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电子版(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电子版(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电子版(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

我写这篇文案的时候已经是2021年8月14日晚11点10分,相信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情侣已经结束了一天的狂欢,疲惫却又幸福地回到家中,准备进入甜甜的梦乡。(某些“特殊活动”除外)

或许是我想蹭热度想疯了,今天一整天都在想七夕节写点什么献礼比较好。本来计划是写关于七夕的来历、习俗、变革以及其对市场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想了想又总觉枯燥乏味,不如换个话题。

思前想后,突然想到现在的年轻的情侣们以后也会结婚生子、为人父母,而关于孩子,教育无疑是最敏感、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那么这次就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评析。其实关于这点我也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海涵。

首先,我来提两个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也叫填鸭式教育,就是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其接受能力,最后以考试作为判定标准。而我们一般将其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则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进行的教育。

应试教育最早由苏联人发明,后来被苏联抛弃,但是又被当时极度缺乏人才的中国借鉴了去。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素质稳步提升。但是当历史的脚步来到21世纪,这种教育的模式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 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出台各种教育改革的措施,大体的方向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就目前来看,四个字:一塌糊涂。课改之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学业压力不降反增,而那些所谓的拓展活动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又费钱又费时,还耗光了学生的精力,“素质教育”完全成为了笑话。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强行素质教育的后果是什么。韩国的一部剧——《天空之城》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剧中所描绘的巨大的升学压力、扭曲的价值导向和变态的任务指标真实地反映了韩国现行“素质教育”的困境。在异化的素质教育的框架下,任何东西都会被强行量化,成为竞争的焦点。家庭宽裕的孩子还好说,要是家境贫寒,请不起专业的指导老师,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淘汰。

诚然,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已经极大地保障了上升通道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有效地防止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渠道。所以那些在网络上大肆批判我国中高考制度的人其实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真正有理想、有实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人从不会抱怨考试、也不会被所谓“应试教育”抹去了光彩。

我们甚至可以说,高考就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考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它考验着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方法;从高考的结果来看,它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变力、判断力、决断力以及调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不能说赢了高考就能赢一生,但是连高考这么简单纯粹的东西都搞不明白甚至抱有恶意的人一定在未来也难成大器。

现在我们来看看当代中国社会有哪些教育的乱象。

首先是校内。在我们看来,午休仿佛是天经地义的,无论初中高中,就算学业压力再大,也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午休,为下午的学习留足精力。但是现实并非我们想的那样。事实上,有许多高中,甚至初中其实是没有午休的。从吃完午饭后到下午第一节课之间是铺天盖地的卷子,有时可能会因为作业问题或拖堂导致饭都吃不成。我认识一个初二的女生,她的学校就是名副其实的“卷王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没有午休,中午的时间老师会用来讲习题或是做卷子,学习好的倒还好说,但是对于像这位女生这样学习赶不上趟的学生,这简直是虐待,本来上午都已经够累了,中午还得继续,下午又是一轮鏖战,想想都令人发指。

校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或者说是对待学生的态度问题。我们不否认有很多负责任、有爱心的老师懂得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区别要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许多老师搞一刀切,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要求,而且往往是对标好学生的高要求。这种被升学率“ 绑架”教学方法和态度无疑是对学生独立人格的漠视,对班里那些中下游的学生没有任何的提升作用,反而只会让他们自暴自弃。还是拿那个初二的女生举例,他的数学和物理老师是典型的“一刀切”的老师,强行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把作业不打折扣写完,不会写也必须会写,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而恰巧这位同学数学和物理都不好,所以不仅每天熬夜写作业(凌晨两三点那种),第二天还要被叫到办公室训诫,对老师产生了厌恶,成绩更加糟糕,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听起来很离谱,但确是血淋淋的事实。

再来看看校外,问题同样严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泛滥成灾的校外辅导班,“天价班”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家长却乐在其中,不惜花大价钱报各种辅导班,甚至一门科就要报两三个,无情吞噬着孩子宝贵的休息时间。要是有效果倒还好说,但是事实上这些辅导班往往开的是空头支票,实际效果根本不如他们在宣传时吹的那样好,钞票倒是大把大把滚进自己口袋。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的在编教师故意上课留着干货不讲,要学生课外报自己的补习班。我们简单算算就知道,我们保守估计一个普通孩子一周的补课费是500,那么一个月就是2000,一年就是24000,这已经是许多普通上班族一半的工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补课费用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但是又有几个家庭有定力敢让自己的孩子不陷入内卷的漩涡呢?

补课的事说完了,我再插一个小话题。

在和一个做家教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她辅导一个小学生的英语,然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学生连最简单的背单词都不会,还得让她一点一点告诉他背单词的小窍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只有老师手把手教的才会,自己却什么也琢磨不出来。这位朋友感慨道:以前她学英语的时候从没报过什么补习班,只是在校内老师讲授的基础上自己学、自己研究,也能学得很好,但是反观现在的孩子们,完全成为了获取知识的机器,而不会自己动脑、探究。我想这确实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硬伤,从个人来讲,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无法在大学立足;从国家来讲,缺乏创新型人才的国家永远也不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那么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怎么解决?

我不禁回忆起了高二的一段往事。当时我去数学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偶然听到另外一位数学老师说的话:“上面天天喊着说要搞素质教育,我也想搞啊,但是教育局要看升学率,这还怎么弄?升学率是死的在那摆着,我们不逼那也不行啊。要是升学率这事情不解决,素质教育是不可能搞好的。”我想这段出自一位普通高中数学老师的话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教育成果不能唯“升学率”是从,要看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但是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那就是综合素质的量化极易造成更残酷的竞争,但是不量化又无从评定与筛选。这或许正是教育永远的死穴,但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奋斗的方向。

国家为教育改革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总有一天,每个孩子都能被公平对待,每一颗童星都能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更多中国教育的路在何方电子版(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