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豫东战役中原大捷(豫东战役的真实情况介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豫东战役中原大捷(豫东战役的真实情况介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豫东战役中原大捷(豫东战役的真实情况介绍)

1947年夏,为了摆脱当时各根据地被分割压制的局面,中央令刘邓大军从晋冀鲁豫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同时令山东的华野部队分兵,一部分跳到外线作战,一部分继续在内线坚持。此外,在太岳地区的陈赓兵团也渡河南进,进入豫西陕南地区。三支部队呈品字形在中原大地上展开,半年时间歼灭国军75万人,将战争完全引向了国统区,根据地的压力大为减小。

但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部队严重减员,减员数量超过一半,重武器几乎全部损失。进入大别山地区时,大约只有五万人,难于坚持。先是在内线和敌人兜圈子,试图在运动中捕捉战机,但敌人疲劳、减员,刘邓大军本身也减员,也疲劳,始终未能摆脱被动局面。华野调到外线的几个纵队,也是同样的情况,几乎完全是被动状态,同样是严重减员,补给困难,伤员无法安置。虽然粟裕和陈老总到外线之后,组织了沙土集战役,歼敌9500人,也算是大胜,但并未完全改变中原战局的胶着局面。

1947年底,中央提出,准备以粟裕率领华野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把战火烧到长江以南的敌人腹地去,以调动一部分中原国军机动部队主力到长江以南,来打破中原战局的僵持局面。中央给粟裕的第一个渡江南下的命令是让他从豫陕鄂地区渡江,第一步进入鄂西,第二步进入湘西,之后逐步向湘赣、闽赣、闽浙地区的山区发展,以分散的游击战来扰乱敌人后方,迫使敌人回援长江以南地区。第二个方案则是从皖南地区渡江,直接进入敌人的核心区,迫使敌人从中原调机动兵力回援。

沙土集战役结束后,粟裕请求率刚结束战斗的华野一、四、六三个纵队北渡黄河,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为下一阶段跃进江南做准备。中央同意后,粟裕率部北渡黄河,在濮阳一带整训和补给。粟裕一方面整训部队,一方面开始考虑渡江南下的问题。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了,粟裕也只能考虑具体实施。同时,中央也责令刘邓、许谭、陈谢三个部队,要全力配合粟裕兵团南下,为南下创造条件。

粟裕不是第一次执行外线出击任务。第一次是中央苏区时期,为了打破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局面,粟裕以七军团参谋长身份随七军团北出皖浙赣,七千人的部队长途转战,行程2500公里,沿路减员,又是无后方作战,在皖南遇伏,遭遇怀玉山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剩余仅有五百余人,改编为挺进师,在皖浙赣地区坚持游击斗争,环境极为艰苦。第二次是抗战结束前,粟裕奉命率部渡江南下,进入天目山地区,迫近敌人核心区,但按照粟裕后来的说法,部队仅有二万余人,控制地方方圆五百公里,仍然弄得民穷财尽,无法坚持,最后不得不退到苏中。

而且,粟裕分析了当时敌人在中原的主力部队,主要是整编第五军、整编十一师、整编第七师、整编四十八师、整编二十五师等。整编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是敌人在中原战场的主力部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撤离中原战场。第七师和四十八师是桂系部队,如果让他们回到长江以南,等于纵虎归山,这是桂系最希望的,国军统帅部自然不会愿意。所以,唯一有可能调动的部队,实际上只有整编二十五师。也就是说,粟裕认为,即使他率三个纵队南下,仍然难以真正打开中原战场的僵持局面。

粟裕还算了一笔账。粟裕估计,他率三个纵队约十万人南下,估计沿途减员要超过一半。沿途作战必然会有大量伤员,因为是无后方作战,只能就地安置,这样这些人最后归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实际上等于损失。渡江之后又需要在各个地区留置一部分部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和游击区。这样,最后能够集中用于作战的部队数量不会太多,只有二三万人,敌人也不需要调动中原主力去围攻。而按照粟裕的计算,如果留在中原地区作战,正常情况下, *** 每付出一万人的减员,可以歼敌一个师,也就是三万人左右。

如此算来,粟裕的结论是以 *** 暂时不渡江更好,留在中原地区再打几个大歼灭战,消灭一部分敌人,对战局发展会更加有利。陈未表示反对,并鼓励粟裕向中央提议。刘邓此时已经跳到外线,敌情压力有所减轻,所以也不急于以粟裕南下来减轻压力,也表示同意暂缓。在他们都未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下,才向中央“斗胆直陈”,正式提出了暂缓南下,在中原地区再打几个大歼灭战的请求。

此时中央已经从陕北迁到了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和晋察冀军区在一起,而粟裕当时整训的地点在河南的濮阳,相距不算太远。中央接到粟裕的电报后,要求陈粟马上到中央来开会进行讨论。当时陈粟正在主持华野部队整训及干部会议,两人都要作报告,会还没开完。所以请求开完会再去,中央不仅没有同意,反而要求他们提前两天赶到中央驻地开会。但陈粟仍然等到会议结束后,才去向中央面陈。

参加会议的除了五大书记就是陈粟,主要就是陈粟,实际上主要是粟裕陈述他暂缓南下的理由,以及回答 *** 人的质询。讨论到关键时刻,甚至有人当面质问粟裕,是不是对南下有什么顾虑,如果有,可以换别人率兵南下。这个时候陈老总发言支持了粟裕的意见,他说,执行南下任务,如果粟裕都不行,别人也不行。中央最后同意了粟裕的意见,决定华野暂缓南下,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歼灭战,但条件是歼灭敌人的整编第五军。按粟裕的说法,这是在中央立了军令状。

之后,粟裕回到华野,陈老总应刘邓请求,去中原局工作,粟裕开始筹划歼灭整编第五军的计划。粟裕的第一个计划是把战场设在鲁西南,以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河进入鲁西南地区,吸引第五军来攻,正在南线的华野三、八两纵队尾随敌人北上,南北夹击,将第五军消灭在鲁西南。这个计划报中央后,中央回电表示同意,并指示刘邓、陈谢和许谭三支部队配合粟裕完成任务。但开始实施后,虽然确实调动了敌人,但这个意图很快被国军统帅部识破,以十一个整编师参加此次作战,且队形密集,战机并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正在率三、八两纵尾敌北进的陈士榘、唐亮给粟裕发了一封电报,提出不用特意去打第五军,如有更好战机,先打其它敌人也可以。于是粟裕因势利导,决定改变作战方案,以陈唐兵团突然围攻敌人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开封,吸引敌人来援,然后再在睢县、杞县之间寻机歼灭敌人区寿年兵团下属的整编七十五师、整编七十二师和新编二十一旅。粟裕再电中央,中央回电同意,并表示,哪怕是只歼灭敌人一个整编师或者一个整编旅都可以。

陈唐兵团围攻开封非常顺利,两个纵队约计五万人,而开封守敌兵力只有三万人,其中主力只有一个被歼灭后重建的整编旅,其它都是地方部队,所以攻城是比较顺利的,一战全歼了敌人在开封的三万人。开封是当时的河南省会,被攻破后国军大震,在强大政治压力下,国军不得不命令区寿年兵团、整编第五军和黄百韬兵团紧急救援开封。这一战果然很奏效,华野主力在睢杞地区包围了区寿年兵团,并迅速歼灭了其整编七十五师和新编二十一旅,整编七十二师也被歼超过一半以上。

就在粟裕率部正在围歼区寿年兵团残部的时候,来救援的黄百韬兵团率先突破了负责阻援的中野十一纵的防线,进入了包围圈,距离区寿年兵团残部仅剩五公里了。这时候粟裕突然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即以少部兵力继续围歼区寿年兵团残部,将主力转向围歼黄百韬兵团。黄百韬没有料到粟裕有这么大胆子,居然敢打他的主意。华野迅速歼灭了黄百韬兵团的三个团,黄百韬兵团的实际损失超过一半,形势危机之时,邱清泉兵团终于在国军统帅部的严令之下,绕过阻援的华野三、八两纵队的防线,从侧翼迂回。粟裕见势不妙,于是命令陈唐兵团二占开封,迫敌回援,参战各部顺利退出了战斗。

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豫东战役分两个部分,围攻开封歼敌三万余人,睢杞战役歼敌五万余人,此战合计歼灭敌人九万余人,国军区寿年兵团除政变七十二师一个旅逃出生天外,其余全部被歼灭,黄百韬兵团被歼灭超过一半,而华野和中野方面付出的代价是伤亡约三万人左右。更重要的是,豫东战役证明,在中原地区的平旷地区, *** 也能够突然形成局部优势,围歼敌人的大兵团。虽然没有完成歼灭敌整编第五军的任务,但此战歼敌数量也让中央感到欣喜,战后中央来电表扬,同时大幅推迟了粟裕南下的时间,推迟到了一年以后。

更多豫东战役中原大捷(豫东战役的真实情况介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