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10月9日,南岸区卫生健康委、重医附一院、新桥医院等分别举行了宣传活动。心理专家表示,虽然社会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成熟,但良好的家庭教育仍是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良方”。面对青少年的一些“小情绪”,家长如果能够早识别、早干预,就能防患于未然。
10月9日,新桥医院心理科医生在门诊举行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新桥医院供图)
数据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昨日上午10点,在南岸区宏声文化广场,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此拉开帷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区主任刘海波说,近10年来,到该中心就诊的青少年明显增多。
“我们一年门诊量约15万人次,其中50%—60%是青少年。”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况利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桥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贺英指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症状
有的突然厌学,有的考试焦虑,还有的出现性心理障碍等
“娃儿打死都不愿意去学校读书,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得。”市民张林(化名)告诉医生,女儿今年高一,从小就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不知为何突然就厌学了。
“厌学其实是一种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况利分析,这种情况多见于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阶段,此时师生互动、同学相处模式发生改变,平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情绪上比较容易烦躁,出现逃避退缩心理。
刘海波则提到,一些学生还有“考试焦虑”,即由考试引起的、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差了被父母责骂等。
刘海波说,青少年往往还有体象烦恼,这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其中一些青少年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支招
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最近在想什么
贺英说,她发现不少前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存在单纯的言语说教现象,缺乏与孩子有技巧地沟通。比如,有的家长简单地将唠叨当作沟通,挂在嘴边的经常是“你一天到晚耍手机,我不是给你说了要早点睡?”“你就喜欢打游戏、不学习,你说你到底想啷个样?”……
贺英称,类似这样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只想让孩子认识反省错误,却没意识到如果单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说教,孩子很难接受家长的观点。不如把自己降到与孩子平等的位置去感受孩子为什么这样做,陪孩子一起梳理困惑,往往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专家提醒,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最近在想什么;二要重视陪伴,陪伴过程中要做到“情感在场”而非“物理在场”;三要家长要学会放松自己,降低自己的焦虑程度,只有家长表现得轻松一点,孩子才能慢慢放松下来;四是重视体育锻炼,和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记者:李珩
来源: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