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谁知道关于蒲松龄的资料,越多越好!!!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早年
蒲松龄的一生较少到外地旅游,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
大明湖上就烟霞,
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马瑞芳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经常让汉学家感到惊奇。
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 *** 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 *** 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清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举路漫漫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其一生写聊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象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个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的想象。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是书本里的。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汉书》摆在这儿,翻开第八卷,里边夹着一个小美人,纱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飘然而下,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著作
聊斋志异
醒世姻缘传
晴云山房诗文集
红椒山房笔记
杂说
片云诗话
省身录
怀刑录
日用俗字
历字文
聊斋词
聊斋白话韵文
故事
作家和作品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①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②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③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④,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⑤,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⑥间乎!
注释:①〔长爪郎〕指唐代诗人李贺。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有“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评语。 ②〔五父衢〕古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③〔三生石〕相传在杭州天竺寺后山。唐李源与圆观和尚的后身曾相会于此。④〔瞿昙(tán)〕释迦牟尼的姓,这里指僧人。⑤〔六道〕佛教名词。佛教将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类,轮回相续。⑥〔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是以李、杜的友谊比喻知交。
蒲松龄骂官司
一日,聊斋先生蒲松龄乘渡船外出,同船的除了船夫之外,还有4位乘客:衣冠楚楚的朝廷官员、正当妙龄的卖花女、身背锯斧的木匠和衣衫褴褛的拾粪老农。
船到河心,官员自恃满腹才学,便对大家说:“恕工冒昧地请诸位各依本人身份,用三字同头、三字同旁,对一首七绝,首尾相融贯连锁。”说着,他先开了腔:“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缎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绫缎纱?”
木匠师傅手扶斧箱,略加思索吟道:“三字同头庙廊库,三字同旁檩椽柱。如若要建庙廊库,怎能离了檩椽柱?”
卖花女一亮双眸,快言快语:“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娘娃。若非妙龄姑娘娃,哪个敢讲戴芙蓉花?”
船夫手不停篙,笑着吟出一诗:“三个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不是男子大丈夫,何人能识江海湖?”
蒲松龄憎恨世首黑暗,同情百姓疾苦,随口吟道:“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世道狼狐狗!”
轮到拾粪老农了,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吟道:“三字同旁稻秫稷,三字同头屎尿屁。牲畜吃了稻秫稷,当路排出屎尿屁。”
官员本想炫耀一番自己的官职与文才,不料今日遇到的几位看似卑微,却均非等闲之辈。于是灰溜溜的不再言语了。
蒲松龄在不得志的时候,写过文学史上著名的《自勉联》,全文如下: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用这《自勉联》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也勉励了我们。
编辑词条
这个是什么植物,怎么样养活
[bà wáng biān]
霸王鞭
bàwángbiān名 常绿多浆植物,茎粗壮,有五个棱,有成型的 *** 状硬刺。原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不耐寒,耐高温。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壤土,性喜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培养得好主茎可高达3米。盆栽霸王鞭最好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土做栽培土,盆可选用透气较好的土瓦盆,盆底用碎瓦片等做好排水层,以利排水。[1]产马来群岛,非沙漠植物,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目录
1形态特征
2经济价值
3生长习性
4物种分布
5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繁殖与栽培
常见病害
6乐器名
1形态特征
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形。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叶片多浆,革质,倒卵形,基部渐狭,浅绿色。
全株含有白色剧毒乳汁,若误食会中毒;溅入眼中可致失明。
霸王鞭(5张)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霸王鞭根茎(1张)
霸王鞭全株(9张)
霸王鞭枝叶(6张)
霸王鞭花果(4张)
2经济价值
中药材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Bà Wánɡ Biān
霸王鞭(16张)
【英文名】roylean Euphorbia【别名】刺金刚。【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采收和储藏:随采随用。[2]
【化学成份】
全草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2,3-dimethoxyellag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含大戟二烯醇 (euphol)、巨大戟萜醇(ingenol)。
花者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巨大戟醇二萜乙酸酯(ingenol diacetate)。
乳汁含四环三萜(tetracyclictriter
-pene),环霸王鞭萜烯醇(cvcloroylenol),蒲公英赛醇,β-粘霉烯醇(glut-5-en-3β-ol),大戟二烯醇,又含巨大戟萜
四乙酸酯(ingol-tetraacetate),巨大戟新萜醇三乙酸酯(ingol-triacetate)。
【性味】苦涩;平;有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取浆汁搽涂。
【注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附方】治大疮大毒,皮癣:霸王鞭浆汁,外搽患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主一切单腹胀水气、血肿之症,烧灰为未,用冷水送下。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入祛风,消炎,解毒。洽疮毒,皮癣。
【摘录】《中华本草》
【禁忌】
本品内服常用量鲜品4-8克,干品2-4克。本品因具毒性,须去皮后削切成片炒至焦黄后性平,方可内服。其液汁接触皮肤引起皮炎,起水泡;液汁入眼,可致失明。孕妇忌服。有报道误食引起剧烈腹泻,或 *** 口腔粘膜导致呕吐、昏迷、头晕等。[3]
3生长习性
霸王鞭
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不耐寒,耐高温。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壤土,性喜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培养得好主茎可高达3米。盆栽霸王鞭最好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土做栽培土,盆可选用透气较好的土瓦盆,盆底用碎瓦片等做好排水层,以利排水。
4物种分布
分布于广西(西部)、四川和云南,在云南、四川的 *** 江、红河河谷常成大片群落。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喜马拉雅地区诸国亦有分布[1]。
5栽培技术
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
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荫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的条件下,40-5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
要求阳光充足,冬季宜置于向阳房间,温度维持10-12℃以上,节制浇水,保持盆土稍干燥
霸王鞭培养(5张)
。开春后随温度升高,可逐渐增加浇水。天暖后可放到阳台或院子里,但仍应节制浇水。
主要病虫害:茎腐病、黑霉病等。适生范围:原产印度东部。鄢陵各花卉场圃均有栽培。园林用途:多作盆栽,布置厅、堂,室内观赏。
繁殖与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阳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湿度应维持在10-12℃以上。
应用
北方多盆栽观赏,暖地可露地栽培,可以种植在温室作为园林装饰植被。
常见病害
霸王鞭花叶病
[4]霸王鞭,常见病害之一,引种区零星分布,病株较健株稍矮小。
症状
霸王鞭叶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褪绿黄斑,有的相互连接,黄斑透过叶片背面。
发病规律
病毒引起。该病在一些花圃零星发病。全株性病害。可借扦插繁殖传播。其他传毒介体不明。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减轻症状。霸王鞭喜强光,高温,耐干旱,不耐寒,宜栽植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注意施肥。忌栽于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平时浇水不要过多,尤忌积水。
(2)从无病健株上采集接穗扦插繁殖,不要自病株采集接穗繁殖。
(3)如将其作为园艺品种栽培,应严格控制范围,防止大面积扩散。
6乐器名
一种摇击奏乐器
霸王鞭
基本解释
bàwángbiān
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两端安有铜片。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一面歌唱,也叫花棍舞、打连厢。
详细介绍
霸王鞭,俗称“连厢”、“花棍”、“金钱棍”等。民间艺人卖唱时的乐器兼舞具。以竹竿,两头开缝,穿以铜钱,演出时持杆,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发声,伴歌舞。多流传与皖、鲁、苏北。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霸王鞭》:“窄样春衫称细腰,蔚蓝首帕髻云飘。霸王鞭舞金钱落,恼乱徐州《叠断桥》。”原注:“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其曲名《叠断桥》,甚动听。行,每覆篮帕作首粧”。
打连厢、打花棍、浑身响等名也指一种舞蹈型的运动。是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
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现对它的记载
。鞭长约1米,以竹、木做成,两端嵌有铜钱,鞭身饰以彩纹。有单鞭也有双鞭,舞者以鞭敲击肩、臂、腰、背、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随之而跳跃舞蹈。两人或
多人舞时还相互对击。即兴性较强,可根据自己的情绪、性格和技巧击打。各地还有一些套路,如雪花盖顶、黄龙缠腰、三点头等。
霸王鞭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在清代许多著作中对它都有记述,如毛奇龄的《西河词话》中记载:"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词,……此人至今谓之连厢,亦曰打连厢。"康熙年间李振声的《百戏竹枝词》中记有:"徐沛伎妇,以竹鞭缀金钱,击之节歌。"这种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
进行这一运动时,一手的手指上扣着绣有各种图案的方巾,另一支手执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双手各执一鞭的。舞起来
时,以鞭击打或碰击臂、腿、肩、腰、背、脚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两人以上舞蹈时常常互相对敲,随着跳动的步伐,这些器械发出整齐有节奏悦耳
的响声。参赛者人数不限,可一个人打,男女双打,也可集体分组对打。参赛者按一定套路有规律、有节奏地挥舞击打,形成一套跳跃、舞打的连续动作。步法有
立、跪、蹲、坐、卧、行进、停留、跳跃等各种动作。击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两端交替不断地碰打自己身体各处,也可棍与棍、棍与地碰击。男女
对打和集体对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脚勾脚"、"凤穿花"、"五梅花"、"双采花"、"一条
街"、"龙吐水等竞技动作和舞打队形。霸王鞭运动量大,有跳跃、下蹲、转体以及许多舞蹈动作,舞蹈时用霸王鞭围绕身体的主要关节碰击发出的响声和由此引动
上身的拧、摆和小腿的变化和双脚的跳动,形成各式各样的动作。各地霸王鞭的打法有着许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盖
顶"、"黄龙缠腰",山西、陕西的"三点头"、"缠腰跪打"等。还有"走八字"、"套葫芦"、"龙摆尾"等。基本动作有"戳鞭","行进四磕鞭"、"二踢
蹦"、"压鞭"、"连八下"、"一条街"、"打西门"、"五梅花"、"金鸡打架"、"二龙抢宝"、"背合背"、"心合心"、"脚钩脚"等。
霸王鞭还包括金钱鼓和双飞燕,
三者同时进行。金钱鼓又叫八角鼓,是一种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绷有羊皮,每角钉有铁钉,拴上铜钱,推打时发出的声音比霸王鞭更为奔放。双飞燕用四块竹片
做成,饰以彩带,用手各握两片,向身体各部分敲击,动作舒展矫健,铿锵有致。一般男子舞金钱鼓、双飞燕。女子舞霸王鞭,从两人到十几人均可,但要组成双
数。舞者随着霸王鞭,八角鼓在身体各部位敲击的节奏,双膝轻轻颤动,肩、胸、腰、随之晃动,并唱各种小调,同时还有笛子或三弦伴奏。
[img]求“三笑 唐伯虎点秋香”歌词!
全本唱词:《梨膏糖弹》转《杨柳青》
(合唱)上有天堂下苏杭啊,青山绿水好风光啊。
唐伯虎的佳话传千古呀,三笑姻缘世世讲啊。
哎哟咿哟,三笑姻缘世世讲啊。
哎嗨哟,卖身投靠换奴装啊。
哎哟咿哟,卖身投靠换奴装啊。
哎嗨哟,这一轶事代代传啊,唐伯虎的风流天下道,秋香的情意真正长啊。
但将旧事传新谱啊,莫说荒唐求韵长啊。莫说荒唐求韵长啊。
(评弹)《山歌调》
(华文、华武)诗云子曰呐,谁说要读,要读两百回呀?读得我昏昏糊糊啊,有点之乎者也啊。
(华文)刚读一回,
(华武)头也发胀,
(华文)眼也发花,
(华武)腰也发酸,
(华文、华武)四肢百体快拆开。举人进士呀,谁稀罕?去你的蛋!
《湘江浪》
(秋香)我秋香虽不是王侯种,却也是金枝玉叶容。如今真堪痛。
恨只恨,宁王心太狠。没籍为奴相府中。
太师和主母呀,宽和又谦恭呀,
却不道呀二位公子,每日里摸脸牵衣,不呀么不尊重。
《茉莉花》
(合唱)好一个西泠,好一个洞庭,参罢那个灵隐,转回苏城。到虎丘,拜一拜,呀云呀云岩神呀,再转东亭。到虎丘,拜一拜呀,云呀云岩神呀,再转东亭。
《吟诗调》
(唐伯虎)唐寅脱去解元巾,纸扇轻摇佛殿临。放浪形骸非本意,佯狂为了避追寻。
《茉莉花》转《吟诗调》
(秋香)第一愿,默默祷苍天。但愿得亡亲登仙境,生主福寿全。
第二愿,再告老苍天。华文休捣乱,华武少纠缠。
第三愿,三次祷苍天。
(秋香、唐伯虎)但愿得,
(唐伯虎)月老牵红线,姻缘早日联。但求鸳步稳,不求登凌烟。
《吟诗调》转《吴江歌》
(唐伯虎)婷婷袅袅哟,妙到毫颠,我喜上眉梢。追!
(沪剧)《快板慢唱》
(唐伯虎)江水滔滔万里遥,为什么不把船儿掉头摇?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
《山歌调》
(米田共)早穿棉袄午穿纱,腊月里抱了火炉吃西瓜哎。稀奇的事儿说不啊尽哎,螃蟹它要娶亲,娶了一个一个大王八呀,哎,嗨。
一年四季百花香,秋香桂子独称王哎。说也秋香,想也秋香,醒也秋香,梦也秋香,横也秋香,竖也秋香,秋香,秋香,就是嫦娥也把你想啊。秋香啊,你什么时候出船舱?
《吴江歌》
(唐伯虎)妙哉真妙哉,却不道喜讯从天外来。一笑再笑非寻常,月老的好意我怎推开?
《梨膏糖调》
(合唱)一笑再笑连三笑啊,唐伯虎的灵魂上九霄啊。不管侯门深似海呀,横冲直撞相府跑啊。
《哭七七》
(合唱)到底侯门深如海,娇娥欲见费安排。扮罢穷生施巧计,拉长了细嗓哭哀哀。
《道情调》
(唐伯虎)哭元和,吊伍贠,叹蒙正,悲韩信。吹箫吴市谁怜悯?添花锦上无须问,送炭雪中哪处寻?徒然么气愤徒然恨,只落得长街落魄,眼盼着冷饭残羹。
叫康宣,住苏城,入黉门,是书生。连遭回禄双亲殡。青云有路谁招引?白眼无情似箭翎。男儿无计展青云,似这般萍瓢断梗,倒不如了此残生。
《杨柳青》
(合唱)新选的僮儿十八春,聪明俊俏太师惊呐,真惊人呐,哎哟哟。
(丫环)两眼如明灯。
(丫环)双眉似剑分。
(丫环)脸蛋如敷粉。
(丫环)双颊红喷喷。
(丫环)玉琢如天生。
(丫环)走路像风行。
(合唱)哎哎哟,我心儿里扑腾腾。
《紫竹调》
(秋香)书僮就是那书呆,好叫秋香费疑猜。狂徒胆儿大,大胆府中来,书生不做做奴才。分明是不怀好意为裙钗。分明是儒门败类太不该。
《湘江浪》
(秋香)看他不顾前程大胆来。看他不顾王法相府挨。分明不是好人胎。且与二娘商一回。
《知心客》
(秋香)云岩殿,拜坛前,一笑谁知把祸牵。就这样他卖身书僮变,哎呀他是成心来纠缠。哎呀哎哎呀,哎呀,这件事儿怎敷衍?
态轻盈,人俊俏,半傻半呆惹人笑。谁料他这无赖会盯梢,哎呀早知如此不该笑。哎呀哎哎呀,哎呀,可恨我二笑连三笑。
《三跳》
(唐伯虎)只为了相府美裙钗,
(合唱)令啊以令啊,
(唐伯虎)我就忘却了表妹二奶奶。早知今日要重逢啊,
(合唱)令啊以令啊,
(唐伯虎)我又何不前天笔下松?唐伯虎下油锅啊,
(合唱)令啊以令啊,
(唐伯虎)好像阎王殿上见阎罗。
(沪剧)《快板慢唱》
(二奶奶)狂徒竟是小唐寅,不由我玉英气难平。心里纵有千般恨,总不能毁了他的锦绣前程。这可叫我难煞人,难煞人。
《银纽丝》
(唐伯虎)尊一声二表——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从小宝护金,长大金护宝,屈膝为奴这是第一遭。我的好二奶奶呀,你好心成全有好报。
(二奶奶)骂一声小华安,自弃又自暴。秀才本是宰相根苗。一不愁功名,二不为温饱,卖身投靠为的是哪一条?我说小奴才呀,你自作自受不可饶。
(唐伯虎)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说分明,过去的事情勿再论。太师已收容,何必苦追询?从头做起譬如今日生。我的好二奶奶呀,你成人之美没齿不忘情。
(二奶奶)劝不醒的蠢奴才,我且不追询,你祖宗的颜面给你丢尽。为奴终身贱,一世不翻身,家法森严时刻要当心。我说蠢奴才呀,你倘有差迟重罚不留情。
(唐伯虎)我说好二奶奶呀,倘有差迟只有你留情。
(锡剧)《大陆板》
(二奶奶)他是一往情深把功名扔,我却胆战心惊怎做人?唐寅啊唐寅,丢过我面子还不算,如今再叫我做难人。
《拔根芦柴花》
(石榴)左一铲来右呀一那个铲啊,肉丝哪十八铲哪。几时铲出并呀并头莲?心上的人儿哎,几时让我见一见?哎子哟。
(小杨)心上的人儿哎,我天天在等着你,怎么没看见?哎子哟。
(石榴)左也想来,右也的个想哪,想得我心痒痒哪。几时让我送菜到书房?心上的人儿哟,望你一望我也把心放,哎子哟。
《泗州调》
(石榴)我说太阳西边升,华安从那里竟呀来临。快快地我放下油瓶,哎哟哎哟,快快地我拉开长凳。
五月开花八月果,石榴两字就呀是我。快快地这块请坐,哎哟哎哟,该不该叫你一声哥哥?
我们两人是天生,同年同月同呀时辰。我同你是地凑天拼,哎哟哎哟,我同你是地凑天拼。
《紫竹调》
(唐伯虎)金龟赠与金龟婿,寓意深长不用提。凤凰俦,默默许,但愿早结同心侣。
(秋香)明明磁龟当金龟,错把核桃认作梅。休癫狂,少痴呆,再去诗书读几回。
(唐伯虎)金龟也是磁龟改,涂了金粉便成材。金玉意,我深解,何必惺惺假推诿?假推诿。
《无锡景调》
(唐伯虎)为了小秋香呀,叫我想到狂,卖身相府好比跳粉墙呀。功名么富贵么谁指望呀,只羡那鸳鸯么快快配成双。
真心来相诉呀,我就是唐伯虎,卖身投靠原是假戏做呀。独步么三吴么桃花坞呀,巧姻缘劝你么当面莫错过。
(秋香)好一个唐伯虎呀,我把你官衙诉,卖身投靠来做小登徒呀。辱没了斯文么真呀真可恶,上堂去先打你五百五十五。
(唐伯虎)告诉你小秋香呀,切莫太猖狂,一笑三笑秋香先荒唐呀。上堂去谁个么说得嘴响,皮鞭呀板子呀要你先尝尝。
(评弹)《山歌调》
(华文)绝子绝孙王本立。出什么三十而立,三十而立,绝题目?
(华武)早点早餐无眉目。已叫我饥肠辘辘,饥肠辘辘,哎哎哟哟。
(华文、华武)皇帝不差饥饿兵。总不能缩紧裤带,缩紧裤带,来作文。
《知心客》
(唐伯虎)半奴半主坐书斋,寂寞凄凉伴二呆。自从被锁柴房后,苦思量,细推猜,猜不出秋香心安在?没奈何,我耐着心儿慢慢捱。
《摩珂萨》
(唐伯虎)倒锁柴房真正苦,南无,今天还要,摩里摩珂萨,打 *** 呀,阿弥陀佛。
小生已把真情吐,南无,情海无边,摩里摩珂萨,求普渡呀,阿弥陀佛。
既入灵山求普渡,南无,不能空回,摩里摩珂萨,桃花坞呀,阿弥陀佛。
《叠断桥》
(秋香)若说是有奇缘,哎哎呀,这心事太难言。哎哎呀。无端三笑就把痴郎牵。怎奈你疯狂又佻挞呀,如何同你两心连?哎哎呀。
风度似胜潘安,哎哎呀,才华似赛子建。哎哎呀。为什么硬要冒名行佣间?怕只怕哄上小梅香呀,又把他那良心变。哎哎呀。
倒不如重审度,哎哎呀,稳住了莲花步。哎哎呀。女孩儿家怎好行差错?他若是真情又真意呀,哪怕鳌鱼东海渡。哎哎呀。
(评弹)《山歌调》
(唐伯虎)叫一声秋香姐姐,哎呀我的姐姐秋香,你放大胆子何必慌。皇封佛阁烧香去呀,你我正好细商量。失去良机无处偿呀,切莫误了好时光。
(评弹)《山歌调》
(华武)已去烧香在园亭,哎呀在园亭,快快让我亲一亲。现在不亲夜里亲,啊呀夜里亲,什么地方等卿卿?
《评弹调》
(华文)早也想,晚也想,做梦也在想秋香,最好嫁我做偏房,要是今天答应我,譬如南海么去烧香。倘若将来要忘记你,罚我的嘴唇上,生一个大疔疮,还要烂心烂肺烂肚肠。先死爹来后死娘,连家里的老鼠都全死光。
《知心客》
(合唱)冬已尽,春又暮,姻缘两字空中舞。似这般相思牵萦苦,
(唐伯虎)秋呀,你到底知数不知数?
(秋香)哎呀,秋香我也一样苦。要知道,女儿心肠,哪个姑娘不想郎?但要郎君真心真意一世长,哎呀你到底真唐是假唐?
(合唱)哎呀哎哎呀,
(唐伯虎)秋呀,只有祝兄好帮忙。
《剪剪花》
(唐伯虎)芳名唤莺莺呀,理应配张生。哎哟哟,无缘分。
春梅脚不小呀,小生只好跑。哎哟哟,得罪了。
芳名够消魂呀,渔郎叹薄幸。哎哟哟,请请请。
胜似西施态呀,区区感不才。哎呀呀,可惜哉。
芳名唤石榴呀,多情不多油。区区清淡惯呀,今世未曾修,哎哟哟,我先溜。
《知心客》
(唐伯虎)好一个婵娟,好一个天仙,一笑那个三笑,笑出并头莲。笑月老他几时呀,牵呀牵红线呀,也结盟缘。
《烟花女子告阴状调》
(石榴)左盼右盼盼四同啊,四同冤家不料送我终。伤心的人儿哎,哎哎哟,不料送我终。
《小扳艄》
(合唱)三笑姻缘成佳话,床前再笑春无价,凭它厅前闹着笙歌宴,只要你我静悄悄,眉对眉来眼对眼。笑呀,笑呀,笑呀,眉对眉来眼对眼。
《梨膏糖弹》转《杨柳青》
(合唱)六艺抛荒已半年,如飞归马快加鞭呐。
去将花坞藏春色,了却 *** 三笑缘呐。咿哟哎哟了却 *** 三笑缘呐。
哎嗨哟,载美回苏仙上仙。哎嗨哟,载美回苏仙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