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漠北舞厅歌词(有人迷失在漠河舞厅),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漠北舞厅歌词(有人迷失在漠河舞厅)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年底了,单位会特别多,今天开了一整天的会。

脑子嗡嗡的。

晚上和尚送我回家,不是吃斋念佛的和尚,假和尚,是我给他取的外号,他因为地中海脱发所以剃了光头。

1. 一首完美避开我的火爆的歌曲

车上循环播放着一首歌,脑子更加嗡嗡的。

我瞥了一眼屏幕,《漠河舞厅》。

就让他切掉,和尚来劲了,问我不好听吗?这可是全网热播几亿次的热门歌曲。

我说,嗯,是很难听。我朋友圈甚至抖音快手都没刷到过这首歌,难道我是和全网生活在两个平行宇宙里了?

和尚说,也可能是因为你老了,OUT了,你听这歌,多伤感啊。

我没顾他伤感,直接切了,和尚倒也坚持,开始和我科普这个悲伤的故事。

我突然想起来之前会长夫人在振兴会群里分享过这首歌背后的故事的文章,就是这个悲伤的故事,不过这次听完这首歌,再听这个故事,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因为会长夫人的分享,我好哥们强哥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强哥就是当年那场大火烧着 *** 活着跑出火场的三岁幸存者,他给讲了那段历史以及自己由此造成的应激性创伤,大火过后,三岁的强哥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到火烧云都会囫囵不清地大喊:火,着火了。然后就开始疯狂朝远方跑去。

突然就对这首歌产生了敌意,拿着别人的痛苦搞事情。

回到家我专门查了下这首歌的发行时间,是2020年6月15日,收录在专辑《1st.星球》中,没火。

真正开始火,是因为作词作曲柳爽又以所谓的歌曲背后故事主人公的身份给他亡妻写了一封信,并公布了这歌背后所谓的催泪故事。

随后故事就火了,连带着歌开始有人听了,到11月1日这首歌的百度百科才有人去建立。

所以,这首歌并没有火的基因,真正让这首歌火的原因,是那个催泪的故事。

2.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我对歌曲背后那个催泪的故事真实性持保留态度。

今天的时代,互联网那么发达,想人肉一个故事的主角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一个醉驾女嘴里含混说出“yuwei”的音,这位“yuwei”就迅速被网友扒拉出底裤了。

但是诡异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有名有姓的确切的人,甚至是连磨合当地宣传部门都参与进来了,以那帮凑热点直播网红们的尿性,这会儿应该已经围追堵截着这位张德全老人开直播了,怎么可能都火了一个多周了,对张德全老人的所有信息都是那一段视频中形似廖凡的黑黢黢身形?

如果你觉得网红们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拉面哥不答应,沈巍不答应,大衣哥不答应,小凤雅的爸爸也不会同意你的说法。

我们再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对于张德全这个人物的所有信息,除了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歌手本人,似乎全网能够唯一提供佐证的就只有某家漠河舞厅的老板,而这位老板的证言却是一句言之不详的:我记得是有这么个自己跳舞的人。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细节,而更配合歌手剧情的是,这位在这个舞厅自己跳了一辈子舞的老人,在两年前,突然就消失了。

凡是多问一个为什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好分辨。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故事就是个故事,那么歌手讲故事的动机好理解吧,至于另一位认证舞厅老板,就更好理解了,能借着这么一首爆红歌曲让自己快经营不下去的过气舞厅成为一个打卡圣地,哪怕只有短暂的几个周,那也绝不是一件坏事吧。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故事一定就是假的,但是在目前找不到当事人,也没有任何像样的证据的前提下,我们稍微质疑下叙述者的动机,也不算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吧。

在故事主人公没有现身之前,我对《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持保留态度,即使不是小说,至少也是一种夸张的扩写手法。

3. 故事的真假并不影响这是一首烂歌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故事的真假,但是好消息是,故事的真假并不影响这是一首烂歌的事实。

歌曲好不好,和背景故事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说,越是好音乐,就越不需要通过音乐以外的东西来打动你。

好音乐打动你,靠音乐本身就足够了。

我们总是会在听到一段音乐的时候莫名其妙泪流满面,这就是音乐这种东西最神奇的地方,而不是你坐在高中课堂里,对着语文试卷一篇阅读理解抓耳挠腮,非要从字缝里分析出命题人所预设的字词句不可。

好音乐不需要背景故事,或者说,好音乐本身就是故事,比如:我来到你的城市……

一句话,就足以把你带入词曲作者预设情节,陈奕迅不需要另开篇幅给你讲述他和她前女友的悲情往事,只是通过歌词里只言片语构筑的场景、人物、情节、旋律,就足以让听众自己带入自己的故事,并融入自身的情绪。

这恰恰是词作者要重点把握的维度,既不能太虚,也不能太具体,太虚了就成了“我爱你,你爱我”,太具体了就成了电视剧了,得像国画学习,留白!

反过来,这首歌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比如说,词作者在表达一个六十多岁见多了生离死别的老人,让他在追忆亡妻的时候,居然是用——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词作者是把黄莲、苦瓜一股脑倒进了胆汁里,揉碎搅拌,不把听众苦出眼泪来不罢休。但是我想,当事人经历过几十年的沉淀,可能会更像《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娓娓道来,平静叙述,仿佛是说他人的故事一般。

而在歌曲背后的故事《再见了晚星》一文中,词作者更是将这种做作的姿态发挥到了极致,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将北京全部称作北平,比如“第一次遇见你,是我从北平学书归来的第一个冬天,在广播社前的石砌花坛前”“我不止一次地跟你说过我爱那北平的冬天,北平的青年会跳很新潮的舞蹈”等等。

哎,一下雪北京就变成北平,这是新一代文艺青年的病,得治。

单纯从歌词本身来看,大片的莫名其妙,甚至要在额外讲个故事才能让听众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本上来上说就是一种本能上的阳痿,得靠蓝色小药片才能雄起,这也太惨了点。

如果这个故事还是自己编造的,那就更恶劣了,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人品问题。

所以,不论故事真假,《漠河舞厅》都是一首创作上低能但是在传播上投机倒把。

单纯从歌曲的角度来评论,作者显然也是心到手没到。这首歌和相关文章更像是一个92年的歌手按照自己的认知,臆测出了一位老人丧妻后的悲惨生活,但因为阅历的不足以及创作水平所限,只是炮制出一个长篇的网抑云评论,与郭敬明的青春忧伤小说没什么本质不同。

正如《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对穆特、弗雷德里曼和海菲兹三人所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的评价:

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和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海菲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诠释的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菲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心是什么,心是愿望,神是境界。那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我们当然应该相信穆特太想演奏好了,但是她的性格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那她这个性格底色的脂粉气就抹不去。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

同样的,我当然愿意相信《漠河舞厅》的作者当然有写出一首好的作品的愿望,但是奈何他生了一双创作爆款微信文的咪蒙之手,而缺少《青花瓷》作词方文山、《好久不见》作词施立的才华之手。

我给和尚发微信说了我的看法:我觉得《漠河舞厅》表达的不是爱情。

和尚来了兴致,直接打过语音来问我那表达的是什么。

我说,是孤独。

和尚问,既然不是爱情是孤独,咋还那么火呢?

我告诉他,因为孤独的人太多了……

和尚开着语音,没说话,沉默了。

更多漠北舞厅歌词(有人迷失在漠河舞厅)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