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老板,来半只烧鹅”“一斤烧鹅,打包”……中午时分,遂溪城月镇巨才酒楼附近传来阵阵香味,一抹抹橙红悬挂在透明的操作台前,令人垂涎欲滴。老主顾们恰好烧鹅出炉的时间点,接踵而至。“来了来了!”老板不断地应和着。
肥美的烧鹅一字排开。
透过玻璃,五六只肥美的烧鹅一字排开,随着晃动,油不断地滴下,溅起滴滴油花。老板取下一只烧鹅解开缝肚,汁水倾泻而出。混合着香料味的浓香气息猛地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肚子里的馋虫被勾得蠢蠢欲动。
“去城月吃老鹅”这句话是湛江地区老饕们的口头禅。“鹅皮香脆,鹅肉弹牙,嫩滑多汁,吃完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城月烧鹅的忠实“粉丝”周先生介绍道,“每当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城月烧鹅便是我的首选”。
鹅皮香脆,鹅肉弹牙,嫩滑多汁。
抓起一只烧鹅腿,大口咬下,“咔嚓”一声,松脆的质感瞬间在口腔中绽放,油脂伴随着淡淡的香料香侵占味蕾,香甜却不肥腻。清脆的口感逐渐消退,弹性十足的鹅肉随着咀嚼成为主角,香料已浸透入每一寸鹅肉中,越嚼越香,让食客回味无穷。为了探寻城月烧鹅美味的秘诀,笔者一行走进了城月镇苏氏烧鹅的制作现场。
烧鹅师傅苏兴余正忙着烧制当天的最后一批鹅。只见一个直径60厘米的瓦缸炉竖立在庭院中间,九只烧鹅环绕着悬挂其中,已有阵阵香气传出。“这口缸已经陪我三十多年喽,瓦缸烤制能最大程度聚集热量、锁住温度、受热均匀”,苏师傅说,“时间过得可真快,当学徒的日子都还历历在目呢。”
老板正在切烧鹅,汁水飞溅。
苏师傅年轻时家境贫穷,1986年,不到二十岁的他离开城月镇,到湛江市霞山区跟表姐学习制作烧鸭。两年后,苏师傅回到城月,开始在遂溪城月农贸市场制作并售卖起了烧鸭。“以前这里干体力活的人比较多,大家中午就喜欢一边大口吃老鹅肉,一边大口喝烧酒,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苏师傅说。
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食用习惯,苏师傅在制作烧鸭的基础上,慢慢摸索起了烧鹅的制作方式。城月的烧鹅不沾酱料,讲究原汁原味,单靠师傅调配的香料提味,风味独特。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可,渐渐地,苏氏烧鹅在城月镇打响了名声。
城月的烧鹅不沾酱料,讲究原汁原味。
“烧鹅就像是在修炼一门功夫”,苏师傅介绍,“看起来大家用的香料种类差不多,但是配比、烧制时间、火候调整,样样都有讲究,差一点味道就不一样了。”苏师傅用的都是十一、十二斤重的湛江本地黑鹅。
只见苏师傅先将精挑细选的鹅处理干净后,往鹅肚里塞进八角、丁香、桂皮、甘草、草果等十几味香料,钢针封腔,充气定型,使皮肉分离,这样在烤制过程中才能充分让皮、脂肪、肉得到不同火力的加热。
腌制好的鹅只晾干水分准备腌制。
开水烫皮、过冷水,接着便是帮烧鹅皮上色。为了确保烧鹅皮能拥有诱人的橙红色,糖皮水调配的比例非常重要。“假若糖的调配浓度不对,烧制后要么容易焦黑,要么不够亮泽。”苏师傅一边在鹅的表皮淋上糖皮水,一边介绍道。
鹅上好色后,苏师傅将鹅整齐摆放好,用柴火烘干1小时,紧接着再放到通风处晾干1个小时,便可正式入炉烧制。处理好的鹅被吊入炉中烧制,跳动的赤红火苗舔舐着鹅身,丝丝琥珀色逐渐染上。
刚出炉的烧鹅色泽通透诱人。
“要随时观察,控制柴火大小和出炉时间。火候若是掌握不好,烧鹅的皮要么色泽不足要么变焦,都是我这么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苏师傅笑着说。静候约四十分钟,待鹅的表皮完全变成橙红色,一只只新鲜滚热的烤鹅便出炉啦。
刚出炉的烧鹅色泽通透诱人,鹅肚里的香料混合着鹅油,在长时间的烘烤下,独特的香味早已沁入缕缕鹅肉。据介绍,苏师傅每天凌晨3时开始准备,早上8时左右第一批烧鹅出炉,这时已有食肆前来采购。“干体力活的人就是要吃肉,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苏师傅笑着说,“烧鹅也算是城月的一道特色早餐了。”
用手抓着咬更有滋味。
前两年,苏师傅的儿子回乡发展,跟随父亲的脚步,学习制作烧鹅,如今也成为苏氏烧鹅的主力军了。“以后都交给年轻人喽。”他笑着说。
【撰文】林日清 罗素婷 周全
【图片】郭龙碧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