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公共场所大声聊天、打电话,放开音量看视频、听音乐……无所顾忌的不文明行为让人反感
公共场所不喧哗 轻声细语见文明
在公交车、火车、地铁及图书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有的人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干扰他人,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新华社发
图书馆里,标语告诉您:“请勿大声喧哗”;
公交车上,经常提醒您:“不大声喧哗”;
地铁上,不断提示您:“不要在车站或者车厢内大声喧哗”;
……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火车、地铁及图书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有的人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干扰他人,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日前,《石家庄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其中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列为拟予以禁止的15种不文明行为之一,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大声喧哗有损自身形象,侵犯他人公共权利
响着震天的音乐,亮着闪烁的彩灯,许多人都在大街上见过这样的电动车。有人说,这样才“拉风”“有个性”,可家住省会华新路的王阿姨却深受其扰。
王阿姨家临街,经常被呼啸而过的电动车吵着。“他们不管别人是不是在休息,只管自己高兴,真是没办法!”王阿姨无奈地说,有时听到音乐声,想到窗口提醒一下,探出头去,电动车早跑得没影了。
同样的噪音发生在高铁上。4月21日下午,省直某单位的赵女士从北京返石,打算休息一会儿。没承想,旁边座位上的一位年轻男子一上车就开始大声打电话。内容絮絮叨叨,从他的妈妈和女朋友的“塑料花”感情,到二大爷家的鸡毛蒜皮,再到他们宿舍的老大……
20多分钟过去了,周围人一脸厌烦。“小伙子,你打电话小点儿声!”赵女士忍不住提醒他。年轻男子这才压低声音说了几句后,挂断电话。
赵女士感叹:“自己私密的事情,为什么不私下聊?在公共场所起码要考虑下别人的感受,太不自觉了。”
在地铁等公共场所放开音量看视频、听音乐;在饭店呼来喝去,大声讲话;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说话、接打电话;电动车加装音响,肆意播放音乐……在采访中,不少人吐槽多种在公共场所的噪音带给自己的困扰。
“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大声喧哗不仅有损自身形象,也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利,扰乱了公众秩序。”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樊雅丽说,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则,但最基本的规则就是遵守文明公约、不大声喧哗。每位市民都应该提高自身文明修养,多一分自律,多一点公德心,轻声细语,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静、美好。
杜绝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还需要他律
“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樊雅丽认为,提升公民素质和修养,加强自律的同时还需要他律。
2016年,张家口市开展了“市民不文明行为”和“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征集活动,根据广大市民对不文明行为的反感程度,选出“十大不文明行为”,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粗话脏话”位列其中。
针对不文明现象,该市文明委拟定了20条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对广大市民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明确提出“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大声接听手机”。
石家庄、邯郸等地也纷纷发布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引导市民“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石家庄市开展了“石家庄市民文明10条”评选活动。经过公众投票及评委会论证,“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同样入选。
在规范引导的同时,国内多个城市将文明立法提上了日程。根据《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相关条款,从7月1日起,在郑州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将会受到法律惩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立法计划,增加《石家庄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为立法项目,旨在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加以固化。
“在石家庄,公共文明行为立法具有现实的意义。”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洪斌认为,启动文明行为立法既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需要,也是健全社会管理法规体系的需要。
日前,《石家庄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布,并提交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进行第二次审议。
在条例(草案)中,“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音响器材音量超标,干扰周围环境;车辆行驶沿途高声播放乐曲、广告,损害公共环境”,被列入予以禁止的15种不文明行为,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明确,市、县级人民 *** 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信用惩戒和公开曝光制度。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对不文明行为人进行批评教育。(记者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