。 *** 材,统一大纲。
整编:”专业设定委员会“负责重新对全国的专业类别按照新的体系进行梳理
整编:”考试委员会“对于所有专业的认证考试提供解决方案
整编:”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视频和文档的整合和录制更新
整编:”教育问题反馈中心“对每一堂课所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回复和整合
现在中小学所有的教师将不再担任授课和校验的任务,转变为辅导老师
负责维持有效的课堂纪律,组织学生的活动
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
难度:十课星
原因:改变老师固有的教学习惯和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第五:为什么中国是最有可能实践的国家
应该说,中国的教育走到今天,已经是问题重重,积重难返。出动任何一个利益链条都可能带来绝大的反弹。
所以必须用一种新的游戏规则来从顶层来规范
在资本主义国家
一切的革新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资本的增值
包括教育也是这样的。降低利润,甚至没有利润的事情,没有企业愿意去做
在中国则不是这样。中国绝大部分的学校的,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依然在国家手中。
如果一个事情能够提升整体社会的生产力,提高整体社会的效率的话我相信国家是有能力也有意愿这样去做的。
而且这样也能体现出来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所以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将教育整天改革放到中国的定策设计当中去
最后说说我的希望
我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可以不被筛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我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是为了求知而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
我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不会问我“爸爸,为什么我的高考分数线会比别人高”
我希望在未来我的孩子可以不必去为了一个文凭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我希望在未来我的企业可以找到有工作能力而不是有文凭的人
我希望在未来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好
我希望在未来中国拥抱改变,拥抱技术,拥抱未来
不愚蠢
2016-3-6日
后记:这篇文章的初稿写在3月6号,这一天我家的小公主3岁了,看着她吃蛋糕时的笑容
我问我自己,我以后要给她什么样的教育,我有能力给她去买学区房,也可以走所谓素质教育的通路,但是我想
我希望她是一个热爱知识的孩子,希望她去走她想走的路,不再为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掌握能力而学习。
我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天空之下,他们是我们未来的期望!
本文在很多细节上需要更多的斟酌,里面也有很多的漏洞需要弥补
比如如何划分专业,需要实践的课程如何选拔,学历专业如何认证,除了授课,作业如何布置。
个性化学习之后班级如何维护,谁负责录制标准化的授课课程,是否允许所有有志于教学的老师去上传视频等等等等
但是我相信一切终究改变,再不远的未来。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汽车跑得更快更安全,而不是如何让马不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