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2021年十大首富(2021年中国10大富豪),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2021年十大首富(2021年中国10大富豪)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2021年十大首富(2021年中国10大富豪)

文/ 金错刀频道

2023开年,烟火气回来了!

不少旅游景点、机酒客流爆满,中小老板们的营业额更是翻倍,达到近5年之最。

与如今形成鲜明对比,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无数创业者来说,关键词只有一个:太难了。

这一年的确不平凡,俄乌战争、能源危机、疫情封控......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大多数老板都在夹缝中求生存,想尽办法自救。

这一年不少公司,不是市值大蒸发,就是破产倒闭,连任正非都一度高喊“活下去!”

甚至网上还有段子:2022年,还没被裁员的,请珍惜你的老板。

因为不少知名企业家,甚至是曾经无比辉煌的巨无霸们,都倒在了黎明前。

然而从巅峰到跌下神坛,大环境只是表面,公司创始人自身的问题才是根源。

最“狼狈”老板:

盲目创新的永辉张轩松

永辉超市,在2022年最先成了开店最快、关店最快的超市玩家。

最猛的时候,它一年开了573家mini超市和46家超级物种,市值一度冲到了1064亿。

4年内几乎销声匿迹,剩下门店不足50家,还让永辉集团在2021年亏了近40亿。

让永辉倒下的,也正是一个个接连失败的创新业务。

比如永辉的“超级物种”,既想做超市还想卖餐饮,最终给用户的体验极差。

很多mini门店还没进入烧钱阶段,就关门大吉了。

被永辉创始人张轩松寄予厚望的仓储店,由于产品没有会员定制属性,本质上就是价格战,毛利率不超过10%,比收会员费的costco还要低约4%,很难赚钱。

过去永辉的创新,老板亲自下场做调研,产品也是从顾客需求来定的。

如今永辉的创新,是盲目跟着风口走,原本更该被重视的顾客需求,反而被当成细枝末节。

其实永辉依然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连锁超市,年营收高达989.69亿元,仅次于沃尔玛,是中国第二。

但盲目创新,巨无霸也扛不住。

最“仓促”老板:

造车梦碎的宝能姚振华

要说2022年最惨的企业家,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必有姓名。

巅峰时期,姚振华身家千亿,从房产转型汽车时自信喊出,“每年投资百亿,2022年要推出26款新车”。

然而,人们没有等来新车,等来的却是负债72亿,生产线设备都被法拍了,车厂账上不到3000块。

姚振华的造车梦彻底碎了。

汽车梦碎并不是姚振华唯一的痛,其实在一年前,姚振华的主业,就已经陷入危机。

2021年,随着宝能系信托及理财产品逾期,宝能系的雷陆续曝出,有媒体报道宝能的债务窟窿高达2000亿!

2022年3月,因不能偿还7亿贷款,姚振华被起诉,当时姚振华还曾短暂“下落不明”。

姚振华发家于地产,先后围猎了华侨城、合肥百货等数十家A股公司,宝能集团迅速膨胀为千亿帝国。

然而千亿资产的实质,是虚胖。

无论市占率、盈利能力,还是管理能力,宝能都不是最强,主业遇到瓶颈后,又仓促造车企图翻盘。

现实证明,急火攻心的转型,不仅不能自救,反而是更大的深渊。

最“意外崩盘”老板:

惨淡收场的每日优鲜徐正

都说疫情宅家期间,一众行业里,就数互联网电商活得还算比较滋润。

然而每日优鲜却活成了一个异类。

不仅在全国最需要物流的时候,关闭了核心业务“极速达”,几十亿营收的上市公司,还被传出原地解散。

每日优鲜杀出重围,离不开创始人徐正疯狂砸钱营销,最多时一年砸了8个亿。

这也让每日优鲜的用户数,迅速达到了3100万。

但花钱补贴是最不讨好的盈利方式,一旦没了补贴,用户也会火速离去,从3100万降到500万。

然而比起烧钱营销,什么火就做什么,才是它最大的问题。

比如2017年迎合风口,推出“便利购”,把无人货架摆进了办公室,但便利购一台机器只能服务约100人,因为距离近,也几乎没人囤货凑单,只维持了约1年,就销声匿迹。

每日优鲜还推出过社交电商项目“每日一淘”和“每日拼拼”,由于陷入传销争议,很快被监管部门盯上,从应用商店下架了。

在连年亏损现实之下,每日优鲜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更多的供应商拒绝合作,这也导致,货也没以前那么好了。

每日优鲜的福利一缩水,用户就跑到对手平台下单。

缺钱、缺货、缺用户,每日优鲜陷入恶性循环,直到崩盘。

最“口碑破产”老板:

蒸发2000亿的中公教育李永新

2022年,就连成人教育里的老大中公教育,也撑不住了。

市值蒸发2000亿,公司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78.51%,还因为长期拖欠学费,被学员集体追债!

陷入危机的中公,曾经有一个杀手锏——“协议班”,学员若考试不过,可退款,获得比同行更高的议价能力:14天将近10万。

中公还有一大杀招,学员贷。这三年来,中公教育为理享学支付的利息总额近4.2亿元,按平均每年贷款利率推算,发放的培训贷总额超过52亿。

把学员预交的学费拿到手后,中公居然还跑去理财。2018年中公教育滚动购买理财产品是171亿,2020年直接买了410亿理财产品。

风光时候,中公创始人李永新还直接向北大豪捐10个亿!

然而让中公赚得盆满钵满的金融武器,也反噬了它自己。

当第一个学员讨要学费时,这个导火索彻底掀开了千亿帝国的遮羞布。

连自家员工都开始曝家丑,领导会要求员工办理“假贷款”,让没有培训需求的亲朋好友办理理享学,之后可以申请退款。

现金贷、诈骗、对赌,这些跟教育毫不相关的概念,都荒诞的出现了。

教育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口碑都破产了,公司还会远吗?

最“大忽悠”老板:

憋不出车的奇点汽车沈海寅

一度自称“汽车界小米学徒”的奇点汽车,整整七年,没量产出一辆车。

被员工因为欠薪长达一年半告上法庭,被供应商申请了强制破产重整,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也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从奇虎360离职,创立奇点汽车,理工男沈海寅讲了一大堆的概念:互联网思维、中国特斯拉......

靠着一堆的PPT和概念,奇点汽车在造车之前,先拿到超过170亿的融资。

然而口号喊得响,“量产”直接变“流产”,新车上市多次爽约。

当其他造车新势力忙着上市时,奇点汽车还在满世界找工厂、找代工。

给投资人画饼的三座生产基地,更是哪个都没有建成。一直到现在代工也未落实,有人爆料是资金不到位,从2019年下半年之后,没有再获得新融资。

新能源车这个风口太诱人了。

毕竟从2015到2017短短两年内,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元。

利益诱惑之下,也是各种妖魔鬼怪乱入其中,比起造车,他们奔着的是补贴。

如今,真面目彻底被揭开的奇点汽车,没做成小米,反倒活成了贾跃亭。

最“迷茫”老板:

乱追风口的寺库李日学

2022年还出现了一道奇景:

一边是人们排队抢购香奈儿,一边又是中国最大的奢侈品平台寺库,快活不下去了。

先后传出了破产、跑路、欠薪的消息,还蒸发掉50亿元市值。

曾经的寺库,因为踩中奢侈品风口,作为“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光鲜上市。

然而上市之后的寺库,不仅没有过上好日子,反而越混越差。

用户增长停滞,为了活下去,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开始慌不择路的自救。

一直在追风口,却没一个与用户的真正痛点有关。

寺库花大成本布局了线下店、社群零售、金融,艺术、农业。还尝试进军下沉市场,平台上甚至卖起了杂粮、火锅底料、零食等大众平价产品。

2020年,赶上直播带货的风口,寺库也没错过。

在北京三里屯寺库大厦打造首个奢侈品直播基地,宣称与3800个品牌达成了直签合作。

然而荒诞的是,在快手的直播首秀上,寺库仅带货10分钟便被喊停,原因是被发现了数据造假。

可见寺库的一系列操作,并没有挽回人心,今年初,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寺库相关的投诉量累计约8800条,市值更是狂跌不止,来到了退市边缘。

曾经,借助互联网的资金优势,寺库成为行业巨头,然而钱烧光了,自身没有造血功能,也很难快速发展下去。

当时代的红利不再,实力又跟不上,只能成为众人嫌。

最“贪婪”老板:

靠 *** 续命的如意邱亚夫

被时代抛弃的,还有被视为中国LV集团的山东如意。

巅峰期,如意手握全世界40个奢侈品牌,坐拥4家上市公司。

然而不到十年,如意负债402亿元。实控人邱亚夫甚至被法院执行悬赏。

如意集团的崛起与落寞,也是相当令人唏嘘。

最开始,如意集团在全球购买奢侈品牌,做自己的奢侈品牌。利用 *** 资金做杠杆,邱亚夫在全球疯狂买买买。

然而风光不到几年,山东如意开始全面溃败。

靠收购而不是研发拼凑起来的帝国,难逃表面风光。如意集团财报显示,2020年开始连亏两年,而且债务越来越高。

资本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即使“国家队”济宁城投还曾斥资35亿为如意”续命“,也没能解决它的百亿债务。

如意的倒下,归根结底还是亲儿子们不够争气。

2011年,如意集团推出两个自有高端成衣品牌,皇家如意和英迪龙,之后还推出了路嘉纳、山樱等。

然而亲儿子比不过领养的,自有品牌依然难以扛起营收大旗。

当野心超出能力时,便是如意集团溃败的开始。

最“好面子”老板:

4年败光2亿的言几又但捷

昔日中国最火的网红书店言几又,终于倒在了2022年。

在北京关闭了所有门店,上海、杭州等多地的门店也在清算中,至今还活着的几家店,营业也不乐观。

曾经的言几又,可以说是网红书店的天花板:不仅开了餐厅、艺术画廊,在创始人但捷的设想里,还要把签售会、美发美甲、家居统统塞进书店。

凭借死磕颜值,言几又确实一度火到要排队几小时才能进。

但火是火了,还是逃不过一地鸡毛。

让言几又跌下神坛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只顾着追求颜值,却忽略了赚钱。

规模越大,亏得越多,管理越难。

眼见成本太高,言几又开始拖欠商场地租,商场方给门店断电,很多门店为了面子,还公告说电路检修,其实就是被断电了。

欠薪也已经蔓延到全公司、全国范围,甚至连出版社的货款也被拖欠。

而且言几又还犯了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书摆得很满,但很多都在高处,根本拿不下来,甚至拿假书凑数!

过度追求颜值打卡,却劝退了真正爱书的人。

一边没人买书难赚钱,一边又土豪式的砸钱,最终窟窿越来越大,最终只能以倒闭来弥补。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

比面子更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结语:

2022这一年,很多老板没干别的,光顾着自救了。

很多人希望能像新东方一样,绝处逢生,没想到都活成了贾跃亭,为梦想窒息。

成功的企业都是类似的,但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病因:有的死于盲目扩张,有的栽在虚假宣传,从资本宠儿变弃儿,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守住商业的底线。

作为创始人,必须强迫自己有清晰的边界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为了自救,什么火做什么,为了流量,用户关心的却不做。

更不能有侥幸心理,创业不是一劳永逸,过去的成功,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倒闭”、“资金链断裂”、“欠薪”等字眼,一旦沾了边,就是创业者人设一夜崩塌的噩梦。

原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在采访时曾说:“大家做事喜欢拍脑袋,最后发现拍脑袋错了。”

2023年,创业需要小心,盲目追逐风口,必定会被人们抛弃,创业也需要大胆,梦想要有,赚钱也要有。

短期赚不到钱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心态崩了,步子乱了!

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江源

更多中国2021年十大首富(2021年中国10大富豪)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