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听文章配音请点击↓↓↓】
「链接」
自火车成为长途交通工具之首选,南来北往的火车站理所当然为城市之地标。我国首个“地标”哈尔滨香坊火车站建成迄今已逾120年,而直到1957年4月12日,鹰厦铁路通车后,厦门才有此"地标",当年的厦门火车站是个简陋的木板棚屋,总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一条线路、一个站台、两趟列车,由此可窥往返客流之稀少。
▲厦门火车站
改革开放地覆天翻,厦门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蓦地转为经济特区。建设者们四面八方涌至鹭岛,然因车次有限、站房过小,他们或提前在岛外下车,或提着沉重的行装,在逼仄的厦门站内举步维艰。扩建、提升厦门站的呼声与日俱增,改造老站已是刻不容缓。1983年改扩建“地标”——厦门火车站的发展规划纳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时年5月1日,“地标”华丽转身的战役拉开。随着一阵雷鸣般巨响,顽强挺立二十六年的棚顶板房轰然倒塌,升降机、挖掘机、搅拌机开进现场,劳动号子夜以继日地唱响,焊接钢材的弧光此起彼伏的闪亮,“地标”再生的战鼓震耳欲聋的敲响……
▲厦门站新貌 摄影/李榕
这张形若翩翩白鹭,展翅弄潮的照片,则是厦门地标2014年的版本,是在老站原址上焕然新建,不断完善功能、提升运力,满足春运最大客流量之缩影。
▲厦门北站 供图/福建省大地书画艺术院
而这幅具有闽南建筑特色外观俨如燕尾脊大屋顶的车站,则为厦门“地标”之延伸——位于集美岩内的厦门北站。于2007年9月开工,2010年4月26日投入运营,厦门北站巧融传统文化与面向未来于一体,是国家高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重要客运站,也是集铁路、城市道路、长途汽车、轨道交通换乘及商业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2017年北站新建客运专场开工,12月31日,北进站口投入使用。至此,北站总建筑面积达11.36万平方米,站场规模6台(10站台面)12线。
2020年的厦门南北两站遥相呼应,使偏居一隅的小城跃升为海西交通重要枢纽,由38年前每日不足千人客流的弹丸小站,到春运期间360万人次的铁路交通枢纽,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也浓缩其中。
方便快捷的交通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尽享宾至如归之温馨,五一、国庆、暑期长假不断被刷新的客流纪录展现了游客对特区之美的认可。华灯初上,几声汽笛鸣后,客车远逝,望着流光溢彩的厦门“地标”谁还会去追忆当年简陋得难以置信的棚屋?谁还会联想到当年仅有的几个陈旧站台?谁还能体会到当年冷清到站可落雀的尴尬?
供稿:厦博经济特区纪念馆志愿者 张一骐
音频:厦门市博物馆志愿者 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