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豫东战役
这是一场国军找不到任何借口的败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天气晴朗,不影响机械化运动;大军云集,精锐毕至;粟裕外线作战,国军内线作战,共军没有内线作战的加成;友军没有不动如山,邱、黄、胡等人都尽了全力;粟裕只带了华野的一部分,华野东、西兵团间,与中野间配合都不是特别默契,然而还是丢了省城,折了兵团。经此一役,国军再不敢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发布于 2019-01-08赞同 37969 条评论分享一年后灰飞烟灭,我党也没有想到一年以后自己会风卷残云一样席卷全国, *** 经过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已经转入了重点防御阶段,那么他们在等什么呢?他们有长江以南1亿人口作为战争资源,又有大量的美援装备,掌握着全部的国家机器,正在南方编连百万新军,如果这百万新军进入内战战场,结局其实并未可知。 *** 这边,虽然正规军增加到100万人,大量歼灭 *** 军,但是解放区面积大幅度较少,仅存很贫穷的解放区,经过2年战争的消耗,更是民生凋敝,很多村庄都不见鸡羊,战争潜力和资源受到严重的损害。雄才大略的毛主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基本应对战略方针就是,关内 *** 消耗和牵制,东北背靠苏联和朝鲜,进行土改和剿匪,发展经济和军工,然后林罗刘编连百万雄师,像发生无数次的历史一样,一路南进,解放全中国。如果基于这个战略的考虑 其实非常能够理解,毛主席为什么要在陕北坚持,刘邓为何跃进大别山,为何七月分兵,以在为何规划组建东南野战军了。至于为何东南野战军未能成行,粟裕如何跟毛主席谏言,改变中央在全国的战略,我们暂且不表,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沟通和建议的典范,双方的电文都值得仔细研读。一言以蔽之,毛主席决定接受粟裕的建议,暂不渡江,留在江北大打仗,粟裕立下了包打五军的军令状。由此,我们切入正题,简略叙述豫东战役的全过程粟裕命令陈唐兵团佯动,吸引住驻扎徐州附近的邱清泉兵团追击,粟裕亲率率领1纵,4纵,6纵,南渡黄河,进入黄河,运河,陇海路所形成的三角非战之敌。结果邱兵团并未上钩,而是继续寻找粟裕所率主力,战场仍是焦灼状态,为打破僵局,粟裕命令陈唐兵团北上攻打开封,刚当上总统的蒋介石命令邱兵团,和区寿年兵团全力驰援,收复开封。全歼开封66师和保安旅后,3纵和8纵南撤通许地区。蒋又命令追歼残敌,急于立功的邱兵团命刘汝明占领开封后,并没有懈怠,而是往南追击陈唐兵团,尚在民权地区的区寿年兵团则稍显迟疑,两部拉开40公里间隙,粟裕令3纵,8纵,10纵阻击邱清泉兵团,1,4,6纵及中野11纵穿插分割包围区寿年兵团所属 75师,72师,分别于龙王店和铁佛寺。战事一开,交通便捷,重兵云集的中原站场顿时热闹非凡,周围的孙元良兵团,黄百韬兵团,胡琏兵团,张淦兵团,还有重建的74军都在严令下,驰援豫东,而此时,共党方面,陈赓攻打襄樊,许谭攻打兖州,苏北兵团攻打涟水,一时间遮天蔽日,战火纷飞。粟裕首先决定攻打75师,歼灭兵团部和75师大部,但是黄百韬已经突破中野11纵阵地,进攻到与72师非常近的帝丘店,粟裕决定以残阵监视被包围的72师,令1纵,4纵,6纵围攻黄百韬,黄百韬有覆灭之危,其烧毁文件,亲自驾着坦克冲锋,而此时胡琏已到太康地区,邱清泉已绕过阻击阵地,74军也就要达到站场,粟裕趁黄百韬惊魂未定之时,连夜撤出战场。因兵力已接近极限,有部分伤员和俘虏未能及时撤出。此次,豫东战役终于拉下帷幕。此次,粟裕20万对抗敌25万精锐之师,伤亡4万余人,歼敌9万余人,攻克开封,同时收复重镇襄樊,兖州,涟水等,毛主席说最艰难的爬坡和山坳已经走过去了。豫东之后,济南,辽沈,淮海,平津,蒋介石的嫡系被消灭的干干净净,1948年的5月的豫东战役,结果到1949年的4月就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了,由此天下已定。 *** 军队在此战役中的表现,我觉得我也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入流,战役初期邱清泉并没有上钩,被包围在龙湾店的整编75师,作为国军精锐,短时间修筑大量工事,在华野三个绝对主力纵队,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坚守的有声有色,给华野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同时另外的一个整编72师,是被华野全歼后重新组建的部队,在主力75师被围攻乃至歼灭的过程中,并没有丧失战斗意志,仍然积极的修筑工事,防守待援。救援方面, *** 一改之前救援不积极的弊端,黄百韬放弃救援兖州,跃进救援区寿年,胡琏更是舍弃辎重,快速驰援,邱清泉更是机智的选择绕过华野阻击部队正面。其战斗素养和士兵的素质更是超过 *** 的部队,为啥豫东战役如此险象环生,跟战役中敌军的英勇表现是分不开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尊重对手,才更能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才智。豫东战役知名度过低,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简单介绍几条,第一,验证了粟裕子养电的正确性;第二,极大的提升了战略纵深, *** 的部队也在战斗中成长和进步,豫东战役以后, *** 知道单个兵团,2个整编师以上的单位,已不是绝对安全,兵力需要进一步集中,进一步的失去了机动性;第三,对士气和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国军方面救援不可谓不及时,坚守不可谓不拼命,结果呢?连救援的援兵都被包围,差点灰飞烟灭,连锁反应就是,济南战役的援军3个兵团不敢积极行动,淮海战役时的李弥兵团,孙元良,刘汝明和李延年兵团,救援的时候 都是胆战心惊,因为知道自己一个兵团 单独位于野外,是有被全歼的可能。而粟裕也在战争中进步和成长,经过豫东一战,发现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就是经略中原,虽然可以三军忽集忽分,但是位于武汉和徐州二个指挥部的中间地带,易受二个战场的救援和夹击,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公路铁路都比较发达,敌军的救援速度非常之快。第二,华野和中野联合指挥的问题,胡琏直至太康地区,才被华野发现,友军的阻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得力,而且两个野战军兵没有就战略达成统一意见,直到建国后还有扯不清的官司。第三,战争规律越来越大,自己的兵力不足,需要掌握华野另外两个兵团,山东和苏北兵团。而敏锐的粟裕发这些问题之后,都给到了完善的解决办法,并且通过自己的沟通和策略,实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打济南时恳请军委等待一段时间,掌握许谭兵团和苏北兵团,同时避开中原战场,选择徐州以东的水网密集地带,避开武汉白崇禧部,只面对徐州一个系统的敌人,同时建议成立总前委,并“懂事”的请刘陈邓统一指挥。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战争天才吧!作为一个方面军的负责人主要是做决策,在众多决定因素中,需要选择出最关键的一个,需要在众多因素中寻找决定性的因素,并且快速做出决策,粟裕就非常明显的体现了这点能力,例如孟良崮战役,准确的看出来两个关键点,那就是张灵甫的重装备无法上山,李天霞未必会竭力救援。回头来看豫东战役,拿下开封后,中野和华野内部觉得战果颇丰,可以选择撤退,但是粟裕认为开封一动满盘接活,转机刚刚开出现,现在还不足以形成转折点,还没有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程度,因此决定继续寻歼一路援敌,因为攻城3纵和8纵受损,就选择让其参与阻击,此时华野已经没有能力包围并歼灭邱兵团,果断选择而寻歼较弱的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后,为快速解决战斗,决定先打强敌75师,而置弱敌72师不顾,因为粟裕认为强敌75师被消灭后,72师自会土崩瓦解。在各路援军即将到达战场的时候,置已有完备工事的72师不顾,反而进攻在运动中 快速赶赴战场的黄百韬兵团,为啥呢?理由有3,第一,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但是黄百韬是一只生力军,如果不处理好这个因素,后果将非常严重,第二,黄百韬正在快速行军过程中,没有工事,没有展开战斗队形,处于行军队列的状态;第三,此时的72师易遭受严重打击,只能防守,不敢出击,故指派战斗力最弱的中野11纵“监视”72师,而主力1纵4纵6纵则集中全力打黄百韬军团一个立足未稳,虽然这三个纵队都是精疲力尽,但是兵力上仍占有巨大优势,黄被歼灭2个团,情况非常危急,兵团司令黄百韬焚毁密码本和机密文件,负伤并且亲自驾驶坦克冲锋,国军士气大振,竟然发起了冲锋。粟裕心里明白,自己的部队也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已经失去了歼灭黄兵团的机会,果断在黄惊魂未定之时果断退出战场,这一系列的操作真的是眼花缭乱,令人出其不意,我们做为后人都觉得惊奇,觉得惊险,战争的中得每一个高级指战员又该作何感想呢?所以你能理解每一个被粟裕包围的敌方将领的心情了吗?你能理解陈老总为啥说 一定不让儿子当兵的感慨了吗?你能理解林彪为何说粟裕尽打神仙仗吗?你能理解为啥毛主席说自己也想不到粟裕能拿74师开刀吗?豫东一战战场形势多变,战争样式丰富,双方都是神级发挥,意义重大,是解放战中非常重要的一战,且看双方统帅的评价,毛主席说,我们已经过爬山坳的阶段,最难的那段已经过去了,蒋介石在南京的总结会上说,此役之后,我们再不努力,就有失败之危!个人觉得解放战争转折点一战非豫东战役莫属。战争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粟裕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虽然建国后粟裕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站在整个历史中来看,一个有如此战功的纯粹战将能够有如此的后半生,已经非常幸运和难得了。本人虽然一直喜欢军事,但是自不敢以军迷自称,但是自从喜欢和憧憬粟裕之后,一些感受和思考总是萦绕心间久不能释怀,故简述一二,聊表寸心,如有挂一漏万,望海涵。分割线感谢大家的捧场,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感觉不是很流畅,今天刚更新一篇文章,是关于豫东战役之前,粟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