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惹人喜爱的丹洲古镇
文/丘梓岐
一
辛丑年冬月,从柳州讲课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乘机回深圳,步入候机楼走廊时,听到一位东北口音的游客在打电话,他告知朋友,未来广西之前,不知道广西这么美丽,叫朋友一定要来广西观光旅游,这块土地别有洞天。作为文化学者,从理论角度而言,广西山水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广西的文化特色,以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和交融性为基本。但是,对山水与人和谐共生,还是在壬寅春月饱览柳江河上的小镇——丹洲古镇后,对八桂文化方有更新的认识。
柳州市丹洲镇,襟两江以为池,环崇峦以为障,苍帽山捍其北,珠玉山拱其南,挂榜山列于西,天马山插于东,且三龙过江,连亘皆石而融,结一片纯土,其形如蟾悬月。
一
这是一块活力四射的宝地,也是中国“唯一”漂在水上的古镇,是柳江河上一座椭圆型的岛屿,不输阳朔堪比黄姚。整个岛宽1.6平方千米,居住人口1058人。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所在地,遗留下许多400年前的古迹。居民世代以种植沙田柚为主,岛上种植1100棵沙田柚树,有的树龄已达到上百年。年产沙田柚30多万公斤,果质味甘爽口、蜜香清甜。绿色覆盖的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山怀水抱,犹如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一颗翡翠。
古时以江为路,江河则为生财之道。丹州古镇上通湘、黔、滇,下连粤、闽、赣,是东南地区通往西北边界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古城一时成为方圆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
陪同的柳化控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谢鸿武同志告诉我:“丘老师,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南端的丹洲古镇,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农历乙酉年)置,为怀远军治。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老堡乡。据《清一统志•柳州府》记载:平洲‘在怀远县(治所在今丹洲镇)北七十里。广数百亩,可以耕种’。政和元年(1111年,农历辛卯年)废。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农历甲子年)复置,属融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农历丁巳年)废。十四年(1381年,农历辛酉年)复置,属柳州府。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农历辛卯年)移治丹阳镇(今丹洲镇)。1914年怀远改称三江县,直到1932年县治所在地迁往古宜镇。”
谢鸿武书记还说,这座古城因景色秀丽、果子飘香,恬静清幽,吸引着无数的游人。目前,景区有农家旅馆52家,每年11月初都开展柚子节活动,游客可以在古镇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尽享农家之乐。主要景观有福建会馆、北门楼、古城墙、古书院、东门、柚子林、古县衙门、城皇庙、古民居建筑等。
一
其实,丹洲古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街。它是村里的主要道路和市集。商人和村民都会在这里进行买卖交易。有的村民一边卖货一边还干着自己的家务农活,一种小国寡民的慢生活,朴实无华,不急不躁,留下的只是庭院毫不掩饰的清幽与惬意,这样的情境宛如一云淡风轻女子。
一
游览中,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县治丹洲东门内文昌宫,一所创办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秋的“丹洲书院”。驻足“丹洲书院”简介牌下,恰好书院创办时间与广东林召棠(1786—1872年)高中状元的年份吻合。1823年(农历癸未年),广东吴川县林召棠为清道光癸未科状元,这一巧合,意味着广东、广西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文化的相互传播、影响、交流都很大。神奇的是,广东对口帮扶三江侗族自治县,也是广东省吴川市(县),难怪有“两广是兄弟”的口头禅。
一
一
据了解,199年前丹洲书院创办的经费由原怀远县上瓮、斗江、琶团、独峒、古宜、丹阳、沙宜等地区人士捐资建成,黎平学府石亮玉捐银折钱6200文,丹洲盐务官欧阳氏遗产租谷400余担和融安县长安镇4间店铺租金,作为办学经费和山长、教读、学长及院夫俸给。书院校舍及活动场所占地面积约7.5亩,教室3间,另有厨房、仓库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书院及考棚改建为两等小学堂。1927年改办三江县立第一小学校,20世纪30年代改为丹洲乡中心学校、丹洲小学,今停办。这座历史悠久的书院,分为文峰校门、宿舍、讲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和桃园,院子里种满了桂花、紫薇等名贵花木。
一
丹洲书院的角落有两块石碑。石碑上铭刻的文字记录了清朝光绪年间,丹洲书院文人骚客云集的盛况。东面的斗江、古宜、甚至是贵州的黎平的学生也来到这里读书。清朝至民国,生员最多时有800余人。
一
丹洲书院为古城诗书育人培养出了同盟会会员刘锡镐(1880—1913)等近代著名的革命志士。1911年11月10日,刘锡镐在自己的家乡丹洲,遣散自己家人,以杀身成仁的无畏精神,宣布起义。革命胜利之后,刘锡镐被任命为省革命军参谋长。
一
据说,院内的桂花树就是苏朝阳知事所种植。苏朝阳,福建人,曾任济宁州学正,明万历十七年(1589)任怀远县(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知县,知怀远县时,与柳州守道龚一清(1538—1594)应瑶首余金朝之邀亲临丹阳镇(丹洲)实地考察,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最终选定丹洲岛为怀远县新县治地址。尔后,主持筑城怀远城于丹阳镇(即丹洲岛)。后擢升柳州知府。万历三十年(1602年)题准入柳州名宦祠。
一
漫步到中庭天井的厢房,曾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1910—2005)的临时住所。解放前,费老到三江做民族调查时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在当时丹洲名噪一时。
一
由于时间紧迫,只好恋恋不舍离开丹洲古镇。如果作深度旅游,丹洲是不宜走马观花的,无奈陪同的领导公务在身,荡舟而来,也荡舟而去。期盼以后有机会到这里喝喝茶,吃柚子,听听书院里小孩子的琅琅书声。
一
如今,昔日繁华虽已褪去,但宁静依旧的丹洲,不知潜入多少迤逦梦境。在丹洲戏院门口,有一排述说丹洲先贤的石雕墙,仿佛在讲述古镇的岁月沧桑。观看时,发现除苏朝阳知县外,有一位廖蔚文,他是广东龙门举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任怀远县令,因任期内重视教育,接轨科举制度,三江一些人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加速了三江与国家政治文化的融合。
身为广东人,对廖蔚文乡贤数百年后,得到柳州人民的认可,深感荣幸。
一
回柳州的路上,回忆起清康熙年间河南省内乡县知县高以永(1629—1692)任职期间撰写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一
是呀,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的落马,源于没有正确对待当官,把官位看得太重,一当官就荣耀万分,一下台就灰溜溜的。现实中,官位是生不能带来的,死不能带走的东西,当官者既要有能上能下,荣辱不惊的心态;又要强化“官念”——地方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官责任重大。苏朝阳、廖蔚文当官,勤政为民,造福一方,没有做欺负老百姓的事。他俩的人格,有自己的特色和自身的魅力,似丹洲古城遗韵,被更多的后人久久回味。
作•者•简•介
丘梓岐,原名丘国荣,男,1962年10月生于广东惠州, *** 党员。著名党建研究专家、人文学者。现为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员、广东精神文明学会理事,广东老子文化研究会和国学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著有《新时期 *** 人的群众观》《新时期中国 *** 人的和谐观》《 *** 人学习观》《看似寻常—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圳思考》《周易与做人养生》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原创 | 丘梓岐
编辑 | 张英超
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 “今日头条--热心海浪”
一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