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海豚湾》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When you just walk into this place and the music is playing,the dolphin is jumping and *** iling,it’s hard to see the problem. But a dolphin’s *** ile is the natural greatest deception.It creates a illusion they’re always happy.”
——“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对于我这个对海豚不甚了解的人来说都如此触动,更不用说对Richard OBarry这个几乎一生都与海豚相伴的人来说了(对于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不是那么熟悉:“欧贝瑞在1960年代从野外捕捉了5只海豚,经过训练,拍摄了一套以海豚为主角的电视剧《海豚宝贝》(Flipper)。该电视剧迅速走红,兴起广大民众对海豚的喜爱。但名利双收的欧贝瑞没有高兴太久,因为五只海豚中的凯西有一天死在他的怀里。欧贝瑞认为凯西是自杀的,海豚的呼吸是有意识行为,因为不愿再承受被囚禁的巨大压力,凯西选择停止呼吸而死。Ric OBarry因为凯西的自杀事件而惊醒,开始为海豚的生存权奔走世界各地”——“ ”部分引述自中文 *** )。
嗯……先谈谈我对海豚的一些认识:
海豚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哺乳动物之一,它的大脑重量甚至比人类还重一些(虽然占总重量的比例并没有人类高),它被视为聪敏、友好、灵性的象征。海豚流线型的体型和绸缎般的皮肤这样的生物学特质为其提供了速度上的优势,在人类看来更显得其灵动、精致且优雅,并且促成了人类的多项研究成果(如潜水技术和泳衣)。从前也经常听到海豚救人的故事,让我认为海豚不仅十分聪敏而且是通人性的。再加上海豚亲切可爱的外表和似乎容易嬉闹的性格让我容易将它当做人类的好友。——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海豚在人类文化中一直很受欢迎。
……
接下来说说我对这部纪录片的浅见。
很难想象这样的精灵会惨遭人类的捕杀——不,应该是屠杀。据《海豚湾》里描述每年在日本被杀害的海豚约为23000头,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样的数据的反应用震惊来形容也不夸张吧?我们对宰杀家禽家畜的行为毫无反应,但我们对长久被人类视为朋友的动物被屠杀可是不能无动于衷吧?
关于海豚被捕猎的原因,简要说明(仅限于The Cove所涉及范围):
首先因为国际上对商业上大型鲸类捕猎的禁止使日本相关产业转而捕获并未被明确限制的小型鲸类如海豚。
海豚的捕获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挑选其中“品相”优良的海豚(一般是瓶鼻海豚)卖给世界各地的水族馆、水上乐园等。据说一只供展览的海豚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达几十到上百万美元。那些剩下的没有被选择的海豚并没有被放生,而是被杀害,做成海豚肉(这也是被将taiji镇的渔夫对海豚的行为称为屠杀而非捕杀的原因)具体关于该片中描述的如何进行组织团队、反侦察等等细节不再细述。只说说自己感触颇深的几个地方:
不说影片的设置团队被当地 *** 和渔民的不友好不配合对待,导致影片不得不用“非法手段”完成。但是当团队成员隐蔽问及当地渔民为何屠杀这些海豚的时候,被得到的答复竟然是类似“它们是害虫,它们使捕到的其他鱼数量减少”的结论,先不说这言论是无稽之谈,我想除去经济因素带给taiji镇渔民的利益影响之外,也不能全然否认该地所有渔民,认为他们都试不通人性丧心病狂的人…… *** 的误导和媒体的掩盖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对当地居民,团队在日本其他城市进行调查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知道关于海豚被捕杀的事实)。研究证明海豚肉中的汞含量很高,不适合作为食物。然而每年却有许多海豚肉流入市场(大多数都是假借着鲸肉的名义);更不可思议的是,taiji当地的学校竟然供应海豚肉,而且据影片中出现的镇议员的叙述:向学校免费提供海豚肉, *** 知情,学校午餐强制购买并且要求孩子全部吃下……要是属实,那当地的 *** 已经深入骨髓了……连下一代的健康的关心都如此麻木(往好了说也有可能当地真有吃海豚肉的传统,但是就结果来说,确实是给孩子提供了含汞量超标的食物)。既然提到汞中毒,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上世纪5、60年代日本同样由汞污染导致的水俣病,当时日本 *** 的应对不力、消极处理,相关工厂的“并未停止排放污水,还企图掩盖真相,阻挠相关的调查研究,甚至买通打手,以暴力吓阻”的行为让人极度失望。最终发生在熊本以及新泻的由官方所认定的受害者高达12,615人,当中有1,246人已死亡。……如此惨剧,令人欷歔。然而,如今有如此多的海豚肉流入市场,也许暂时没有类似水俣病的惨剧发生,但海豚肉中含有汞、镉、聚氯联二苯等有毒物质,高含量的汞会对神经系统产期损伤甚至会导致人精神失常或者死亡,即使没有在短时间内表现,也有长期内的隐患。也就是说,不慎吃了海豚肉的人会有汞中毒或者汞中毒的倾向。“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结局。正如霍布斯的政治学观点,zf为了巨大利益会不惜使用一切在我们看来肮脏的手段。(基于纪录片描述的内容)日本相关部门买通了一些小国,帮助他们进入国际捕鲸委员会,然后为日本方面头赞成票,以便继续在捕杀海豚中有利可图。“It’s very sad to see the beautiful islands in the Caribbean becoming neon-lit whorehouses for the Japanese”这个比喻虽不甚妥当,但绝对贴切。而对于肆意屠杀海豚的行为,有人评论“这和经济无关,甚至和政治都无关,这其实关乎于传统帝国狂想的残念。他们已经受够了西方国家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你们不能让我们停止杀戮鲸鱼’” “有某种错位的民族自豪感在作祟,这是一个被日本纳税人大幅补贴的行业,而这种补贴的存在导致了 *** ”暂且不论其中的描述是否客观……假定如此,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牵扯到民族精神品质……扯远了。还有一点,Richard O’Barry对保护海豚的执着打动了我,无数次因放生海豚被阻挠、被驱赶、被逮捕,他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海豚的训练事业并因此功成名就后来却毅然决然的用了35年的时间去毁灭它,他的信念,他对海豚真挚的感情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深敬佩的。随手百科一下,看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较为负面的评价,如《卫报》电影版blog的评论“……如果贪婪的企业和无休止的碳排放在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上已经够叫人头疼,我不懂还要花心思去管一些鲸类的死活。本片的发言人根本没搞懂,就像他说过的,西方人吃牛,东方人吃海豚,有何差别?”指出几点我反对的地方:1.首先要是对关于某一类型的纪录片可以这么说,那么也许对于所有类型的纪录片都可以这么说“关心什么舌尖上的哪国呀?非洲有那么多难民肚子都填不饱呐;迁徙的鸟搬家的蜗牛关你啥事啦?臭氧层空洞那么大正愁着哪。”我不懂拍一部呼吁禁止大量无意义地屠杀(而不是捕杀)动物的纪录片有什么不对;2.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来说重要的事业,你硬让一个厨师做花匠的事情肯定成不了,而让一个厨师不做菜也很没有道理吧?你不懂可以,自以为懂地否定他人的主业也未免太草率了吧;3.我认为大多数食用牛是人工蓄养的家畜,而海豚则是自由地生活在野外的、是公认的智商仅此于人类的动物之一,而我们对聪明的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何况是向来与人类友好的朋友。更何况,即使在合法狩猎区,猎杀的前提也是保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的条件之下,更不用说毫无意义的屠杀了……若是说我们拍蚊子是因为它吸人血,灭老鼠是因为它偷吃食物、有传播疾病的隐患,拍蟑螂是因为它肮脏,那么我们屠杀海豚这种友好、优雅、聪敏、美丽的生灵是是为了什么呢(它的肉又有毒)?要是说为了文化……那是怎样的文化啊。对于这部纪录片的立场过于鲜明的纪录片引来许多争议,比如“本片将日本人塑造成一群被抑制的、无法明辨是非的种族:屏幕上,杂沓的日本民众在五光十射的城市中心流动,这些人的移动、上下班,被简化成无意义的机器运转。影片告诉我们:日本人相信,冒出头的钉子会被打平,换句话说,日本文化是没有思想的集体工厂。在过去,老派美国种族主义者视日本人为老鼠,而现在,新的反主流文化美国人却将日本人看作商界无意义之竞争中的成员。太地町的渔夫(抱歉,我该说那群拿长矛屠杀海豚的疯子)在此片被描绘成最坏的一班人。本片把他们去人化的程度令人担忧”。我个人认为不管它算不算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甚至算不算一部纪录片——只要能引起自己足够的思考和改变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或者有比从前更深入的看法,那么至少它是一部优秀的片。我们看电影有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已。对于片中反映的对taiji渔夫的“去人化”的表现——同样地,我不会只因为这部片而轻易相信,而是设想就当他们是其中描述的那样吧,这会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这是我较为看重的。
引用一段话来做结尾:“有科学证据显示,海豚拥有着比人类更大的脑容量,神经细胞的折迭和排列,也要更多一些,而且它们具备着额外的感觉,即对声波的超常的感应能力。与此同时,它们也是唯一会主动拯救人类的可知野生动物。海豚的同情心是拥有着漫长且传奇的历史,打从人类能够用文字或图像记录开始,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记载了。它们总是自觉地加入拯救人类的行列,我想,现在也是时候该我们尝试营救它们了”
感兴趣的话可以登录这个网址
Home | Ric OBarrys Dolphin Project了解该如何帮助海豚。
海豚在古希腊文中是“δελφίς”(意为“海中灵魂”,delphís),我希望海的灵魂能够永远畅游于大海之中,不论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