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巴马有“长寿之乡”的美誉,类似巴马的长寿之乡全国有好几处。给人的印象是这些地方山清水秀,特能养生,连带这些地方的土货特产备受追捧,仿佛有了这些地理物产,人就能长寿。
什么样的人才能长寿?养生的奥秘是什么?真正的长寿之乡在哪?
实地考察不难发现,长寿之乡并无特别之处。长寿之乡的高寿老人并不普遍。这些地方的高寿老人可能是稍多一些,但远远达不到人人高寿的程度。更有可能的是,当地把一些高寿老人统计出来,列出名单,选择性地宣传,使人认为该地普遍长寿,类似“幸存者偏差”效应。据说,有些所谓长寿之乡在老人寿命和数量上造假,为的是炒作旅游资源和推销特产。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导演拒绝拍巴马,直言长寿村不长寿,秘密是“户籍混乱”。和田县里拉伊苏村,曾经是所谓的世界第四大有名的长寿村。著名学者何炳济在1989年就调查发现,9位百岁老人的实际年龄都不到100岁,平均年龄85.1岁,年龄最大的89岁,详见他的著作《新疆农牧民社区田野调查》。
真正的长寿之乡在哪呢?在老干部疗养基地或者养老基地。或许有人说这些基地都是把老人集中一块,当然长寿了,那么从人的青年时代算起,则高级 *** 机构才是真正的长寿之乡。好事者不妨去搜搜老将军、大领导、“老艺术”家、“老知识”分子的寿命,或者去关注一下媒体上的讣告,除了意外、事故的,他们动不动八九十,甚至100岁以上。这些寿星基本在国家单位任职,有专门的福利房,退休后作为高干有专门的疗养院,可见这些机构、场所才是寿星真正集中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长寿之乡。
长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寿星”们把握住了历史潮流,顺应了趋势,得了天时,衣食无忧,气定神闲,日子赛神仙。非寿星误判了形势站错了队伍,惶惶不可终日,想长寿也难。真正的长寿之乡坐落在真正的风水宝地,毕竟全天下都是“寿星”们的,他们优先享用资源,这就有了地利。“寿星”们会优先建设自己的基地,例如不少医疗资源紧张的大医院,老干部病房都是全天候待命的。这地利比排队就医的普罗大众不知好多少。“寿星”功成名就,处处受恭维,有照顾,做的都是管理决策,不用劳碌,养尊处优,人和!按钱钟书说的,有些人是老艺术的家,一辈子就那么几个甚至一个只在国内有影响的作品,就能享受国务院津贴,头衔一大堆,被国家养着供着,能不长寿吗?
非长寿者,一般太过劳碌,例如流行艺人,迈克尔.杰克逊、梦露、猫王等,多数不长寿。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市场化的竞争,不能一劳永逸持续性吃老本,时时要拼搏、争斗,心不淡定。很多运动员也不长寿,因为他们为了比赛不断地通过药物和过度的锻炼压榨身体潜能,正如开车猛轰油门,报废也快。
长寿者,除了天生基因好外,多数是“聪明”人,他们懂得趋利避害,懂得避开危险。做蛋糕的事情人家做,吃蛋糕的事情自己做。别人前线死掉做炮灰,自己后方指挥做将军。劳心者长寿,劳力者不长寿啊!短寿者有些是不自律,胡吃海塞,荒淫过度,损耗身体。更多的短寿是被逼的,生活无法自主,为一日三餐劳碌,没有本事改善生活条件,身体不堪重负,整天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类似巴马的长寿之乡,只有零落的寿星散发在茫茫人海里,可见,即使巴马有寿星,多半是因为先天基因好,启示是人们谈对象要找基因好的,优生优育下一代。排除基因因素,巴马物产的保健效果不值一提,头脑发热去巴马取不了经,也拿不了灵丹妙药。所以,《舌尖上的中国》不拍巴马,有良心的导演实事求是就知道没啥好拍的,拍了也是误导人。
讲人均寿命,澳门、香港、上海排前列,青海、云南、 *** 排末尾,可见,长寿与否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寿星们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拥有了最好的经济资源,所以能够长寿。个人想要长寿,就要向真正的寿星学习,做一个“成功人士”。巴金、杨振宁是真正的寿星,巴金晚年住现代医院而不是吃什么特产,而杨振宁82岁娶妻28岁,像年轻人一样。老将军、老干部更是长寿之星,元帅们哪个不换几个老婆?不去学寿星,而去研究忽悠人的长寿之乡,那是缘木求鱼。